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国现代学术经典(许寿裳卷)/励耘文库
分类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学
作者 刘勇
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许寿裳与鲁迅是一生的好友、莫逆之交,两人之间相知甚深,正如许寿裳所言:“我和鲁迅生平有三十五年的友谊,‘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在东京订交的时候,便有缟带纻衣之情,从此互相关怀,不异于骨肉。由刘勇编选的《中国现代学术经典(许寿裳卷)》所收《鲁迅的思想与生活》《亡友鲁迅印象记》以及一组以《再谈鲁迅》为题的文章,便体现出了许寿裳对于鲁迅的深厚情谊。《鲁迅的思想与生活》1947年6月由台湾文化协进会刊行,收录了十篇关于鲁迅的文章,涉及鲁迅的方方面面。《章炳麟》一书写于1944年,是应当时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副部长潘公展之邀而作,意在弘扬“学术先进”的前辈大师。《怎样学习国语和国文》《历代考试制度述要》均出版于1947年,实际上是许寿裳的两部讲稿。本书还收入了许寿裳一生所作的大量单篇文章,将它们分为杂论、怀人和序跋三类,罗列呈现出来,以此更加全面地展现许寿裳先生一生的成绩和他的思想、精神。

内容推荐

许寿裳一生投身于现代教育事业,同时还完成了大量撰述。《中国现代学术经典(许寿裳卷)》这本著作选收了他的五本著作:《鲁迅的思想与生活》《亡友鲁迅印象记》《章炳麟》《怎样学习国语和国文》《历代考试制度述要》;除此而外,这本著作选还收入了他发表于报刊的关于鲁迅的多篇文章,以及为数不少的各类单篇文章,基本上涵盖了许寿裳一生的主要著述,反映出了他多方面的成就。

《中国现代学术经典(许寿裳卷)》由刘勇编选。

目录

鲁迅的思想与生活

亡友鲁迅印象记

再谈鲁迅

章炳麟

怎样学习国语和国文

历代考试制度述要

杂文

试读章节

抗战到底是鲁迅毕生的精神。他常常说:“在青年,须是有不平而不悲观,常抗战而亦自卫……”(《两地书(四)》)又说:“血债必须用同物偿还。拖欠得愈久,就要付更大的利息!”(《华盖集续编·无花的蔷薇之二》)又说:“富有反抗性,蕴有力量的民族,因为叫苦没用,他便觉悟起来,由哀音而变为怒吼。……他要反抗,他要复仇。”(《而已集·革命时代的文学》)又在抗日战争开始的前一年,他临死时,还说:“因为现在中国最大的问题,人人所共的问题,是民族生存的问题。……中国的唯一的出路,是全国一致对日的民族革命战争。”(《且介亭杂文末编·论现在我们的文学运动》)到现今,抗战胜利后一年,他逝世已经十周年了,台湾文化协进会来信征文,指定的题目是《鲁迅的精神》,觉得义不容辞,便写出下面的几点意见:

鲁迅作品的精神,一句话说,便是战斗精神,这是为大众而战,是有计划的韧战,一口咬住不放的。这种精神洋溢在他的创作中。他的创作可分为两类:一是小说,即《呐喊》《彷徨》《故事新编》(历史小说)、《野草》(散文诗)、《朝花夕拾》(回忆文)等。二是短评及杂文,即《坟》(一部分)、《热风》《华盖集》和《华盖集续编》《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伪自由书》《南腔北调集》《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共三集)、《集外集》和《集外集拾遗》(一部分)等。

