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底,花甲之年的作者何标离职休养,至今恰好25周年。25年来,除三次赴美探亲和参加研讨会,一次去故乡台湾参加学术研讨和返乡祭祖,并在北京和外地参加各种会议外,就是编辑出版了有关父亲、二弟和老北京台湾乡亲的5本书和2本个人文集。《我的乡情和台海两岸情》是第3本个人文集,主要表述自己的亲情和台海两岸情。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我的乡情和台海两岸情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何标 |
出版社 | 台海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1985年底,花甲之年的作者何标离职休养,至今恰好25周年。25年来,除三次赴美探亲和参加研讨会,一次去故乡台湾参加学术研讨和返乡祭祖,并在北京和外地参加各种会议外,就是编辑出版了有关父亲、二弟和老北京台湾乡亲的5本书和2本个人文集。《我的乡情和台海两岸情》是第3本个人文集,主要表述自己的亲情和台海两岸情。 内容推荐 在亲情方面,从知心者视角撰写,解读作者何标的父亲张我军晚年剖白心迹的遗作《春雷》,是为纪念他逝世55周年;3年前去世的母亲,是父亲《乱都之恋》诗集的女主角,《我的乡情和台海两岸情》一篇文章,道出台湾文学史里,这段两岸姻缘鲜为人知情节的来龙去脉。台海两岸情方面,无论是纪念五四运动90周年,还是纪念台湾光复节和二·二八起义周年,特别是重温邓大姐对台工作箴言,都力图结合台湾岛内现状,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思考和论述;关于白色恐怖史实研究,是迄今为止,鲜有人公开撰文提出的一项值得重视的建议;关于《我的乡情和台海两岸情》著者参加抗日战争经过,是真人真事原始形态的记述;神仙山开荒记一文,试图通过一段个人亲历的故事,再现敌后抗日根据地一些实情,以纪念抗战胜利65周年。 目录 辑一 亲情难忘 “于无声处听惊雷” 台湾文学史里的一段两岸姻缘 洒泪送慈母 读《天鹅悲歌》忆三弟光诚 有感于《文讯》为张我军正名 请教许倬云先生 祝贺张我军先生译文结集出版 复夏祖焯教授电子函 辑二 乡事关注 “五四”风暴在台湾 两岸同胞的鲜血是流淌在一起的 台湾光复64周年感言 警惕打着“真相”招牌的谎言 英勇孤寂的战士 “出土文物”对台湾光复后乡土文学论战的影响 最早居京的第一代老台胞 从《乡音》回溯《新台湾》 辑三 两岸情深 台湾新政治格局下两岸关系之我见 漫谈“正视现实” 文化交流应为两岸大交流的重中之重 改变两岸文学交流滞后状态 情系乡情 重温邓大姐对台工作箴言 应重视对台湾“白色恐怖”史实及其影响的研究 辑四 蓦然回首 告别学生时代 奔向抗日根据地 神仙山上开荒记 难忘那“划破太空的长虹” 风雨同舟二十载 拔云见日后半生 试读章节 小时候喜欢养蚕玩。常听大人说:春雷一响,密密地粘在纸上的蚕卵就都会裂开,钻出一条一条的小蚕来。所以每年过了农历年不久,新年的乐趣淡了下去,就会焦躁地等着春雷响,好去同人家要新生的小蚕来养。那时候,仿佛一切希望尽系于春雷的一响。 当初是由于养蚕的乐趣而寄希望于春雷的!久而久之,希望与春雷竞直接联系起来,所以在国民学校毕业以后虽然再不养蚕玩了,每年听到春雷一响,总还是现实地觉得有什么希望就要兑现了似的。不过究竟没有像养蚕玩似的具体的希望,自然也谈不上兑现不兑现了。这样地久而久之,春雷和希望也就渐渐脱节而至于两不相干,而且我也渐渐不注意春雷了。 少年时代匆匆地过去,到了青年时代,在许多青年从台湾涌到日本去留学的潮流中,我独自渡海而至大陆,远远地到北方去工读了。生长在所谓“常夏”的台湾的人,一下子跑到冰天雪地的北方去生活,虽然正在体壮气盛的时代,要熬过一年总有几个月是在冰点下的气候。确实是一件难堪的事。尤其在最初的几年,一入严冬便冻得手脚都瘫痪了似的。那凛冽的北风会使人窒息,严寒的冰雪会使人颤抖。 为要摆脱自悠长的严冬的束缚和威压,日日盼望着春的来临,幢憬着煦和的春晴,怀想着灵活的手脚。最初把这些一切希望系于立春了。然而立春也只是日历上的名目而已。