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31、32次台湾行政院新闻局中小学生优良课外读物推介——图书文学语文组——小学高年级/初中适读。
台湾编译馆奖励人权教育、道德教育与生命教育出版品佳作奖。
台北市小学儿童深耕阅读计划优秀读物推介。
《我家在医院旁边》(作者陈月文)中的主角和他的奶奶都在隔壁的医院当义工,虽然主角有时会有小小的抱怨,不过日子一久,他也渐渐地懂了“助人为快乐之本”等道理……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我家在医院旁边/台湾少年励志阅读馆 |
分类 |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
作者 | 陈月文 |
出版社 | 花山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第27、31、32次台湾行政院新闻局中小学生优良课外读物推介——图书文学语文组——小学高年级/初中适读。 台湾编译馆奖励人权教育、道德教育与生命教育出版品佳作奖。 台北市小学儿童深耕阅读计划优秀读物推介。 《我家在医院旁边》(作者陈月文)中的主角和他的奶奶都在隔壁的医院当义工,虽然主角有时会有小小的抱怨,不过日子一久,他也渐渐地懂了“助人为快乐之本”等道理…… 内容推荐 《我家在医院旁边》中的主角和他的奶奶都在隔壁的医院当义工,虽然主角有时会有小小的抱怨,不过日子一久,他也渐渐地懂了“助人为快乐之本”等道理。和大明星、政治人物相比,也许义工在医院里、社会中是那么不起眼,但是义工那不需回馈、帮助别人得到的快乐却是无可比拟的。 《我家在医院旁边》的作者是陈月文。 目录 第1章 动互 第2章 和医院做另据 第3章 少了隐私权 第4章 额外的公差 第5章 医院里的小老师 第6章 志愿服务人员 第7章 奶奶生病了 第8章 奶奶得了抑郁症 第9章 毕业旅行 第10章 在急诊室 第11章 住院治疗 第12章 仔细观察病房 第13章 小萍的心愿 第14章 终于出院了 第15章 带着石膏上学 第16章 住在医院旁边,真好 后记 试读章节 从怪手开上我家旁边那块空地开始,我每天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趴在窗台上,看怪手铲起一团团的黄土,然后将黄土倒进一旁待命的卡车上,卡车再一车车开出我的视线范围。 一团又一团,一车又一车,我百看不厌。 要在我们这样的乡下地方,看好几部怪手同时竞相挖土,看卡车来了又走,看一根根粗壮的铁桩一点一点被钉进土里,看吊斗在半空中升降运送建材,看那么多那么多的建材同时出现,看那么多那么多的工人同时工作,看那么艰难庞大的工程就在眼前展开,是多么难得的机会呀! 我真高兴我家隔壁有这样的工程在进行。 在钉铁桩的时候,我家总是随着隔壁叮叮咚咚的钉桩声而摇摇晃晃,那感觉仿如地震,也像坐在摇摇椅上;那样强烈的震撼,总让我心头升起一股奇特的感觉。 当抽取地下水的时候,漫过我家门前的地下水,让我在大晴天也可以体会淹水的滋味和跳过水坑时溅起水花的快感。只要一得空,我就会趴在窗前,观看隔壁的造屋工程,这已经成为我一天当中最最重要的工作了。当然,我那群朋友也经常借口到我家写作业,乘机近距离地观看工地施工。他们经常用羡慕的口气说:“哇塞,钢筋好粗喔!” “哇,那个车斗好大喔!” 要不然就是,“一、二、三、四、五、六、七……哇,同时有八部预拌水泥车耶!” 看到他们不得不回家的时候眼中、脸上流露的不舍,我就庆幸,我家就在工地旁边。 妈妈老是抱怨隔壁的工程车进进出出,嘴里碎碎念着:“载进载出的黄土飞得到处都是,把家里搞得乌烟瘴气。” 妈妈拿扫把扫地的时间变多了,用拖把拖地的次数也增加了,当然,她最常做的还是拿着抹布到处擦擦抹抹,一边抹着,一边叹气。 “才刚刚擦干净,马上又铺上一层黄土!” 每天,我一放学回家,妈妈就跟在我的后头叮咛个不停。 “别再开窗了,别又让灰尘飞进来,别又将干干净净的家弄脏了。” 我嘴里虚应着,“知道啦!”然后赶紧先专心写功课,等她走进厨房开始忙碌地做晚餐时,我的功课也写完了。 我仔细听着厨房传来的洗菜切菜声音,知道这会儿妈妈已经没有心思管我了,于是小心地打开窗户,趴在窗台上,开始当天的观察。 几次之后,妈妈识破了我的伎俩,她会偷偷离开厨房,轻轻打开我的房门。当她发现我的房间又笼罩在一片黄土飞扬中,便气急败坏地抢上前来,立刻“啪”的一声关紧窗户,同时不忘数落我,“你就不能体谅妈妈的辛苦吗?老是故意跟我作对!” “我没有呀!”我总是很委屈,我又不是故意要跟她作对,只是想把握这个干载难逢的机会,好好观察一栋建筑的形成,好好学习应该怎样盖房子呀! 如果错过了这次机会,也许我一辈子再也没办法遇到这么好的机会。 所以哕,我才不会因为怕黄土飞进家里,怕家里的所有家具都铺上一层浅浅的黄颜色而关闭窗户、拉上窗帘,舍弃这么近距离地看这些大怪兽起起落落地建造一栋房屋的大好机会。 而且我们老师也说过,在家的时候,不要老是关起窗户吹冷气,要多打开窗户,让自己多接触自然空气,才不会像温室里的花朵,染上许多文明病。 我当然希望自己健健康康、快快乐乐地长大,不希望成为温室的花朵,不希望染患一大堆文明病,所以我必须要开窗,让自然空气进入我的房间,同时观看造屋的进行。 妈妈气不过,说她每天关窗闭户,闷气过日子,为的还不是要让全家有个干净清爽的生活环境,可是只要我一放学,窗户一打开,她一天的苦心就付诸东流了。P2-6 序言 在医院担任志愿工作人员那么多年,我遇见过各式各样的人,也跟不同想法、不同阶层的人接触过。我常常觉得,医院根本就是一个小社会,是我们这个大社会的缩影。 因为有机会在医院这个小社会里磨练,让我见识到不同想法、不同行为的人,我从他们的身上学习到许许多多不同的观念以及对人、对事、对世界、对生命的不同看法。 我常常在值班回家后,把我当天从医院带回家的体会跟我的家人分享。我那一双宝贝儿女陈易和陈凡,有时候会告诉我:“妈妈,你要不要把它们写下来,让别人也知道?”受到他们的鼓舞,我有时候也觉得,我真的应该把这方小天地里的故事,与我的读者们分享。 那一天,儿子陈易高高兴兴地参加学校的校外教学,却在活动中发生骨折,紧急送到长庚医院急诊室就医。我到急诊室去看他的时候,他骨折的脚踝肿得像面包那般大。 他强忍着痛楚,等待医生的诊治。 可是,长庚急诊室里的患者川流不息,等了好久,医生才终于过来看他。经过X光的照射,确定了骨折位置,医生也决定了第二天动手术。 那一段儿子骨折的经验,让我得以真正了解一个男孩住院期间的整个心路历程。恰好好友黄惠铃也在这段时间鼓励我把医院的故事写出来,于是,我便以儿子陈易作为这本书的主角,开始了这本《我家在医院旁边》的构思。 为了更了解骨折的原理以及治疗过程,我也拜访了长庚儿童医院骨科主治医生张嘉献。非常感谢张医生用心地为我解说骨折的医疗内涵,甚至让我进人手术室,实际观察儿童骨折的手术过程,并于成稿后,仔细校订书中有关骨折治疗的错谬,让书中的医疗专业问题得以呈现最正确的内容。 由于我自己多年在医院担任志愿工作人员,也在工作中不断地历练成长,我自然也就将志愿工作人员的角色加入书中,希望能引领读者对医院有更宽广的认识。 当然,因为儿子陈易的角色是学生,他的大部分生活还是在家庭与学校里度过,而因为他的成熟与体贴,在家他备受家人的疼宠,在学校也颇受老师和同学的关爱,这些,我也在书中如实地呈现出来。 初稿完成,我邀请儿子陈易当我的第一个读者,阅读我这部作品。儿子陈易读完后,很纳闷地问我:“妈,那些事我并没有跟你讲,你是怎么知道的?” 我笑着回答:“因为我是你的妈妈呀!” 