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辣都/文化望都系列丛书》由麻熙庄和李田光编著,全书以望都辣椒发展的历史脉络为主线,主要介绍辣椒的品种及种植生产加工销售情况以及由此而形成的企业文化,穿插了在民间流传的关于辣椒的传说故事和辣椒小菜的多种做法。重点介绍了王朝臣与辣椒油的诞生,以及到现在由一个小作坊而逐渐形成了具有浓郁文化色彩的规模企业的系列传奇式故事。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中国辣都/文化望都系列丛书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麻熙庄//李田光 |
出版社 | 河北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中国辣都/文化望都系列丛书》由麻熙庄和李田光编著,全书以望都辣椒发展的历史脉络为主线,主要介绍辣椒的品种及种植生产加工销售情况以及由此而形成的企业文化,穿插了在民间流传的关于辣椒的传说故事和辣椒小菜的多种做法。重点介绍了王朝臣与辣椒油的诞生,以及到现在由一个小作坊而逐渐形成了具有浓郁文化色彩的规模企业的系列传奇式故事。 内容推荐 《中国辣都/文化望都系列丛书》由麻熙庄和李田光编著,享誉四海的辣椒之乡,丰富多彩的辣椒文化。 我们似乎总是在行走,在都市的喧嚣中,在梦想的旅途中。当您满身疲惫,或拥有片刻的闲适时,是否会忆起故乡泥土的芬芳?儿时的欢声笑语是否又在耳边萦绕?《中国辣都/文化望都系列丛书》中来自故乡的文字,带着家的味道,家的温暖,给您以心灵的慰藉。 目录 人文望都的写照(总序) 前言 望都辣椒的前世今生 望都辣椒的传说与初考 辣椒考略(附录:1) 望都县种植辣椒的由来(附录:2) 一、我国人民自古就有喜食辛辣的习惯 二、辣椒是由南美经欧洲传人的吗? 三、我国古代文献关于辣椒的记载 四、尧母庆都与辣椒 辣椒产业从这里起航 科技支撑助活力 产业转型扩效益 品牌产品拓市场 辣椒文化提品味 “标准”认定促“三化” 望都辣椒声名鹊起(荣誉榜) “羊角辣”及家族 望都辣椒品种分类 一、望都辣椒 二、泡椒 三、朝天椒 九龙河畔辣椒红 望都辣椒是如何“长”成的 从育苗到采摘 标准化示范 辣椒协会发挥作用 一、搞好辣椒新品种的开发和引进,提高生产效益 二、发挥职能作用,搞好各项服务 小辣椒、大产业、大市场 望都辣椒“买”全国,“卖”世界 曹家村辣椒市场 龙庄辣椒市场 辣椒加工延伸产业链 龙头企业立潮头 外资企业理念新 民营企业千帆竞 北方最大辣椒集散中心 望都辣椒人物故事 辣椒油创始人王朝臣 一、研发望都名牌辣椒油 二、辣椒油的制作方法及配料 三、广告意识 辣椒油二代嫡传——王金库 辣椒栽培专家王志学 辣椒使者王建威 中日合资辣椒产业第一人——谢计良 辣椒地里走出的贺老汉 两个“贺老汉” 工必先利于器 “短板”是这样变长的 以德立命以诚兴业 根深才能叶茂 望都首家日本独资辣椒加工企业 和谐生财的“绿色素味珍” 空口承诺重千金 从“山穷水尽”到“柳暗花明” 贺顺东“三顾茅庐”请“真神” 望都辣椒营养成分及用途 望都辣椒营养成分 辣椒的用途 1.食用 2.药用 3.提取辣椒红色素和辣椒碱 4.军用 5.观赏 望都辣椒享誉四海 反弹琵琶成就辣椒之都——望都 辣椒种植大户家里没辣椒 辣椒出工厂,价值成倍翻 种植与加工互动。