事实上并未能驱走冷酷的严冬,使人们解脱自它的魔掌。 大约是北方生活的第二、三年起,我在无意中发现了一个大原则,那就是春雷响处天气就暖和起来。这也许是雷神的威力太大了,年年在北国大地上肆威达一年的三分之一时间的严冬,对它也不得不退避三舍的。这事使我追回了失去已经多年的对于春雷的印象,从此,每至立春以后,便将一切希望寄在春雷的一响,而焦躁地等着。这样地脱节已经十年的春雷和希望的联系,又在我的感情上紧密起来了。不过这也只是北方生活开始以后几年间的事。后来渐渐地过惯了北国的冬天,对于严寒的威压也慢慢地麻木起来,而且防寒的衣具也逐渐整备,对抗有方了。于是北风和冰雪于我已非难堪的威压,从而不再焦躁地等着春雷的一响,这样地春雷和希望又渐渐脱节而至于两不相干,春雷虽然年年响着,久而久之,我却未曾注意到它还在那里响。不料事隔二十年,我忽又在今年的清明日,切切实实地听到一声春雷,并且立刻又和一项希望联系起来了。 真想不到我的家乡是这样雨水多得令人起烦的地土。记得二十多年前的台北并不是这样的,光复后回到家乡也有四五年了,还觉得和以前一样,雨虽然不断地下.却还不至于没完没了地下到令人起烦。然而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去年十二月间开头下起来的雨直下到今年四月初还没有下完。这期间,虽然也有几次放过睛,但都只是一半天,至多也不过两三天,便又下起来了。有时候,睡前天还好好的,半夜一梦醒来,仿佛置身钟表铺里,好像几十个座钟同时摆动着,滴滴达达滴滴达达这样交响着,原来放了一天晴的天又下起雨来了。同时,“或者可以晴下去了”的希望也幻灭了。 衣帽和皮鞋都长霉了,每个人的周身毛孔甚至五脏六腑也都长霉了似的。半个冬天和整个春天在愁云苦雨中度日,几几乎不见天日,空气是那么沉重的,街道是那么泥泞的,真够叫人郁闷得喘不过气来!尤其是一年只有一度的大好春光竞惨遭云锁雨打,使台北的人们都来经验一个没有春天的年,这真是那儿来的话!这又使我想起了自己的一生——我便是为了环境的关系,在愁眉苦脸中匆匆度过了一人只有一度的青春时代!P15-17 序言 1985年底,花甲之年的我离职休养,至今恰好25周年。25年来,除三次赴美探亲和参加研讨会,一次去故乡台湾参加学术研讨和返乡祭祖,并在北京和外地参加各种会议外,就是编辑出版了有关父亲、二弟和老北京台湾乡亲的5本书和2本个人文集。本书是第3本个人文集,主要表述自己的亲情和台海两岸情。 在亲情方面,从知心者视角撰写,解读父亲张我军晚年剖白心迹的遗作《春雷》,是为纪念他逝世55周年;3年前去世的母亲,是父亲《乱都之恋》诗集的女主角,本书一篇文章,道出台湾文学史里,这段两岸姻缘鲜为人知情节的来龙去脉。台海两岸情方面,无论是纪念五四运动90周年,还是纪念台湾光复节和二·二八起义周年,特别是重温邓大姐对台工作箴言,都力图结合台湾岛内现状,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思考和论述;关于白色恐怖史实研究,是迄今为止,鲜有人公开撰文提出的一项值得重视的建议;关于本书著者参加抗日战争经过,是真人真事原始形态的记述;神仙山开荒记一文,试图通过一段个人亲历的故事,再现敌后抗日根据地一些实情,以纪念抗战胜利65周年。 本书的照片有些是弥足珍贵的,如1987年全国政协主席邓颖超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接见二弟张光直的照片,从未在报刊上出现过;上世纪30年代初母亲与学龄前的我合影,是去纽约探亲时从母亲像册中取来的;陈映真先生与我及不久前去世的周青兄合影、陈先生接受记者采访的照片,都是在他卧病前夕拍摄的,入院后他的踪影就十分罕见了。另如林丽韫会长宴请罗心乡女士及中共中央党校第一届台湾班学员全体合影等,均为首次面世。 按民间说法,我刚刚度过孟轲老夫子八十有四升天的那道“坎”,但岁月不饶人,.终究逃不过年迈体衰的自然规律。然而,魂牵梦萦的仍是两岸同胞的大团圆。虽然近期两岸大开放、大交流、大发展的形势甚好,但也有坎坷和隐忧。今后,当在有生之年。继续为两岸的和平统一,再尽绵薄。 何标 2010.11.3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