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西平、柳若梅编著的《国际汉语教育史研究》精选汉语国际汉语研究的论文十余篇,内容涉及国际汉语传播的总论、词汇、语法、辞典编撰等各个方向,代表了目前相关研究的最前沿。本书包括《语言接触与西方人早期汉语学习论纲》、《20世纪上半叶圣言会在山东编纂的三部汉德词典》、《朱德熙在对外汉语教学史上的贡献述略》、《赫德的汉语推广与洋员的汉语学习》、《江户时代的汉语教育:冈岛冠山与《唐音雅俗语类》的编写》、《论通俗小说在近代西方人汉语教科书中的作用》等文章。
国际汉语教育史研究是近年来中外学者比较关注的学术领域。张西平、柳若梅编著的《国际汉语教育史研究》收入22位中外学者在中外语言交流与比较、汉语语音语法词汇、历史上外国人的汉语教材以及从事汉语第二语言教学的机构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在选编过程中,注重“以文会友”,不拘名、历,既收入了名家、成熟学者的高论,也注重学界新锐的闪光点。希望《国际汉语教育史研究》能够为中外文化交流史研究、汉语第二语言教学史研究、汉语本体研究提供参考。
语言接触与西方人早期汉语学习论纲
近代西方人的汉语文体观
从耶稣会士书简看早期来华西方人的汉语学习
浅论罗存德对近代汉语的看法
裨治文的汉语认识初探——以裨治文在《中国丛报》上的相关文章为中心
再论威妥玛《语言自迩集》:现代汉语史之起始标志
第一套北京话音标系统及其声调——密迪乐《随笔》标记的北京音系
19世纪英美传教士的汉语语法研究
欧洲天主教与俄国东正教传教士汉语语法著作的比较研究
《官话撮要》——20世纪早期汉口出版的意大利语版汉语语法书
20世纪上半叶圣言会在山东编纂的三部汉德词典
中日近代字词交流的误区
从朝鲜汉语教材《训世评话》看明初汉语常用词新旧质素历时兴替
论通俗小说在近代西方人汉语教科书中的作用
威妥玛《寻津录》之《圣谕广训》
关于清学部编《简易识字课本》(1909)
从日本早期汉语教本语法项目的选取看其对西方汉语语法理论的继承与发展
江户时代的汉语教育:冈岛冠山与《唐音雅俗语类》的编写
赫德的汉语推广与洋员的汉语学习
晚清政府在西式大学中坚持国学教育的主张与实践——以中德政府合办青岛特别高等专门学堂的中文教育为例
比丘林与恰克图汉语学校
朱德熙在对外汉语教学史上的贡献述略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