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命运这样说》;《死之梦》;《慈母颂》;《我和历史的一次谈话》;《我问候每一朵小花和每一棵小草》;《大河,永远的奔流》;《高山,永远的巍峨》;《仁厚的地母呵,爱之神》;《爱因斯坦礼赞》;《致陀思妥耶夫斯基》;《寻找的悲歌》;《顽皮的精灵》;《初寻与忏悔》;《冥冥中的爱》;《精神之渴》……《散文诗华》收入作者刘再复去国前与去国后所创作的所有散文诗作品,分“上部海外时期”、“下部国内时期”两编。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散文诗华/刘再复散文精编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刘再复 |
出版社 | 三联书店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我对命运这样说》;《死之梦》;《慈母颂》;《我和历史的一次谈话》;《我问候每一朵小花和每一棵小草》;《大河,永远的奔流》;《高山,永远的巍峨》;《仁厚的地母呵,爱之神》;《爱因斯坦礼赞》;《致陀思妥耶夫斯基》;《寻找的悲歌》;《顽皮的精灵》;《初寻与忏悔》;《冥冥中的爱》;《精神之渴》……《散文诗华》收入作者刘再复去国前与去国后所创作的所有散文诗作品,分“上部海外时期”、“下部国内时期”两编。 内容推荐 《散文诗华》是“刘再复散文精编”的第九卷:散文诗卷。《散文诗华》收入作者去国前与去国后所创作的所有散文诗作品,分“上部海外时期”、“下部国内时期”两编。其中“上部海外时期”中的作品,散见于《独语天涯》等作品集,“下部国内时期”的作品,包含了曾在国内出版的《寻找的悲歌》、《深海的追寻》、《太阳-土地.人》等散文诗作品集。此次以“散文诗华”为题,专收一集,以飨读者。 此书为中国内地首次出版,由白烨主持编纂,叶鸿基协助编纂。 目录 上部 海外时期 第一辑 海角游思 瞬间 故乡大森林的挽歌 死得其时的落叶 《独语天涯》自序 独白 苍穹的呼唤 果园里的游思 第二辑 西寻故乡 听涛声 西寻故乡 秋天安魂曲 故国 故人 晨思 蓝天 望夜空 秋天的凝思 海悟 下部 国内时期 第一辑 短篇 朝露吟 乡恋 孤岛 我只是前行 苍鹰三题 夜颂三章 深海的追寻 奔驰的生命 春天闯进了沙漠 我找到那一缕海波 心爱的白鸽飞走了 山野的孩子 我本是赤条条的孩子 我辜负过那一片草地 我来自静幽幽的山庄 为什么灯火更亮了? 洁白的灯心草 失净土 忘不了那个幽黑的夜晚 假如我设置一个地狱 我曾向无辜者呐喊 黄河的心曲 致老师 梦之死 死的日子 灵魂的复活 地上有着无数太阳 大地的胸脯全是我的田野 我爱萧萧风雨后 珍惜 感谢你,四壁的星光 他依旧弹着七弦琴——怀荷马 只要心不凋残——怀贝多芬 王国维之死 我问东去的闽江水——怀严复 第二辑 中篇 读沧海 又读沧海 榕树,生命进行曲 我对命运这样说 死之梦 慈母颂 我和历史的一次谈话 我问候每一朵小花和每一棵小草 大河,永远的奔流 高山,永远的巍峨 仁厚的地母呵,爱之神 爱因斯坦礼赞 致陀思妥耶夫斯基 第三辑 长篇 寻找的悲歌 序曲 顽皮的精灵 初寻与忏悔 冥冥中的爱 精神之渴 生命之灯 痴情与无情的跋涉 失落 寂寞时刻 超越 过程是美丽的 没有归宿的船帆 附录 题刘再复《深海的追寻》 读《深海的追寻》 读《太阳·土地·人》漫为三绝句 作者后记 编者后记 试读章节 记忆被沧海切断了。 