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保佑女王(她的一生与我们这个时代)(精)》是艾伦·蒂奇马什执笔的关于英国历史上第二位“伊丽莎白女王”的传记,是为女王登基60周年奉上的特别献礼。全书图文并茂,图量丰富,除了女王私人照片外,还有不少与女王相关的实物图片。并向读者展示了皇室家庭生活的点滴以及他们在社会大变革背景之下的角色转变,颇能开拓读者视野。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上帝保佑女王(她的一生与我们这个时代)(精)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英)艾伦·蒂奇马什 |
出版社 |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上帝保佑女王(她的一生与我们这个时代)(精)》是艾伦·蒂奇马什执笔的关于英国历史上第二位“伊丽莎白女王”的传记,是为女王登基60周年奉上的特别献礼。全书图文并茂,图量丰富,除了女王私人照片外,还有不少与女王相关的实物图片。并向读者展示了皇室家庭生活的点滴以及他们在社会大变革背景之下的角色转变,颇能开拓读者视野。 内容推荐 作为英国历史上的第五位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于1952年正式加冕,成为英国历史上的第二位“伊丽莎白女王”。《上帝保佑女王(她的一生与我们这个时代)(精)》图量丰富,除了私人照片还有不少与女王相关的实物图片。备受爱戴的畅销书作家艾伦·蒂奇马什执笔的这部女王自传,是为女王登基60周年奉上的特别献礼。《上帝保佑女王(她的一生与我们这个时代)(精)》中向读者展示了皇室家庭生活的点滴,以及他们在社会大变革背景之下的角色转变。本书由艾伦·蒂奇马什编著。 目录 引言 4 登基 12 加冕 32 20世纪50年代 44 20世纪60年代 70 20世纪70年代 96 20世纪80年代 128 20世纪90年代 158 千禧之年 188 致谢 221 试读章节 计划于第二年举行的加冕典礼如期举行,但王冠并未戴在国王乔治五世儿子的头上,只因他担心自己无法胜任。因此,他的弟弟艾伯特王子(昵称为伯蒂)戴上了这顶王冠,加冕为国王乔治六世(他第四次受洗时所取的名字),他的继位为王室带来了稳定和延续。 爱德华八世退位之后立即离开了英国,并于1937年6月3日在法国与辛普森夫人完婚。他们随后成为温莎公爵和公爵夫人,不过众所周知,王室对这位前国王的夫人拒绝使用“陛下”的称呼,这对于她的丈夫来说是一种痛苦的懊悔。直到1972年爱德华八世客死异国他乡,他都无法原谅自己家族的冷漠无情。 自爱德华八世退位的那一刻起,根据继位的顺序,他的弟弟及其家族的生活都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1923年4月26日,约克公爵艾伯特王子娶了斯特莱摩尔和金奥恩伯爵(Earlof Strathmore and Kinghorne)的女儿伊丽莎白·波伊斯一琳恩(ElizabethBciwes—Lvon)。这位未来的约克公爵夫人两次拒绝了艾伯特王子的求婚,在他第三次求婚时才终于同意了。他们的第一个孩子是于1926年4月21日出生的伊丽莎白·亚历山德拉·玛丽公主(PnncessElizabeth Alexarldra Marv),出生地点是在外祖父母伦敦的家中——伦敦美菲区布鲁顿街17号。伊丽莎白的妹妹玛格丽特·露丝公主(PrincessMargaret Rose)于193C)年8月21日出生在斯特莱摩尔的苏格兰府邸格拉姆斯城堡(Glamis(;astle)。两位公主在童年时期就迫切希望能够过上一种相对“正常人”的生活,远离世界的关注——这也是她们的伯父爱德华八世(也就是她们的大卫叔叔)所憧憬的生活。但在1936年,一切都发生了改变。 “12月那段可十白的日子实在是令震惊。” 已故的王太后后来回想起那段时日的感受。 “就好像我的头部受到了猛烈的撞击一样。” 童年时光 伊丽莎白女王二世的祖先可追溯至827—839年的英国国王爱格伯特(Egbert),她是自征服者威廉(william theConqueror)以后的第40位君主,也是维多利亚女王的曾孙女。她与玛格丽特公主自小就一起在皮卡迪利大街145号(后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一颗炸弹夷为平地)长大。一家人常在阿伯丁郡巴尔莫拉城堡(Balmoral)王室的苏格兰私家府邸附近的伯克馆度假。