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在思想文化频繁交流的全球化时代,没有基本的西学知识,也不能真正懂得中华文化传统的精华,读一些西方哲学的书是青年学子的必修课,而且成为各种职业人继续教育的新时尚。中华书局的出版物对弘扬祖国优秀文化传统和引领时代风尚起到积极推动作用,值得赞扬和支持。
这本《康德(精)》(作者加勒特·汤姆森)是该出版社出版的“最伟大的思想家”系列其中一册。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康德(精)/最伟大的思想家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西方哲学 |
作者 | (美)加勒特·汤姆森 |
出版社 | 中华书局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在思想文化频繁交流的全球化时代,没有基本的西学知识,也不能真正懂得中华文化传统的精华,读一些西方哲学的书是青年学子的必修课,而且成为各种职业人继续教育的新时尚。中华书局的出版物对弘扬祖国优秀文化传统和引领时代风尚起到积极推动作用,值得赞扬和支持。 这本《康德(精)》(作者加勒特·汤姆森)是该出版社出版的“最伟大的思想家”系列其中一册。 内容推荐 这本《康德(精)》(作者加勒特·汤姆森)是中华书局出版社出版的“最伟大的思想家”系列其中一册。 《康德(精)》将游历康德哲学的旅程划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集中于第一批判和康德关于自然哲学的著作,第二部分集中于第二批判和康德的道德哲学,第三部分集中于第三批判和调和哲学,富有条理地系统阐述康德的哲学,便于读者把握其思想体系。 目录 序 1 超越传统 第一批判的问题 回答 经验的两个方面 对应图 2 经验的必要条件 形而上学演绎 统觉的先验统一 先验演绎 图式论 原理 概念式的和心理学上的 3 客观性与观念论 客观性 先验观念论 4 原因与结果 唯理论的原因观念 休谟之叉 康德的三叉戟 康德对休谟的回答 第一类比 第三类比 5 空间与时间 作为先天的空间 作为直观的空间和时间 时间 解释的问题 6 科学: 非绝对的客观性 1. 运动学 2. 动力学: 不可入性 3. 机械学: 物质与质量 4. 现象学 因果法则 7 理性批判 谬误推理 二律背反 一些结论 8 道德命令 回答 绝对命令的表述形式 论证 自由的形而上学 关于德行的理论 存留问题 9 政治学 10 上帝与宗教 对上帝存在证明的反驳 上帝的理念 一个实践的证明 11 目的论之美 美 两大批判的统一 崇高 目的论 12 结论 参考书目 试读章节 在《判断力批判》的导言中,他提出了一个源自前两大批判的非常迫切的问题:现象界和本体界像是两个分离的世界。康德说: 自由的概念与自然的认识不相关,自然的概念与自由的实践法则也不相关。(M,p.37) 如果这两大领域之间有不可跨越的鸿沟,那么康德的道德哲学怎么能与自然界相关?自然界怎么能作为道德目的的一个合适的中介? 康德在判断的本质之中找到了解决方案。我们通过把解释自然现象的普遍法则和分类放到自然之中从而理解自然,或用康德的术语,反思判断的目的是发现应用在特殊中的一般。在康德看来,从特殊上升到一般,判断需要先天地假定自然对于像我们这样的存在者来说是可以理解的(比如,因果律可以用少量的更一般的因果原则来解释)。 这个关于判断的先天假定并没有规定世界真的是怎样的,只是规定了我们如何看待它。我们应该把这个世界看成对于我们这样有限的心灵是可以理解的。实际上,我们应该把自然看成好像是一个超人创造的人造物,是寻求使得任何事情对于我们都是可以理解的一个创造性的理性的产物。