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从心沟通(佛法修心课堂)
分类 经济金融-管理-公共关系
作者 圣严法师
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圣严法师以平易的语言、生动的故事,为我们碰到的种种人际关系矛盾提出解决之道,包括如何与不喜欢的人相处,如何消除嫉妒心,如何帮助自卑的人,等等。

他引导我们学会接纳与诚恳、欣赏与赞美,学会慈悲与包容,学会关怀与付出,从内心做起,以信任、包容的台独,与他人进行真诚而友善的沟通。

在《从心沟通(佛法修心课堂)》这本书里,圣严法师教会了我们做人的道理。

内容推荐

进入全球化时代之后,人际沟通的方式虽然大幅增加,但人与人之间却不见得因为沟通频繁而互相信任、了解,反而更容易疏离,产生隔阂。

《从心沟通(佛法修心课堂)》是圣严法师从各个角度解析人际关系问题的著作,希望能提供读者全新的思考方向。全书共分为四大部分:“学习接纳与诚恳”、“学习欣赏与赞美”、“学习慈悲与包容”以及“学习关怀与付出”。

圣严法师透过平易近人的语言、生活化的实例来劝勉我们,无论他人如何对待我们,我们都要从自己的内心做起,以信任、包容的态度与他人沟通。法师说:“只要用诚恳、亲切的态度,以人的本质来对待每个人,把每个人基本上都视为好人,就能和别人建立友好的关系。”如此将人际关系回归到真诚良善的原点,并提供最切实可行的实践方法。法师希望以佛法的智慧在日常生活中利益众人的悲愿心,在书中处处可见。

《从心沟通(佛法修心课堂)》内容原为“大法鼓”电视节目中圣严法师的谈话,整理成文稿后曾在《人生》杂志的《人生导师》专栏中连载,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于是将文稿结集成书。

目录

第一篇 学习接纳与诚恳

 沟通的方法

 先接纳别人才能沟通

 存好心,说好话

 实话实说为上策

 讨好的话不一定是好话

 谣言止于智者

 不要只是抱怨,要处理抱怨

 白色谎言该不该说?

 不要让“重话”变成“恶口”

 

第二篇 学习欣赏与赞美

 少一分争夺,多一分和谐

 走自己的路,不必比较

 学习原谅与宽恕

 你可以微笑

 嫉妒有害而无益

 感同身受,化解嫉妒心

 如何消除嫉妒心

 结恩不结怨

 用感恩的心消除怨恨

 

第三篇 学习慈悲与包容

 如何和不喜欢的人相处

 卸除心防,从转化烦恼开始

 别当狡猾的人

 远离两面人

 好人比较吃亏吗?

 如何帮助自卑的人

 不只关怀,更要包容

 要包容不要包庇

 包容的尺度与智慧

 真正的柔软

 因为柔软,所以坚强

 

第四篇 学习关怀与付出

 结真正的善缘

 不被自己障碍住

 网路社会不等于疏离

 善知识、恶知识

 做个真正的贵人

 布施——真正的救苦救难

 爱语——让人欢喜听你说

 利行——最有号召力的行动方式

 同事——有愿者同行

 慈悲他人的方法与智慧

 慈悲没有敌人,智慧不起烦恼

 化敌为友最好的方法

试读章节

先接纳别人才能沟通?

一般人所认为的沟通协调,就是让别人接受自己,往往忘了体察别人真正的需求。例如,我有一个弟子,他在与人沟通协调时,常常会说:“我是为你设想,所以你一定要接受我的建议,你非这么做不可。”然后才问对方:“你会不会觉得很难接受?”如果对方表示很困难,他便回答:“这不困难,只要你接受我的想法,困难自然就会解决。”?

像这样的沟通,是单向、填鸭式的,并不是真正的沟通。真正的沟通一定要先问对方有什么困难?有什么需求?然后再看自己能帮上什么忙,不要一厢情愿地要对方接受自己的做法。?

我在日本留学期间,不论到任何商店,店员一定会先问一句话:“请问我能帮你什么忙?”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也应该如此。帮助别人时,不要预先设想好自己的计划,然后不管别人是否需要,硬是把自己的方法套在对方身上。例如,中国人宴客时,都不会先问客人的口味如何,菜一上桌就不停地把菜挟给客人,使得客人吃也不行,不吃也不行,非常尴尬。但是在西方则不然,例如有一次我热心地挟菜给一位西方客人,他不甚愉悦地直接对我说:“你知道我喜欢吃这个吗?”从此以后,帮别人挟菜前,我都会先问对方:“菜合不合口味?”“还想吃些什么吗?”?

因此,沟通协调的原则应该是:先让对方提出他真正的想法与需要,然后再让他了解我们所能提供的帮助,这样的沟通协调才算成功。沟通是一种双向的交流,如果只是单向的沟通,那其实不是真正的沟通。?

