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平庸年代,人人渴望英雄,日本女作家盐野七生,决然出走日本,远赴罗马,寻找英雄。定居罗马三十多年,十五年写就15册巨著《罗马人的故事》,还原一个意大利半岛的小国成为世界帝国,持续1300年的辉煌历程,再现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读懂了罗马,才能读懂过去的欧洲和今天的世界。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罗马人的故事(共15册)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
作者 | |
出版社 | 中信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在这平庸年代,人人渴望英雄,日本女作家盐野七生,决然出走日本,远赴罗马,寻找英雄。定居罗马三十多年,十五年写就15册巨著《罗马人的故事》,还原一个意大利半岛的小国成为世界帝国,持续1300年的辉煌历程,再现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读懂了罗马,才能读懂过去的欧洲和今天的世界。 内容推荐 《罗马人的故事》(共15册)内容简介分别如下: 《罗马人的故事(Ⅰ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讲述的是罗马从建国到第一次、第二次布匿战争之前的五百年间的历史。 《罗马人的故事(Ⅱ汉尼拔战记)》以战争为题材,描述130年间罗马称霸地中海的历史。公元前218年—公元前202年,盖世名将汉尼拔从西班牙率军,带领着他的象队,翻越阿尔卑斯山,进攻意大利本土,历时16年的战争,双方八回合的交战,难分难解。16年间汉尼拔令罗马捉襟见肘,不得安宁。最终西阿庇击败盖世名将汉尼拔。令人击掌称快的战争场面,胜利逆转的精彩情节,引人思索。 《罗马人的故事(Ⅲ胜者的迷思)》讲述:公元前二世纪中叶,受到罗马霸权扩张到地中海全境的刺激,罗马经济结构发生剧变。一方面,骑士阶级兴起,失业人口增加,贫富差距日益扩大;另一方面,由元老院所主导的寡头政体,在面临汉尼拔战争的危机时,高度发挥机能,权力不断集中,而开启“平民派”与“元老院派”抗争的世纪。 《罗马人的故事(Ⅳ恺撒时代上)》讲述从出生到渡过卢比孔河之前的恺撒,如何巧妙地利用罗马国家、政局、社会重重的危机,将个人推向颠峰,创造罗马历史的辉煌。 《罗马人的故事(Ⅴ恺撒时代下)》讲述了:公元前49年,恺撒渡过卢比孔河,在两个月的时间内,迅速地控制整个意大利半岛,继而进攻马赛,出击西班牙,平定地中海西部,随后转战马其顿,追击庞培,最终在北非战线彻底降服以庞培为首的元老院派,为将罗马帝政化而进行全面改革。 《罗马人的故事(Ⅵ罗马统治下的和平)》讲述了自“恺撒时代”之后的公元前29年,供奉战神的神殿终于关上,象征罗马脱离战乱状态。屋大维开始运用卓越的政治手腕,宣布回归共和政体,受赠“奥古斯都”的尊称,确立由多民族、多宗教、多文化、多语言并存的“罗马和平”。 《罗马人的故事(Ⅶ臭名昭著的皇帝)》讲述了:从美丽的卡普里岛到火烧罗马城,罗马四位臭名昭著的皇帝相继登场。随着公元14年提比略的继任,为奥古斯都缔造的“罗马统治下的和平”画下句点,罗马帝国面临领导者危机。提比略在位的最后十年隐居于美丽的卡普里岛,但对朝政的掌控却更具手段,身后则留下可怕的声名和淫乱的传闻。公元37年,年轻的皇帝——昵称“小军靴”的卡利古拉登基,沉迷戏剧和竞技运动,只知开源不知节流,不到四年即死于军团士兵之手。公元41年,卡利古拉的叔父——身体残缺的克劳狄乌斯意外取得皇位,爱好历史的克劳狄乌斯未能从历史中得到教训,最后竟被蛮横的皇后毒害。