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淘趣无疆(一个外交官的非常收藏)
分类 文学艺术-艺术-鉴赏收藏
作者 谢强
出版社 龙门书局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文化、风俗、收藏、品质融于一身,告诉你什么才是有味儿的生活。

从原始、古朴的非洲大陆,到文化历史厚重的古老欧洲,30年异国旅程,30年淘宝艳遇。

《淘趣无疆——一个外交官的非常收藏》记述了谢强先生在非洲、欧洲的淘摊儿经历。在非洲,谢强先生的每一次收藏活动,都是一些好玩的故事。他收到的藏品有珠宝、鳄鱼皮制成的包、图腾雕像等等。但谢强先生所着重描述的不是这些藏品的经济价值,而是把他的驻外经历与其中的乐趣一一展示出来,与读者共享。如果在收藏的过程中,能够如醉如痴地体会到其中的乐趣,那就达到了收藏的最高境界。

内容推荐

《淘趣无疆——一个外交官的非常收藏》由谢强编著。

《淘趣无疆——一个外交官的非常收藏》内容如下:  30年前,他去过非洲,揭开那块土地虚泛而神秘、诱人而惊悚的面纱,直击急功近利者所难以领略的贫穷与平庸之美。那时,原生的手工艺品被他摆上厅堂,从而将非洲大陆的原始、古朴、神秘与现代融合在一起。走出非洲,他收藏的是任你骄阳似火,我自两袖清风的非洲式淳朴。

20年前,他来到巴黎,不再把置身卢浮宫、游览塞纳河、漫步香榭丽舍大街作为品味巴黎的标尺,而是在氤氲着历史厚度的古建、古桥、古街、古巷中,逡巡于巴黎幽深的老字号古董店、华丽的古董双年展以及人声鼎沸的跳蚤市场,探寻巴黎人的巴黎。此时,他开始懵懂期待与古董钟的相遇,与其说收藏,毋宁说更沉迷于古老巴黎的华丽旧梦。

10年前,他再赴欧洲,展开放射性旅行,一路走来,欧洲在他心中渐呈清晰面容:古老依然有震撼心灵的神力,传统仍彰显文化的魅力,新反而是衬托,变不过是权宜。收藏于他亦渐渐明晰,在国内流连于圈椅、架阁、花几、绣墩、罗汉床,在欧洲则继续着对古董钟的一往情深。

且看他将30年的异国旅程,30年的淘宝经历,化为一个个鲜活而有情趣的小故事,瞬间拉近古与今的距离,周旋于现代的舒适和古典的妙韵当中,让收藏不再被简单化为一种铺张,一种个性张扬,一种炫富,而更呈现一种人生态度,一种生活品质,它代表着品位、艺术和审美能力。

目录

自序

非洲,1988

 在尼日尔,法国西装2美元一件

 一整张鳄鱼皮做的皮包

 用身上所有钱买了斤石头

 在马达加斯加买宝石

 布基纳法索的铜都做成了雕塑

 尼日尔商人的价值观

 一粒仁丹换一个西瓜

 集邮的绝招

 香港订货是一种特权

 图腾还在

 用艺术雕刻生活

 在去贝宁的路上

 在非洲,收藏淳朴

巴黎,1994

 巴黎人有收藏癖好

 读书不分贵贱

 一见“钟”情

 巴黎人一起卖破烂

 中国邮票早在法国绝迹

 小门脸,大迷宫

 香水有毒

 巴黎购物的时尚

 大古董店,老板娘坐台

 法国财富藏在民间

 我心中的潘家园

 入他乡之境,取他山之石

 体育场里淘宝

 一个千年不散的旧货集市

 吹响在勃朗峰上的古老黑管

 彩色唱片的回忆

欧洲,2004

 阴错阳差悲喜来

 装一回收藏家

 在古董市场,没有上帝

 买洋货搭一件黄花梨插屏

 淘出来的手艺

 仗义的威尼斯商人

 “淘”往戛纳电影节

 情有独“钟”

 始“钟”不弃

 女人的钟

 我的“军官们”

