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稻盛和夫成功方程式
分类 经济金融-经济-工业经济
作者 曹岫云
出版社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稻盛和夫先生高扬“人格理念决定成败”的大旗,其理论及实践足可震撼我们这个浮躁喧嚣、急功近利的社会,对每一位人生道路的探求者都有精神引领的作用。

曹岫云编写的《稻盛和夫成功方程式》共分三部分:“引言”剖示本书写作的动因与背景,“上篇”阐释稻盛成功方程式包孕的人生哲学,“下篇”展现了该方程式在经营领域的威力。

内容推荐

曹岫云编写的《稻盛和夫成功方程式》全面解读稻盛和夫的成功哲学,结合实际讲解了其开创性的成功方程式、经营十二条、特色经营十项和会计学等充满哲理的理念,阐释了稻盛成功方程式包孕的人生哲学,展现了该方程式在经营领域的威力。作者强调:“稻盛先生是通过光明大道到达巨大成功的典范,是纯粹的理想主义和彻底的现实主义优美结合的典范。这样的典范对于中国的企业家,对于各行各业各级领导,对于渴望成功的有识之士,对于一切有志于追求人生真理的年轻人,都具有莫大的、难以估量的参考价值。把这价值告诉读者,就是本书《稻盛和夫成功方程式》的使命。”

目录

序 人生航标:稻盛成功方程式

自序 心弦为稻盛所动

关于稻盛和夫

 1 想法变,一切都变

 2 卓越的企业家

 3 优秀的哲学家

 4 京都奖

 5 盛和塾

 6 胃癌手术和佛门修性

 7 中日友好使者

上篇 人生哲学

 成功方程式

1 人生如戏

2 人生的目的

3 方程式

4 “人格理念”的含义

5 成功三要素之间为什么是“相乘”而不是“相加”

6 成功三要素中哪个最重要

7 “人格理念”是变数

8 怎样提升“人格理念”

9 成功和命运

10 成功三要素之相互关系

11 把方程式编人百科辞典

 成功方程式的产生

1 实践中抽出理论

2 叔叔的负面意识

3 肺结核和“心态”

4 水库经营和“思念”

5 天风哲学和“愿望”

6 善念生善果

7 二宫尊德的诚实与勤奋

8 福泽谕吉的话和方程式

9 释迦说“心”

 成功三要素

1 能力

2 努力

3 人格理念

人格理念五侧面

1 愿望

2 原则

3 人格

4 利他

5 因果

下篇 经营哲学

 经营十二条

1 明确事业的目的意义

2 设立具体的目标

3 心怀强烈的愿望

4 做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

5 销售最大化,经费最小化

6 定价即经营

7 经营由意志决定

8 燃烧的“斗魂”

9 临事有勇

10 不断创新

11 有同情心,诚实待人

12 怀着梦想和希望

 特色经营十项

1 以心为本的经营

2 客户至上的经营

3 大家族主义的经营

4 实力主义的经营

5 伙伴式经营

6 全员参与的经营

7 方向一致的经营

8 独创性经营

9 透明经营

10 精神鼓励为主的经营

 充满哲理的会计学

1 追究会计的本质

2 利润和税金

3 一一对应原则

4 双重核实原则

5 筋肉坚实原则

6 完美主义原则

7 现金为主原则

 成功实例

1 利他自利——与美国AVX公司合并成功

2 真心通天,诚意无敌——“DDI”创业成功

3 “无私”使不利变有利——参与移动通信的成功

附录1 稻盛和夫中共中央党校讲演要录(2004年4月6日)

附录2 短文两则

 1 经营者的“三乐主义”

 2 劝君常深思

附录3 稻盛和夫履历书

后记

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8 怎样提升“人格理念”

我们知道了“人格理念”的重要性,但怎样才能提升自己的人格和思想观念呢?