公元54年,集众恶于一身的尼禄掌权,在位的十四年间,举凡弒母、火烧罗马城、迫害基督徒,无异是罗马帝国伟业没落的先声。 《罗马人的故事(Ⅷ:危机与克服)》讲述了:尼禄死后,再也没有神君的血统可以继承庞大的罗马帝国。在纷乱的公元69年,军人掌握政权的动向,由军团推举三人先后称帝,日耳曼和犹太民族也趁机争取独立。内战的动荡和皇位的不确定,使罗马公民陷入疲乏,他们的热情不再,冷眼看待这即将崩解的世界。公元69-98年,这是一段塔西佗笔下充满苦恼与哀怨的时代。罗马帝国面临许多冲突-帝位的争夺、同袍兵刃相向、边民伺机而动,在这一连串的考验之下,罗马能否浴火重生?或是陷入混乱的分裂,告别昔日光辉?要想克服类似“制度疲劳”的这种危机,依靠健全的常识回到原点重新出发才是最好的办法,罗马又一次迎来了符合时代要求的领导者。 《罗马人的故事(Ⅸ贤君的世纪)》讲述了:这是一个罕见的幸福年代。公元二世纪是当代罗马人口中的黄金世纪,图拉真、哈德良和安敦尼连手将罗马帝国带入新的高峰,成为后世贤君的典范。他们三人为罗马人所提出的罗马皇帝三大责任:外交、内政和基础建设,并为此鞠躬尽瘁,在个人特质差异中展现出优秀领袖的多样风貌。身为首位行省出身的皇帝,图拉真的眼光自然不只落在本国;他并吞达其亚和美索不达米亚,将国土扩展至极致。而战功彪炳也无法掩盖他在内政上的成就,他消弭了中央及地方的对立,使帝国的结合更加紧密。继位的哈德良为了视察和重建帝国,展开前所未见的旅行,足迹踏遍不列颠、地中海、东方和北非,所到之处为地方带来了希望,重建了统治体系。个性温和的安敦尼,稳健的人格完美落实了帝国统治,恢复帝国愈趋浮动的秩序,也安定了人们的心灵。 《罗马人的故事(Ⅹ条条大路通罗马)》讲述了:条条大道通罗马,不如说条条大道出罗马。罗马作为庞大帝国的心脏,循着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不仅将资源及政令源源不绝地送至帝国的各个角落,也将罗马人引以为傲的公共建设推广至西方文明世界。古罗马人在辽阔的版图上修建了道路网,被誉为“基础设施之父”。但是他们重视的不仅是所谓的公共事业基础设施。在教育、医疗等方面,罗马也率先建立了各种各样的制度。正是在这些完善的社会基础设施的保障下,人们才得以享受“罗马和平”。强盛千年的古罗马,其繁荣的秘密将由此揭开谜底。 《罗马人的故事(Ⅺ结局的开始)》讲述了:告别了贤君的世纪,帝国的光环褪色了吗?罗马哲学家皇帝马可·奥勒留,实现了柏拉图的理想。沉醉哲学的他肩负起庞大帝国的重担,责任感的鞭策,使他为罗马帝国鞠躬尽瘁。然而高尚的品德和绝佳的能力却无法力挽狂澜,心灵细腻真挚的皇帝不好杀戮,却因蛮族侵扰而陷入长期战事,心中的无奈可想而知。奥勒留燃烧心力延续了帝国的生命,虽赢得后世称道,夕阳的余晖却渐笼罩帝国。相较于贤能的父亲,其子似乎符合一切昏君的形象:不体下情、近视短利、猜疑心重、重用私人,甚至多部电影着墨于其继承的正当性,不相信贤明如奥勒留者,会将带领罗马帝国的重任交付给能力不足的亲生儿子。随着儿子被暗杀,罗马帝国更陷入危机,长期的军事紧张使军人掌握强大的力量,严守边境的军事领袖成为皇位角逐者,同胞相残彷佛一世纪末的重演。最后军人柏提那克斯夺得最后的胜利,军人皇帝异于以往的强硬手腕,也代表着罗马帝国将走上不同的道路,帝国内外势必面临更严酷的考验,罗马似乎已在道路的尽头。 《罗马人的故事(Ⅻ迷途帝国)》介绍了:三世纪的罗马皇帝,嗅不出雍容大度,也没有器宇轩昂的风采。出身良好的的皇帝看来高雅但文弱,草莽出身的皇帝却又满脸暴戾之气,两种截然不同的形象,透露出三世纪的变局与危机。日耳曼民族势力强大,已不是当年偶尔南下劫掠的蛮族;东方的美索不达米亚、波斯更是虎视眈眈,不断窥伺刺探,甚至公然挑战。三世纪的皇帝无法留恋舒适繁荣的罗马皇宫,他们的责任在边界,在遥远的外族面前,他们在解决国内的社会问题和国外的外患侵扰中疲于奔命。 《罗马人的故事(ⅩⅢ最后一搏)》讲述:罗马帝国开始东西分治,双头政治体系虽然为帝国带来和平,但很快两位皇帝也无法负荷外族的侵扰和盗匪的骚动,双头政治只好再扩大成四头政治。