鲁迅的小说,以抨击旧礼教,暴露社会的黑暗,鞭策中国病态的国民性,对劳苦大众的同情是其特点。例如,《阿Q正传》(《呐喊》)是一篇讽刺小说,鲁迅提炼了中国民族一切传统的结晶,创造出这个阿Q典型。阿Q的劣性,仿佛就代表国民性的若干面,足以使人反省,他对于阿Q的劣性像“精神胜利法”等等,当然寄以憎恶,施以攻击,然而憎恶攻击之中,还含着同情。因为阿Q本身是一个无知无告的人,承受了数千年来封建制度的遗产,一直被士大夫赵太爷之流残害榨取,以至于赤贫如洗,无复人形。鲁迅对于那些阿Q像赵太爷之流,更加满怀敌意,毫不宽恕。他利用了阿Q以诅咒旧社会,利用了阿Q以衬托士大夫中的阿Q以及人世的冷酷,而对于阿Q的偶露天真,反觉得有点可爱了。又如《祝福》(《彷徨》),描写一个旧社会中的女性牺牲者,极其深刻,使知人世的惨事,不惨在狼吃“阿毛”,而惨在礼教吃“祥林嫂”。攻击的力量是何等威猛!又如《故事新编》中的《铸剑》,取材于《列异传》(《古小说钩沉》),是一篇最富于复仇精神和战斗精神的小说,表现得虎掷龙拿、有声有色、英姿活跃,可以使人们看了奋然而起。此外,如《理水》《非攻》,在描写大禹、墨子的伟大的傻子精神中,有他自己的面影存在。至于《野草》,可说是鲁迅的哲学。其中,《死火》乃其冷藏情热的象征;《复仇》乃其誓尝惨苦的模范;《过客》和《这样的战士》,更显然作长期抗战的预告呢!

鲁迅的短评及杂文,以锋利深刻明快之笔,快镜似的反映社会政治的日常事变,攻击一切黑暗的势力,指示着光明社会的道路——这特殊的战斗文体,是鲁迅所发明的,贡献于中国新文学至为宝贵。分量之多,占其创作的大部分。任举一例,如《论雷峰塔的倒掉》(《坟》),运用了妇孺皆知的传说白蛇娘娘和法海和尚,指出压迫制度的不会长久,而压迫者法海和尚的躲入蟹壳不能出头,倒是永远的,这样巧妙的艺术,使读者仿佛受到催眠,不能不俯首于真理之前。(参阅茅盾著《研究和学习鲁迅》)

鲁迅的战斗精神,分析起来,实在方面很多,有道德的、有科学的、有艺术的等等,现在略说如下:

(一)道德的 鲁迅表面上并不讲道德,而其人格的修养首重道德,因之他的创作,即以其仁爱为核心的人格的表现。例如《兔和猫》(《呐喊》)因为两个小白兔忽然失踪了,接着有一大串的话:

但自此之后,我总觉得凄凉。夜半在灯下坐着想,那两条小性命,竟是人不知鬼不觉地早在不知什么时候丧失了,生物史上不着一些痕迹,并S也不叫一声。我于是记起旧事来,先前我住在会馆里,清早起身,只见大槐树下一片散乱的鸽子毛,这明明是膏于鹰吻的了,上午长班来一打扫,便什么都不见,谁知道曾有一个生命断送在这里呢?我又曾路过西四牌楼,看见一匹小狗被马车轧得快死,待回来时,什么也不见了,搬掉了罢,过往行人憧憧的走着,谁知道曾有一个生命断送在这里呢?夏夜,窗外面,常听到苍蝇的悠长的吱吱的叫声,这一定是给蝇虎咬住了,然而我向来无所容心于其间,而别人并且不听到……

正义也是仁爱的一面,鲁迅的创作也重正义的表现。例如《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坟》),说革命先烈不主张除恶务尽,徒使恶人得以伺机反噬,“……咬死了许多革命人,中国又一天一天沉入黑暗里……这就因为先烈的好心,对于鬼蜮的慈悲,使它们繁殖起来,而此后的明白青年,为反抗黑暗计,也就要花费更多更多的气力和生命”。这样摘发纵恶当作宽容,一味姑息下去的祸患,真是“义形于色”。P9-10