 我与珐琅彩的约定

 淘趣无疆

 希腊古董属于神

 牌子不是面子

 总想淘一幅印象派时期的作品

 陶冶就是淘文化

 法国阿尔萨斯有四宝

 收藏优雅

 烛台的世界

 法国古钟市场不再是一片净土

后记

试读章节

巴黎购物的时尚

20世纪80年代末,我第一次去巴黎出差,住在中国驻法大使馆招待所,人们习称148号。当时外事纪律严格,不允许个人离开使馆自由活动,必须集体行动。招待所安排我们参观游览。游览的都是人们熟悉的巴黎名胜。一群人只是留影,没有钱和时间进去参观,所以不会有很深的了解。除了游览,还要安排我们购物,记得招待所有两辆大巴,一辆去游巴黎,一辆去购物。当时人们普遍没钱,所以购物的人很少,愿意去的也都是为了买点礼物,回国送礼。我因为好奇,也上了这个人少的大巴。

大巴在巴黎17区的大地(Tati)商场停下,司机告诉大家只停30分钟,让大家快去快回。我懂法语,比较自由,先冲了进去。

大地实际上只是一个廉价商场,由无数摊位构成,很像我们现在的万通商城或天意小商品市场。商品较多,都堆在一起,顾客围在一处,乱翻,乱淘,不像挑而像抢。每堆有统一标价,10法郎一件,或5法郎一件,所以大家只计件,不计钱。女士们好像都来了精神,纷纷投入了战场,我失望之余,只能观看这场在女人之间展开的争夺战。

30分钟对我是漫长的,也早早回到了车上,等待胜利者的归来。红色的大地塑料袋一个个从我眼前过去,女人们从不认识变得熟络起来,从声音就听得出,她们都抢得很爽。身边咕咚坐下一位女士,问我为什么没买东西。我反问你们都买了吗,女士很爽快地讲:贵的买不起,只在5法郎摊里淘,有纱巾、长筒袜、小衫,纱巾、袜子送礼,好歹是法国货,家里人都盼着呢。就这样,大地商场比卢浮宫给我的印象还深刻,因为我进去了,感觉了,当时,觉得法国市场真自由、开放,毫不设防。这与我后来看见法国人推车买东西一样新奇。

90年代,我又来巴黎,还是住在148号。同样还是两辆大巴,一部游巴黎,一部购物。我一天游巴黎,留出一天购物。大巴按时出发,却没有去17区的大地,而是去了机场附近的“宜家”。我问司机为何换地方,他说现在人们不买袜子了,改买熨衣板了。大地没人去了,逛宜家成了时尚。我默然,只等着看看宜家如何时尚,人们如何购物。

宜家是一个综合商场,自助式,当地人什么都买,看不出名堂,只觉得年轻人多买一些拼装家具,一个包装盒到了家就变成一件家具,简单实用。后来在大街上,也常看到这类家具被扔掉。看来,宜家家具是过渡性的,人们没钱时买它,有钱时扔它。虽然有时尚、北欧等元素,但更多的是平民属性。可在我国,宜家一进来就成为中产阶级的新宠,许多豪宅中竟然摆放宜家家具,有些不可思议。

我们这伙中国人由司机带着直奔厨卫用品专区,几乎每个人都去抢熨衣板、晾衣架,以及餐具、套刀,还有木勺。最便宜的餐具(刀叉)装在一个大瓶子里,有6副的、9副的,很新鲜,也很好看。中国人喜欢跟风,别人买什么就跟着买什么。148从大地到宜家还真引领了不少时尚,几乎148的住客都买差不多的东西。

2000年以后,我来巴黎常驻,有自己的住所,不用住148号。可有同学去非洲赴任,住在148。他告诉我,现在购物大巴去市中心的春天和拉法耶特商厦(lafayette)——我们叫老佛爷,人一进店就疯了,买什么的都有,主要买手表、香水、皮鞋、皮包,全部名牌,可买降价货,不买便宜货。花钱跟流水一样,不假思考。