容易倾颓的平衡使罗马再度遭到内战的蹂躏,直到君士坦丁胜出,成为罗马唯一的皇帝。同时基督教此时的成长更是突飞猛进。 《罗马人的故事(ⅩⅣ基督的胜利)》讲述了:君士坦丁大帝逝后,留下他亲手改造的罗马帝国。此时,东方波斯的威胁与蛮族的不时南下入侵已成为常态。这对于庞大的罗马帝国仍非最沉重的打击,更厉害的对手来自内部──急速壮大的基督教。君士坦提乌斯追寻父亲的脚步,一手继续提振基督教会的地位,一手开始排挤罗马传统宗教。传统神祇宙斯、奥古斯都,都成了被禁止的偶像,诸神的神殿也被封闭。罗马即将变天之际,叛教者尤里斯豋场,为众神力挽狂澜。尤里斯的幼年在王位争夺的风暴中渡过,如同幽禁的生活使他可以徜徉在希腊罗马的哲学世界中,然而,他最后还是被推上了政治的最高舞台。对蛮族出乎意料的战功和推动政策大刀阔斧的态度,为他赢得军民爱戴。他做的不仅于此,他下定决心要反抗五十年来强力来袭的基督教潮流。试图扭转乾坤的他,身殉波斯战役,好不容易重启的神殿大门,再度紧闭。 《罗马人的故事(ⅩⅤ罗马世界的终曲)》内容提要:再灿烂夺目的太阳,也有日落之时。罗马帝国曾经辉煌、曾经闪耀,今日终将告别。罗马帝国的尾声,从帝国真正的分裂开始。兄弟之邦无法发挥手足之情,互相牵绊、角力,算计着自身难保的困境,东西两帝国走上不同的道路。在西方,蛮族鸠占鹊巢,他们的精神与文化,比罗马人更像罗马人。在东方,沾染东方专制宫廷的气息,宦官、皇后才是国家的主人,暮气沉沉。然而,东西罗马仍竭力维持最后的尊严,在边界疲于奔命。即使查士丁尼大帝力挽狂澜,也仅是回光返照。 《罗马人的故事》(共15册)由盐野七生编著。 目录 《罗马人的故事(Ⅰ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 王石推荐序 王巍推荐序 作者给大陆读者的序 第一章 罗马的诞生 逃亡者的传说 公元前八世纪的意大利 埃特鲁利亚人 在意大利的希腊人 建国之王罗穆卢斯 第二代国王努马 第三代国王托里斯·奥斯蒂吕斯 第四代国王安库斯·马基乌斯 第五代国王塔克文·布里斯库 第六代国王塞尔维乌斯·图里乌斯 最后一位国王:“妄自尊大的塔克文” 第二章 共和政体下的罗马 走向共和政体的罗马 出使希腊的考察团 希腊文明 雅典 斯巴达 波斯战争 霸权国家雅典 伯里克利时代 了解希腊之后 罗马贵族 凯尔特人的入侵 走向衰亡的希腊 罗马重振 政治改革 罗马政体 “政治建筑的杰作” 罗马联盟 道路建设 市民权 山岳民族萨莫奈人 与意大利南部希腊的对决 天才战术家皮洛士 小结 年表 参考文献 图片版权 《罗马人的故事(Ⅱ汉尼拔战记)》 推荐序1 为什么是罗马?(王石) 推荐序2 向往古罗马文明的精神特质(王巍) 给中国版的序 致读者 序 第一章 第一次布匿战争 (公元前264年—公元前241年) 第二章 第一次布匿战争之后 (公元前241年—公元前219年) 第三章 第二次布匿战争初期 (公元前219年—公元前216年) 第四章 第二次布匿战争中前期 (公元前215年—公元前211年) 第五章 第二次布匿战争中后期 (公元前210年—公元前206年) 第六章 第二次布匿战争后期 (公元前205年—公元前201年) 第七章 布匿战争以后(公元前200年—公元前183年) 第八章 马其顿衰亡(公元前179年—公元前167年) 第九章 迦太基衰亡(公元前149年—公元前146年) 年表 参考文献 图片版权 《罗马人的故事(Ⅲ胜者的迷思)》 推荐序1 为什么是罗马?(王石 万科集团董事长) 推荐序2 向往古罗马文明的精神特质(王巍 中国金融博物馆理事长) 给中国版的序 致读者 序 第一章 格拉古兄弟时代(公元前133年—公元前120年) 第二章 马略与苏拉时代(公元前120年—公元前78年) 第三章 庞培时代(公元前78年—公元前63年) 大事年表 参考文献 图表版权 《罗马人的故事(Ⅳ恺撒时代上)》 推荐序1 为什么是罗马?