序言

许寿裳,字季黻,号上遂,1883年生于浙江绍兴偏门外赵家坂。1899年春至1902年夏,许寿裳先后在绍郡中西学堂和杭州求是书院学习,1902年秋,他以浙江官费赴日本留学。到达日本之后,许寿裳进入东京弘文学院补习日文,并在那里结识了鲁迅,两人自此结成终生友谊。1904年,许寿裳考入东京高等师范学校史地科。留日期间,许寿裳的生活态度积极,对政治问题怀有热情,他不仅编辑了杂志《浙江潮》,参加了反清革命组织光复会,还与鲁迅等人筹办了文艺杂志《新生》,一同前往民报社聆听章太炎讲学。1909年4月许寿裳归国,出任杭州浙江两级师范学堂教务长。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蔡元培出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许寿裳应邀任教育部普通司第一科科长。1912年5月,随部迁往北京,先后但任了教育部佥事、科长、参事和普通教育司司长等职,同时兼任北京大学、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授。其间,许寿裳策划、主持了许多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的规划设计与规章制度,并起草了《中华民国教育宗旨》等重要政府文件,在这一教育领域可谓开创先河。1922年,他出任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校长,1925年,北京爆发“女师大风潮”,许寿裳因支持鲁迅和进步师生的正义斗争,被段祺瑞政府通缉,而愤然离校,1927年初,他应聘赴广州中山大学任教。同年10月,蔡元培在南京创办了大学院(即后来的中央研究院),许寿裳应邀出任参事、秘书长,翌年改任中央研究院秘书处主任。1934年,许寿裳北上担任北平大学女子文理学院院长。

1937年“七七事变”之后,北平、天津的一些高校迁往西北继续办学,北平师大与北平大学、天津女子师范学院等联合组建西安临时大学,后又迁往汉中,改名为西北联合大学。许寿裳跟随学校西迁,先后担任了西北联大史学系主任、商学院院长、国文系教授,同时还兼任了华西大学教授等职。1946年夏,他应留日同学、同乡、台湾省行政长官陈仪邀请,远道赴任台湾编译馆馆长。陈仪被撤职后,他又到台湾大学任教授兼国文系主任。1948年2月18日夜,许寿裳在台北和平东路青田街6号寓所惨遭歹徒杀害。

许寿裳与北京师范大学渊源颇深,从初来北京便担任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授,到1922年出任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校长,直至抗战时期,与北师大一起西迁内地组成西北联大,许寿裳一直与北师大保持着关系,为北师大特别是该校文学语言学科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由他与黎锦熙共同撰词的《西北联合大学校歌》(1938年)至今仍陈列在北师大百年校庆纪念馆里。

许寿裳一生投身于现代教育事业,同时还完成了大量撰述。这本著作选收了他的五本著作:《鲁迅的思想与生活》《亡友鲁迅印象记》《章炳麟》《怎样学习国语和国文》《历代考试制度述要》;除此而外,这本著作选还收入了他发表于报刊的关于鲁迅的多篇文章,以及为数不少的各类单篇文章,基本上涵盖了许寿裳一生的主要著述,反映出了他多方面的成就。

许寿裳与鲁迅是一生的好友、莫逆之交,两人之间相知甚深,正如许寿裳所言:“我和鲁迅生平有三十五年的友谊,‘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在东京订交的时候,便有缟带纻衣之情,从此互相关怀,不异于骨肉。他在我的印象中,最初的而且至今还历历如在目前的,乃是四十余年前,他剪掉辫子后的喜悦的表情;最后的而且永远引起我的悲痛的,乃是十年前,他去世的两个月前,依依惜别之情。”许广平曾回忆道:“鲁迅先生无论工作多么忙,看到许先生来,必然放下,好像把话匣子打开,滔滔不绝,间以开怀大笑,旁观者亦觉其恰意无穷的了。”本书所收《鲁迅的思想与生活》《亡友鲁迅印象记》以及一组以《再谈鲁迅》为题的文章,便体现出了许寿裳对于鲁迅的深厚情谊。