记忆被染上了波涛的墨绿色。 然而,记忆还在记忆。 又记起故乡已经消失的大森林,在沧海那边曾经也像波涛一样汹涌过生命的大森林。 那一片原始大森林,那一片坐落在家乡黄土高坡上的榕树群与松树群,已存活过许多年代,至少吞吐过五个煊赫一时的王朝。然而,它却在这个世纪的一个历史瞬间消失了。一大片郁郁葱葱的生命。就被砍杀在我们这一代人手里。我自己正是一个疯疯癫癫的砍杀者。 我们这一代,人生伴随着贫穷与恐惧,也伴随着野蛮与疯狂。我们这一代,粗野,好斗,嗜杀,充满错误,罪行累累。每个人的心中都藏着一部罪恶录,那里有别人留下的伤痕,也有自己给别人留下的伤痕。 那一年,那是喧嚣与骚动的一九五八。 那一年,个个都变成诗人、革命家和疯狂的红蚂蚁。 到处是战歌、红旗、高炉、烽烟和蚂蚁的沙沙声。 我也是一只扛着红旗唱着战歌的疯狂的红蚂蚁,瘦得皮包骨的红蚂蚁。 我和我的蚂蚁弟兄们疯狂地爬到山上,左砍右伐几个白天和几个夜晚就吃掉故乡的全部小松林。 我还朗读着革命诗人郭沫若《向地球开战》的诗句,煽动着已经晕眩的兄弟,助长了正在相互传染的精神浮肿病。我忘记老诗人还有“地球,我的母亲”的呼唤。忘记整个人类只有一个共同的母亲,只有一个共同的生命存放之所。忘记她是我们唯一的根,我们唯一的源,我们不能向她开仗。那一瞬间,我们真的疯了! 在山野里,我们倾听着县委书记在扩音喇叭里的广播演说,那是战争的动员。他说,为了炼出一千零七十万吨钢,我们要把全县的树木砍光、烧光、用光。我们为书记欢呼。呼声震动着连绵的群山。 我们这些中学生只是执行“三光”政策的砍杀小松树的小蚂蚁。而大蚂蚁大力士们则一举砍光了我故乡的那一片大森林。 这个世纪真是神经病的世纪。所有的人都嗜好砍伐,嗜好洗劫,嗜好造反,嗜好践踏生命,人人都变成疯狂的红蚂蚁,在用笔墨批判无端的“白旗”之后又用斧头去批判无辜的青山绿树。 从那一年起,故乡的小树林与大森林就在高炉里和我的心里凝成一块一块废铁,于是,我的心中开始沸腾起炽烈的血腥的歌声。 红蚂蚁虽有铁甲,但没有灵魂。灵魂在剥夺大森林之前就被剥夺了。被剥夺者成了凶恶的剥夺者。没有灵魂的红蚂蚁横扫一切。到处是红旗与红海洋,到处是红袖章与红歌曲,到处是红与黑的转换,到处是激情燃烧的疯人院。 记起古希腊的一个神话,说是天神送来的一个梦,为了实现这个梦,两个城邦国家进行了战争。蚂蚁虽然没有灵魂,但也有天神送来的梦,梦里展示着未知的辉煌的天堂。为了实现天堂的伟大目的,一切黑暗手段都是合理的。掠夺与剥夺,扫荡与侵略,奴役他人与自我奴役,都是天然合理的。为了这个梦,什么都可以做,一切砍伐都天经地义,一切杀戮都符合经典,把大森林化作废墟也是伟大的凯旋。渺小的蚂蚁与伟大的战士没有界线,崇高与残忍没有界线。故乡的大森林无处伸冤。故乡被践踏的青山绿水无处伸冤。 不敢想象,父老兄弟没有那一片大森林,该怎么活。几乎被贫穷吸干了生命的父老兄弟,吃着三餐稀饭,住着蛇蝎可以随意出入的小土屋,一代代在南方的炎阳下曝晒,唯一的避难所就是大森林。我的满身汗水的祖先,如果没有这些大森林,早就被烧焦了。 走不出乡土的兄弟姐妹都是一些被尼采称作“末人”的农民,他们不知道什么是幸福什么是创造什么是期待什么是星球。他们口里念着革命词句但不知道什么是革命,他们心里想着高楼大厦但不知道什么是高楼大厦。我是从“末人”中奔闯出来而完成了人的进化的幸运儿。但我深深地爱着我的乡亲,因为我和他们一起像烙饼似的被故乡的烈日煎烤过十几个年头。 他们虽然麻木,但对于煎烤的感觉还是有的。