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治·C.瓦伦特所著的《阿兹特克文明》是一本论述墨西哥谷地印第安人历史及其文明形成的著作,这是一本很难写的书,可能也是一本很难读的书。本书的前4章是写印第安人的历史的重建过程,因此,我们需要先提醒读者,阐读这几章是很费用的,对这一问题没有特别兴趣的读者可以跳过去不读。 其余各章,是根据西班牙征服者和阿兹特克人自己当时的察写成的,叙述了阿兹特克人的生活与文化变迁。能够据此对阿兹特克人以前是什么样子形成一种印象,这些内容读起来比较容易,因为是通过他们的实际情况而不是他们制造的物品来描述他们的。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阿兹特克文明/汉译经典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
作者 | (美国)乔治·C.瓦伦特 |
出版社 | 译林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乔治·C.瓦伦特所著的《阿兹特克文明》是一本论述墨西哥谷地印第安人历史及其文明形成的著作,这是一本很难写的书,可能也是一本很难读的书。本书的前4章是写印第安人的历史的重建过程,因此,我们需要先提醒读者,阐读这几章是很费用的,对这一问题没有特别兴趣的读者可以跳过去不读。 其余各章,是根据西班牙征服者和阿兹特克人自己当时的察写成的,叙述了阿兹特克人的生活与文化变迁。能够据此对阿兹特克人以前是什么样子形成一种印象,这些内容读起来比较容易,因为是通过他们的实际情况而不是他们制造的物品来描述他们的。 内容推荐 乔治·C.瓦伦特所著的《阿兹特克文明》论述了墨西哥谷地印第安人的历史和文明。作者凭借扎实的野外考察、翔实的资料和数据,用宏大而客观的历史视角,向我们再现了神秘而光辉的阿兹特克文明。书中闪烁着历史与现实碰撞的火花:阿兹特克人的习惯、风俗和心理,构建成了一种和谐的生活方式,而这一切对于今天的我们并非没有意义。《阿兹特克文明》既有严谨的学术性,又有生动的可读性,被认为是人类学著作中的一部经典著作,同时又是研究阿兹特克帝国兴衰的一部权威著作。 目录 英文第一版前言 英文新版前言 西班牙文版前言 第一章 阿兹特克文明的和文化背景(简述决定印第安文明发展方向的社会因素和经济因素) 第二章 墨西哥谷地的前古典期诸文化(根据考古发现,试析墨西哥中部最早的各族人民的历史和社会) 第三章 特奥蒂华坎与古典期(对一个其遗址已成为墨西哥奇观的文明进行描述) 第四章 图拉的托尔特克人·纳瓦人的第一个帝国(试恢复他们的历史) 第五章 托尔特克-奇奇梅卡时期(阐述导致阿兹特克文明一体化的复杂政治、社会与文化史实) 第六章 阿兹特克时期(论述特诺切人的和历史和阿兹特克文明的政治背景) 第七章 人与社会(阐述阿兹特克人关于教育、政府、法律和社会习惯的基本观念) 第八章 经济(叙述阿兹特克人的家庭经济与部落经济) 第九章 手工艺(论述阿兹特克人怎样利用很少的器具制造出精美的手工艺品) 第十章 美术(研究兹特克手工艺中被我们认为是美术的方面) 第十一章 宗教(简述阿兹特克人的世界以及那些统治世界、主宰人类命运的至高无上的男女诸神) 第十二章 仪式(总结宗教组织的特点、各种节日以及关于仪式、历法和文字的现存记述) 第十三章 外事与战争(阿兹特克人各公社平时和战时的相互关系,阿兹特克人统治的性质以及组织军队和进行战争的方法) 第十四章 特诺切蒂特兰一瞥(西班牙人在进入这座阿兹特克人的首府时所见到的情况) 第十五章 阿兹特克国家的末期(论导致西班牙人获胜与阿兹特克人失败的因素) 第十六章 征服后的阿兹特克人(简述征服后的阿兹特克人历史,阿兹特克人聚居地旅行建议) 试读章节 第一章阿兹特克文明的历史和文化背景① (简述决定印第安文明发展方向的 社会因素和经济因素) 美洲的历史是对一块广袤的大陆进行殖民和定居的历史。我们有理由为我们的欧洲祖先自豪,从维京人到晚近的政治流放犯,他们都曾在一块陌生土地上的新环境中寻求新的生活。我们的历史和传统左右着这些殖民地的发展,直至它们组成为目前的一批美洲共和国。这在人类历史上是一个重大的事件。不过,欧洲人移居美洲尽管具有现代政治意义,但这只是人类开发美洲大陆史中的一个较晚的阶段。亚洲人殖民新大陆早于欧洲人许多世纪,他们在美洲大陆的编年史上占有显赫地位。 这些来自亚洲的移民,形成了美洲土著人。如果没有他们对美洲大陆资源的早期开发,欧洲人的占领是难以取得现今这些既有的成就的。