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涛的长篇小说《满山打鬼子》,充满浓郁的东北地域特色,将一位集顽蛮的孩子气与英雄主义于一身的少年满山刻绘得栩栩如生,是近年抗战题材颇具艺术魅力的优秀之作。小主人公和他的长辈们60多年前奋勇抗击侵略者的壮举,依然让今天的读者热血沸腾!
《满山打鬼子》的作者是薛涛。
《满山打鬼子》:
满山是东北小镇“灌水镇”的一个少年,最敬佩的人是抗联司令杨靖宇。灌水镇被日本人占领修建了车站,舅舅海川当了“汉奸”,还帮日本人抢了满山的蝈蝈笼。满山哪里能服气呢!他从此寻机找日本兵报仇,并有意无意的配合着和抗联队伍与日本兵斗争。在这期间他结识了天真而友好的日本女孩河野直子。还有一条日本军犬大勇作,在一次爆炸中大勇作受到惊吓与部队失散,满山收留了它并帮助它忘记过去,最终,一个坚毅的少年,一条勇猛的忠犬,穿过茫茫雪谷,将一份重要情报送往抗联军营……
第三章 草人传奇
9
灌水车站的票房被烧出一个窟窿,坐在票房任何一个位置,都能看见天空。
秋风没有买票,从那个窟窿直接进了票房,在票房里转一圈,从正门出去了。一只好奇的麻雀,蹲在窟窿的边缘,探出头往票房里面看。它看见,河野站长正在大骂海川,还扣了他一个月饷钱。河野还不解气,把蝈笼抓下来,扔进火炉。那只蝈蝈就这样送了性命。
麻雀很怕,飞了。
票房屋顶的大窟窿,并没有给满山带来体面的评价。为什么这样说呢?——没人相信那个窟窿是满山烧的。相反,满山做过日本人“俘虏”的事情,却越传越广,孩子们都知道了。为这个,满山快疯了。
让满山发疯的事情,多着呢。
镇子里的小学改名叫国民学校,开始教日语了。没有多少孩子来读书,满山也是被骗来的。学校宣传说是免费听讲“四书五经”的,满山好奇,就来听了。满山没有学习的意思,就是很想看看周老先生读“四书五经”的样子。听人说,周老先生读书的时候摇头晃脑,像喝醉似的。满山来学校那天,学校却让周老先生教日语,周老先生不答应,收拾起文房四宝,辞职不干了。上面马上新派来一个校长兼日语教师,是个日本人,叫小泉,文质彬彬的样子。小泉戴着眼镜,只是眼镜后面不时放出些凶光,一般人不易察觉。那种大舌头的日本话,满山听着很费劲,真不知道舅舅当年在奉天是怎么学会的。趁老师不注意,满山从后面窗户跳出去。李小刀本来也有这个意思,跟满山挤眉弄眼,让满山等他一会儿。满山那天还在跟李小刀生气,没理他,嗖地就出去了。
满山跟李小刀生气,是因为他不相信车站的窟窿是满山烧的。为这个,满山跟灌水镇所有的孩子生气呢。他们都不相信那个窟窿出自满山之手。满山能不生气吗?
满山坐在学校背后的山坡上晒太阳。坐在这里,满山专心想念他的蝈蝈。想来想去,满山想明白了,蝈蝈是死在打日本这件事情上的,死得值。明年,山坡上还能生出一模一样的蝈蝈。要是还有那种紫色翅膀的,那就是它的魂儿变的。
端午悄悄坐在满山身边。满山把头扭过去,不看他。
……
P33-34
薛涛的长篇小说《满山打鬼子》,充满浓郁的东北地域特色,将一位集顽蛮的孩子气与英雄主义于一身的少年满山刻绘得栩栩如生,是近年抗战题材颇具艺术魅力的优秀之作。小主人公和他的长辈们60多年前奋勇抗击侵略者的壮举,依然让今天的读者热血沸腾!
——王泉根
我很想在作品中看到描写战争中孩子们的生活,而不仅仅是战斗的场面,《满山打鬼子》做到了这一点。
——日本儿童文学!学者中由美子
薛涛针对当下儿童文学“乱花渐欲迷人眼”的现象,发现了它“苍白、失血、软弱”的另一面,执意于为它注入血性、铁骨,真正做了一部给小男子汉看的小说。
——青年评论家晓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