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静读园林(第2版)/美学散步丛书
分类 科学技术-建筑-建筑理论与文化
作者 曹林娣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曹林娣编著的《静读园林》内容介绍:文人造园如作诗文,造园学实际上是“营造学”。优秀的中国园林都通过文学题咏和景境布局,将中国文学史上许多著名文学家的诗文意境融进园林,达至“境若与诗文相融洽”,所以园林各景区也就具有寓意深永的诗文意境,人们可以从诗文所提供的“信息”和“目中景”,去揣摩、生发、再创造。从中获得中国古典诗文的醇香厚昧。

内容推荐

曹林娣编著的《静读园林》内容介绍:中国园林属于综合艺术,需要解读、可以解读的内容俯拾皆是,笔者仅摭若千吉光片羽,自然挂一漏万,且园林妙境,多在虚实之间,也如“浮云著风,闪烁无定”,《静读园林》仅为笔者“读园”点滴所悟,希风往哲,亦奉同好,不当之处,诚请教于知者。

目录

美学的散步(代总序)

序:静坐参众妙

第一编 筑圃见文心

 一、沧浪之歌因屈平

 二、卷却诗书上钓台

 三、手携书卷课童耕

 四、长留风月待君来

 五、数朝遗韵芝兰馨

 六、题取退思期补过

 七、握月担风好耦耕

 八、穿池凿石写蓬壶

 九、移天缩地在君怀

 十、苕霄溪山吴苑画

第二编 山水有清音

 一、我见青山多妩媚

 二、石不能言最可人

 三、半潭秋水一房山

 四、春夏秋冬山异趣

 五、水能性淡为吾友

 六、流泉出峡中琴音

第三编 柳浪闻娇莺

 一、自锄明月种梅花

 二、万枝丹彩灼春融

 三、何可一日无此君

 四、陶令门前五柳春

 五、室有幽兰人亦清

 六、幽姿淑态弄春晴

 七、一枝红艳露凝香

 八、六月花神是荷莲

 九、自舒晴叶待题诗

 十、碧梧栖老凤凰枝

 十一、桂子飘香月下闻

 十二、萸菊年年彭泽酒

 十三、霜叶红于二月花

 十四、一亭秋月啸松风

 十五、文墨涵濡草木秀

 十六、浪中得上龙门去

第四编 楼台入诗笺

 一、居高饮清话仙阁

 二、粉墙花影自重重

 三、人在青莲句里行

 四、江湖处处范公船

 五、庭院深深深几许

 六、窗含西岭千秋雪

 七、谐音祈福吉祥画

 八、一片冰心在玉壶

 九、绵绵瓜瓞说葫芦

 十、大红灯笼高高挂

第五编 雅玩得真赏

 一、松下横琴待鹤归

 二、静观仙弈山水变

 三、寒池蕉雪诗人画

 四、窗竹影摇书案上

 五、徐孺下陈蕃之榻

 六、曲水流觞千古韵

 七、阳羡时壶烹绿雪

 八、一瓯春雷胜醍醐

 九、九华今在一壶中

后记

试读章节

从面水轩到观鱼处由两条并行的双廊(复廊)连接,中间隔以花墙漏窗,可以沟通内外山水,漫步复廊,仿佛流连于变幻的山水画卷之中,造成近水远山或近山远水的视觉印象,给有限的空间以无限的延伸探幽之趣。

廊北尽头为观鱼处,原名“濠上观”,俗称“钓鱼台”,取庄惠濠梁观鱼问答和庄子濮水钓鱼对尊位持竿不顾之典。苏舜钦有《沧浪观鱼》诗:“瑟瑟清波见戏鳞,浮沉追逐巧相亲。我嗟不及群鱼乐,虚作人间半世人。”亭内四角面北的屏门上写有苏舜钦的《沧浪亭记》全文。外柱上有一副当年主持修复沧浪亭的江苏巡抚、诗人宋荦所书对联:“共知心如水,安见我非鱼?”取汉忠直敢谏的郑崇遭人诬陷,向皇帝辩白“臣门如市,臣心如水”的典实,表示自己为官清廉,心像水一样至清无垢。观鱼处另悬“静吟”匾额,原来是一座临水而筑的小亭的名字,取苏舜钦《沧浪静吟》诗意,“独绕虚亭步石Ⅱ,静中情味世无双。山蝉带响穿疏户,野蔓盘青入破窗”,宁静冲旷,静味无限。

复廊东南的“闲吟亭”位于假山东侧,实际上已成御碑亭,与西侧的御碑亭遥遥相对。西望,悠然见到苍古的假山,与山巅的沧浪石亭直面相对t北看,复廊蜿蜒,树荫登墙,漏窗外水光一片;南侧梅树成林。早晚闲暇之际,在此亭赏景,必能激发诗兴。吟哦诗文。物我交融,忘情尘俗,尽享自然山水之乐。“千朵红莲三尺水;一弯明月半亭风”,真是“会意不求多,数幅晴光摩诘画,知心能有几,百篇野趣少陵诗”。

假山东南角屋匾额“阐妙香室”,是个僻静的小书房。南面是一个封闭式的小天井,原有两枝桂花树、翠竹一丛。取意杜甫“心清闻妙香”的诗意,在宁静的山野,阵阵妙香袭人,消除了心中俗念,极其适合怡情养性、求知探理。北面平地上有白梅七八枝,花时每朵六瓣,为宋梅之遗,今仍有十多株,早春梅花初放,暗香浮动,沁人心脾。原来还有“见心书屋”匾额,取元翁森《四时读书乐·冬》“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之意。