小辣椒风光无限 “神话”源于自主创新 从0起步,为他人作“嫁衣裳” 自主创新,拥有市场“话语权” 发展壮大,离不开政府“遮荫树” 新品种带来大效益 五千多名“辣椒红娘”牵手望都农民致富 望都辣椒红椒农乐 “三化”催“熟”红辣椒 科技化注入活力 产业化提高效益 品牌化叫响产品 三大变化提升望都辣椒产业 由“干”到“湿”——化解双风险 由“粗”到“细”——提高附加值 由“环”到“链”——增强生命力 望都辣椒别样红 望都辣椒科技花结丰硕果 科技辣椒映红望都椒农的脸 辣椒协会为农民提供技术支持 新品种让椒农每亩增收3千元 椒农和加工企业实现双赢 望都农民三成收入来自辣椒 辣椒文化艺术 一、中国望都辣椒节 二、中同望都辣椒文化博物馆 中国望都辣椒文化博物馆简介 三、文艺作品 民谣 诗歌 对联 歌词、歌曲 辞赋 散文 故事传说 四、辣椒民俗文化、民间艺术 五、书画、篆刻 试读章节 望都辣椒的传说与初考 辣椒,在尧母故里、千年古县望都有很多美丽的传说。据史学家周长富发表于2011年3月13日《保定日报》的《辣椒考略》一文记载,“……传说尧母有一次生了病,唐尧很着急,想了好多办法也不见效。有一天,一只凤鸟衔来一支辣椒,落在尧母屋前古槐上,这支辣椒形似羊角,肉厚而肥,味辣生香,唐尧给母亲研成末,让尧母服下,尧母很快就好了!唐尧母子觉得很神奇,就把辣椒籽种在九龙河畔。人们不仅爱吃,而且不得病了。后来瘟疫流行,十室九空,赤地千里,唯有庆都九龙河一带一片兴旺景象。各地方的人都来要辣椒种子,尧母一一分给大家,还教人们种上。后来人们为感激尧母,选些辣椒作贡品祭祀这位好心的母亲。这个风俗流传了几千年……” 我国古代战国时期的《山海经》有“又南三百里,日景山,南望盐贩之泽,北望少泽,其上多草,藷,薁,其草多秦椒”的记载,为我们研究辣椒的历史提供了文字依据。辣椒,古称秦椒(至今望都一些村镇仍称辣椒为秦椒)。《山海经》上的“秦椒”可能就是原始的野生辣椒。史学家周长富2012年10月发表论文“辣椒产于中国新论”,对辣椒种植起源作了进一步的探讨。他认为,辣椒原产于我国的西北,以后,逐渐扩散到了全国各地,而且“有资料论证望都种植辣椒是尧母庆都提倡推广的”。 植物栽培学界认为,辣椒原产于中南美洲的墨西哥、秘鲁等国。至于辣椒传人中国的路线,大致有三种说法。一为从日本、朝鲜、菲律宾等东北亚或东南亚国家传至中国东南沿海,在广东、广西等地栽培,故又日“海椒”。二为从印度传至中国西南,在云南等地栽培,至今云南西双版纳原始森林里尚有半野生型的“小米椒”。三为从西域沿“丝绸之路”传至中国西北部地区,在甘肃、陕西等地栽培,故有“秦椒”之称。 望都县关于辣椒种植的传统说法是,历史上明朝大移民带来辣椒种子,使辣椒扎根望都这片“珠泉万斛”之地,距今已有500年的历史。而望都最早的辣椒记载均称之为“秦椒”,据此看来,望都辣椒或许为由陕西、山西等地引来,或许为远古的祖先培育栽植至今。 清朝光绪七年(公元1881年)《保定府志》卷二十七·物产一节中对辣椒的记载“秦椒,味辛,以产秦地,故名,今北方秦椒另有长圆二种”,是目前找到的本地地方志中关于辣椒种植栽培的最早文字记录。由于望都得天独厚的水土、气候等自然条件适宜种植辣椒,又有农民的辛勤劳作,使辣椒在望都开花结果并得到发展。又过了50年,至1931年,由望都曲家湾晚清秀才段洛焕编写的《望都县五言杂字》一书中,三处提到了辣椒。“秦椒栽几亩,秋后好变钱”,“山药也当刨,秦椒也当擒”,“无事摘秦椒,诗书课子孙”,对辣椒的栽植、采收、收藏以及经济意义都有明确的表述。从“栽几亩,好变钱”的句子中不难看出,当时的辣椒栽植已具大田规模,而不是农家小菜园里的几垅蔬菜,更不仅仅是为了丰富自家餐桌上的调味品,它是农家一种不亚于棉、麻的重要经济作物。民国二十三年(公元1934年)编印的《望都县志》中对辣椒的记述就详细多了。在卷一·舆地志二·物产一节中把辣椒放在蔬菜类的第一项,而白菜、萝卜、甘薯排其后:“本邑所产辣椒形似牛角,红细而长,色味俱佳,其品质产量均较他处为优,可称特产。谷雨播种,夏至移栽,中耕灌溉三四次,至寒露收获。每亩产量三四百斤,全县产额三四百万斤,运销察省、汉口、徐州、蚌埠。近年来,运津出口,输出朝鲜仁川者亦不在少数。此诚本县物产一大宗也。”由此推算,当时全县辣椒的栽植面积已达一万亩之多,以九龙河沿岸村庄杨家村乡一带为传统产地。