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个战乱的年代,能够吃饱穿暖就是一件幸福的事情,更何况华罗庚一个身有残疾的人,追求生存对他而言都是很困难的。可是他不甘于平庸地过完一生。他见他的精力和生命都奉献给了他喜爱的数学,他在数学的天地里找寻到人生的意义。这本林承谟编著的《华罗庚的故事》简单而平实,没有华丽的辞藻,却给青少年以人生需要积极向上的动力;没有精美的图片,却用朴实的语言讲述人生的真谛。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华罗庚的故事/实干兴邦科学家故事丛书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林承谟 |
出版社 |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在那个战乱的年代,能够吃饱穿暖就是一件幸福的事情,更何况华罗庚一个身有残疾的人,追求生存对他而言都是很困难的。可是他不甘于平庸地过完一生。他见他的精力和生命都奉献给了他喜爱的数学,他在数学的天地里找寻到人生的意义。这本林承谟编著的《华罗庚的故事》简单而平实,没有华丽的辞藻,却给青少年以人生需要积极向上的动力;没有精美的图片,却用朴实的语言讲述人生的真谛。 内容推荐 林承谟编著的《华罗庚的故事》一书,详尽地介绍了华罗庚艰难而不平凡的一生。《华罗庚的故事》分为五章,分别为: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走向世界、永远的中国儿子。五章按照时间顺序,为读者铺展一个经历坎坷,但却执著于数学研究、最终成为数学大家的华罗庚。 目录 第一章 童年 第一节 邻居眼里的“罗罗”2 第二节 学校里的怪小孩8 第三节 初遇贵人14 第四节 辗转的求学路22 第五节 老华家的少年27 第二章 在人间 第一节 新的故事40 第二节 人生多艰45 第三节 绝处逢生53 第四节 初露锋芒的青年59 第五节 永远的故乡64 第三章 天才的大学 第一节 千里马与伯乐70 第二节 进入清华大学78 第三节 留学剑桥85 第四节 在西南联大的艰难岁月92 第五节 华老师的爱国主义101 第四章 走向世界 第一节 访苏三月记112 第二节 访问美国117 第三节 成熟的华氏声音126 第五章 永远的中国儿子 第一节 重创事业130 第二节 荣誉和责任并存136 第三节 不朽的生命赞歌142 第四节 永远的数学家148 附录1 个人成就150 附录2 华罗庚年表156 试读章节 第一节邻居眼里的“罗罗” 或许还有很多人不知道在江苏省的太湖西北有一个叫金坛的小县城,但是很少有人会不知道从那里走出来的“金子”——一代数学大家华罗庚。 如今的金坛已经不再是往日满城瓦砾的破旧模样了,已建起新的楼房、新的街道,但是金坛人没有忘记他们的“罗罗”带给了家乡人怎样的骄傲。中山公园里的华罗庚纪念馆至今仍保留着他童年时候的玩具,那一件件小物品,似乎都在展示这个数学天才的别样童年。 1910年11月12日,华罗庚出生在金坛清河桥东面的一个小店里,这个小店的主人便是华罗庚的父亲华老祥。华老祥只是乡里乡亲对他的亲切叫法,他的真实名字叫华瑞栋。华老祥说来也是命运多舛。他本是丹阳县人,年轻时曾四处辗转奔波,后来经营起了一家丝绸店,只可惜一场大火将这个丝绸店烧了个精光。华老祥也因为这场大火丧失了锐气。可是,人总得生存下去,还有妻子儿女要养活。华老祥只能从废墟里爬起来,搜罗好最后一点能用的家当,重新开始奔波。最终,他落脚在金坛城中的清河桥下,开了一家卖杂货的小店,取名“乾生泰”。 华罗庚还有个姐姐叫华莲青。华罗庚还没有出生的时候。全家人最大的心愿就是要有个儿子。当时社会上重男轻女的风气还很盛行,年近四十还没有儿子,让命运坎坷的华老祥整天都愁容满面。这样一来,原本艰难度日的小家庭更是蒙上了一层愁苦的阴影。他曾在小茶馆里请算命先生替他占卜,希望能找到延续香火的办法。 总算是天遂人愿。华罗庚出生的时候华老祥正好四十岁,也算是老来得子,华家别提有多高兴了。说来也巧,儿子出生的时候,华老祥正背着个箩筐在赶路,到家时儿子恰巧出生。有些迷信的华老祥为了让这个儿子能健康成长,便取名“罗庚”,实际上应为“箩根”,意思是“放进箩筐辟邪,同根百岁”,质朴之情不言而喻,也寄托了父亲对儿子的美好祝愿。此后,同乡的邻居们便亲切地叫华罗庚为“罗罗”。 华家虽然家境贫寒,但是对这个儿子却是宠溺有加。华家夫妇都认为这根独苗是上天赐给他们的宝贝,因此也就承载着华家的所有希望。华罗庚在期盼的目光中一点点长大。华老祥期待着儿子能够早日挑起家庭的重担,代替他成为这个家的顶梁柱。 华罗庚三岁的时候,母亲带着他乘坐人力车回丹阳老家去访亲。这一天正赶上大雪纷纷,城里的土路因为融化的雪水而泥泞不堪,非常难走。车夫因为天气冷,喝了些酒来暖身子,于是一路跌跌撞撞。华家母亲心想这天寒地冻的,在所难免,所以也就没有当回事。谁知走到一座桥上的时候,竟然一下子连人带车给掉到了河里,而车夫自己也被吓得不知所措,呆站在桥上。华家母亲一边大喊着救命,一边想方设法把华罗庚托举到水面上。就在这时,一股大浪向母子俩涌来,华家母亲好像被人推了一把似的,借着浪头游到了河边,抱着儿子好不容易才爬上了岸。直到这时,车夫才猛然从酒后的眩晕中醒悟过来,急忙上前拉起华家母亲。母亲抱着华罗庚欣喜万分:“终于保住我家这个命根子了,谢菩萨保佑,谢菩萨保佑啊!” 俗话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华罗庚这次死里逃生,似乎也印证了这个说法。 