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种种苦恼,如何消减?究竟真正的快乐是什么?又要何处寻觅呢?《真正的快乐(佛法修心课堂)》作者圣严法师用知足、感谢、慈悲等方法,转化自我引起的不快,让你摆脱痛苦的根源,找到快乐的密码。
且本书在海峡两岸畅销100万册;是张国立、李连杰、林青霞、罗大佑等名人推荐的读物。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真正的快乐(佛法修心课堂)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
作者 | 圣严法师 |
出版社 | 东方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生活中种种苦恼,如何消减?究竟真正的快乐是什么?又要何处寻觅呢?《真正的快乐(佛法修心课堂)》作者圣严法师用知足、感谢、慈悲等方法,转化自我引起的不快,让你摆脱痛苦的根源,找到快乐的密码。 且本书在海峡两岸畅销100万册;是张国立、李连杰、林青霞、罗大佑等名人推荐的读物。 内容推荐 近年来,物价上涨、失业率提高,种种调查数据显示人民痛苦指数不断攀升,生活中种种苦恼,又该如何消减?究竟,真正的快乐是什么?又要何处寻觅呢? 在《真正的快乐(佛法修心课堂)》中,圣严法师从社会人生的种种现象中,探索什么是快乐、如何才能获得真正的快乐。《真正的快乐(佛法修心课堂)》全书分为六大主题:“你快乐吗?”、“什么是苦?”、“如何面对生死与聚散”、“找到幸福的起点”、“转化主观的感受”、“得到真正的快乐”,帮助读者探索自我,看清苦与乐的本质,找到自在面对人生菩乐的方法。 圣严法师进一步指出,苦与乐是相伴相随的两端,只要能看透痛苦的根源,用知足、感谢、慈悲、奉献等方法,转化外在环境或是内在自我所引起的不愉悦,就能发掘出快乐的真谛。 目录 第一篇 你快乐吗? 真正的快乐是什么? 追求快乐是起点,不是目的 自找苦吃的人生 “痛”并不等于“苦” 你在苦中作乐吗? 心胸开朗,就不受环境局限 第二篇 什么是苦? 痛苦的发生与消失 一点也不苦 知苦、体验苦、不以为苦 不眷恋,也不逃避 好好善用“臭皮囊” 不断变化的心念 远离“苦”的感受 放下“自我”的幻觉 放下一切负担 少欲知足真快乐 第三篇 如何面对生死与聚散 即使生病,也不痛苦 老化是自然现象 身残心不残 死亡并不可怕 自由自在的人际关系 真正懂得感情的人 不再为情所困 让爱情发挥正面的力量 心理健康了,身体才会健康 超越别离的痛苦 有聚有散才能成长 第四篇 找到幸福的起点 知足是幸福的起点 在不断的错误中学习 感谢抱怨的人 化自私的欲望为奉献的愿望 什么都不求 合乎因果的追求 许一个不会落空的愿 第五篇 转化主观的感受 没有一个不变的“我” 随时转换主观的感受 不以自我为中心 感同身受,就能放下执着 慈悲是为了保护自己 “因缘”就是自然现象 收心的练习 第六篇 得到真正的快乐 无常就是永恒 不离烦恼,也不起烦恼 快乐不需向外寻求 苦与乐只是主观的感受 追求更高层次的快乐 不为任何目的而奉献 不贪着禅定之乐 最快乐的人 试读章节 好好善用“臭皮囊" 佛教的修行方法中,有四种观想的方法,称为“四念处”,分别是“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与“观法无我”。这些基本的观想方法,都可以帮助我们脱离自我的执着、冲破自我的限制,因此是佛教众多修行方法中最基本的。 所谓“观身不净”,如果要深入解释,那是非常专业、深奥的;如果从比较通俗的观点来说,观身不净就是观想自己的身体不清净。一般我们都会认为自己的身体是可爱、干净的,是很重要的,但是佛教却称我们的身体为“臭皮囊”,认为身体是由不清净的东西组成的。 