自1931年起,国王乔治五世允许王室将温莎公园作为故居,还可以同她们的祖父母及外祖父母住在一起——当时的国王和女王一起住在桑德林汉姆庄园和巴尔莫拉城堡,斯特莱摩尔伯爵及伯爵夫人住在格拉姆斯城堡或郝特福德郡(Hertfordshire)的圣保罗沃登拜里(StPaul's walden Burv)。由于小伊丽莎白一直生活在英国郊区,在她眼中温莎公园要比购物中心好得多就不足为怪了。而且,伊丽莎白从小就对养马和养狗情有独钟。 两位年轻的公主并没去学校上学,而是在一位叫做玛丽恩·克劳福德(Marion Crawford)的苏格兰家庭教师的督导下接受教育。这位被称作“克劳非”的家庭教师为王室服务了17年,一直备受王室尊敬。然而,在1950年,克劳福德因出版了一本《小公主》(The Little Princesses)而辜负了王室的信任,书中披露了王室家族生活的各种秘密。虽然在今天看来,这些秘密并无任何冒犯之处,但克劳福德的这一行为使她终究失去了王室的信任。 小公主们的保姆克莱拉·赖特(Clara wright)(一直被称为“阿拉”)的行为从没有失礼之处,她和“克劳非”一同负责带孩子们到公园散步,学习阅读和钢琴课程。玛丽恩·克劳福德在《小公主》一书中写道: “在那些日子里,阿拉全权负责孩子们课外的生活,包括保健、冼澡、穿衣——我只负责在9点到6点照看她们,而她需要给自己找一个助理护士和女佣来帮忙。” 这位助理护士是玛格丽特·麦克唐纳(Margaret Macdonald),被称为“波波”。她为伊丽莎白女王二世服务了67年——在大部分时间里,她是女王的化妆师,直到她1993年逝世,享年89岁。据本·皮姆洛特(Ben Pimlott)说:“波波是设计师和女帽商的灵感之源,还是一位无情的监护人、日常伙伴、知己和朋友。” 公主的法语讲得很流利,除此之外她还学习了其他各种语言。而且,女王钟情于骑马显然也是始于幼年。她曾和妹妹一起玩过很多骑马游戏,妹妹套上“马具”,让姐姐赶着满屋子跑。自童年起,公主就一直被她的家人和闺蜜好友称作“莉莉白”(Lilibet)——这是她的祖父乔治五世给她取的昵称。至今,女王给其家人和密友的签名仍使用这个名字。 在父亲登基之后,伊丽莎白公主和玛格丽特公主从皮卡迪利大街145号搬到了白金汉宫,那里宽阔的草地和湖泊成了她们新的游乐场。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英国受到了外敌入侵的威胁,国王和王后仍然留在宫中,但却把两位公主送到了温莎。当时国王和王后拒绝移居海外。千后还曾说道: “孩子们不能在没有我的情况下离开,我不能在没有国王的情况下离开,而国王不能在任何情况下离开。”P13-17 序言 迄今为止,关于伊丽莎白女王的传记数不胜数,尽管这些传记都做过精心研究和间接的深度采访,但她给人们留下最深刻的印象仍是“承上帝洪恩的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及其属土和领地之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英联邦元首、基督教信仰的保护者”。在人们的心目中,她就是一个谜一般的人物,但这种状态却在以其自身的方式维护着女王至高无上的君主地位。英国宪法专家沃尔特?白芝浩(Walter Bagehot)曾写下关于君主制的著名言论:“君主制的神秘在于其生命,我们不允许日光带走它的神奇。”这句常被引用的智慧箴言,即使在1992年伊丽莎白女王用拉丁语说那是“可怕的一年”中也饶有暗喻意味:温莎城堡失火使这一年的厄运再度升华。即使是最尊贵的女王陛下也无法避免这句话的讽刺意味。 对于这位世界上最著名的女性,想要了解其生活的人似乎永远都不会减少。女王从未接受过任何采访,有关女王的性格和品质等私密信息多是从那些见过女王或与女王共过事的人中间接获得的。2012年2月6日,英国隆重举办了女王钻禧庆典,以纪念女王登基60周年。到目前为止,伊丽莎白二世是英王室历史上在位时间第二长的君主,仅次于维多利亚女王(1837—1901年,在位63年零七个月)。 据说,女王有记日记的习惯,但她在日记中记述了多少关于自己的事情,我们或许永远都无从得知——至少在她有生之年是无法知道的。每年圣诞节,女王都会通过电视广播向全国发表圣诞致辞,从讲话中我们可以得知女王生活中的部分信息,包括王室家庭、亲情、友情等。 女王的圣诞致辞有时会给人们带来亲切的慰问,有时会很平淡,但这些致辞(包括1969年唯一的一次书面致辞,因为当时纪录片《王室家庭》刚刚播映,再发表一次电视讲话未免有些多余)都从更深层次透露了女王陛下的人格魅力。在很多场合,这种广播致辞还展现出了女王非凡的远见。 这些致辞中涉及了女王所扮演的多个角色——君主、妻子、母亲及国家元首,自她第一次发表广播讲话以来便是如此。