那些伟大的美洲文明——阿兹特克文明和印加文明,超出了欧洲人的想象,这使欧洲军事征服者更显光彩。北美东岸部落的低下的农业技术,养活了那些宗教流放犯,使他们能够依靠土地生存下来并建立起自己的独特公社。土著人及其文化虽然不久即被埋葬了,但他们滋养了一块土地;否则,绝不可能有泛美洲文明的丰硕成果。 土著人与欧洲人之间的最激烈的冲突,发生在1520年初夏的墨西哥谷地。当时,科尔特斯及其部下对该地进行了征服,并摧毁了阿兹特克文明——当时最先进的土著文明。科尔特斯的成功,磁石般地吸引了欧洲强大势力前来美洲各地。石头难以抵挡钢铁,印第安人注定要失败。阿兹特克人及其前辈的历史是土著文明产生和毁灭的一个缩影。 阿兹特克人是居住在墨西哥谷地的居民,分为很多群体。后来,他们建立了一个帝国,并逐步向外扩张,进而统治了墨西哥中部和南部的广大地区。因阿兹特克人统治的地区对欧洲人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他们的历史和社会习俗也就比其邻人被欧洲人了解得更多。那些军界、宗教界和平民中的西班牙观察者,详细地记述了阿兹特克人的生活和历史;下一代的土著作者,又用那些尚未受到基督教太大影响的部落传说丰富了这些记述。征服前写成的或征服后抄下的一些绘画文字材料,则是阿兹特克人编年史的宝贵的辅助材料。但是,我们所掌握的最重要的土著历史资料,主要来自考古学。这一研究学科通过研究过去人类活动留下的遗迹,可以重建社会历史。 由于阿兹特克人的编年史只记述了他们这一个部落的仅几个世纪的生活,而大部分美洲土著部落又没有文字,考古就成了我们重建土著人过去历史的唯一可行的手段。为了大致描绘出阿兹特克文明发展的轨迹,在我们把注意力集中在人的活动之前,我们应当把土地当成我们的档案馆,把铁铲当成我们阅读档案的放大镜;同时,我们还应当明白,以毁旧创新为永恒使命的大自然,还把我们的一些资料永远撒埋在从格陵兰到火地岛的广大山川、平原和森林之中。如同美洲各共和国的历史一样,阿兹特克人的历史也是从对这块大陆的发现开始的。 在阿兹特克人出现之前很久,冰层开始随着最后一次冰河期的结束而向北退却。那些习惯于寒冷气候的动物也随之不断向那个方向迁移,一些小股游猎者便继续追逐这些借以为生的猎物北迁。在这些游猎者中间,有一部分人越过西伯利亚,到达了白令海峡的海滩上。当时,冰层上虽然积水很多,但海平面可能比现在低得多;这样,海峡中的那些岛屿就显得比较大,它们之间的水面就比较窄。到了冬季,海面肯定要结冰,这就使得猎人和动物可以越过海峡进入阿拉斯加。就这样,人类发现了美洲,并首次在这里居住下来。 另外有些猎人有可能建造了木筏或小船,他们借此越过了一个又一个岛屿,终于在不停的追捕中登上了美洲大陆。这个过程定是缓慢的,移民群体也是小股的。根据我们所知的现代游牧部落的情况——这些部落是活化石,他们现仍按照极其古老的习惯过着漂泊不定的生活——我们可以想象到当时的情形。移居美洲的原始游猎群体是靠徒步迁徙的,因为他们没有真正的驮畜。因此,他们随身带的食物很少,行李也不多。他们的行进速度也不可能快过他们的老人或孩子的速度。食物必须在途中获得,而狩猎则是一项费时和艰难的劳动。很显然,这些情况只能保证小群体的生存,因为如果是一个大群体,除了需要有大量食物外,他们还会把借以取食的猎物吓跑。 P1-3 序言 在美洲大陆发现之初,早期的西班牙远征者曾对印第安古代文明的辉煌成就大为赞叹,留下许多有关印第安人城市之繁华、建筑之雄伟、艺术之精湛、人丁之兴旺的精彩描述。但是,随着殖民化进展,欧洲人很快便失去了欣赏异域文化的兴致,战报威了他们最为关心的东西。在征服者的枪炮和传教士的十字架的双重摧残下,印第安文化被掩埋在片片废墟之中,成为欧洲文化在美洲传播的牺牲品。作为美洲印第安四大古代文明之一的阿兹特克文明,最先被征服者摧毁。在现今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中心广场右侧,有一处集中体现阿兹特克文明成就的“大庙”废墟,与矗立在它南面几步之遥的天主教大教堂,共同生动具体地向人们展示了印第安文化遭受毁坏的历史:大庙的砖石被拆去做了大教堂的奠基石。而阿兹特克人的都城特诺奇蒂特兰,则被殖民者彻底铲平,在其废墟上建起了墨西哥城的座座高楼大厦。 300年的殖民历史,掩盖了印第安文化的光辉,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19世纪初拉丁美洲各国独立战争的爆发。出于塑造新的国民文化的需要,拉丁美洲各国独立后开始重视印第安文化因素的影响。于是,一些学者便从民间或早期殖民者留下的文献中挖掘构成本民族文化传统的基因。