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相救助,十分友爱
海豚不但救助落水的人,同类之间也会相互救助,相处得十分友爱。
1954年10月30日,两位美国科学家乘船在佛罗里达海岸缓缓航行,想要捕捉几条活海豚进行研究。当他们瞧见一大群海豚游来时,立即把炸药放到海里去,进行爆炸,为的是把海豚炸伤或者炸昏后再活捉。
“轰!”炸药爆炸了,一条年幼的海豚受了伤,痛苦地在海水里挣扎。两位科学家乘坐小艇前去捕捉。谁知刚放下小艇,就有两条成年的海豚飞快地向那只受伤的小海豚游去,从左右两侧用整个身体把它的胸鳍托住,让它游出水面,进行呼吸。可是,这两只救助同伴的海豚,它们的头部却沉浸在水中,无法呼吸。两分钟后,它们不得不把小海豚暂时放下,浮出水面换一口气。就在这时,另外两只大海豚游来了,它们迅速把受伤的海豚托出水面,替换先前两只海豚的工作。不一会儿,同伴们都赶来了,它们轮流进行救助使受伤的海豚很快苏醒过来,能够自己呼吸。
海豚们兴奋地跳跃着,簇拥着受伤的伙伴游向远方。
两位科学家感动了,他们用赞叹的目光瞧着这群友爱的海豚远远离去,把活捉海豚的任务暂时忘得干干净净。
三个星期以后,差不多就在同一个海区,又发生了和上面非常类似的情景,两只海豚用同样的方法救助一只受难的同伴。它们把同伴托起,两分钟后又把它放下,浮出水面呼吸,然后再一次把“伤员”托起放下,不断重复这样做,直到“伤员”缓过气来。
柔情侠骨,舍子救人
不久以前,一个名叫斯特劳德的人同他的妻子琳达去墨西哥湾潜水。他们来到水下10米深的海中,在那生机盎然、充满奇异热带海洋植物的水下世界漫游,享受着潜水的乐趣。两个人尽情地游着,突然,琳达猛地拉了丈夫一把,使斯特劳德吃了一惊。不一会儿,一个巨大的黑影在他们身边掠过,猛烈地搅动着海水。他们俩身不由己地在动乱的水中旋转着,斯特劳德心里暗暗地惊叫了一声:“鲨鱼!”赶紧拿出随身携带的防鲨棒,以防万一。
因为在水下潜水,必须穿上潜水衣,戴上潜水面罩,所以他们两人在水下不能彼此谈话,只能用手势表达简单的意思。
他们俩严密地注视着鲨鱼的动向。突然,从另一个方向传来击水的声音。他们忙朝那个方向瞧去,好家伙,又是一条!两个人紧张极了。因为他们知道鲨鱼是非常凶猛的,它在海中称王称霸,谁见了都害怕,就是人遇上了它,也得怵它三分,要是碰上饥饿的大鲨鱼,它会恶狠狠地向你乱咬,甚至把你一口吞下。现在一下子遇上了两条鲨鱼,斯特劳德与琳达怎能不紧张呢?他们虽然不能交谈,但心里都在嘀咕:这回完了,大概没有生还的希望了。
还是琳达的眼光好,她仔细盯着那家伙瞧了又瞧,然后又拉了丈夫一把,对他摇摇头,表示那不是鲨鱼。两人这才放心一点。
的确,他们看见的第二条不是鲨鱼,而是一只焦急地在那里转圈子的雌海豚。在它身边一只幼海豚紧紧地跟随着,它们发出急促而尖厉的叫声,幼豚身上还在不断流血。
此情此景,使斯特劳德夫妇完全明白了,原来这是被刚才那条鲨鱼咬伤了的幼豚,正由妈妈领着逃难哩!
斯特劳德和琳达是有着多年经验的潜水员,他们对大海里的许多事情很熟悉。当他们见到大海豚带着流血的小海豚逃难的情景,立即想到鲨鱼必定就在附近,没有游远,很可能还要再来。于是,他们紧紧地依偎在一起,静静地贴在海底,观察动静。他们知道,要是乱动,鲨鱼会马上发现他们招致灾难的。
几秒钟过后,果然,一条黑影出现了,摇摇摆摆地向他们游来。两人不约而同地互相点头会意,表示要加倍警惕。黑影越来越近,他们清楚地瞧见,那是一条长约3.5米的大虎鲨。它的嘴微微张开,鳃鼓胀着,不停地划动尾鳍,正用一双黑色的眼睛紧紧盯住他们。
两个人屏住呼吸,心呼呼地跳了起来。
鲨鱼对血腥味特别敏感。要是这条鲨鱼被那只流血的幼豚的血腥味吸引过去,那么,他们两人就能偷偷地溜走,安全地爬上海岸,要不然,他们就没有命了。但不管怎样,待在水里总不是办法,必须悄悄地往岸边游去才好啊!不过千万不能游得太快了,以免搅水的声音惊动了鲨鱼。
对,就这么办!于是,他们相互打了个手势,开始紧张地游动起来。
他们一面游,一面仔细监视着四周的动静。可是说来奇怪,游了好几分钟,却没有发现鲨鱼的影子,连受伤的海豚母子也不见了。四周静悄悄的,没有一点儿声音。
它们都到哪里去了呢?
