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这个世界幸福吗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作者 (美)卡萝尔·格雷厄姆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这个世界幸福吗》的作者卡萝尔·格雷厄姆(Carol Graham),是美国马里兰大学公共政策学院的教授,也是布鲁金斯学会高级研究员。她在本书中的研究方向我们不妨称之为“幸福的世界地图”。虽然,其他研究者发表过类似的地图,但她利用各种渠道的数据,致力于改善公众关于幸福感的想象,尤其是,她相信可能通过旨在改善幸福感的公共政策,以极少的开支带来极大的幸福。

内容推荐

卡萝尔·格雷厄姆(Carol Graham)编著的《这个世界幸福吗》讲述了:从前,一位米达斯国王发现自己能够将手碰到的所有东西都变成金子,因此感到万分骄傲。但是后来, 当他手里的食物和水也都变成金子时,他才意钮到点全水对他而言就是一种毒药,有害无益。

什么使人幸福?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了,很久以来,这个问题吸引了许多哲学家、历史学家的注意,最近也得到很多经济学家的关注。米达斯国王在黄金中寻求他的幸福,最终却落得悲惨的下场。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话:“金钱并不能使人幸福。”但是如果金钱不能使人幸福,又是什么可以让人幸福呢?是不是金钱就可以决定一切?一般人在什么地方寻求幸福,如何寻求幸福呢?全世界国家、民族和文化的多样性,导致我们的幸福感受是否一样呢?翻开《这个世界幸福吗》,你定可找到一些答案。

目录

推荐序(汪丁丁)

译者序

前言

第一章 幸福经济学

 方法

 伊斯特林悖论

 幸福经济学的部分应用价值

 政策中的应用

第二章 幸福感和收入之争论:内容、方法和伊斯特林悖论

 问题的措辞

 国家选取问题

 结论

 附录2a

第三章 幸福感的影响因素

 比较拉丁美洲、俄罗斯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之间的差异

 鸟瞰转型期的幸福感:以中亚、古巴和东欧为例

 非洲的“幸福”

 阿富汗的幸福:战乱中的幸福感

 结论

第四章 幸福感会起作用吗

 20世纪90年代的俄罗斯

 1995~2000年俄罗斯幸福感的变化

 幸福感会对未来的结果有影响吗

 婚姻、就业、健康和吸烟、饮酒之间的关系

 结论

第五章 不同国家和文化中幸福感和健康的关系

 幸福感和健康

 健康-幸福感关系中的分歧:以肥胖的研究为例

 贫困、健康和幸福感

 贫富不均

 疾病如何影响你的生活:来自幸福感调查和拉丁美洲eq-5d得分的一些证据

 与政策有关的问题

第六章 经济增长、犯罪、贫富不均和其他影响因素

 经济增长:一个不幸福的悖论

 高兴的农民和沮丧的成功者

 渴望的悖论

 相对收入和相对贫富不均

 比增长更加不幸福:金融危机和幸福感

 痛苦指数:通货膨胀和失业

 结论

第七章 对顺境和逆境的适应:友谊、自由、犯罪和腐败是如何影响幸福感的

 社会资本和友谊

 政治自由、政治参与和幸福感

 对逆境的适应:犯罪和腐败

 结论

第八章 整个世界的幸福:教训—问题—政策

 政策制定:摸着石头过河

 幸福感和政策并肩而行

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幸福经济学并不意味着取代了原有基于收入的测量,而是在这个基础上使用更广泛的测量来加以补充。这些测量是基于一个大规模调查的结果,这样的调查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时间进行,受访者有几十万,要求他们对自己的幸福进行评价。调查的结果提供的信息告诉我们影响幸福感的重要因素,不仅仅包括收入还有其他因素,例如健康、婚姻和雇用状态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信任等。

研究方法采用开放式的问题而不是固定的选项,主要是因为这个领域的研究比较适合用这种方式来获取信息,而固定的选项提供的信息量是有限的。事实上,经常会发现开放式的问题和固定选项的选择之间存在着分歧。传统的经济学主要依赖于固定选项的选择偏好(最典型的就是消费选择)作为个体幸福的标准。事实上很多年以来,经济学家都在回避使用调查得到的数据——例如,开放式的偏好信息。主要原因是经济学家觉得这样的数据不可靠:调查中的开放式问题并没有固定的选项,而进行消费的选择则恰恰相反,个体需要在不同的选项之间进行权衡。但是固定的偏好选择并不能完全测量某些个体并没有能力改变的因素对个体幸福的影响,例如不公平对个体幸福的影响,环境的恶化,宏观的经济政策,像通货膨胀和失业等因素对幸福产生的影响。Sen在研究贫困问题时,所使用基于能力的模型强调,穷人并没有能力进行选择或者采取行动。在他的很多文章中,Sen(1995)批评经济学家过度强调选择是个体行为的唯一指标。另外,在研究成瘾行为对幸福的影响时,选择的方法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必须采用幸福调查的方法来研究像吸烟和药物滥用等行为。

幸福感调查是基于个体对以下这些问题的回答,例如“整体而言,你觉得你的生活有多幸福?”或者是“你对你的生活有多满意?”被测者需要在一个四点或者七点量表上进行回答。心理学家比较喜欢使用生活满意度的问题。当然,对于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的回答有比较高的相关。两者之间的相关系数——基于1975~1992年在英国收集的数据,其中就包括了这两个问题,以及2000-2001年在拉丁美洲收集的数据,在不同的年份使用了不同的表述——在0.56—0.50之间(Blanchflowerand Oswald,2004;Graham and Pettinato,2002a)。