老佛爷的穹顶最豪华,是我最爱看的东西。每次来不买东西,专为看它。穹顶的彩色玻璃有一种神圣感,像教堂,四边的精致包厢,一层一层叠加起来如天梯,像剧院,把商场放在这样的语境下,应该算古典的世俗化。在女人眼里,建筑再好,装饰再美,都不如她们眼前的商品,她们目不转睛地选衣,看牌价,没有时间看别的。老佛爷有五层,第一层和第五层中国人最多,或者说第一层基本上是中国人的。第五层有咖啡厅,也有中国人光顾。第二层至第四层不见中国人影子,基本上是当地人,一层的香水,五层的咖啡,多为中国人消费,应该说这里面真正的赢家是导游,每个导游都有一个卡号,只要在退税单上填上自己的卡号,商店给的回扣部分会自动转到账上。游客拿了商品走了,导游拿了回扣走了,没有不高兴的。现在老佛爷已有中文广播和中文指南。

对于我们这些常驻人员,如果要买名牌服装,有两个去处:近一点的叫“欧洲谷”(Vallee d’Europe),毗邻欧洲迪士尼乐园。商业街风格也是美国式,街内有几十种国际大品牌,价格不菲,但每年有三次降价。我们基本上是第三次降价时去,运气好,能买到好东西。我花100欧元买了一件范思哲西服上衣,而平时需要1000多欧元。远一点的是距巴黎200公里处的一个古镇,叫特鲁瓦(Troyes)。在历史上它就是著名的服装城。里昂的纺织布料运到这里制成成衣,所以这里的商场叫“工厂店”。城中有两大工厂店,汇集了250个国际品牌,以休闲为主。这里的东西一年四季都便宜,降价后更便宜。使馆和中资机构驻外人员不辞辛苦,都喜欢来这里。有许多人只逛店,不进城。殊不知这是法国一个古老而优美的古镇,曾是这个地区的首府,教堂也有很大名气。我在这里看见一套迪奥晚礼服,号略大,但价格才250欧元。我常参加戛纳电影节,苦于没有像样的礼服,这套名气、质量、做工都够档次,就是穿不得。我身后一个大胡子歌唱演员等着我放弃,他说:“您穿着大,给我吧,我演唱需要。”我开车200公里,不忍两手空空而归,心想现在大,过几年就不大了。有他等着,原来还犹豫,现在反而更坚决了,就是不能给他。现在这套礼服还挂在柜子里,它没看小,我也没有胖,估计再没有穿它的机会了。

我每周去朋友处打两次乒乓球,下地铁后,总要走过一条小街。小街有一个以色列人开的服装店,橱窗里挂着几件西装。我每次路过,都会不经意地瞄一眼西装上的标签:1200法郎,只要西装上的标签变成500法郎,我就会进去,试衣,然后买走。买东西,尤其是买适合自己的东西也要有缘分。我随朋友多次去过欧洲谷、特鲁瓦城,但多数是扫兴而归。降价的东西不一定是适合的,反而不如一个平凡的小店,常常给我惊喜。真有钱,就不用这么麻烦,直接去品牌店,花大把银子买,豪气有了,就是少点乐趣。

P86-90

序言

收藏是一项高雅的活动,衣不蔽体、食不果腹之人绝不会有这种闲情雅趣,所以收藏在很大程度上标志着一个人的富裕程度和精神生活的高度。一个人只有在衣食无忧且精神生活丰富的状态下,才有可能花费巨资去购买一般常人看来毫无用处的东西。对于一个社会而言,也是如此。中国历史上的几次收藏热潮,都证明了一个无可辩驳的事实,那就是当一个社会的经济高度发达,物质极大丰富之后,人们便有了更高的精神需求,百家学说、唐诗宋词、绘画艺术、百工技艺,甚至宗教的兴盛,无一例外地都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而收藏活动也正是在这样的时期高度活跃。因此,有人用了四个字将这种现象形象地概括为“盛世收藏”。

因为社会背景不同,个人的文化修养干差万别,收藏的意义与目的也就不能一概而论。有的人只是为了纯粹的收藏,在众多的藏品中慢慢地体会精神上的愉悦,一生中很少甚至从未出卖过藏品。而另一些人,固然也对自己的藏品钟爱至极,但在“利”与“趣”的权衡之中,往往经不住诱惑,舍“趣”而趋“利”了。