全园最大的主体建筑“明道堂”,面阔三间,庄严宏敞。堂名取自苏舜钦《沧浪亭记》:“观听无邪则道已明。”苏舜钦所明白的道,是指离开了充斥浮沉得失的官场后悟到的人生之道,即战胜自我、摆脱烦恼之道。苏舜钦颇有“兼济天下”之志,被诬削职之后,对往日的官场生活作了深刻的反思:“返思向之汩汩荣辱之场,日与锱铢利害相磨戛,隔此真趣,不亦鄙哉!”堂上抱柱联为清同治湖北巡抚郭伯荫撰:“渔笛好同听,羡诸君判牍余闲,清兴南楼追庾亮;尘缨聊一濯,拟明日刺船径去,遥情沧海契成连。”用晋庾亮南楼赏月以及春秋伯牙仙岛学琴的典故,紧扣沧浪水园特色和超尘脱俗、操守高洁的园林主题,反映了士大夫的思想情操和热爱大自然的艺术情趣。

明道堂东廊口有砖额“东茁”,取唐王维“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茁”诗句之意,廊东边为花圃,很有田园色彩。堂西廊口的砖额是“西爽”,取意唐王维“若见西山爽,应知黄绮心”诗。“西爽”源出《世说新语·简傲》篇,指人性格疏傲,不善奉迎-“黄绮”指秦末汉初的隐士。商山四皓”,在此借指沧浪胜地清静幽雅、风景佳绝,是归隐的理想之地。

“瑶华境界”原为“梅亭”,小轩三间,南有丛竹掩映,北为大型天井,东西两侧为两道长廊,最北端为明道堂,堂堂整整,气势雄健。这里可以当做演戏歌舞的舞台,明道堂以及两廊可容客观戏。所以陈从周先生说:“园在性质上与他园有别,即长时期以来,略似公共性园林,官绅燕宴,文人雅集,胥皆于此,宜乎其设计处理,别具一格。”P6-7

序言

散步是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行动,它的弱点是没有计划,没有系统。看重逻辑统一性的人会轻视它,讨厌它,但是西方建立逻辑学的大师亚里士多德的学派却唤做“散步学派”,可见散步和逻辑并不是绝对不相容的。中国古代一位影响不小的哲学家——庄子,他好像整天是在山野里散步,观看着鹏鸟、小虫,蝴蝶、游鱼,又在人间世里凝视一些奇形怪状的人:驼背、跛脚、四肢不全、心灵不正常的人,很像意大利文艺复兴时大天才达·芬奇在米兰街头散步时速写下来的一些“戏画”,现在竟成为“画院的奇葩”。庄子文章里所写的那些奇特人物大概就是后来唐、宋画家画罗汉时心目中的范本。

散步的时候可以偶尔在路旁折到一枝鲜花,也可以在路上拾起别人弃之不顾而自己感到兴趣的燕石。

无论鲜花或燕石,不必珍视,也不必丢掉,放在桌上可以做散步后的回念。

后记

钱穆先生称中国史如一首诗,西洋史如一本剧,中国为诗化人生,西洋为戏剧人生(《诗与剧》)。西方园林犹如色彩浓厚、形体感很强的油画,雄浑、规整,理性化的情,理性化的意,寓理于景;中国园林则像抒情诗,吟咏情性者也,寓情于景,托物言志,情在词外,状溢目前,具有田园诗、山水画的意境之美,浪漫、飘逸,恬静、雅致。

诚如18世纪著名园林家钱伯斯所称,中国的造园家“是画家和哲学家”。中国的山水园与山水诗、山水画同时诞生在山水审美意识觉醒的南北朝时代,均属于以风景为主题的艺术,且均为士大夫文人吟咏性情的形式。这些姐妹艺术相互影响、相互渗透,清张潮《幽梦影》说得好:“文章是案头之山水,山水是地上之文章。”中国山水园林是山水诗、山水画的物化形态。

文人造园如作诗文,造园学实际上是“营造学”。优秀的中国园林都通过文学题咏和景境布局,将中国文学史上许多著名文学家的诗文意境融进园林,达至“境若与诗文相融洽”,所以园林各景区也就具有寓意深永的诗文意境,人们可以从诗文所提供的“信息”和“目中景”,去揣摩、生发、再创造。从中获得中国古典诗文的醇香厚昧。

中国园林作为“人化自然”,凡园中建筑、动植物莫不经中国人文之品定,园林营造的“静、远、曲、深”之景,也是文人追求的澹泊宁静心态的物化,能让人感受到“风生林樾,境入羲皇。幽人即韵于松寮t逸士弹琴于篁里”(明计成《园冶·借景》)的园林逸韵雅趣,逐步达到“悦志悦神”的审美层次,接近或进入某种境界或宗教体验,以“天人交会”、“天人合一”为皈依或指归(李泽厚《美学四讲》)。中国园林审美重人品陶冶,“窥情风景之上,钻貌草木之中”(梁刘勰《文心雕龙·物色》),品味蕴涵在园景中的“韵外之致”、“味外之旨”(唐司空图《诗品》),犹如咀嚼品赏优美的诗文作品,“其妙谛微言,与世尊拈花,迦叶微笑,等无差别,通其解者,乃为上乘”(清王士祯《带经堂诗话》卷三)。

中国园林属于综合艺术,需要解读、可以解读的内容俯拾皆是,笔者仅摭若千吉光片羽,自然挂一漏万,且园林妙境,多在虚实之间,也如“浮云著风,闪烁无定”,本书仅为笔者“读园”点滴所悟,希风往哲,亦奉同好,不当之处,诚请教于知者。

曾林娣

2012年3月修订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5 12:4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