稻盛先生说,学习先贤们有关做人的道理,比如佛教、基督教、希腊哲学,以及中国的孔孟之道等,是很重要的,我们也多少拥有这方面的知识。但把圣贤们的教诲仅仅作为知识来理解和记忆,并没有多大的价值,必须用它来戒勉自己,提升自己的人格。

学习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反反复复才能见效。运动员必须天天锻炼才能保持和提高体能。通过学习提升理念一事更是如此,稍稍懈怠,立即降归原处。

其次是反省。反省自己的言行是否有违为人之道,如果有错,马上纠正。正如人的面孔会沾上灰尘,需要天天洗脸一样,人的心灵也会蒙上污垢,需要天天反省予以净化。人是血肉之躯,一不小心,就会屈服于本能的欲望,屈服于周围的环境,脱离正道。

学以致用,从知到行,从理论到实践,这中间需要一个能动的飞跃。这种能动性本来是人类特有的潜质,但是如果不发挥,一切无从谈起;如果不持续发挥,一切都会半途而废。

稻盛先生说:“回顾自己人生的每一天,其实就是通过经营实践,不间断地提升理念的每一日。”

总之,“实践+学习+反思”才能有所领悟,才有可能进入哲学的境界。

强调高尚人格,强调提升理念,并把这作为成功的第一要素,乍看似乎近于迂腐,但其实这才是我们摆脱烦恼,将人生和事业的危机防患于未然的最好的、也是唯一有效的办法。除此之外,还能有什么其他的良计妙策呢?

9 成功和命运

有人提出成功三要素中没有提及命运,是不是不够完整,是不是命运和成功毫无关系。中国有句成语叫“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命运这东西终究不能完全否定。其实成功三要素中,先天的“能力”也包含部分命运的成分。稻盛先生说人生由命运(经纱)和因果法则(纬纱)交织而成。所谓因果法则,就是说在正确理念指引下努力奋斗,就能创造人生的辉煌,乃至根本上改变命运。“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自助者天助”。三要素的乘积变大,成功概率就大大提高。

几年前,我儿子考上大学时,我写给他一封信,其中有以下几句话:“欣悉考入横滨国立大学经营学部,爸、妈为你感到骄傲。你有做企业家的欲望是好的,至于将来能否成为一个成功的经营者,主要看你自己的努力程度,努力是否得当,也看时运,看你周围的大环境,小气候,现在还难以预料。”

在学习了稻盛哲学以后,我这个观点有了改变,或者说发展。我告诉儿子:“我相信你将来一定可以成为成功的经营者。既然你能考上横滨国立大学,就职时又能考上有名的野村综合研究所,证明你的天赋能力算中等偏上。而根据稻盛先生的成功方程式,要获成功还需两个条件,一是不懈努力,二是观念对头,这两条缺一不可,但也只要有这两条就行。而这两条不是先天条件,全靠人为。换言之,你完全可以做到,而决不是不能做到。当然,像稻盛先生这样出色的大企业家,属稀贵资源,高不可攀。但像你爸一样,当个稍有作为的小企业家,或比我更有出息,应该没问题。而能这样也就不错。”

在这里我不再提时运或环境,即命运的因素。我认为过分强调命运的作用,不是积极有效的思考方式。

10 成功三要素之相互关系

在成功三要素中,稻盛先生把“能力”定义为先天因素为主,这是有道理的,也便于解释,便于同“努力”是后天的人为因素这一概念相对应。但我们实际上讲的能力,比如语言能力,作文能力,经营能力等等,可以经过训练,或者说后天的努力来提高。就是说人的“能力”中,有即使努力也提高不了的先天的部分和经过努力可以提高的后天的部分。

另外还有所谓“潜在能力”的说法。就以学开汽车为例,我50岁才学会驾驶汽车。如果说20岁可合法学开车,那么这30年之间,我虽然没有开车的实际能力,但在我身上却一直存在着开车的潜在能力。经过两个月的训练,这种潜在能力就变成了实际能力,或者说“显在能力”。如果我不努力,或怕出事故,或认为下面驾驶员有八九个,当头的大可不必亲自开车。如果我这样想,那么我就不会主动去学,就永不会开,开车这种潜在能力最终将同我的身体一起埋葬。学游泳,学外语,甚至经营企业等也一样。人有许多可以开发的潜质,几乎人人具备,并不要求特别的天分。话说回来,我虽会开车,技术却差劲,特别倒车蹩脚,我成不了赛车手。当赛车手,特别要当赛车冠军,那只是少数或个别人的天资,我的潜质中缺乏这种天赋。不过我能自己开车上下班,星期天不麻烦驾驶员,有时还可提高办事效率,达到这些目的就足够了。就是说“潜在能力”要变成“显在能力”这件事,同“努力”和“人格理念”有关。