这项于19世纪成果甚微的工作,进入20世纪后得到了已在拉丁美洲普遍开展的民族学与考古学研究的丰富。在墨西哥,这种借助于民族学特别是考古学手段来寻找民族文化之源的工作,意外地向世人重新展现了一个湮没已久的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阿兹特克文明。 自20世纪20年代起,墨西哥国内外对这一古代文明的复原研究一直在进行,不断有研究报告、论文和专著问世,本书列举的40年代以前的书目就有300多种。至70年代,阿兹特克文明的大致面目已被学者们较好地勾画出来。在许多研究阿兹特克文明的学者中,本书作者美国人乔治·C.瓦伦特(1901—1945)占有重要的地位。当人们回过头来评价在阿兹特克文明复原研究中各位学者的贡献时,本书作者的名字被公正地摆在了第一位。国际民族学界公认,此书不仅是一般了解阿兹特克文明概貌的权威著作,而且还是一部人类学经典著作。但笔者还想强调一点,即此书的史学价值应当得到充分注意。纵观全书,一个由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相互作用而形成古代国家的史学观点贯穿其中,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尽管作者没有明确指出这一点。 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是人类社会两大基本矛盾,这在人类社会进入文明社会以后有充分的材料可以证明。罗马人扩张、十字军东征、蒙古人横扫欧亚大陆、北美独立战争、拉丁美洲独立战争、两次世界大战等民族矛盾引发的战争,与斯巴达克起义、中国的黄巾起义、太平天国起义、法国大革命、美国南北战争、西班牙内战、俄国十月革命等阶级矛盾引发的战争,都是人类数千年历史上留下的最惊心动魄的篇章。但是,对于人类从原始时代到阶级社会这段漫长的历史,其中主要是从部落社会到古代城邦社会这段历史,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发挥着怎样的作用,人们现在还知之甚少。从本书所揭示的阿兹特克文明古国的形成与发展来看,部落相互之间的冲突与联合,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民族学揭示民族起源于部落社会,而历史学则证明阶级也产生于部落社会。由此,可以说民族和阶级是部落社会生下的双胞胎。民族斗争和阶级斗争,是国家产生与形成的两个基本动力;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也是民族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可以想象,在人类社会的部落时代,部落的联盟与冲突显然要比部落内部的等级形成与等级矛盾对一个部落的存亡利害影响更大。读者面前的这部著作,为我们提供了这样的实例。 作者生前同时担任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馆长、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墨西哥考古部顾问、墨西哥国立人类学博物馆名誉教授。此书是他多年研究的成果,自1941年英文版问世后即引起国际学术界的关注,英文版被多次重印,并被译成多种文字。作者英年早逝,其遗孀苏珊娜·B.瓦伦特曾与作者一道深入实地进行考古发掘,参与此书撰写的前期准备工作。作者去世后,她根据新的材料,于1962年对此书进行了修订。中译本是根据墨西哥经济文化基金会出版社1973年西班牙文修订本翻译的。我们国内有关阿兹特克文明的出版物几乎是空白,相信此书中译本对我国的世界古代史研究及民族学研究都是一本有价值的参考书。 此书译稿于1992年完成,前13章为笔者所译,14—16章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徐世澄研究员所译。出于技术性原因,中译本删去了部分注释和一半插页图片。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孙家堇教授对译文进行了认真的审校,秘鲁专家奥斯卡尔·马拉加(OscarMalaga)先生对审校工作随时给予释疑解难,对于他们的工作,译者深表谢忱。 朱伦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