康德说: “特殊的因果律必须被看成……依照好像应该存在的统一性,如果一个理性能够为我们的认识能力提供这种因果律的话。”(M,P.19) 当世界与这种自我设定的观点一致的时候,我们就感到一种美感,这种美感决定了美的事物。 这如何与康德要沟通两大批判的目标联系起来?判断的先天原则使我们认为自然并非完全与道德目的的实现不相干。美使得我们把自然看成好像是本体以现象方式的展示,它让我们把自然当作表现了超感性的巨大的人造物。这使得我们有理由相信,至少是希望,本体的道德观念可以在现象界实现。 美 在康德看来,审美的愉悦在所有快感之中是独一无二的,因为它是没有任何利害关系的。一个美的对象并不是通过满足我们的欲望与意志来引起我们的愉悦。因此,主体不能在任何独特的欲求中找到这种快感的基础。而且,审美的快感一定植根于常人所熟悉的事物之中,因此,主体必须相信他或她有理由认为别人也有相似的审美的愉悦。由此,康德得出这样的结论:关于什么是美,我们和他人之间要求普遍和必然的一致性。如果我判断什么是美的,那么我必定认为别人也应该发现它(如果他们不能发现这种美,那么他们或许弄错了)。由此,康德说审美判断仿佛是客观的。 什么使一个自然对象成为美的?康德的回答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是否定的:当一个对象是美的时候,康德否认我们诉诸任何确定的概念或一系列制定的规则就能回答这个问题,尽管他认为审美判断要求普遍的一致性,但康德否认它们具有严格的客观性。判断一个对象是美的,我必须依赖于我自己的情感而不是任何规则和确定的概念,这就是说我们不能借助于任何规则去解决审美的争论或确定什么是一个对象的美。 第二,康德积极意义上的回答是基于自然是可以理解的这个判断的先天假定。当我们对一个对象的知觉使我们觉得有理由把自然看作是可理解的,那么这个对象就是美的。这在于把自然看成好像是一个异于我们的有理智者正是为了那种目的创造出来的,这样一来,我们的理智就感到亲切如家常。一个美的对象使得我们有理由相信自然好像是为了某种目的被创造出来的,尽管在审美判断中我们没有明确的目的。换句话说,美的东西具有无任何真正目的合目的性。 第三,康德在目的论的回答中加入了一个心理学的观点。当我们感觉到某事物是美的,我们的官能以一种特别流畅和谐的方式把知觉到的材料综合起来。审美的愉悦基于官能和谐地发挥作用。我们把一朵美丽的玫瑰看成某种完美或恰好的事物,是因为我们感到好像它的形式或形状体现了某种目的,这产生出了一种无利害的美的愉悦。P122-125 序言 贺麟先生在抗战时期写道:“西洋哲学之传播到中国来,实在太晚!中国哲学界缺乏先知先觉人士及早认识西洋哲学的真面目,批评地介绍到中国来,这使得中国的学术文化实在吃亏不小。”贺麟先生主持的“西洋哲学名著翻译委员会”大力引进西方哲学,解放后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汉译世界学术名著》的“哲学”和“政治学”系列以翻译引进西方哲学名著为主。20世纪80年代以来,三联书店、上海译文出版社、华夏出版社等大力翻译出版现代西方哲学著作,这些译著改变了中国学者对西方哲学知之甚少的局面。但也造成新的问题:西方哲学的译著即使被译为汉语,初学者也难以理解,或难以接受。王国维先生当年发现西方哲学中“可爱者不可信,可信者不可爱”,不少读者至今仍有这样体会。比如,有读者在网上说:“对于研究者来说,原著和已经成为经典的研究性著作应是最为着力的地方。但哲学也需要普及,这样的哲学普及著作对于像我这样的哲学爱好者和初学者都很有意义,起码可以避免误解,尤其是那种自以为是的误解。只是这样的书还太少,尤其是国内著作。”这些话表达出读者的迫切需求。 