他们酷爱这片大森林,知道要在贫穷中存活,是需要大森林的护爱的。因此,当人们在说阶级斗争是生命线的时候,他们总是固执地相信唯有这些大森林才是生命线。于是,当砍伐大军以三面红旗的名义开始毁灭这片大森林时,我的一个贫穷的而名字偏叫“富翁”的伯伯疯狂地抗议,之后就吊死在一棵幸存的榕树上。这是一个真实的、可以经得起社会学家考证的故事,我的乡亲就是这样一些可以为大森林而死的人群,虽然贫穷,但并不缺少勇敢。 三十多年过去了,此刻格外想念死去的大伯,也是此刻,我才更了解他的“死谏”的意义。我的大伯像泥土一样质朴,也像泥土一样永远沉默。但他的行为语言却表明他有至真至爱的内心,在他的潜意识里,有一盏最明亮的灯。他比谁都明白,大森林的死亡,意味着故乡的沉沦。从此之后,故乡将失去灵魂,将失去蕴藏着灵魂的绿色金字塔。 我了解我的乡亲,我的伯伯只是争取一种可怜的权利,那就是喘息的权利。没有树阴,他们就无处喘息,生命就会在烈日下蒸发掉血和水分。 我的富翁伯伯,你和大森林同归于尽,因为你太爱我们的家乡。您是一个为争取喘息权而献身而牺牲的伟大庄稼汉。 《散文诗华》为再复的散文诗作品选集。 散文诗的写作,是再复的文学写作中的重要一脉。他早先曾给自己确定过三个写作目标,也即他说的“三个精神耕作的路向”,这便是“文学研究、散文创作、中国传统文化批评”。而在他的散文创作中,散文诗又一直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在从事文学理论批评和文化传统批评的同时,再复就经常写作和发表散文诗,并出版了《深海的追寻》、《太阳,土地·人》、《人间·慈母·爱》、《寻找的悲歌》等散文诗集;九十年代去国之后,他不仅坚持散文诗写作,而且其学术性文章也有一部分弥漫着散文诗的气息,有些著述既像是论文,又像是散文,很难准确地予以界定,如流传甚广也影响甚大的《漂流手记》、《独语天涯》等。可以说,作为创作散文和散文诗的作家刘再复,与作为从事理论批评和文学研究的刘再复,是同等的重要。 这部《散文诗华》分“上部海外时期”和“下部国内时期”,精选了他在这两个时段所创作的主要散文诗作品。可以说,他在不同时期的散文诗方面的佳作力构,都尽收其中,所以“散文诗华”,名副其实。P8-11 后记 这些散文诗作,之前我大都拜读过,这次借编书重读,感觉依然清新,感佩依然良多。我所感佩再复的,是他在散文诗这种极难掌握的文体的写作中,体物与缘情相衔接,述事与寄意而兼顾,把“内宇宙”与“外宇宙”两种境界,感性与理性两种因素,都结合得天衣无缝,糅合得水乳交融。而这,正是我所心向往之,又望洋兴叹的。 再复的散文诗中,我特别喜欢《童心百说》。他从各种角度来倡扬“童心”,旨在“呼唤人性之真”,向往“天真的空气”,重新建构“被解构的童心”。而这些,都是当今社会人们所忽略的,所稀缺的。因而,读来让人有如沐春风、荡涤心灵之感。而在本卷中,我更喜欢《慈母颂》与《寻找的悲歌》,前者以母亲的“牺牲”不问缘由、奉献不讲回报,抒写了母亲一生只为他人而唯独忘却自己的博大又深厚的母爱;后者由寻索的艰难与坚韧,深沉的忧思与忧伤,烘托出的“探索者形象”,其实正是再复本人的自我画像,或者说是这个时代探索者群像的命运写照。这些性情与情义杂糅、诗性与人性互见的散文诗作,其实也是一部打开了的心史,因而读来令人怦然心动,掩卷让人心意难乎,葆有其机杼自出的内力与魅力。 白烨 二○一二年三月十五日 于北京朝内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