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杨国荣/001
导论/001
第一章 汉魏之际的主流道德哲学思想论略/027
第一节 三纲五常与形式化伦理/028
第二节 《人物志》与政治的德性向度/042
第二章 自然之性与贵无论的道德形而上学/053
第一节 早期贵无论的价值取向/054
第二节 道法自然:自律原则的确立/061
第三节 以无为用与成德实践/069
第四节 圣人与政治实践/077
第五节 唯道是从与圣人的德性/080
第六节 圣人与道德理想/084
第三章 虚无主义与竹林玄学的价值重建/089
第一节 虚无主义根源于名教/091
第二节 自然一体与和谐/098
第三节 越名教而任自然/104
第四章 独化论与道德相对主义/1 14
第一节 放诞与崇有/115
第二节 足性逍遥的价值原则/119
第三节 无为:任其自为与任其自得/123
第四节 独化与人性/127
第五节 无为而自治的社会理想/132
第五章 自然之性的宗教化与东晋佛道伦理/139
第一节 张湛的《列子》注与玄佛道合流/141
第二节 仙道与人理:葛洪神仙道教伦理思想引论/146
第三节 诸法实相与彼岸生存/160
结语/182
附录/187
主要参考文献/227
索引/232
后记/241
尚建飞博士的《魏晋玄学道德哲学研究》从道德哲学的视角出发,具体考察了汉末及汉魏之际名教衍化所蕴含的形式主义及功利主义趋向,分析了玄学在克服这种趋向方面所作的理论努力,指出了玄学通过沟通自然之性与道德原则而为后者寻找形上根据并由此建立社会之序的伦理进路,并肯定玄学的这一基本立场使“自然之性”中所蕴含的个体性原则、自愿原则受到空前重视。与此同时,作者也指出了玄学在重建价值秩序的过程中所暴露的内在理论缺陷,包括未能对广义的价值与道德价值作清晰的界定、淡化了人伦规范的必要性,等等。
《魏晋玄学道德哲学研究》资料翔实,考察细致,注意从不同的维度考察有关问题,并分析其中蕴含的内在意义,对所讨论的某些问题的分疏,颇具新意。
尚建飞博士的《魏晋玄学道德哲学研究》一书在这方面无疑迈出了值得注意的一步。该书系作者在博士论文的基础上修改而成,全书具体地考察了汉末及汉魏之际名教衍化所蕴涵的形式主义及功利主义趋向,分析了玄学在克服这种趋向方面所作的理论努力,指出了玄学通过沟通自然之性与道德原则而为后者寻找形上根据、由此建立社会之序的伦理进路,并肯定玄学的这一基本立场使“自然之性”中所蕴涵的个体性原则、自愿原则受到空前重视。与此同时,作者也指出了玄学在重建价值秩序的过程中所暴露的内在理论缺陷,包括未能对广义的价值与道德价值作清晰的界定、淡化了人伦规范的必要性,等等。全书资料翔实,考察细致,注意从不同的维度考察有关问题,并分析其中蕴涵的内在意义,对所讨论的某些问题的分疏,具有一定的新意,表现了作者已具有一定的独立研究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