在测量幸福时,问题表述上的差异就是方法学上的重大挑战。不同的问题表述会对结果产生影响。例如,受测者的收入水平似乎会对他们生活满意度的回答产生影响,而对那些设计用来测量个体幸福的固有特征成分(情绪)时却没有什么影响,例如这样的测量问题“你昨天笑了多少次?”(对这个问题的完整论述,见第二章)。用更加技术的表述,生活满意度问题和收入水平之间的相关高于情绪问题和收入之间的相关。

测量幸福的问题也非常容易受到顺序效应的影响——换句话讲,把这个问题放在调查的什么位置也会产生影响。开放式的幸福感的测量放在调查的开始还是最后,受测者的回答是不一样的。当把幸福感的测量放在最后时,会受到调查中其他问题的影响,例如收入是否足够或者其工作的质量等。

P3-4

序言

20世纪80年代之前,没有一个严肃的经济学家会在自己的学术论文中使用“幸福”这个词,这样的一个研究主题根本不能为经济学家们所接受。但是随着整个世界经济的发展,我们开始越来越关注生活的质量,而真正能够评价个体生活质量的是其内心的心理感受。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幸福感的研究就逐渐兴盛起来了。

目前,幸福感的研究主要还是由心理学家和经济学家从各自不同的角度来完成的。本书的作者是美国马里兰大学的经济学家,她一共介绍了八个方面的内容:1)幸福经济学;2)幸福感和收入水平之间关系的悖论;3)影响幸福感的主要因素;4)幸福感对其他结果变量的影响;5)幸福感和健康之间的关系;6)幸福感与经济增长、犯罪率和贫富不均之间的关系;7)幸福感与顺境和逆境之间的关系;8)幸福感的研究对政策的启示。

从以上八个方面来看,作者已经把经济学中有关幸福感的研究都总结进来了,已经形成了非常完备的理论框架。不过,从现在的研究结果来看,对于这些理论还是存在着很多的分歧。这样的分歧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测量工具和研究方法造成的。我从一个心理学研究者的角度出发,觉得经济学关于幸福感的研究还是存在着如下一些问题。

第一,幸福感的测量的问题。在本书中提到了很多种幸福感的测量方法,有些方法只是用一个条目来测量幸福感的,有时候没有专门测量幸福感的条目,就会用测量正性情绪的条目来代替。从我的角度来看,测量是一个研究中的关键要素,要非常慎重地选择一个有信度、效度的测量工具。

第二,经济学的研究经常会有规模非常大的样本量,这让我非常羡慕。但正是由于样本量很大,绝大多数的研究只能采取横断研究的范式。这样的研究范式存在着非常大的共同方法偏差(common method bias),因此在现在的心理学的研究中,已经采取了很多方法来避免这样的偏差。而且,通过横断研究的实验范式,很难验证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作者在本书中也不止一次地强调这个问题的存在,她本人也建议使用固定样本连续调查的方式(panel)来解决。

第三,现在的研究,往往就是一次测量来确定个体的幸福感水平。但是我觉得这样的一个变量是会产生波动的,也就是说你第一天测量这个个体的幸福感,和同一个人第二天测量的结果可能会产生差异。而且还可能存在这样的现象,也就是不同的个体每天的幸福感水平的波动幅度是不一样的,具体是什么样的因素会造成这样的结果呢?我们可以采用现在心理学中比较常用的日记法的研究范式(daily dairy)来解决这样的问题。

当然,上面的观点只是我从一个心理学研究者的角度来分析的,也仅仅是一家之言。我这么说的主要目的是希望能够促使经济学家和心理学家们更加深入地合作,在以后有关幸福感的研究中,能够结合经济学研究和心理学研究各自的特点,发挥各自研究范式中的优势,从而能够真正探究人类幸福感的前因后果。

然后,我不得不在这里说明的是,在我翻译这本书的过程中,我能够体会到作者对意识形态的问题还是很敏感的。她在某些涉及意识形态的问题上,下的结论是过于草率的,所以务必请读者在阅读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应该保持自己清醒的判断力。

最后,可能和其他翻译书籍不同(导师带着很多研究生共同劳动的结晶),这本书的翻译都是我本人完成的,由于水平有限,而且涉及很多经济学的研究范式和统计方法,相信书中会有不少谬误之处,请读者批评指正。

最后感谢我太太对我这个翻译稿的润色,也感谢华章公司的编辑赵艳君女士,她和同事们的努力使得读者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读到本书。

书评(媒体评论)

过去十年来,出现了大量关于幸福的经济学文章。究竟什么是幸福?哪些因素影响人们的幸福感?可谓众说纷纭。作者在本书中做了精彩的论述,为全世界追求幸福的人们做出了令人钦佩的贡献。

——托马斯·谢林(Thomas Schelling)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2005年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大多数人都不希望现在居住在阿富汗,但阿富汗人很幸福,至少比世界平均水平高那么一点点。世界各地的人们都一样,具有极强的适应性,即使他们在最糟糕的困境也能微笑面对。金钱的多寡可能会造成一点差异,但它不能决定一切。作者在本书中很好地论证了什么使人幸福、什么使人痛苦,并揭示了新兴的幸福经济学对于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意味着什么。

——乔治·阿克尔洛夫(George Akerlof)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2001年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这是一部关于什么能够使人幸福的广泛而有深度的调查报告,包含有趣的原始调查以及重要激进的结论。

——理查德·莱亚德(Richard Layard)

英国顶尖经济学家,曾任英国前首相布莱尔的顾问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 17: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