(王石万科集团董事长)/OOl 推荐序2 向往古罗马文明的精神特质(王巍中国金融博物馆理事长)/004 给中国读者的序/007 序/008 第一章 幼年期Infantia(前100—前94年,恺撒诞生至6岁)/011 第二章 少年期Pueritia(前93—前84年,恺撒7—16岁)/023 第三章 青年前期Adulescentia(前83—前70年,恺撒17—30岁)/039 第四章 青年后期Juventus(前69—前61年,恺撒31—39岁)/061 第五章 壮年前期Virilitas(前60—前49年1月,恺撒40—50岁)/107 大事年表/327 图片版权/336 《罗马人的故事(Ⅴ恺撒时代下)》 推荐序1 为什么是罗--57(王石万科集团董事长)/001 推荐序2 向往古罗马文明的精神特质(王巍中国金融博物馆理事长)/004 给中国读者的序/007 序/008 第一章 壮年后期Virilitas(前49年1月—前44年3月,恺撒50-55岁)/011 第二章 “3·15事件”Idus Martiae(前44年3月15日—前42年10月)/249 第三章 安东尼与克娄巴特拉结盟对付屋大维(前42—前30年)/307 结语/347 大事年表/349 参考文献/358 图片版权/367 《罗马人的故事(Ⅵ罗马统治下的和平)》 推荐序1 为什么是罗马?(王石 万科集团董事长) 推荐序2 向往古罗马文明的精神特质(王巍 中国金融博物馆理事长) 给中国读者的序 致读者 第一章 奥古斯都统治前期(前29-前19年,34-44 岁) 第二章 奥古斯都统治中期(前18-前6年,45-57岁) 第三章 奥古斯都统治后期(前5-公元14年,58-77岁) 大事年表 参考文献 图片版权 《罗马人的故事(Ⅶ臭名昭著的皇帝)》 推荐序1 为什么是罗马?(王石万科集团董事长) /001 推荐序2 向往古罗马文明的精神特质(王巍中国金融博物馆理事长) /004 给中国读者的序/007 第一章 皇帝提比略(14年9月17日—37年3月16日在位)/011 第二章 皇帝卡利古拉(37年3月18日—41年1月24日在位)/159 第三章 皇帝克劳狄乌斯(41年1月24日—54年10月13日在位)/221 第四章 皇帝尼禄(54年10月13日—68年6月9日在位)/311 后记/417 大事年表/422 参考文献/433 图片版权/441 《罗马人的故事(Ⅷ危机与克服)》 推荐序1 为什么是罗马? 推荐序2 向往古罗马文明的精神特质 给中国读者的序 序 第一章 皇帝加尔巴 第二章 皇帝奥索 第三章 皇帝维特里乌斯 第四章 帝国的边境 第五章 皇帝维斯帕先 第六章 皇帝提图斯 第七章 皇帝图密善 第八章 皇帝涅尔瓦 附录 大事年表 参考文献 图片版权 《罗马人的故事(Ⅸ贤君的世纪)》 推荐序1 为什么是罗马?(王石万科集团董事长)/001 推荐序2 向往古罗马文明的精神特质(王巍中国金融博物馆理事长)/004 给中国读者的序/007 致读者/008 第一章 皇帝图拉真(98年1月27日—117年8月9日在位)/015 第二章 皇帝哈德良(117年8月9日—138年7月10日在位)/161 第三章 皇帝安敦尼·庇护(138年7月10日—161年3月7日在位)/321 大事年表/346 参考文献/355 图片版权/370 《罗马人的故事(Ⅹ条条大路通罗马)》 推荐序1 为什么是罗马?(王石 万科集团董事长) 推荐序2 向往古罗马文明的精神特质(王巍 中国金融博物馆理事长) 给中国读者的序 序 第一章 硬件基础设施 第二章 软件基础设施 结语 参考文献 图片版权 《罗马人的故事(Ⅺ结局的开始)》 推荐序1 为什么是罗马?(王石 万科集团董事长) 推荐序2 向往古罗马文明的精神特质(王巍 中国金融博物馆理事长) 给中国读者的序 第一章 皇帝马可·奥勒留(公元161—180年在位) 第二章 皇帝康茂德(公元180—192年在位) 第三章 内乱时代(公元193—197年) 第四章 皇帝塞普提米乌斯·塞维鲁(公元193—211年在位) 大事年表 参考文献 图片版权 《罗马人的故事(Ⅻ迷途帝国)》 推荐序1 为什么是罗马?