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成良编著的《世界正在改变》内容介绍:如果Facebook的用户们选择成立一个国家,那么它拥有全球1/12的人口,仅次于中国与印度。每天,全球5.5亿用户操着75种不同的语言在Facebook上浏览、评价、分享,全球用户每月耗费在这个社交网站上的时间高达7000亿分钟。而隐藏在幕后掌控这一切的,就是马克·扎克伯格。这位不满27岁,被誉为“人类2.0时代”的造物主,彻底改变了互联网时代全球社交联系方式。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世界正在改变(Facebook成功其实很简单) |
分类 | 经济金融-经济-企业经济 |
作者 | 张成良 |
出版社 | 黄山书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张成良编著的《世界正在改变》内容介绍:如果Facebook的用户们选择成立一个国家,那么它拥有全球1/12的人口,仅次于中国与印度。每天,全球5.5亿用户操着75种不同的语言在Facebook上浏览、评价、分享,全球用户每月耗费在这个社交网站上的时间高达7000亿分钟。而隐藏在幕后掌控这一切的,就是马克·扎克伯格。这位不满27岁,被誉为“人类2.0时代”的造物主,彻底改变了互联网时代全球社交联系方式。 内容推荐 张成良编著的《世界正在改变》内容介绍:作为全球排名第二、访问量仅次于Google的网站,Facebook拥有超过5亿的用户和上百亿美元的品牌价值,而这个网站的创始人,却是一位从大学辍学的80后。一个沉默寡言、言行举止都令人琢磨不透的“社交障碍者”,却为人类在互联网上创造出一种新的社交方式。Facebook精准捕捉到了后产业时期被疏离的人类对情感共鸣的需求,深深触动了人类最基本的一个欲望——连接。 谁都想知道他在成功背后的那些传奇故事,看他怎样实现从0到百亿元的疯狂。一起来翻阅《世界正在改变》吧! 目录 第1章 哈佛退学的天才 培养天才 潇洒辍学 宿舍里的创业密码 公开批评惹来的灵感 出镜 第2章 青涩的第一脚 《社交网络》的影响力 疯狂的凌晨四点 当非议漫天而来 每人都想分得一杯羹 第3章 Facebook的引力 玩转智慧的拼图 对待客户的“阴谋” 揭秘Facebook背后 为什么是马克 数亿用户的筹码 第4章 梦想逐渐清晰 关系式的传播 新概念 终于长大 Facebook的中国策略 第5章 娃娃CEO的痛苦 天才“脸谱”下的CEO “他的内心好像藏着一个孩子” 孤独的神童 暗涌的危机 第6章 非凡财技 天才“安德” 大男孩的治理权谋 接管世界 马克告诉你:世界正在改变 第7章 横空出世 蹒跚式飞跃 Facebook挑战谷歌 身价超乔布斯 莫踏老路 第8章 世界级商业领袖 因人性而生 勤奋的创业家 团队的力量 残酷的精英分子 第9章 我不是盖茨 乳臭未干的“盖茨第二” 从比尔·盖茨到马克·扎克伯格 不是生意人 娃娃脸背后的野心 第10章 创业基因 创业OR学业 27岁致力于慈善 竭尽所能朝前走 为何都发生在美国 附录一:马克·扎克伯格的前辈——曾经改变世界的人 附录二:马克·扎克伯格的演讲 附录三:马克·扎克伯格的言论 试读章节 培养天才 马克·扎克伯格出生于1984年,也就是所谓的“80后”。在中国,“80后”是褒贬不一的一代,他们成长生活在中国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变革的年代,中国经济变化最为密集的一段时间。特殊的环境造就了“80后”们独特的个性,而他们也最先体验到了与日俱增的社会压力和竞争下的生存压力,并在父母严格要求下为着自己的未来奋斗。 同一时期,马克·扎克伯格因出生在教育模式极为宽松自由的纽约州,他的童年几乎是无拘无束自由发展的,兴趣和爱好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家庭教育几乎是所有人接受启蒙教育最重要的一环,马克·扎克伯格也毫不例外。马克·扎克伯格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他并没有沿袭父母的职业,自小受到父母耳濡目染的是学习和生活方式。