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话说张竹坡(文学江苏读本)/人文社会科学通识文丛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吴敢
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张竹坡的评点,在《金瓶梅》古代所有的评点评议中最为出色。张竹坡研究的成果影响到中国文学批评史、中国小说理论史、中国评点文学史、中国文学研究史、中国文学通论、中国小说学等多门学科的建设。

作者吴敢力图通过这本《话说张竹坡》,给张竹坡的《金瓶梅》评点以公正相当的评价,给张竹坡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中国文学评点史,尤其是中国小说理论史中以恰当应有的地位。

内容推荐

横空出世的明代长篇白话小说《金瓶梅》,破天荒第一次打破帝王将相、英雄豪杰、妖魔神怪为主体的叙事内容,以家庭为社会单元,以百姓为描摹对象,极尽渲染之能事,从平常中见真奇,被誉为明代社会的众生相、世情图与百科全书。得益于此,《金瓶梅》的评点评议也水涨船高,为有识者所重视。而张竹坡的评点,在《金瓶梅》古代所有的评点评议中最为出色。

《话说张竹坡》将张竹坡家世生平进行全面揭晓。

作者吴敢还力图通过这本《话说张竹坡》,给张竹坡的《金瓶梅》评点以公正相当的评价,给张竹坡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中国文学评点史,尤其是中国小说理论史中以恰当应有的地位。

目录

一、引子

二、小话大说:从《金瓶梅》小说说起

三、细话粗说:前张竹坡的《金瓶梅》评点

四、显话隐说:张竹坡的家世

五、略话详说:张竹坡的生平

六、散话整说:张竹坡的《金瓶梅》评点

七、外话内说:张竹坡的其他著述

八、旧话新说:后张竹坡的《金瓶梅》评点

九、尾声

试读章节

晚明以迄民国,总共有六人次对《金瓶梅》作有评点:其一是窜人《金瓶梅词话》正文中的批语(参见刘辉《文龙及其批评(金瓶梅)》,载其《<金瓶梅)成书与版本研究》,辽宁人民出版社1986.6一版),其二是绣像本《金瓶梅》上的评点,其三是张竹坡的评点,其四是文龙的评点,其五是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新刻绣像批评金瓶梅》(以下简称绣乙本)的墨批,其六是徐州市图书馆藏《第一奇书》康熙乙亥本的墨批。在张竹坡评点《金瓶梅》之前,仅有窜人《金瓶梅词话》正文中的批语和绣像本《金瓶梅》上的评点,而前者极为稀少简疏,可忽略不计。

其绣像本《金瓶梅》上的评点,仅眉批、夹批两种形式,据刘辉、吴敢辑校本《会评会校金瓶梅》(香港天地图书有限公司1994年版)统计,计有眉批1442条、夹批1195条,总2637条,约二万字。

这次评点很像是一个阅读记录,时读时批,即兴而为,随意点拨,没有统一的筹划,以致各回评点条数众寡悬殊(第七十五回最多,有眉批44条、夹批36条,总80条;第四十四回最少,仅有夹批2条)。另外,一个字的夹批比例较高。自然也有点睛恰当之处,如第一回“西门庆热结十兄弟,武二郎冷遇亲哥嫂”写应伯爵来找西门庆叙说武松打虎之事,书中写道:“西门庆因问道:‘你吃了饭不成?’伯爵不好说不曾吃,因说道:‘哥,你试猜?’西门庆道:‘你敢是吃了?’伯爵掩口道:‘这等猜不着。’”在此处,绣乙本夹批曰“妙”。应伯爵混穷到西门庆家打秋风,又不好意思直说,西门庆则有意捉弄,明知故问,而应伯爵机敏闪躲,设局猜谜,虽尴尬而解嘲,此一“妙”字,既有西门庆、应伯爵问答之妙,亦有《金瓶梅》作者描写之妙,点睛可谓得体。但可批可不批之处所在尽多,如第二回“俏潘娘帘下勾情,老王婆茶坊说技”,写武大郎听武松话早早收摊关门守家,惹得潘金莲骂街:“日头在半天里,便把牢门关了……也不怕别人笑耻!”,而“武大道:‘由他笑也罢……”’绣乙本于此处夹批曰“是”,便无关痛痒。

然这次评点虽为读书笔记,其能够起到导读作用,亦不容置疑。譬如小说立意的提醒,如全书起首说到“酒色财气”:“假如一个人到了那穷苦的田地……就是那粥饭尚且艰难,那讨余钱沽酒?(绣乙本夹批:酒因财缺)更有一种可恨处,亲朋白眼,面目寒酸,便是凌云志气,分外消磨,怎能够与人争气?(绣乙本夹批:气以财弱)……到得那有钱时节,挥金买笑,一掷巨万,思饮酒,(绣乙本夹批:酒需财美)真个琼浆玉液,不数那琥珀歪流;要斗气,(绣乙本夹批:气用财伸)钱可通神,果然是颐指气使。”可谓一路导引,循序渐进。又如艺术手法的点拨,其“伏脉”二字夹批,自在前述“酒色财气”议论随后点出之后,全书随处可见。如第一回引出主人公西门庆起始,即在其十兄弟之一卜志道死后,以“伏脉”二字点明此乃昭示西门庆死后之笔,紧接着又在以花子虚填补十兄弟空缺处一次、兄弟主仆提到李瓶儿时二次、描写玉皇庙挂像时一次、叙述潘金莲出身时一次,绣乙本一连六处夹批“伏脉”,真是生怕读者看书不细,辜负了作者苦心。