(王石) 推荐序2 向往古罗马文明的精神特质(王巍) 给中国读者的序 致读者 “危机”性质的区别 第一部分 3世纪前期的罗马帝国 第一章 公元211—218 年 第二章 公元218—235 年 第三章 公元235—260 年 第二部分 3世纪后期的罗马帝国 第一章 公元260—270 年 第二章 公元270—284 年 第三章 罗马帝国与基督教 大事年表 参考文献 图片版权 《罗马人的故事(ⅩⅢ最后一搏)》 推荐序1 为什么是罗马?(王石万科集团董事长) 推荐序2 向往古罗马文明的精神特质(王巍中国金融博物馆理事长) 给中国读者的序 致读者 第一章 戴克里先时代(公元284—305年) 第二章 君士坦丁时代(公元306—337年) 第三章 君士坦丁和基督教 大事年表 参考文献 图片版权 为什么是罗马? 《罗马人的故事(ⅩⅣ基督的胜利)》 推荐序1 为什么是罗马?(王石 万科集团董事长)/001 推荐序2 向往古罗马文明的精神特质(王巍 中国金融博物馆理事长)/004 给中国读者的序/007 致读者/008 第一章 皇帝君士坦提乌斯(公元337—361年在位)/015 第二章 皇帝尤里安(公元361—363年在位)/111 第三章 安布罗西乌斯主教(公元374—397年在任)/195 大事年表/265 参考文献/270 图片版权/277 《罗马人的故事(ⅩⅤ罗马世界的终曲)》 推荐序1 为什么是罗马?(王石 万科集团董事长) 推荐序2 向往古罗马文明的精神特质(王巍 中国金融博物馆理事长) 给中国读者的序 第一章 最后的罗马人(公元395—410年) 东西分离 罗马人与蛮族 将军斯提利科 监护人 “现场证人” 西哥特族 阿拉里克 地中海为“内海”的时代 非洲叛乱 从农民到农奴 非生产性人群的增加 公德心的衰退 再度入侵 到意大利去 决战 抛弃高卢 凯旋式 迁都拉文纳 巨浪袭来 迎击 罗马帝国的实战能力 菲耶索莱之战 高卢的现实 以毒攻毒 孤立 计谋 底线 死 空白 恐吓(一) 恐吓(二) “罗马浩劫” 离开罗马的人们 第二章 罗马帝国的灭亡(公元410—476年) 霸权国家的职责 不断发展的蛮族化 “三分之一体制” 东罗马帝国 女人与权力 大元帅们 “大元帅”波尼法提乌斯 汪达尔族 圣奥古斯丁 “联军总司令”埃提乌斯 瓦解 匈奴族 阿提拉 香槟会战 威尼斯诞生 自毁 第二次“罗马浩劫” 最后20年 东西罗马帝国最后的并肩战斗 罗马帝国的灭亡 第三章 “后帝国”(Post imperium)(公元476年—) 奥多亚克 共存路线 “后帝国” ·不列颠尼亚 “后帝国” ·高卢 “后帝国” ·西斯班尼亚 “后帝国” ·北非 “蛮族统治下的和平” 分栖共存 狄奥多里克 进攻意大利 东哥特王国 利用败者 忠臣卡西多里乌斯 “东边”的长手 “蛮族统治下的和平”的终结 学园 修道院 查士丁尼大帝 《罗马法典》 圣战思想 贝利撒留将军 进攻阿非利加 汪达尔王国的毁灭 进攻意大利 哥特战役 罗马攻防 纳尔塞斯将军 拉文纳陷落 战端再开 战争结束 意大利之死 贝利撒留之死 查士丁尼之死 致读者 货币反映国情——通过硬币看罗马帝国的变迁 参考文献 图片版权 试读章节 最后一位国王:“傲慢者塔克文” 先王塔克文·普里斯库斯遭暗杀后,他的女婿塞尔维乌斯取代他的亲生儿子继承了王位。罗马的王位不是世袭的,而且塞尔维乌斯的统治深得人心,功绩颇丰。所以就是有反对者,他们也很难得到市民的支持。44年就这样平静地过去了。这时,他的子女都已经长大成人,他们认为像他这样的治世方式不是稳重而是胆小。此外,国王塞尔维乌斯经过长年累月的忙碌,也已经难掩疲惫之态和衰老之势。 塞尔维乌斯有两个女儿,性格截然相反,一个逞强好胜,一个温和老实。