另外“观念”正确,就能保持旺盛的“热情”,坚持不懈的“努力”。同时努力工作,努力学习,也有助于提高心性。总之,“人格理念”、“能力”、“努力”这三者既互相独立,又互相影响,互相渗透。

以上阐述归结到一点,无非想说明“人格理念”对人生、对事业、对社会的决定性的作用。而我们很多人却总是忽略这个真理,社会上的一切乱象,因此而生。

成功方程式是稻盛先生一个伟大创造,而稻盛先生本人就是实践这个方程式的典范。在日本没听说过丰田塾、索尼塾,却有个盛和塾,有弟子三千八百,况且都是经营者,下面员工有几十万人。我们的孔夫子也不过弟子三千、贤人七十。盛和塾还扩展到了美国、巴西、中国(包括中国台湾地区),由此可见稻盛先生之人格魅力,可见稻盛哲学之引人入胜。

我认为,稻盛哲学,包括这个方程式,不仅是经营者的无价之宝,而且不失为医治中国社会现代浮躁病的一副良药,希望社会各界都有人来研究它。

P22-25

序言

人生航标:稻盛成功方程式

《稻盛和夫成功方程式》是曹岫云君怀抱时代使命,为每一位在人生之旅中辨识航向、追寻成功的读者奉献的一部有见地、有性情,内容厚重、文笔鲜活,不但好读而且管用的上乘之作。

曹岫云君在江苏经营中日合资企业多年,熟谙日本文化与经济。读中学,做中学,学懂的做出来,做好的写出来,是他作为一个思想者的习性。约莫四年前,我从曹君的书架上,随意抽出一本已显陈旧的日文原版书,翻开一看,不由大吃一惊。这部书许多篇章的天头页尾,布满曹君的批注,有些页面连字里行间也充斥着五色斑斓的符号标记。着魔了?曹君坦诚称是。他说,这本《成功激情》出自20世纪日本经营“四圣”之一稻盛和夫之手,里头的“成功方程式”,绝了。他又取出一大摞稻盛著作,原版的,中译的,直呼“金矿,金矿!”书房里一派薪火相燃、心灵共振的气象。

四年之后的今日,我面对掘金者曹君用“心”打磨而成的书稿《稻盛和夫成功方程式》,一路读下去,如行山阴道上,“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

曹君把成功方程式视作稻盛哲学的一面鲜亮旗帜,表现出他思想的犀利。

“有峰皆卓立,无瀑不狂飞。”日本经营“四圣”都是奇峰,都是飞瀑。稻盛和夫(1932~,京瓷公司)与松下幸之助(1894~1989,松下公司)、本田宗一郎(1906~1991,本田公司)、盛田昭夫(1921~1999,索尼公司)比较,是出道最晚而唯一健在、企业经营规模不算顶大而绩效卓著的一位;是向中国走得最近,受儒学浸染最深、与佛教靠得最拢的一位;是在哲学层面悟性最高,钻研最为执著,说得精彩写得精彩做得更精彩的一位;是极其重视人生观、价值观的弘扬传播,拥有企业家弟子最多、而且越来越多的一位。

季羡林先生说:“根据我七八十年来的观察,既是企业家又是哲学家,一身而二任的人,简直如凤毛麟角。有之自稻盛和夫先生始。”(《新经营·新日本》序,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1月第1版,第7页)

曹君的心目中,稻盛哲学不但是稻盛各项事业高速、顺利发展的思想基础,“而且它的思想的光芒,它所代表的人类的良知和睿智,在信仰混乱的现实世界中尤其显得难能可贵。稻盛哲学是实践的哲学,渗透在稻盛先生的一切实际经营活动之中。它没有什么令人头痛的哲学术语,它深入浅出却又有感动和召唤人心的力量”。

