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而上至形而下的路径(牟岱文集)》选择性地收录了作者牟岱自1989年至2011年之间的75篇重点期刊和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和研究报告,分为哲学篇、美学篇、文化篇、民生篇和致用篇。全书通篇体现了从学者的从理论到现实的研究归宿路径,体现了从抽象到具象的理论研究和应用路径,也表明了理论研究转化为现实力量、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路径,表明作者的学术研究不仅要体现“批判的武器”的作用,更要体现理论的“武器的批判”作用。
哲学篇
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科技观的特征/3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民族性解读/10
哲学大众化的当代价值/15
从古代哲学思想延续看当代中国文化价值特点/19
全球化中民族文化发展对策的哲学思考/27
核心价值体系转化为自觉追求的人本路径/34
从理论创新视角看以人为本的理论基础/45
尊重客观规律是以人为本的基础/52
论“以人为本”与“以自然为本”的关系/60
巩固繁荣成果重在加快哲学社会科学立法管理/65
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国际标准化及其意义/72
创新和谐社会的理论切入点/82
建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普适性/90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思维方式变革/99
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民族特色建构的途径/104
美学篇
尼采美学的文化精神/113
荣格对两种审美精神的心理类型分析/121
朱光潜对尼采审美心理思想的借鉴与发展/129
钟嵘的诗学美学思想/134
姜夔诗学美学思想述评/142
艺术贫困的诡辩/148
当代中国电影流派的美学审视/153
电影美学的思考——关于娱乐片的美学评析/161
美意盎然的人类劳动——读《劳动美学:企业发展的新科学》/166
墨意丹境瓦当情——柳在学先生书画篆刻联璧的审美特点/169
走出形体美的文化围城/173
弗洛伊德眼中的摩西/176
康德论崇高/180
文化篇
多元一体文化概论189
论中国多元文化——中国多元文化流变考察/198
论当代中国的国家民族文化建构问题/207
文化研究学派元析/217
论毛泽东的大众文化观/226
创新辽河文化的思考/233
北方游牧历史文化对辽宁文化力的影响/245
国家民族文化的对内发展战略/253
试论毛泽东文化观的特点/259
建设辽西历史文化走廊产业带/266
解读文化力及其创新途径/271
时代变迁中的中国工人文化——从主流文化走向亚文化的沉淀定位/279
论邓小平的文化观特点/284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精神/290
查海遗址文化的意义/293
编写机制与文化产业蓝皮书的原创性/301
澳大利亚的多元一体文化——兼论华人的文化融入性/307
挖掘和利用清代“流人文化”资源进一步打造辽宁文化品牌/315
民生篇
民生本位时代的哲学走向——民生哲学的建构/321
论增富的量化标准和形而下实现路径/329
当前制约农民增富的因素分析及对策/337
完善小额农贷促进低收入农民增富/346
解决民生问题需把握民情动态
——对辽宁省改善民生的满意度和关切度调查/351
“十二五”期间沈阳市应把发展电力物业作为节能减排和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举措/359
关于充分调动沈阳市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积极性的对策建议/363
建立区域支农资金保障长效机制/367
关于健全和完善我省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建议/374
发展养牛专业合作社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建议/377
辽宁农业信用贷款存在的新问题及其对策建议/381
致用篇
地方政府“思想库”功能定位的误区和对策思考/389
中国科协更名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397
西方困局的观念根源/403
以辽宁沿海经济带拉动我省海洋产业加快发展/407
如何理解当今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411
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发展的特点/418
雷锋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解读/425
邪教的划分依据、治理对策/436
农村邪教产生的根源分析/442
辽宁国有大中型企业科技创新存在的问题和对策/449
丹东看守所经验对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启示意义/454
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解读郭明义事迹/462
视听动认知方法比较研究/466
我省企业在跨国并购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建议/4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