先王塔克文的儿子有两个儿子,性格也全然不同,一个是性格暴烈的野心家,一个是性情稳重的人。 国王塞尔维乌斯让这四个人配对结了婚。他把争强好胜的公主嫁给了性情稳重的表兄,让温和老实的公主嫁给了野心勃勃的表兄。他希望通过这样的婚姻,中和一下他们的性格。 但是他失败了。争强好胜的公主图利亚非常看不起性情稳重的丈夫。她的口头禅是:有你这种懦夫做丈夫,好运永远不会向我展露笑容。她勾引和自己性格相似的妹夫。不久,性情温和的两个人不知何故先后死去,留下了寡妇图利亚和鳏夫塔克文,他们走到了一起。对于他们的结合,国王既没有表示赞成,也没有表示反对。也许性情温和的女儿突然离世给他的打击太大,使他意志消沉了吧。 但他是国王。在罗马,国王是终身的。只要他还活着,王位就是他的。罗马的王位不世袭,即使是国王的女儿也不一定能成为下一任王后。 图利亚开始在她丈夫面前煽风点火。根据李维的说法,她是这样挑唆她丈夫的: 如果你真是我心目中的男人,我就把你当丈夫看待,当一个男人来尊重。如果不是,我只有叹我命运不济。你为什么还不下决心?我并没有要求你到科林斯或者塔奎尼亚之类的他国采取行动,你在惧怕什么?如果你还下不了决心,你可以去科林斯,也可以去塔奎尼亚,你也可以重回你的过去。 本来就野心勃勃的塔克文在图利亚的挑唆下,首先收买了居住在罗马的伊特鲁里亚人。他们是他的祖父第五代国王塔克文·普里斯库斯请到罗马后在罗马定居下来的人们。接着,他成功地得到了元老院中属于新兴阶级的议员们的支持。他们是一些在罗马开发事业和工商业发展中积聚起了财富的人。 塔克文带领一队全副武装的士兵在元老院进行了演讲。他说让一个来历不明的人当国王是罗马的耻辱。元老院的议员们并不同意塔克文的这一说法,但是也没有把他赶出去。 这时,国王塞尔维乌斯得到消息后赶了过来。但是,塔克文没有给国王任何反驳的机会。他一把抱起国王,走到外面,把国王扔下了元老院门口的台阶。深受屈辱的国王塞尔维乌斯回到王官,塔克文的手下已经持剑等在那里。但是他没有死。于是,图利亚赶着马车从她那一息尚存的父亲身上碾了过去。就这样,塔克文当上了罗马国王,图利亚成了王后。 罗马第七代国王塔克文禁止为先王塞尔维乌斯举行葬礼。不仅如此,他还对他认为是先王指派的元老院议员大开杀戒。他继承王位没有经过市民大会的选举,也没有元老院的同意,因此,没有全副武装的卫兵保护,他绝不走出宫门一步。从他登基到被逐出罗马,他从来没有向元老院征求过任何意见或建议,也从来不问市民大会同意与否。市民们在背后称他为“傲慢者塔克文”。 在国内实行独裁统治的专制君主“傲慢者塔克文”在军事方面却表现出了卓越的才能。在与周边各部族的战斗中,罗马几乎是常胜军。塔克文采取和战并用的策略,取得了一次次的胜利。他的做法确实高明,却也足够阴险。 对国内总是心生不安的统治者通常会努力把对外关系做到最好。塔克文把目标锁定在了邻近的拉丁人以及伊特鲁里亚的各个城市。 在上百年前的第四代国王安库斯时代,罗马就和邻近的拉丁人建起了同盟关系。因为大家都使用同样的语言,敬畏同样的诸神,所以加深相互间的关系既自然又容易。 “拉丁同盟”在最初的时候仅限于共庆节日和祭祀日。渐渐地,这种关系发展到共同作战。还有,最初双方的同盟关系完全平等,随着罗马实力的不断增强,关系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共同作战的时候,即使兵力相当,指挥官必定由罗马人担任。不过,战利品的分配始终都是平等的。到了塔克文时代,他改变了这一关系。他邀请实力远比拉丁人强的伊特鲁里亚人加入拉丁同盟。当然,也有为数不少的人认为不是加人,而是被罗马人拉进去的。 事实上,公元前6世纪后半叶的这个时期,在罗马的伊特鲁里亚人的势力已经非常强大,与以前不可同日而语。从第五代国王到第六、第七代国王,罗马已经连续出了三位伊特鲁里亚系的国王。后世的研究者中有人甚至认为,这个时期的罗马处于伊特鲁里亚人的统治之下。 尽管在罗马的伊特鲁里亚势力日益强大,但在罗马之外的伊特鲁里亚的势力从这个时期开始走向了衰退。