身体的不清净,可以从几方面来分析:第一,父母因发生两性关系而有孕,从佛教修行的观点来看,淫欲心是不清净的,所以我们的血肉之躯在受胎时就已经不清净了;第二,母亲怀胎时,胎儿在母亲的肚子里和内脏在一起,由母体输送营养,而人体器官本身并不是很清净的物质;第三,胎儿一出生以后,身体就不干净,一定要洗一洗,脐带本身也是不清净的;第四,成长过程中,即使所有的饮食都是美好的,到最后形成的排泄物,却都是臭的、不清净的。除了屎尿之外,如果几天不洗澡、不漱口、不洗脸,身体很快就会发臭,眼睛、耳朵、鼻孔里,也会不断产生分泌物等污垢。 经过这样仔细的观察,可以肯定自己的身体并不是那么清净、不是那么可爱,也会知道对身体的各种执着,根本是不必要的。 可是如果一直用“观身不净”的观念和方法,也可能会带来负面的消极作用,因为深刻感觉到自己的身体是这么差劲、不干净,久而久之就会厌恶自己的身体,最后甚至会活不下去,而导致自杀的结果。 释迦牟尼佛时代,曾经有一批修行人,就是因为听说了观身不净的法门,于是努力用方法观想,在缺乏正确引导的情况下,发现自己的身体真的是不清净、很讨厌,到最后,愈观想愈觉得身体是可怕的。无奈的是,人活着又不可能离开自己的身体,所以干脆走上自杀一途,这就是这个方法负面的效果。 正确的佛法观点是:虽然认为身体是虚假的、不清净的,但还是要借着它来好好生活,来行善修福、培养慈悲心、开发智慧;如果没有了这个身体,这些成长与进步根本就没有凭借。 所以,虽然我们知道身体是不清净的,只要不过度保护身体、顾影自怜,或是花太多时间去装扮自己就可以了。此外,还要好好爱护这个身体,维持健康,这样才能好好运用自己的身体,让它发挥最大功用。 因此,“观身不净”并不是一个可怕的观念,相反地,如果能发挥它正面积极的作用,不但能让我们不过于执着身体,不把身体看得太重要,还能勇于运用它去做更多有意义的事。 不断变化的心念 我们的身体经常在不断地变化,其实我们的念头也一样,一个念头接着一个念头,川流不息、变迁不已。所以,佛教的基本观想方法“四念处”中的“观心无常”,目的就是要让我们明白,心念在刹那之间生灭不已,是虚幻的。 一般人的心是烦恼心、妄想心,心念经常在浮光掠影、捕风捉影的情形下变动不已,所以并不真实,只是暂时而非永恒的存在。我在美国遇到的一些西方人,常常会改变主意,如果问他:“昨天不是答应了,今天为什么反悔了呢?”他就会回答:“Ichangemymind.”翻译成中文的意思是:“我改变主意…… P45-49 序言 近年来,物价上涨、失业率提高,种种调查数据显示人民痛苦指数不断攀升,生活中种种苦恼,又该如何消减?究竟,真正的快乐是什么?又要何处寻觅呢? 在《真正的快乐》中,圣严法师从社会人生的种种现象中,探索什么是快乐、如何才能获得真正的快乐。全书分为六大主题:“你快乐吗?”、“什么是苦?”、“如何面对生死与聚散”、“找到幸福的起点”、“转化主观的感受”、“得到真正的快乐”,帮助读者探索自我,看清苦与乐的本质,找到自在面对人生菩乐的方法。 一般人对于“苦”的体验,不外乎是想要的得不到、讨厌的却必须接受、相爱的人必须分离、仇恨的人必须合作,以及种种身心的烦恼;而“生、老、病、死”更是人生无法避免的自然规律。面对人生的苦与乐,圣严法师认为,摆脱痛苦,追求快乐,本来就是人的本陛。然而,追求快乐只能算是一个起点,不能当作人生的最终目的,如果无法摆脱痛苦的根源,就不会有真正的快乐。 圣严法师进一步指出,苦与乐是相伴相随的两端,只要能看透痛苦的根源,用知足、感谢、慈悲、奉献等方法,转化外在环境或是内在自我所引起的不愉悦,就能发掘出快乐的真谛。 “不为一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这是佛教平等广大慈悲心的体现,当一切众生都得到平安与快乐时,自己才会真正离苦得乐,而这个快乐,也才是“真正的快乐”。 法鼓文化编辑部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