在父母身边,他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自主选择,他还发现自己对计算机格外钟爱。马克·扎克伯格能够成就商业梦想,和他幼年良好的学习与生活环境是分不开的。 在马克·扎克伯格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的影响是最初的也是非常重要的。美国的家庭教育不同于中国,他能给孩子提供良好的自由发挥的空间。美国一家媒体曾刊登过一篇有关家庭教育的文章,介绍了父母教育子女健康成长的12条基本法则。 1.归属法则:保证孩子在健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 2.希望法则:永远让孩子看到希望; 3.力量法则:永远不要与孩子斗强; 4.管理法则:在孩子未成年以前,管束是父母的责任; 5.声音法则:尽管孩子在家里没有决定权,但是一定要倾听他们的声音; 6.榜样法则: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 7.求同存异法则:尊重孩子对世界的看法,并尽量理解他们; 8.惩罚法则:这一法则容易使孩子产生逆反和报复心理,慎用; 9.后果法则:让孩子了解其行为在现实世界中可能产生的后果; 10.结构法则:教孩子从小了解道德和法律的界限; 11.“20码”法则: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父母与其至少保持20码的距离; 12.“四何”法则:任何情况下都要了解孩子跟何人在一起、在何地方、在干何事,以及何时回家。 从这12条基本法则中我们可以看到,美国人的家教几乎与读书、成绩、升学无关,而是注重“做人”,注重品德、修养的培育以及个人能力和个性的培养。而受这样大环境的影响,马克·扎克伯格的父母同样是很好的教育启蒙者。但中国的学历教育模式,却是只要考分,不要素质。大学毕业,生活还不能自理,也可以说是一种悲哀。这些是我们必须思考和将要改变的一个现状。 在马克·扎克伯格的家庭里,父母看到年仅10岁的儿子对计算机如此痴迷,于是送给他一台电脑,从此他的个人兴趣只局限在电脑的研究上,除去吃饭、睡觉、上学,其余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花在了电脑上面。 但是,如果马克·扎克伯格最初生活在中国,那情况可能就截然相反。在中国,以往很多的家庭教育只是学校教育的延续、延伸,做父母的几乎把全部心思、精力包括财力都用在子女的学习辅导以及提高成绩上,至于如何让其做到生活自理自立并有一个好的习惯、积极广泛的爱好等内容,都“靠边站”。这样培养出来的大部分孩子仅仅成绩优异,其他方面则不敢恭维。这种教育体制,不得不说有时候成效并不高,很多孩子反而并没有如父母所望。 和很多痴迷于网络的孩子不同,马克·扎克伯格不是迷恋于电脑游戏,他更多的是在研究电脑编程等技术之类的事情。扎克伯格的父母有时候会担心儿子陷入孤独自闭的状态,但是很快,他们发现自己的担心是多余的。P3-5 序言 马克·扎克伯格,26岁当选2010年美国《时代》周刊的年度人物,我们开始第一次知道这个人,他为何能成为《时恸周刊自1927年以来最年轻的年度人物,激发了我们去探索和思考的兴趣。在寻找他的成长足迹还没有完成时,奇迹又出现了,2011年4月马克·扎克伯格再次入选美国《时代》周刊全球最具影响力人物100强,这个年轻的大男孩连续两年出现在《时代》周刊评选榜上,似乎更值得我们去研究和学习了。2010年年末,当马克·扎克伯格携带华裔女友到中国低调私人造访时,曾被国内媒体进行大量报道。这位生于1984年的年轻人目前身价已过百亿美元,在美国享有“比尔·盖茨第二”的称号。他创建的网站至2011年5月份在全世界已经有超过6.3亿的注册用户。而在中国香港和食湾地区,这个网络平台也让不少人着迷,它就是风靡全球的网络公司——Facebook。 马克·扎克伯格,第一次听到这个名字,我的思绪很茫然,在着手整理这位天才的相关资料之前,我甚至还不知道他是谁。但是一个跟他密切相关的名词却不止一次出现,它就是社交网站Facebook。 