实际上,在收藏过程中,“利”与“趣”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一件藏品的价值如何去衡量,除去常识中的标准之外,就只能用金钱来衡量了。比如,人们常常形容某件古董或艺术珍品价值连城,说的就是藏品的经济价值。在集邮界,有“以邮养邮”之说,意思是把自己多余的邮票通过交换或者出售,来换取自己更喜欢的邮票。在收藏界,也有“以藏养藏”之说。淘汰品位不高的藏品,提高藏品的收藏价值,这是每一位收藏爱好者的必经之路。因此,无论是“利”与“趣”,都是收藏中的精神体验过程,无可厚非。

谢强先生的新作《淘趣无疆》,其中描述更多的是收藏爱好者在收藏过程中的乐趣。谢强先生曾经作为外交官,在非洲和欧洲生活了十余年。初识谢强先生,是在四年之前。最初的印象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儒雅睿智,风度翩翩。看见他,就会联想到礼仪繁缛的外交场合,或者身着盛装的宫廷舞会,绝不会联想到收藏。按照一般人的推论,一个从小学习外语,人生中的十余年在外国度过,又翻译了二十余部法国社会科学领域的著作的人,其生活态度应该是极其现代化的,他感兴趣的东西应该都是当下最时髦、最时尚的。然而,谢强先生却偏偏喜爱收藏。我曾经有幸欣赏过谢强先生的藏品,令我感慨的是,中国的古董与欧洲的古董竟然能够和谐地置于一室,东西方文化的结晶所焕发出来的深邃韵味同样妙不可言,令人着迷,令人震撼。我以为,谢强先生的收藏爱好,是与生俱来的。他学的是外语,但在他的身上,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得益彰地融合在一起了。

《淘趣无疆》的副标题是“一个外交官的非常收藏”,里面记述了谢强先生在非洲、欧洲的淘摊儿经历。在非洲,谢强先生的每一次收藏活动,都是一些好玩的故事。他收到的藏品有珠宝、鳄鱼皮制成的包、图腾雕像等等。但谢强先生所着重描述的不是这些藏品的经济价值,而是把他的驻外经历与其中的乐趣一一展示出来,与读者共享。如果在收藏的过程中,能够如醉如痴地体会到其中的乐趣,那就达到了收藏的最高境界。这才是收藏的真正意义所在。

从《淘趣无疆》中可以清晰地看出谢强先生孜孜以求的“淘宝”足迹。在法国的八年里,他把收藏的重点放在法国的古董钟上。众所周知,法国的古典钟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具有浓厚的艺术气息。正是这一点,令谢强先生为之痴迷。每一座钟都在无声地诉说着那个时代的文化与历史信息。

藏品是收藏者的精神寄托,其中的乐趣无穷无尽。正因为如此,收藏才令人着迷,令人忘我。谢强先生的新作《淘趣无疆》有意无意之间告诉我们一个虽然浅显但一直被忽略的问题——收藏品并非价值连城才具有收藏意义,对于大多数收藏爱好者来讲,只要从中获得了精神上的愉悦,就算达到了目的。  周进

2011年2月16日

后记

首先,我要感谢作家周进先生为我的拙作写序。我们因电影相识,都在中国电影集团制片分公司工作,又因收藏相知,都喜欢中国古典家具。我虽然在年龄上长他一岁,可他在收藏上长我十几岁,是我在中国古典传统文化方面的一位良师益友,请他作序既为友谊,也为感谢。

我还要感谢严倩虹小姐为我作跋,我在《中国银幕》杂志社当主编时,她是编辑部主任,我们为传播中国和世界电影文化共同工作了七年,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如果我的治学如她所说是一部电影的话,她就是这部电影的一名忠实观众,她所记录下的这一切对我褒奖有加,但更是一种勉励,让我继续耕耘续集。

最后,我更要感谢龙门书局的郝明慧女士,她的敏感和信任让我钦佩,也让我惶恐。她在听了故事,看了样章之后,果断签署写作合同,让我领略到了新一代图书人的胆识和专业水准,没有她,这本书是无法与读者见面的。

其实,从这部书的创意、写作,到出版,就像是一部电影,有出品人,有编剧,有策划。如果说人生如戏,那这部书就是人生这部大戏的某些桥段,当然也是品味人生的佐料。

谢强

2011年2月14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4 9:3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