《鲁迅的思想与生活》1947年6月由台湾文化协进会刊行,收录了十篇关于鲁迅的文章,涉及鲁迅的方方面面。以评论为主,间有回忆,一些文章,譬如《鲁迅的人格和思想》《鲁迅的精神》等,是对鲁迅所做出的最早的研究之一。《亡友鲁迅印象记》1947年10月由上海峨嵋出版社出版,虽不以传记名篇实则是一本鲁迅传,特别详细地叙述了两人之间的交往史实,成为了解鲁迅的第一手材料。许寿裳还曾先后在报刊上发表了多篇关于鲁迅的文章,本书将它们以“再谈鲁迅”为题合为一辑,这几篇文章是对《鲁迅的思想与生活》一书的很好补充。鲁迅研究专家林辰对《亡友鲁迅印象记》等赞不绝口,称其“是有关鲁迅的重要文献,而文笔淳朴,亲切动人,其本身也富有文学价值”(《(许寿裳文录)编后记》);著名学者孙郁对此也深有同感:“我读许氏的著作,深感其温和敦厚之气,内中有着质朴、纯正的风韵。许寿裳国学根底深,又通西学,故对鲁迅的感知,视界开阔,不拘于凡俗。虽然缺少哲人的目光,对鲁迅精神深广之处探赜有限,但对其人品、文风、境界的把握,独到深厚,非外入可及。”(《许寿裳的文字》)许寿裳的这些谈论、回忆鲁迅的文字,虽不一定是最精当的,却是异常珍贵的,是后来学者不可能拥有的,也是研究鲁迅不可或缺的珍贵材料。

《章炳麟》一书写于1944年,是应当时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副部长潘公展之邀而作,意在弘扬“学术先进”的前辈大师。许寿裳曾师从章炳麟,对乃师有更深的了解,他在一封信中讲道:“章先生为革命元勋,同时为国学大师,世人仅注意后一点,不足以明真相。拙稿双方并重,而文字力求简要,删而又删,成此字数。”这样的观点与鲁迅如出一辙,鲁迅在《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中谈及,他们几个青年当年去章太炎寓所听其讲学,“并非因为他是学者,却为了他是有学问的革命家”。许寿裳的这本《章炳麟》可谓展现了这位历史人物的“全貌”,这是难能可贵的。

许寿裳善写传记是出了名的,《章炳麟》乃至《亡友鲁迅印象记》两书都是作为传记来经营的;另据许世瑛《先君许寿裳年谱》所言,1940年就任华西大学文学院讲座教授时,许寿裳开设了一门课程——《传记研究》,同年5月2日还撰有《谈传记文学》一文,可惜讲稿和文章都没有流传下来。除了上述两种传记,许寿裳还撰写了《(宋平子先生评传)序》《宋师平子先生留别求是书院诸生的八首诗》《蔡孑民先生的生活》《俞曲园先生的思想》和《李慈铭(秋梦)乐府本事考》等传记文。台静农在《追思》一文中,怀念许寿裳时写道:“先生一生与章太炎、蔡孑民、鲁迅先生关系最深,这三位先生都是创造现代中国文化的大师,以先生长于传记的文笔,不幸仅写出章先生一传,蔡先生传尚未及下笔,鲁迅先生的止成印象记一书,而一代文献所寄的前辈,竟在深夜梦中死于柴刀之下,事变之来,真不知从何说起。”这的确是令人感到遗憾的。

《怎样学习国语和国文》《历代考试制度述要》均出版于1947年,实际上是许寿裳的两部讲稿。抗战胜利后,许寿裳任台湾省编译馆馆长,身处经历了半个多世纪殖民统治的台湾,许寿裳将工作重点放在编写中小学教科书之上,而重中之重是推广国语和国文。他主持创编了《光复文库》,第一本便是他亲自撰写的《怎样学习国语和国文》。编译馆虽存在不足一年,但许寿裳和他的同仁们为台湾文化的复兴和发展,特别是普通话与白话文的普及,做出了不容抹杀的功绩。

本书还收入了许寿裳一生所作的大量单篇文章,将它们分为杂论、怀人和序跋三类,罗列呈现出来,以此更加全面地展现许寿裳先生一生的成绩和他的思想、精神。许寿裳为人忠厚老实,从不与人相忤,颇有绅士风度,但亦有锋芒,且坚定不退让。在学术研究中,他更注重基础研究,学风扎实,认真严谨,其文风与北京师范大学的校风、学风是相辅相成的。有关许寿裳的文集亦有几种行世,我们这次汇集其中的精华,在北京师范大学的背景之下,再次呈现先贤的文章笔墨,这或许是本书的意义所在吧。

在本书的编选过程中,我的博士生许江,硕士生张弛、何致文、陈思等,为收集材料包括复印原作等工作付出了大量的辛勤劳动,在此深表谢意。同时还要特别感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的赵月华女士,她为本书的编选贡献了许多智慧。

刘勇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0:1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