为了克服西方哲学的研究和普及之间隔阂,中华书局引进翻译了国际著名教育出版巨头汤姆森学习出版集团(现为圣智学习集团)的“华兹华斯哲学家丛书”(Wadswonh Philosophers)。“华兹华斯”是高等教育教科书的系列丛书,门类齐全,“哲学家丛书”是“人文社会科学类”中“哲学系列”的一种,现已出版88本。这套丛书集学术性与普及性于一体,每本书作者都是研究其所论述的哲学家的著名学者,发表过专业性强的学术著作和论文,在为本丛书撰稿时以普及和入门为目的,用概要方式介绍哲学家主要思想,要言不烦,而不泛泛而谈,特点和要点突出,文字简明通俗,同时不失学术性,或评论其是非得失,或介绍哲学界的争议,每本书后还附有该哲学家著作和重要第二手研究著作的书目,供有兴趣读者作继续阅读之用。由于这些优点,这套丛书在国外是不可多得的哲学畅销书,不但是哲学教科书,而且是很多哲学业余爱好者的必读书。 “华兹华斯哲学家丛书”包括耶稣、佛陀等宗教创始人,以及沃斯通克拉夫特、艾茵·兰德等文学家,还包括老子、庄子等中国思想家。中华书局在这套丛书中精选出中国人亟需了解的主要西方哲学家,以及陀思妥耶夫斯基、梭罗和加缪等富有哲理的文学家和思想家,改名为“世界思想家译丛”翻译出版。中华书局一向以出版中国思想文化典籍享誉海内外,这次引进翻译这套西文丛书,具有融会中西思想的意义。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在思想文化频繁交流的全球化时代,没有基本的西学知识,也不能真正懂得中华文化传统的精华,读一些西方哲学的书是青年学子的必修课,而且成为各种职业人继续教育的新时尚。中华书局的出版物对弘扬祖国优秀文化传统和引领时代风尚起到积极推动作用,值得赞扬和支持。 张世英先生担任这套译丛的主编,他老当益壮,精神矍铄,认真负责地选译者,审译稿。张先生是我崇敬的前辈,多年聆听他的教导,这次与他的合作,更使我受益良多。这套丛书的各位译者都是学有专攻的知名学者或后起之秀,他们以深厚的学养和翻译经验为基础,翻译信实可靠,保持了原书详明要略、可读性强的特点。 本丛书45册分两辑出版后,得到读者好评。我看到这样一些网评:“简明、流畅、通俗、易懂,即使你没有系统学过哲学,也能读懂”;“本书的脉络非常清晰,是一本通俗的人门书籍”;“集文化普及和学术研究为一体”;“要在一百来页中介绍清楚他的整个哲学体系,也只能是一种概述。但对于普通读者来说,这种概述很有意义,简单清晰的描述往往能解决很多阅读原著中出现的误解和迷惑”,等等。 这些评论让我感到欣慰,因为我深知哲学的普及读物比专业论著更难写。我在中学学几何时曾总结出这样的学习经验:不要满足于找到一道题的证明,而要找出步骤最少的证明,这才是最难、最有趣的智力训练。想不到学习哲学多年后也有了类似的学习经验:由简人繁易、化繁为简难。单从这一点看,柏拉图学园门楣上的题词“不懂几何者莫人此门”所言不虚。我先后撰写过十几本书,最厚的有80、90万字,但影响最大的只是两本30余万字的教科书。我主编过七八本书,最厚的有100多万字,但影响最大的是这套丛书中多种10万字左右的小册子。现在学术界以研究专著为学问,以随笔感想为时尚。我的理想是写学术性、有个性的教科书,用简明的思想、流畅的文字化解西方哲学著作繁琐晦涩的思想,同时保持其细致缜密的辨析和论证。为此,我最近提出了“中国大众的西方哲学”的主张。我自知“中国大众的西方哲学,现在还不是现实,而是一个实践的目标。本人实践的第一步是要用中文把现代西方哲学的一些片段和观点讲得清楚明白”。欣闻中华书局要修订再版这套译丛,并改名为《最伟大的思想家》,每本书都是讲得清楚明白的思想家的深奥哲理。我相信这套丛书将更广泛地传播中国大众的西方哲学,使西方哲学融合在中国当代思想之中。 2013年10月于北京大学蓝旗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