不过在这种时候多想也没有用,还是抓紧时间游上岸去吧。游上了岸,那就什么也不怕了。于是,他们又继续游。
斯特劳德和琳达小心翼翼地朝海岸游去。游着,游着,一阵急促的划水声打破了寂静。他们迅速朝声音传来的方向看去,只见一个黑影正掠过海底向他们窜来,斯特劳德一看不好,料想是那条大虎鲨过来了,便猛地翻了个身,紧紧握住防鲨棒,目不转睛地注视着大虎鲨的行动。当大虎鲨刚从他们上面游过时,他用尽全身的力气,将防鲨棒朝鲨鱼捅去。防鲨棒正好戳进鲨鱼的鳃里。被激怒了的虎鲨张开血盆大嘴,露出一排排锯齿样的三角形牙齿,身体像蛇一样可怕地一扭,恶狠狠地向斯特劳德咬去。两个人见势不妙,急忙翻身一滚。就在这时,大虎鲨的大嘴“哗”地一下,在离他们只有几厘米的地方擦过。真险!要不是两人立即滚下一条海底小沟,他们恐怕早就喂了这条鲨鱼了。
大虎鲨虽然受了伤,但并没有死。它朝滚到小沟里的两个人冲去,又张开大嘴,去咬斯特劳德的胸部,咬破了他的潜水衣。琳达焦急地拔出匕首,向鲨鱼刺去。鲜血染红了海水,鲨鱼在血泊中挣扎着,突然,“呼”的一声,它身上的防鲨棒碰在海底岩石上,折断了。
虽然两次受伤,那家伙仍不在乎,更凶猛地朝斯特劳德夫妇冲去。他们两人已经没有任何武器了,只好束手待毙。
凶猛的虎鲨一米一米地接近他们。正在这干钧一发的时候,一条黑影迅速从右方冲来,以极猛烈的力量冲向鲨鱼。鲨鱼立即放开斯特劳德夫妇,去与那个黑影厮杀。
斯特劳德夫妇得救了。是谁救了他们呢?
不一会儿,那只受伤的幼豚从他们身边游过,这时,他们才明白,是那只幼豚的妈妈救了他们。幼豚妈妈不顾自己受伤的孩子,为了他们的安全与鲨鱼搏斗,它是多么仁慈啊!
是本能还是通人性
海豚救人的故事,确实使人感动。人们不禁要问:海豚真的会救人吗?它为什么会救人呢?
为了揭开这个谜,科学家们把海豚捉来,养在水池里,进行观察。
原来,海豚虽然生活在海洋里,可它并不是鱼。鱼儿用鳃呼吸,海豚和陆地上的动物一样,却是用肺呼吸的。你瞧,海豚在水里游一会儿,就要浮出水面呼吸空气,要不它会憋死的。海豚为了让刚出世的海豚能够吸第一口气,就先生下幼豚的尾巴。等幼豚的头最后离开母体时,海豚把身体往上一翘,幼豚的头正好露出水面,就吸到了第一口气。这样,幼豚沉到水里去,就不会淹死了。
小海豚也常常出生得不顺利,头部不能及时露出水面,母豚就用嘴把小海豚轻轻托起来,或者用牙齿轻轻咬住孩子的胸鳍,使它露出水面,直到小海豚能自己呼吸为止。久而久之,海豚就养成了一种习惯:凡是停留在水里不太动的东西,它都要用嘴去推它,用牙齿去咬它。要是有人落水,它也会这样做的,而当人们看见海豚在推落水的人,或者自己落水后被海豚推动时,就会觉得是海豚在“救人”。恐怕这就是海豚“救人”的故事流传开来的原因吧。其实,海豚根本就没有这种“思想”,正像蜜蜂能够建筑非常精巧的蜂房不过是它的本能,并非它的头脑会进行什么设计一样,这里,海豚也只不过是在表演它的本能的动作而已。
P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