华罗庚小时候极为顽皮,在家里不甚听话,是个典型的皮小子。华家的“乾生泰”小店给了华罗庚很多童年的快乐。罗罗喜欢在父亲的小店里蹦蹦跳跳,把柜台当成马骑,在柜台上跳来跳去。对于当时的情景,华罗庚后来回忆说:“来我家小店买香烟的人很穷,常常每次只买一支烟,还要借店里的香来点下火。”这一方面说明,小时候跳上跳下的罗罗不仅仅只是一味地贪玩,他也有自己细致入微的观察;另一方面也说明,那时华家的日子并不好过。 罗罗小时候特别爱骑马,他特羡慕那些有真马骑的人。在小店里玩耍的时候,店里的柜台就是他的“马”,而在家里没有“马”怎么办?华罗庚竟然找来一个木板凳,在上面凿个洞,再套上一根绳子作缓绳,就这样骑了起来。顽皮的罗罗每次“骑马”时总爱叫“马嘟嘟,马嘟嘟”,而这个小木板凳后来也就以“马嘟嘟”为名被永远地保存在了华罗庚纪念馆。 在大家的眼里,罗罗从来不会乖乖地待在家里,他是哪儿热闹就去哪儿玩。庙会、灯节、船会都不会少了他的身影,玩累了自己就随便找个能躺下来的地方睡一会儿。为这事,家里人可没少着急。当时,邻居们见到华家的人,总是安慰说:“别担心!你家的‘罗罗’不会丢的,在家等他回来就好。” 华罗庚也是个爱动脑子的孩子,他总想弄明白身边的一些事。在县城庙会上,菩萨是最令人尊敬的,乡里人见到骑着高头大马的菩萨,便立刻跪下磕头,奉为神明。华老祥也常常如此。但华罗庚对此特别疑惑:“难道菩萨真的什么都知道?”罗罗准备一查到底。庙会散了,乡里人都回去了,华罗庚却偷偷地跟着“菩萨”一路追到了城东的青龙庙。这下罗罗终于明白了,在庙里卸妆换衣的“菩萨”原来是人扮的!华罗庚高兴极了,跑回家里对父亲说:“爸爸,你以后不用再向菩萨磕头了,菩萨是假的!”迷信的华老祥听到这话,赶紧捂住儿子的嘴:“可不能这样讲,对菩萨不敬啊!”华罗庚不知道父亲为什么不相信自己,但是他从此以后再也不信什么鬼神之说了。 华罗庚从小就不愿意盲目地跟随别人,总乐意自己去探求事情的真相。一天,罗罗跟玩伴们一起出城玩耍,在一座老坟前见到很多石人石马。华罗庚问玩伴知不知道这些石头有多重,玩伴不假思索地说:“这谁能知道啊?” 可是华罗庚却一直想着这个问题,最后颇为郑重地告诉玩伴:“以后总会有方法知道的!’’ 是啊,罗罗没有说错,多年后,估算这些石头的重量对学有所成的华罗庚已经不算什么问题了。但是,儿时那种追根究底的精神却影响了他的一生。 罗罗的童年是快乐的,他可以自由地去探寻、去求索,尽管当时他身边的人无法帮他解决各种疑问,但是他们也没有去阻止他。遇到疑惑,年幼的华罗庚总是自己寻找答案,这种自主学习、勇于探索的精神,在华罗庚日后的人生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P2-7 序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上明确指出,“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这句话对当今中国具有特殊的现实意义。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这是历史留给我们的宝贵经验。正如邓小平同志指出的,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也没有。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要圆满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宏伟目标,就要发扬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精神,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做好各项工作,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此,我们特别策划出版了这套“实干兴邦·科学家故事丛书”。此套丛书遴选了当代中国最具有代表性的10位科学家——地质学家李四光,数学家华罗庚、苏步青、陈景润,物理学家钱学森、钱三强、钱伟长、邓稼先,气象学家竺可桢,生物学家童第周,以及他们的先进事迹,为读者呈现了一代大家的爱国情操和奉献精神。 这些科学家身上充满创新、务实、不怕困难、勇攀世界科技高峰的可贵品质,他们以国家、民族的前途为己任,不计个人名利,不计条件待遇,始终坚持不懈、开拓进取、勇于创新,攻克了一道又一道科学难关,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举世瞩目的成就,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出了伟大贡献。他们不尚空谈,脚踏实地,用实干来证明一切、改变一切。为祖国富强和人民富裕奉献了一生。他们都是实干兴邦的楷模,永远值得人们景仰,永远值得人们学习。 我们出版这套丛书,是为了让青少年学习老一辈科学家创新实干、淡泊名利、不畏艰难、勇于探索、坚持真理的崇高品格,树立献身科学事业、谋求人类幸福的伟大理想,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栋梁之材,为祖国富强奉献自己的青春和热血。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