他还是很疑惑,继续问:“可是,你怎么知道我心里的想法,而且写的真的就是我想的?” “因为你是我的儿子呀!” 我猜,他终于知道,他妈妈对他的关怀与了解,远远超过他自己所知道的。此后,他每隔一两个星期,就会在洗完澡后找我这个神通广大,知道他的心声的妈妈聊天,有时候只是把他这段时间的经验说出来,有时候也会提出他的问题,听听妈妈的意见。 当这本书真正要出版时,我当然邀约他为自己当主角的书写后记哕! 这个十六岁的男孩不负所托,写出了他的心声与大家分享。 当女儿陈凡知道弟弟要帮妈妈的书写后记时,还故意吃醋地嚷嚷:“唉!我就只能替妈妈的书画插画,弟弟却可以为妈妈的书写序!” 直到弟弟陈易的序“作家的小孩”成稿,姐姐陈凡看了之后,才持平地说:“陈易的后记写得超好的,我很喜欢哟!很平易近人呢!”看这对姐弟这般互相捧场,我这个当妈妈的可真是乐在心头呢! 我也邀请热心指导我骨折专业的张嘉献医师,为这本他付出专业审订的书写篇后记,满怀对儿童关爱的张医生还邀请他读五年级的女儿一起执笔呢!我认为,这本书中有许多参与者投注的心血,应该让他们的身影展现在读者的面前,让读者认识他们,给他们该有的掌声。 当然,我更盼望儿童读者阅读这本书后,对现代医院有更正确的认识,不再只从负面的角度思维医院,而能更积极地看待医院,体会到医院所扮演的丰富而温暖的广大功能。 陈月文 后记 身为作家的小孩真特别,有时候可以在书中看见自己的身影,有时候还要帮妈妈画画或写序。 记得两年前,姐姐帮妈妈写的《出走意外》画插图;而这次,则是我帮妈妈的《我家在医院旁边》写序。 《我家在医院旁边》中有很多的场景,是来自我中小学的生活经历,还有部分的内容,是来自妈妈长期在儿童医院当志愿工作人员的体会。所以,读这本书的感觉,是在读部分的自己和妈妈。 我绝大部分的童年,是在林口长庚医院附近度过的。因为住在医院附近,妈妈又在医院当志工,所以小时候时常到医院的美食街吃饭,也偶尔到妈妈服务的地方看看。 还记得那时在医院里看到住院的病人时,总以为自己一辈子都不会住院,不会像他们一样躺在病床上依赖他人。一直到一次的户外教学,我在团体竞赛中意外骨折,才亲身体会当病人的感受。 当时是从单杠摔到泥巴里后试着站起来,没想到当我把重心移到右脚上的时候,痛得又摔回泥巴里,到最后还是别人扶我离开。我那时觉得很纳闷,也觉得很丢脸。 住在医院时,除了洗澡和上厕所之外,我整天都躺在病床上,那时才真正体会住院病人的感受。虽然所有的事都是别人帮我做,但是整天躺在病床上什么事也不能做,也是很痛苦的。 出院后,我不论走到哪里,都得带着我的拐杖,那时真的很麻烦。因为,我的教室在三楼,家里的房间在二楼,每天都得上下楼梯。而体育课时,也只能坐在一旁看朋友打球。那段时间也才体会到行动不便的感受。 妈妈一直对志愿工作和儿童癌症病人特别关注。从我有记忆以来,妈妈一直都在长庚儿童癌症病房当志工。她主要服务的内容,是对儿童癌症患童讲故事,或是跟他们或他们的父母聊天,让他们不会整天待在病房里无事可做。 我记得妈妈说过,她开始在儿童病房从事志愿工作时,并没有多少人对志愿工作感兴趣。(当时是1981年,我还没有出生。)因为大部分的人觉得,当志工不但浪费时间,而且还没有钱赚。 但是,当志工可以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对社会有些贡献,也可以从服务中学习成长,还可以与其他志工交朋友,所以,现在社会上的志工越来越多。 我想,妈妈写这本书的目的之一,是通过这有趣的故事,让读者了解志工的概念。 看妈妈的第四十一本书《我家在医院旁边》,勾起我许多小时候的回忆,对朋友、对骨折、对医院和对妈妈。所以,我对这本书特别有感觉,也很喜欢这本书。希望你也跟我一样喜欢《我家在医院旁边》。 陈易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