佛法中也有所谓的“四摄法”,指的是用四种方法来引导众生接受佛法,分别为:“同事”、“布施”、“利行”与“爱语”,这四种方法都非常重要,因为我们想要度化众生,就不能强制众生接受佛法,要让他们能够真心地接受。所以,想要度化众生,首先就要接纳众生。?

佛教认为一个佛教徒,或是正在学习菩萨道的人,是不能离开群众的,因为行菩萨道要能做到“众生无边誓愿度”。既然要度化众生,就不能够离开人群而自求安乐、独善其身,必须把自己奉献给众生,并且先放宽胸襟接纳众生的种种问题,帮助他们解决问题,然后才能让他们放宽胸襟,接受佛法。?

有些人在度化别人时,往往会高姿态地说:“佛法太好了,你必须相信、必须接受。”这种说法是在展现权威,而不是感化别人。最好是用佛法来感化人、感动人,而不是教训人。菩萨都是以低身段、低姿态融入众生之中,不仅和每一位众生地位平等,甚至还要让众生觉得自己的地位比较高,有种被尊重的感觉,才能让众生对佛法产生好感。同样地,当你要和别人沟通时,也是要先放低身段,先接纳对方,对方才有可能真正和你沟通。?

……  P7-11

不要只是抱怨,要处理抱怨

“抱怨”是从家庭到社会上的每一个角落都可以看到的普遍现象,也是正常现象。即使父母子女间也会互相抱怨,虽然父母疼爱子女自不在话下,但仍不免口出怨言。例如,母亲看到孩子不听话,可能会在父亲面前说:“这孩子像你一样,脾气那么坏,怎么教都教不好,你要好好管管他。”像这样的言语,很容易引起大家的不愉快。

人都是在生气之后才会抱怨的,所以抱怨的内容多半听来刺耳,不只让被抱怨的人不舒服,就连抱怨者本身也一样不愉快。抱怨主要起因于对人或事的不满,但是,世间不如意事本是十之八九,光是抱怨并不能让事情如意。

一般人在听到怨言后可能会想:“我对他这么好,他为什么还不满意?我好心替他处理问题,结果他却反过来抱怨我,真是‘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这种想法只会让自己愈想愈气愤。如果能换个角度想:“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别人说的可能真的是自己的过失,他抱怨的其实很有道理,可以帮助我看清自己的盲点。”这样想,被抱怨的人或许就不会太痛苦;否则别人一抱怨,便觉得自己是无辜的受害者,痛苦也会像滚雪球一般,愈来愈大、愈来俞沉重。

人人都是凡夫,既是凡夫,就不可能没有烦恼,有烦恼就会有抱怨。虽然别人的烦恼不一定是因你而起,但是别人把你当成出气口,负面的情绪透过抱怨而得到舒缓,你也等于帮了他的忙。

其实当不满的情绪出现时,可能是别人的问题,也可能是自己的问题,或是大家都没有问题,只是有人误传了一句话,使得别人口出怨言。遇到这种情形,应该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也为自己着想,并且做到:一、不要抱怨别人;二、接受别人的抱……

P30-32

序言

进入全球化时代之后,人际沟通的方式虽然大幅增加,但人与人之间却不见得因为沟通频繁而互相信任、了解,反而更容易疏离,产生隔阂。

《从心沟通》是圣严法师从各个角度解析人际关系问题的著作,希望能提供读者全新的思考方向。全书共分为四大部分:“学习接纳与诚恳”、“学习欣赏与赞美”、“学习慈悲与包容”以及“学习关怀与付出”。

当人与人之间发生不愉快时,许多人都习惯于把问题归咎他人;其实,这种对立而紧张的心态,不但容易伤害他人,也会增加自己的烦恼。法师在书中提到:“一般人所认为的沟通协调,就是让别人接受自己,却往往忘了体察别人真正的需求”,指出与人相处时最大的盲点在于“本位主义”,只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希望别人接受自己,却忘了站在别人的立场、为对方设想,而这样的“同理心”,往往才是维系和谐人际关系的关键。

圣严法师透过平易近人的语言、生活化的实例来劝勉我们,无论他人如何对待我们,我们都要从自己的内心做起,以信任、包容的态度与他人沟通。法师说:“只要用诚恳、亲切的态度,以人的本质来对待每个人,把每个人基本上都视为好人,就能和别人建立友好的关系。”如此将人际关系回归到真诚良善的原点,并提供最切实可行的实践方法。法师希望以佛法的智慧在日常生活中利益众人的悲愿心,在书中处处可见。

本书内容原为“大法鼓”电视节目中圣严法师的谈话,整理成文稿后曾在《人生》杂志的《人生导师》专栏中连载,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于是将文稿结集成书。相同类型的书籍,2005年已经出版了《找回自己》,如今再出版《从心沟通》,希望所有读者在与自我心灵对话的同时,也不要忘记用最温暖的善意去关怀他人,共同创造一个更为和谐的世界。

法鼓文化编辑部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22:1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