书中在卷四·政治志一·财政一节,记载了民国三年全县的秦椒公益捐为1259850元,是其他两项(木货、麻饼)公益捐的二倍。历时202F,到民国二十三年秦椒公益捐仍达1041000元,同时每年还收取418000元的秦椒木植牙税附加捐。可见,辣椒产业在当时地方财政中的地位。书中卷五·政治志二-度量衡一节,记录了广秤和秦椒秤两种衡器。秦椒秤怎么来的?为什么在望都境内流行秦椒秤?一时还没有明确的答案,但至少反映出当时望都辣椒市场的活跃,辣椒贸易的兴隆。正是在这个时期,望都辣椒以其优良品种和种植规模为望都县赢得“辣都”美誉。 新中国成立以后,政府重视辣椒生产,种植面积逐年增加。上世纪六十年代实行奖励政策,交售每百公斤辣椒奖售粮食70公斤,化肥50公斤。种植产地由城关、赵庄一带向周围村庄扩展。1978年后农业调整种植结构,发展经济作物,辣椒种植面积迅速增加,全县各村均有种植,尤其以杨家村乡、许庄乡、高岭乡、中韩庄乡最多,1983年达41000亩,总产突破500万公斤,总值560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3.5%。1984年后由于市场价格低,不耐储存,销售渠道不畅等原因,至1989年辣椒种植成波形变化。为弘扬“辣都”形象,加快望都辣椒产业发展,促进县域经济市场繁荣,望都县曾于1991年至1996年连续举办6届“中国望都辣椒节”,邀请国内文化名人与县内文艺界人士同台演出助兴,营造招商气氛,先后接待海内外客商万余人,对于推动望都开放招商,促进辣椒产业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打造了望都良好投资环境。 P2-4 序言 人文望都的写照(总序) 望都县历史两千多年,文化底蕴丰厚。从庆都邑到庆都县再而望都县,几易其名,无不与诞生于此的一位中华民族伟大母亲的名字——庆都有关,此后列位帝王的诏封、拜谒活动和民间创造、传承,由此而积累的文化遗产,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尧母文化、辣椒文化和孙氏(太极)武学文化,构成望都三大文化名片。 由“尧母文化”、“辣椒文化”和“孙氏(太极)武学文化”构成的望都文化,是传统文化、产业文化和养生(健身)文化的有机结合,浓缩着望都县域文化精华,彰显着望都人文精神。千百年来,文化创作对于这种人文精神的传承与弘扬起着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从而使得尧母文化根深叶茂,也使得辣都文化硕果丰实,更为孙氏武学的发扬光大奠定了人文基础。 县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她的传承、繁荣与发展,蕴于当地的民风民俗和文化理念,经过文学创造和民间文化活动,张扬出一种经过时光沉淀后的人文精神,于是诞生了地方独特剧种——望都新颖调,哺育出集武学大成于一体的孙禄堂武学思想,成长起一批又一批文人志士。在当前全国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春天里,望都县高度重视县域传统文化的挖掘整理和传承,本身就体现了对文化发展的高度自觉与自信,体现了对培育人文精神、建设人文望都的重视。尤其是县委宣传部和文联的同志们,置身于望都这片文化气息浓郁的沃土,以时不我待的历史责任感和紧迫感,组织文化人力资源编辑出版这套《文化望都系列丛书》,把这份从容融于对尧母精神的世代相传和民间文化的不断创造,更体现了对望都人文精神的珍视、传承和发扬光大。相信这套丛书的整理出版,必将为望都优秀历史文化的传承、发扬和光大,对于建设现代文明新望都必将起着重要推动作用。 中共保定市委常委、宣传部长 李国英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