关于评点者为何方人士,学术界众说纷纭,李渔(刘辉、吴敢等持此观点)或者冯梦龙(黄霖、朱传誉等持此观点)的可能性大一点,亦有认为评点人与改写人(词话本在前绣像本在后论者)为一人者,但不管为谁人所评,也不管评点者与改写者是否一人,其评点中的不少观点,均足资存鉴。

首先,评点对《金瓶梅》主旨的把握比较准确。其第一段评点,即为放在全书起首的眉批,在绣像本所有版本(以下仅称绣像本)中均为:“一部炎凉景况,尽在此数语中。”这里所说的“此数语”是一首诗,曰:“豪华去后行人绝,箫筝不响歌喉咽。雄剑舞威光彩沉,宝琴零落金星灭。”绝、咽、沉、灭,豪华不再,箫筝不响,雄剑无威,宝琴零落,一副破败景况,而且绝的是华,咽的是乐,沉的是剑,灭的是宝,两相对照,炎凉立现。

此诗后面,紧接着便是关于酒色财气的议论,内中有如此一段言论:“若有那看得破的,便见得堆金积玉,是棺材内带不去的瓦砾泥沙;贯朽粟红,是皮囊内装不尽的臭淤粪土;高堂广厦,玉宇琼楼,是坟山上起不得的享堂;锦衣绣袄,狐服貂裘,是骷髅上裹不了的败絮。即如那妖姬艳女,献媚工妍,看得破的,却如交锋阵上将军叱咤献威风;朱唇皓齿,掩袖回眸,懂得来时,便是阎罗殿前鬼判夜叉增恶态。罗袜一弯,金莲三寸,是砌坟时破土的锹锄;枕上绸缪,被中恩爱,是五殿下油锅中生活。”在这段言论上面,绣像本有眉批曰:“说得世情冰冷,须从蒲团面壁十年才辨。”

“世情”作为中国古代小说美学的基本理论范畴,在中国古代小说评点中,这是第一次提及。后来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以《金瓶梅》为例,对“世情书”界出定义,引发出迄今风起云涌、数以千计的“世(人)情小说”研究成果。绣像本评点者并不是偶然使用“世情”概念,而是随着评点的逐回进行,反复多次出现。如第二十回“傻帮闲趋奉闹华筵,痴子弟争锋毁花院”写李桂姐被西门庆包养后又偷去接客,于是西门庆带领奴仆打闹丽春院,绣像本于此眉批曰:“此书妙在处处破败,写出世情之假。”P19-22

序言

清康熙九年(1670)七月二十六日,在徐州户部山戏马台前彭城张氏家中,候选兵马司指挥张拥的妻子沙氏,做了一个奇怪的梦:一只斑斓猛虎闯人她的卧室,掀髯起立,化为一个黄衣黑冠、气宇轩昂的伟丈夫。惊觉后,生下一个男孩,这就是后来以评点《金瓶梅》而闻名于古今的张竹坡。

横空出世的明代长篇白话小说《金瓶梅》,破天荒第一次打破帝王将相、英雄豪杰、妖魔神怪为主体的叙事内容,以家庭为社会单元,以百姓为描摹对象,极尽渲染之能事,从平常中见真奇,被誉为明代社会的众生相、世情图与百科全书。得益于此,《金瓶梅》的评点评议也水涨船高,为有识者所重视。而张竹坡的评点,在《金瓶梅》古代所有的评点评议中最为出色。随着世界思想解放的浩荡潮流,随着新时期中国百家争鸣的和煦春风,随着新学科、新课题的层出不穷,《金瓶梅》研究被尊为“金学”,中国小说理论史、中国评点文学史被视为热点,张竹坡研究不但成为金学,而且成为中国小说理论史、中国评点文学史、中国文学批评史的重要分支。

1984年3月,笔者出席武汉中国古典小说理论讨论会,触及张竹坡与《金瓶梅》研究方向。返徐以后,得到业师郑云波先生的鼓励和吉林大学王汝梅先生的督促,遂全力投入彭城张氏家谱和家藏故集的访求。

彭城张氏是徐州望族,其后裔遍布市区与铜山、肖县等地,十二世张伯英更是近现代地方名人。伯英先生的金石考古很有功力。他的书法,更将汉隶、魏碑融进楷书,端庄润劲,自成格势,独步一时。笔者调查彭城张氏的家乘遗集,即从张伯英一支后人人手。五月中下旬,在很多师友的惠助下,辗转寻访到张伯英的从弟张尚志。尚志先生年近古稀,精神矍铄,确切告知铜山县汉王乡罗岗村尚有一部族谱存世,并具函绍介于其侄、族谱保存者张伯吹。