不幸的是,“傲慢者塔克文”恰恰没有看清楚这一事实。他向伊特鲁里亚人示好,却没有意识到他们正在走向衰败。 急速发展起来的民族,其衰退的速度也很惊人。势力范围一度扩张到那不勒斯附近的伊特鲁里亚人不到100年的时间便开始进入了衰退期。 在一个人强大的时候丑闻不会招惹你,而一旦显出疲态,丑闻将毫不留情地击垮你。即使丑闻和你无关,但是作为有效武器,它的作用不可小视。 国王有一个儿子叫塞克斯图斯。事情的起因是塞克斯图斯看上了亲戚科拉提努斯的妻子琉克蕾西娅。欲火中烧的年轻人乘琉克蕾西娅的丈夫不在家的一个夜里,来到了爱慕已久的女人家。因为没有随从相伴,又是亲戚关系,所以科拉提努斯的家人包括琉克蕾西娅都热情地招待了他。吃过晚饭后,还安排他到客房休息。 夜深人静,一家人都沉浸在睡梦里的时候,怀揣短剑的塞克斯图斯悄悄溜进了琉克蕾西娅的卧室。他用短剑相威胁,占有了女人的身体。但是,这个年轻人犯了一个这种情况下绝对不可以犯的错。他匆匆离开了那个房间,留下女人独自在床上哭泣。 当天夜里,琉克蕾西娅就给在罗马的父亲和正在阿尔迪亚出征的丈夫分别送去了一封信。信中写道,有急事,速带可信之人前来。父亲卢克莱修带着瓦莱里乌斯赶来了。丈夫科拉提努斯也和尤尼乌斯·布鲁特斯一起赶了回来。 坐在床上沉浸在悲愤之中的琉克蕾西娅向匆匆赶来的四个人说完事情的经过后,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短刀刺向了自己的胸膛。她呼吸艰难地要在场所有男人发誓为她报仇,然后闭上了双眼。 琉克蕾西娅的遗体被送到了罗马,放置在古罗马广场的演讲台上。面对这一惨状,人们纷纷指责国王和他一家的蛮横和傲慢。布鲁特斯向市民们作了演讲。他说,我们绝不能让贞洁的、行为端正的女人们再次成为这种兽性的牺牲品。他让在场的人们想起了国王塔克文是如何杀害先王夺取王位的。他向市民提议把国王和他的家人统统逐出罗马。 一直以来藏在罗马人心中的对塔克文的不满爆发了。对布鲁特斯的提议,民众大声表示赞同,并积极响应布鲁特斯召集市民参军的号召。 正在阿尔迪亚出征的塔克文得知了这一变故。国王立刻带着部队赶往罗马。然而,出现在他眼前的是罗马紧紧关闭的城门。他被告知他被放逐了。塔克文于是只好带着追随自己的士兵,前去投奔伊特鲁里亚的一座城市卡厄瑞。王后图利亚早已逃离罗马。他的三个儿子中,有两个跟随在亡命的父亲左右。第三个儿子也就是惹下祸端的塞克斯图斯逃到了另一个城市,被以前受过他欺凌的人杀死了。 “傲慢者塔克文”的统治持续了25年。随着第七代国王塔克文的统治的结束,罗马的王政时代也告结束。时间是公元前509年。从罗穆路斯于公元前753年建国到这一年,罗马已经走过了244年。随后的罗马进入了共和政体,迎来了执政官统治的时代。和从前一样,执政官也由市民大会选举产生,任期由终身改为短短的一年,还有,原来由一位国王统治改为由两位执政官共同治理。 如果你仅仅因为国王的集权统治而否定王政时代的罗马,我认为你没有正确理解历史。一个国家共同体,在最初阶段,应该说更适用于中央集权制。因为当一个社会组织尚处于幼小期时,如果不加以呵护,难免会中途夭折。所以,在这种时候,由一个人作决策,由一个人坐镇指挥显然有效得多。 罗马七位国王的历史是“在适当的时候,把适当的人放在适当的位置上”这一原则下完成的历史。正是由于国王们的努力,罗马才得以把它粗壮的根深深地植入大地之下。这些国王的寿命都很长,是非常值得庆幸的一件事。因为每个国王都有足够的时间把自己的设想付诸实施,并看到它最终转化为现实。此时,即便国王换了,新的国王依然可以在先王的业绩上,创造新的业绩,避免因中断而浪费了新兴罗马的活力。 罗马的王政也许在公元前6世纪末已经完成它的使命了吧。琉克蕾西娅事件不过是在已经完成使命的王政体制的脖子上刺了一刀而已。 P58-62 序言 为什么是罗马? 这是一部煌煌十五册的巨著,作者盐野七生写了十五年,我曾整整读了一年。读后,逢人就推荐。我读的是台湾出版的繁体横排本,当时感到奇怪:为什么这样的书,在大陆却看不到?