1952年圣诞节下午三点零七分,女王在桑德林汉姆庄园的诺福克郡家中首次通过广播向全国发表圣诞致辞,这次致辞使我们深入地了解到了女王的真实感受。 60年以来,伊丽莎白二世女王一直统治着大不列颠联合王国及其属地和领土,为维多利亚女王遗留的大英帝国奠定了坚实的发展根基。在她统治期间,大英帝国的每一位公民都对女王的尽职尽责给予了高度肯定,对她的奉献精神更是感铭心切。 1997年8月,戴安娜王妃悲剧死亡之时,作为一家之长的女王正在苏格兰的巴尔莫勒尔堡与她的孙子们在一起,这一举动将公众的悲痛情绪转为了愤怒。于是,英国各大报刊上的头版刊登出了:“给我们看看您的关怀,陛下。”这足以反映公众迫切希望女王与臣民们共同悼念王妃之死。对于一位自成年起就将毕生心血奉献给她的两亿臣民及英联邦的女性来说,这样的话当时一定令她倍感伤心,因为她认为此时最需要她关怀的是两个刚刚失去母亲的年幼孙子,她必须保护他们远离全世界一双双窥探的眼睛。这也提醒了我们,尽管王宫有森严的皇室等级制度及尊贵高雅的气氛,但女王毕竟是一个人——一位妻子、母亲及祖母,她也有人性的弱点及感性。尽管女王表面上“至高无上”,很少发表任何言论,但如果认为她没有观点或者是她将自己看得高高在上,那就大错特错了。事实上恰恰相反,女王曾提到:“一个特殊的贵族家庭对于我们来说是‘大得无法承受’。” 女王在登基40周年之际在市政厅发表的“灾难之年”的讲话中说道: “有些事情是过犹如不及。曾经有一位心怀善意的主教告诉维多利亚女王:‘陛下,我们无法为王室家族过于频繁、过于热诚地祈祷。’他显然是尽职尽责的。而维多利亚女王则这样回答:‘太频繁可以,但不要过于热诚。’我与维多利亚女王一样,一直信奉那句古老的箴言:凡事适度。” 不过,女王对臣民的奉献似乎并非如此。 你可能会感到好奇,一位以园艺师、小说家、广播员、电视及广播节目制片人著称的人,虽然他涉及的节目主题多种多样,从园艺到音乐等,但他却能将一位君主60年的统治生涯执笔记录下来。虽然我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都处于她的统治之下,但我执笔的理由并非如此明显。与每一位臣民一样,我也会将她那不断变化的形象随身携带,在那值得珍藏一生的信封上贴上带有她履历的邮票。当然,记录的原因并不仅仅是我对她的功绩充满了敬意,更是对她60年来为臣民的巨大奉献深感钦佩。虽然事实的确如此,但我还无比幸运并荣幸地在很多官方及社交场合见到过女王陛下。我与她一起种过树,为她展示过我的园艺,午餐时坐在她身旁;尽管我算不上她广泛社交圈中极其微小的一部分,但在那样特殊的场合,我惊喜地发现,女王愿意相对自由地与大家谈论各种话题。如同女王那些尽职尽责的侍女一样,我也不能将女王所说的一切公之于众。因为在现在的生活中,最容易被忽视的一种品质就是保守秘密。然而,与女王的多次见面,再加上我与王室其他成员的会见及谈话,使我对他们的情况至少略知一二。 我是一个求知欲极强的读者,多年以来,我的书架上珍藏了许多关于女王的传记,还有很多关于女王的前辈们的,如亨利八世、伊丽莎白一世、查尔斯一世、乔治三世,还有不幸的温莎公爵。我喜爱读书,因为书中的信息通常要比网上的信息更加可信。而且,书籍一旦完工便不会受到任何干扰。 我希望,接下来的文字既不是一首不够格的赞歌,但也不仅仅是一连串与知情者的访谈——虽然多年来,我几乎和她身边的每一位家庭成员、朋友及其下属都聊过天。这些往事会对我们理解女王发挥一定的帮助作用。这些文字首先是一份关于伊丽莎白女王二世的执政记录,它反映了在其执政期间我们的生活所发生的变化,同时也是女王言论的一个出发点,以传播给那些她为之献出一生的人民。在本书中,我将回顾过去60年来女王陛下每一年的圣诞致辞,或许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更多地了解女王的各种感受,这种了解方式比流言蜚语或是小报头条要更加深入。 如果我迫不及待地要赞美女王及其王室至亲,那么原因只能是,我曾近距离地观察过他们为这个国家做出的努力和付出,无论是从国家还是个人的角度,他们都效忠于自己的国家和人民,并做出了无私的奉献。对于我来说,在这一前提下对王室家族的价值进行考量,似乎要比基于他们婚姻的不幸与兴衰来判断更为重要。就像女王在1992年在市政厅的讲话中提到的那样: “毫无疑问,批评对于人民和公众生活中的制度来说非常有益。任何制度、城市或君主都不应逃离那些忠心于并支持他的公众们的监督,而那些不肯支持的公众就不提了。然而,我们都是社会的组成部分。因此,无论以何种形式,如果这种监督能够温和一些、多点欢乐、多点理解的话,那将会更加富有成效。” 对于本书,我希望这三个方面都能表现出同样的分量。 天佑女王。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