5月29日晨,笔者遂骑自行车前去罗岗。原来张竹坡的从兄张道瑞,六传一支兄弟两人,长日介,次日达,达即张伯英的祖父,罗岗所居乃介之后人。罗岗在徐州市南三十里,属今汉王镇管辖。时值双夏,伯吹正在麦地点种玉米。接谈之后,即于地头摊解笔者据调查结果并地方志乘所编制之《彭城张氏世系表》。伯吹以手指表,侃侃而谈,某人熟知,某人闻名,某人某某事,某人某某村云。忽戛然停语,执手而起,日:客至不恭,歉歉,请屈尊舍下一观。笔者一向认为风尘中通脱达观者所在定多,而伯吹慷慨有识,早已心许。伯吹自房内梁上取下包袱一只,掸去灰尘,悉令观览。一面自谦道:我识字无多,不知价值,请自取用。笔者早已解袱取书,蹲地开阅。谱名《张氏族谱》,一函,函封系借用,其签条书题《有正味斋全集》,乃张道渊纂修,张璐增订,乾隆四十二年(1777)刊本。伯吹自一旁日:先君爱读书,重文物,动乱之年,“四旧”人俱焚之,独秘藏梁端,易箦之时,尚叮嘱再三。伯吹摩挲族谱,怅然往忆。笔者亦陷入沉思:竹坡家世生平湮没三百余年,人莫能详知,而今即将见世,当是含笑欣慰于九泉的吧?

后来,七八月间,在铜山县第二人民医院院长张信和等人的协助下,笔者又访见康熙六十年(1721)刊残本《张氏族谱》与道光五年(1825)张协鼎重修刊本《彭城张氏族谱》各一部,以及其他一些抄本张氏先人诗文集。九月中旬,徐州师范学院(今徐州师范大学)图书馆时有恒先生捐献书目编制告竣,也发现有一部康熙六十年(1721)刊残本《张氏族谱》与一部晚清抄本《清毅先生谱稿》。

在这些新发现的张氏家谱中,以乾隆四十二年(1777)刊本《张氏族谱》最具文献价值。该谱辑录有关张竹坡的资料最多、最全,计:《族名录》中一篇一百七十五字的竹坡小传,《传述》中张道渊撰写的一篇九百九十七字的《仲兄竹坡传》,《藏稿》中张竹坡的诗集《十一草》、《杂著藏稿》中张竹坡的一篇七百七十字的政论散文《治道》、一篇三百六十八字的抒情散文《乌思记》,以及其他一些与竹坡生平行谊有关的文字。

《张氏族谱》发现以后,张竹坡家世生平全面揭晓,张竹坡与《金瓶梅》研究,因而有了一个较大的突破。

围绕张竹坡与《金瓶梅》研究,笔者先后发表《张竹坡生平述略》(《徐州师范学院学报》1984年第三期);《张竹坡年谱简编》(《徐州师范学院学报》1985年第一期);《张竹坡扬州行谊小考》(《扬州师范学院学报》1985年第二期);《张竹坡家世概述》、《张竹坡(十一草>考评》(以上《明清小说研究》第2辑,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5.12);《乾隆四十二年刊本(张氏族谱)述考》(《文献》1985年第三期)等20多篇论文,结集成《金瓶梅评点家张竹坡年谱》(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7)与《张竹坡与金瓶梅》(百花文艺出版社1987.9)二部专著。

这一组文章的发表和二部专著的出版,正如许建平《新时期金瓶梅研究述评》所说:“刘辉在《<金瓶梅>研究十年》中对此作了如此评价:‘如果说国内学者在《金瓶梅》研究中不少问题正处于探索阶段,只是取得了一些进展的话,那么,在《金瓶梅》重要批评家张竹坡的家世生平研究上,则有了明显的突破,完全处于领先地位。’这个评价是客观而恰当的”。

有清一代流传的《金瓶梅》版本,基本都是“彭城张竹坡批评”的第一奇书本。这似乎足以说明张评本的影响,以及世人对张竹坡与张评本的认同。

随着1985年6月首届全国《金瓶梅》学术讨论会、1986年10月第二届全国《金瓶梅》学术讨论、1989年6月首届国际《金瓶梅》学术讨论会的召开,随着1989年6月14日原中国《金瓶梅》学会的成立,《金瓶梅》研究,包括张竹坡研究,有了一个长足的发展。张竹坡研究成为《金瓶梅》研究的热点之一。

张竹坡研究的成果影响到中国文学批评史、中国小说理论史、中国评点文学史、中国文学研究史、中国文学通论、中国小说学等多门学科的建设。给张竹坡的《金瓶梅》评点以公正相当的评价,给张竹坡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中国文学评点史,尤其是中国小说理论史中以恰当应有的地位,是社会发展的趋势,是学术进步的必然。可以说,张竹坡没有辜负《金瓶梅》,学术界也没有辜负张竹坡。

吴敢2011.3.2于彭城敏宝轩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8 10:5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