因为创建了社交网站Facebook,现在年仅27岁的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就已成为全球最年轻的亿万富豪,身家超过几十亿美元。这位和微软总裁比尔·盖茨一样为创业而从哈佛退学的年轻CEO,在2010年荣登《时代》杂志封面。 Facebook是一个社交网络服务网站,于2004年2月4日上线。从2006年9月到2007年9月间,该网站在全美网站排名由第60名上升至第7名,并且成为全美第一照片分享站。截至目前,Facebook已经在全球赢得了近7亿用户,并超越雅虎成为全球显示广告的老大。尽管还未上市,它的估值已达到令人瞠目的700亿美元。仅仅几年时间,Facebook就缔造了由零到亿的掘金传奇。然而,更令人惊讶的是,Facebook的主人马克·扎克伯格总能迅速地将自己的商业策略变成互联网行业的事实标准。例如通过开放API打造出一个开发平台,开发者在这个平台上耕耘,新的应用则像野草一样源源不断地生长出来。 年轻的马克·扎克伯格低调而内敛,却难掩其勃勃的野心,他是要建立属于自己的互联网帝国,这个帝国几乎可以将目前互联网上的一切整合进来。一方面,Facebook平台上现有的信息和流量已足够大;另一方面,由于近7亿用户的立体和真实性,其蕴含的商业价值无法估量,由此已能在事实上形成互联网中的“局域网”。更重要的是,如Facebook这样的社交网络,其用户黏性要比即时通信、搜索更高,这使得马克峙L克伯格对待开放的态度要比他的前辈们更加从容有度。 从外表上看,当时26岁的美国人马克·扎克伯格和刚刚走出大学校园的普通年轻人并没什么不同。他穿着简单的T恤、松垮的牛仔裤、阿迪达斯运动鞋,一张稚气并带着微笑的脸,讲起话来甚至有些腼腆和拘谨。几年前,马克·扎克伯格还是一名默默无闻的辍学生,而现在,他已经成为互联网界的风云人物。《福布斯》2010年评选出十位最年轻的亿万富翁,26岁的马克·扎克伯格作为Facebook的掌门人,以69亿美元的身价排在首位。 2010年10月1日,一部名叫《社交网络》的电影在全球上映,立即引起全世界广泛关注,这部电影就是以马克·扎克伯格本人及其创建Facebook的经历为原型的。马克·扎克伯格的人生就像一个电影剧本:他从小就表现出超常的计算机天赋,六年级就开始编程。大学进入众人向往的哈佛,然后又毅然选择退学创业。不到四年的时间,Facebook已经发展成为当今互联网的一个奇迹。 马克·扎克伯格天赋异禀。在哈佛大学的宿舍里,他写出了Facebook的网站程序。随后的2004年2月,他推出了Facebook,两个月后,Facebook的影响力已经遍及所有常春藤院校和其他一些学校。截至2004年底,注册人数突破了100万。 传播学在考察传播科技的扩散机制时,学者罗杰斯提出的创新扩散理论认为,创新事物的扩散,有“引入期”、“增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个发展阶段,起初社会上只有极少数具有探险精神的先驱者接受该新事物,但当这一群体逐渐增多而达到总人口的10%至15%时,扩散过程就开始飞跃,从而穿越起飞点进入到新的发展阶段。Facebook的发展,由引入期到达增长期,短短四年时间里就实现了传播基数的跨越,完成了扩散过程的飞跃和升华。 马克·扎克伯格曾这样描述自己一天的生活:“我每天早上醒来,然后走路去上班,我住的地方离办公室大概有四个街区。到了办公室,我开始工作,和人见面,整天讨论各种事情。然后我又下班回家睡觉。我没有闹钟。”有传闻说,马克·扎克伯格曾拒绝微软高层提出的约会邀请,原因只是微软把见面时间定在了早iA点,而他那会儿还起不了床。 在以往的创业领域中,创业者总是从兢兢业业的基层工作做起,他们厚积薄发最终成就了一个个伟业奠基的神话。而如今,像马克.扎克伯格一样一夜间蹿红者,他们坐着高科技列车,一夜飞渡,似乎更加有理由让人刮目相看。对实体经济而言,网络企业来去如风,却又实实在在。 19世纪,大工业开启了时代的创新;20世纪,营销业成就了时代的神话;21世纪,信息新技术传播创造了新的传奇。对于那些创业精英们,我们应该不吝掌声地颂扬他们,欣赏他们引领时代创业大潮的魅力,观看他们在潮头弄潮的身影。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