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距今一百七十万年前,中华大地上就留下了我们祖先生活和劳作的印记。远古时期的先民们从茹毛饮血、刀耕火种开始,与大自然做着不屈不挠的斗争,渐渐告别了蒙昧,迈向了文明。在有文字记载以前,先民通过世代相传的神话传颂着远古的历史。人类在大自然面前是脆弱的,但是人类并不甘于永远处在屈从的地位,于是远古神话中出现了盘古、后羿、夸父这样充满悲剧色彩的英雄,也出现了像燧人氏、神农氏、黄帝和大禹这样有胆有识的领袖。一个个优美动人、荡气回肠的神话传说,承载着中华文明的火种,也指引着中国历史演进的方向。
高燕编著的《你该知道的中国历史(上)》描写了从远古时代到东汉末年的历史人物、事件、政治和文化故事。
《你该知道的中国历史(上)》以轻快简洁的笔调简要介绍了中国自生物起源至人类历史,将中国五于年历史有条不紊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作者的目的不在拘泥于考据,而在于给读者提供一个宏伟、宽广的大视野,是一部不可多得豹历史启蒙著作。
《你该知道的中国历史(上)》由高燕编著。
2 “北京人”是谁?
“北京人”是谁?“北京人”可不是生活在中国首都北京这座现代化大都市里的城市居民,而是生活在距今约70万年到20万年前的远古人类。他们居住在位于北京市房山区周口店镇附近的龙骨山上,距北京城约50千米。
这么古老的北京居民是怎么发现的呢?
1918年,中国北洋政府矿政顾问、瑞典地质和考古学家安特生在周口店发现一处含有动物化石的裂隙堆积。1921年,安特生和奥地利古生物学家师丹斯基等人在当地群众引导下,在龙骨山北坡又找到一处更大、更丰富的含化石地点,即后来闻名于世的北京人遗址——“周口店第1地点”。1921年和1923年,在这里先后发掘出两颗牙齿,被定为人属。由于这一发现,1927年由瑞典古脊椎动物学家步林和中国地质学家李捷主持,开始在周121店进行大规模的系统发掘。当年又发现l颗人的左下恒臼齿。北京协和医学院解剖系主任、加拿大籍解剖学家步达生,对先后发现的3颗牙齿进行了研究,给这一从未见到过的古人类起了个学名——“中国猿人北京种”,原意应为“北京中国人”。同时又给他起了一个俗名“北京人”。现在已把他的“属”、“种”和爪哇人合并,另建立了一个“亚种”,改称为“北京直立人”。
1929年中国古生物学家裴文中又在此发现了原始人类牙齿、骨骼和一块完整的头盖骨。并找到了“北京人”生活、狩猎及使用火的遗迹,证实50万年以前北京地区已有人类活动。
那是1929年12月2日下午4时确认太阳已经落山,寒风呼啸,洞内一片昏暗,寒冷异常,但人们仍舍不得离开,继续点起蜡烛挖掘着。突然,裴文中高兴得喊了起来:“是猿人!”大家迅速围拢过来,果真发现了一个猿人的头盖骨。这个头盖骨此时一半已露出地面,另一半还埋在土里。人们激动不已,坚持在昏暗的烛光和刺骨的寒风中把这个头盖骨完全挖掘出土。第二天清早,裴文中就派专人把这个喜讯上报给北京的地质调查所。12月6日,裴文中亲自坐着汽车,用他自己的两床被子和褥子、毡子,包着这稀世珍宝护送到了城里。当时参与这项研究工作的加拿大古人类学家步达生抱着这个头盖骨化石,激动得双手颤抖,当他缓过神来后,又突然在头盖骨上亲吻了三次。经研究,确认这是一个少年男性的头盖骨。在北京人的化石清单里,它被编为第三号。
1936年,在我国著名考古学家贾兰坡的主持下,这里又先后挖出三个北京人头盖骨。俗话说“好事成双”,1936年11月15日贾兰坡在这一天当中连续挖到两个震惊世界的猿人头骨化石。当时参与这一考古发掘的德国专家魏敦瑞听到这一消息,兴奋得早晨起床找不到裤子,找到之后又穿反了。这两个头盖骨化石,一个属于成年男性,一个属于成年女性。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北京猿人复原像,就是根据这一女性头骨化石复原的。第三个北京猿人头骨化石是在前两个头骨化石发现之后的第十天发掘出来的,它是一个十分完整的头骨化石,属于一个成年男性。
经过古人类学家研究,北京人的平均脑容量达1088毫升(现代人的平均脑容量为1400毫升),据推算北京人的平均身高为156厘米(男)和150厘米(女)。北京人属于石器时代,加工石器的方法主要为锤击法,其次为砸击法,偶见砧击法。北京人是最早使用火的古人类,并能捕猎大型动物。
P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