没想到,现在就有了简体中文版。大概是因为此前我在各个场合不遗余力的推荐,中信出版社希望我能为之写篇序言。 过去我也读过罗马史,比如《罗马帝国衰亡史》,但这类史书,更多是从政治、军事的角度来理解罗马帝国。盐野七生不同,她以现代史观的方法论来解读罗马,这其间涉及国家与民族、君主与公民、宗教与人性、权力与秩序、科学与技术、领导与公关等方方面面,视野极广,见人所未见。正如她自己所说:“别的研究者是写自己知道的,而我则是写我想知道的。” 我是从事房地产行业的,所以对书中所讲罗马帝国的城市与建筑极为关心。在第十册《条条大路通罗马》中,作者专门讲了罗马的道路建设:与其说“条条大路通罗马”,倒不如说“条条大路起罗马”。罗马是这个庞大帝国的心脏,而这些四通八达的国家公路,有如血管脉络,把政令和资源高效率地传输到帝国的每个角落。 盐野七生说,东方帝国在修建长城的时候,罗马人正在修建罗马大路。接着,她就告诉读者,两千年过去了,罗马修的大路现在还在使用。这时,你会很自然地想:中国的长城,现在除了收门票之外,还有没有用?我们现在能看到的长城,主要是明朝修建的,而且从工程的角度讲,也有很多质量问题。同样是国家主导的巨型工程,哪一个对国家和人民更有用? 当然,这些都是我的联想。为什么罗马修的路现在还能用?作者展示了一张罗马大路的剖面图,告诉你这个路是怎么修的,为什么能连续使用上千年?这样的图示还有很多。作者很愿意从科学与技术的角度解释,罗马帝国有其与众不同的力量,而建筑在其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因为建筑给市民和士兵带来极大的安全感。 在作者的描述之下,罗马帝国宛如一个强大的跨国企业,《罗马法》就好比这个企业的内部规章。这个企业有自己的核心价值、企业文化、思维惯性、话语系统、人力资源储备,甚至还有自己的保安系统。制度、人才、资源配置等等,都是罗马得以长盛不衰的原因。这也是为什么这部书会被国外一些研究者拿来当作领导者论、组织论、国家论的现成教材。 盐野七生贯穿始终地自我设问,并希望回答:为什么只有罗马人能成就如此大业,为什么只有罗马人能够建立并长期维持一个巨大的文明圈的呢?一望而知,作者认为罗马帝国的经久不衰的根本原因,与它所秉持的价值取向与施政目标有关。 作者认为:罗马的力量,来自保障国民安全的基础设施和贵族行为理应高尚的传统。国民最需要的是安全系统,其次是尊贵和快乐的生活。罗马皇帝努力满足了国民的需要。一切政令、公共设施、对外战争,都是为了满足国民的安全感和享受需要。 其次,罗马人智力不如希腊人,体力不如高卢人,经商的本事不如迦太基人,却能一一打败这些部族,而且在战后还能与这些部族有秩序地和睦共处。为什么?你会发现,罗马帝国的强大,归根结底是因为它的宽容开放,它的兼收并蓄。 罗马帝国是多神教的国家,罗马人把被帝国征服的民族的神,全部当作自己的神来供奉。这样的神有30万个。罗马甚至赋予被征服者公民权,历届罗马皇帝里有很多被征服者。试想,这在东方帝国,可能吗? 这些分析让我非常受启发。作为国家来说,自由与宽容,这才是罗马帝国的立国之本,作为跨国企业来说,宽容开放,兼收并蓄应当是它的核心价值观念。正是这些基本的价值取向和目标,赋予罗马帝国强大的力量,并成为西方文明的一个重要源头。这也是我向朋友们力荐这本书的原因。 作为一个先睹为快的中国读者,我只能谈谈一点浅见,作为对作者盐野七生的感谢。如果这篇小文又能够对读者有小小的帮助,会令我更加高兴。 是为序。 王石 万科集团董事长 2011年8月8日 书评(媒体评论) 历史是最好的教训,也是最好的娱乐。 ——盐野七生 国家兴盛的关键是对败者的“宽容”。支持罗马繁荣最重要的是国家意志、国家建设、帝王能力和公民。 ——日本媒体评论 历史的假设,是应对变化的最好指导。 ——日本钢铁集团总裁 三村明夫与盐野七生对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