对于稻盛自设的哲学“原点”,即“作为人,何谓正确”这一判断事物基准的问题,在曹君看来,成功方程式实在是最好的应答。成功方程式的表述简洁明了,内涵深沉博大,它是稻盛以自身刻骨铭心的经历和体验为基础,摄取并整合古往今来东西方各种思想文化资源提炼而成,并在持续接受实践检验的过程中不断充实、深化与拓展,是最富原创性、实践性、普适性和开放性的哲理结晶。对任何一位读者来说,成功方程式的三个要素(尤其是“人格理念”)及其相乘关系、正负方向,都像可以终身结伴的多棱明镜、全息航标,兼有精神引领、科学规范、道德警戒等价值,其社会文化效应难以估量。曹君断然以成功方程式为轴心,统摄全书中相辅相成的上下两篇,不但自如运转强力聚光灯直射方程式的主体,特别是兼容科学与人文两翼的“人格理念”,还利用一切可资采集的内外光源,把方程式的源流脉络、里里外外,映射得通明透亮。

为了尽可能保持原汁原味,曹君把这本书做成了稻盛哲学思想评传的样式。由于曹君对稻盛的全部著作烂熟于心,方能用精取宏。凡书中精选稻盛著作片断的直译、译述,曹君无不严格依从日文原版,参照各种中文译本,字斟句酌,求信、求雅、求达。从书稿中曹君的自述便可读出,为了敲定全书的主题语、关键词,他付出了何等艰辛的创造性劳动。“作为人,何谓正确”用了鲁迅式的“硬译”,“人格理念”是对“思考方式”的意译,这后面都有曹君立足全局的深思熟虑。而“成功方程式”这一译语的敲定,则是摒弃台湾某译本所用“成功配方”的结果。全书章、节、目的小标题,都按照“立片言以居要”的目标,尽量截取或浓缩稻盛的话语给出。看似简单的翻译、译述,无不渗透着著者对稻盛哲学忠实而富有个性的解读。

自然,“评传”品位的高下更取决于“评”。四年多的时间,曹君与稻盛思想实践朝夕相伴,读其书,听其言,观其行,进入心领神会、融会贯通、努力渗透到潜意识层的境地;反思自身的心性理念与经营实践,观察中外潮流特别是世风国情,曹君对稻盛哲学形成了许多独到的见解。著书行文之中,曹君一边爬梳整理稻盛心迹,一边注入自己的见闻感悟,或阐释或点评,或链接或生发,引述与评价有时泾渭分明,有时则浑然一体,无论是思辨探讨还是经验印证,自我拷问还是针砭时弊,始终都像思想者的心灵对话,不时迸出的真知灼见,常令人心头为之热、为之凉,为之亮、为之黯,为之起、为之落。必得补一句的是,曹君写书的历程,如他所说,是学习、实践、反省三位一体的过程,“行胜于言”成为曹君的座右铭。

这部书的文风别开生面。曹君虽是理工科出身,却有扎实的文字功底。他不欣赏八股腔和经院调,钟情俗语俚言家常话并融入文言典故,长于思辨而落笔总挟性情,阐述事理往往娓娓道来,像随笔般挥洒通脱。用此种读来令人称“爽”的语体,完成一部以论述为主的著作,殊为不易。书中附有几篇著者的论文,如遇逢稻盛先生之前的《百术不如一诚》,结识稻盛先生之后的《劝君常深思》、《关于实事求是》等等,相当集中地反映出曹君驾驭文字的能力和个性。

在我看来,这部书稿的弱点可能在于曹君自觉不自觉地采取了某种“仰视角”。在内容和表述上可以罗列出来的若干不足之处,都与此相关。曹君书中说:“一个人的优点像太阳,缺点像月亮。当太阳大放光芒时,月亮就看不见了。一个人的长处充分发挥并取得显著成效后,他的弱点将变得不很重要。”这段话也适用于本书。然而,晚上的月亮通常还是相当显眼的,弱点毕竟须要正视。相信经历“稻盛洗礼”之后的曹君,会在他已经搭建的人文平台上做出更多有益于他人、有益于社会的事情。

我是主攻教育的自由撰稿人,曾郑重建议曹君另邀研究价值论、心性学或经济伦理学的名家作序。理由是名人高瞻远瞩,而我自己则隔行如隔山。他听不进,回应的理由分别是:“名人难明草根”和“隔行不隔理”。他希望了解和理解稻盛哲学,并引发感动和共鸣的人写序。拗他不过,于是有了这篇不像序的“序”。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30 16:3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