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民事检察制度研究》由李昕所著,运用的另一主要方法为比较研究的方法,通过前苏联与俄罗斯联邦、中国与俄罗斯之间的比较,探求民事检察制度发展轨迹及有益启示。一方面,通过俄罗斯联邦与前苏联之间的比较,廓清目前俄罗斯联邦民事检察制度对前苏联民事检察制度的继承与改革之处,并探究其继承和改革之原因,力图从中发现民家机关以及国家权力体系中的地位问题无论是在理论研究中还是在司法实践中尚未形成统一认识。形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为主要的原因恐怕还是在于俄罗斯检察机关特殊的监督权能使其虽游离于三权之外,却又与它们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
引论
一、本书研究的意义
二、国内研究现状述评
三、本书的研究方法
第一章 检察权之权力属性
第一节 检察权的性质
一、检察机关在国家机关体系中的地位
二、俄罗斯检察权的性质
三、我国有关检察权性质的论争
四、本书观点:宪法背景下的检察权
第二节 民事检察权的内涵
一、俄罗斯民事检察权的内涵
二、我国民事检察权的内涵
三、中俄民事检察权内涵的比较与分析
第二章 民事检察制度之基本理论问题
第一节 民事检察制度的历史渊源——列宁法律监督思想
一、列宁法律监督理论的基本点
二、法制:列宁法律监督思想的理论内核
三、列宁法律监督理论在民事诉讼的中的运用
四、列宁法律监督思想对中俄两国民事检察制度的影响
第二节 民事检察制度的理论纷争
一、俄罗斯民事检察制度的理论纷争
二、我国民事检察制度的理论纷争
三、本书观点
第三节 民事检察制度的主体
一、检察机关在民事诉讼中的地位
二、民事诉讼中的检察机关与法院
三、民事诉讼中的检察机关与当事人
第三章 民事检察制度之程序启动机制
第一节 民事检察制度程序启动之范围
一、俄罗斯民事检察制度程序启动之范围
二、我国民事检察制度程序启动之范围
第二节 程序启动机制中检察机关之诉讼地位
一、原告当事人说
二、程序意义上的当事人说
三、法律监督者说
四、国家监诉人说
五、民事公诉人说
六、小结
第三节 程序启动机制之程序映像
一、诉讼是否必须受理
二、案件的管辖
三、可否对检察机关提出反诉
四、诉讼能否调解
五、检察机关应否承担诉讼费用
第四章 民事检察制度之事中介入机制
第一节 概述
一、民事检察制度事中介入之范围
二、民事检察制度事中介入之时间
三、民事检察制度事中介入之方式
第二节 俄罗斯民事检察制度事中介入机制的启示
一、目的明确:保护公共利益
二、立法廓清适用范围
三、加强法院主导地位
第三节 我国类似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一、检察建议的历史沿革
二、设立检察建议制度的必要性
三、检察建议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四、我国检察建议制度的发展之路
第五章 民事检察制度之事后救济机制
第一节 民事检察制度事后救济之历史沿革
一、俄罗斯民事检察制度事后救济机制之历史沿革
二、我国民事检察制度事后救济机制之历史沿革
第二节 民事检察制度事后救济之危机与挑战
一、外患
二、内忧
第三节 民事检察制度事后救济机制之发展与完善
一、俄罗斯事后救济机制对前苏联的继承与发展
二、俄罗斯事后救济机制改革之借鉴意义
三、我国事后救济机制之完善
结语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