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鲁迅纪念馆编写的《汪刃锋文稿(书信集)》讲述的著名版画家汪刃锋先生,1936年在鲁迅倡导的新兴版画运动影响下,自学木刻和素描,积极投入到新兴版画运动中去,为我国新兴版画事业作出杰出贡献。本书将汪刃锋先生1940年以来发表于各报刊上的文章和其捐赠给纪念馆的友人书信编订成册,供研究者参考。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汪刃锋文稿(书信集) |
分类 | |
作者 | 王锡荣 |
出版社 | 东方出版中心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上海鲁迅纪念馆编写的《汪刃锋文稿(书信集)》讲述的著名版画家汪刃锋先生,1936年在鲁迅倡导的新兴版画运动影响下,自学木刻和素描,积极投入到新兴版画运动中去,为我国新兴版画事业作出杰出贡献。本书将汪刃锋先生1940年以来发表于各报刊上的文章和其捐赠给纪念馆的友人书信编订成册,供研究者参考。 内容推荐 上海鲁迅纪念馆编写的《汪刃锋文稿(书信集)》主要内容简介:汪刃锋先生,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开始投入新兴版画运动的老版画家,“新兴版画贡献奖”获得者。他是沿着鲁迅所倡导的新兴版画运动方向成长起来的木刻家,他最初学习版画,就是在鲁迅先生的影响下,到上海内山书店购买了木刻刀,开始创作的。因此,他虽然在年龄上属于新兴版画运动的第二代版画家,但起步却是几乎与第一代新兴版画家同步的。但不管是第一代还是第二代新兴版画家,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鲜明的特点,就是鲁迅情结.很显然的一个事实是,他们在漫长的革命和艺术生涯中,都是以鲁迅为心中的偶像,以鲁迅的旗帜为指引,以鲁迅的艺术观为自己的艺术追求。不管他们经历了多少坎坷,也不管历次政治运动给他们个人带来了什么荣辱悲欢,他们都没有改变自己对鲁迅的崇敬和对鲁迅思想的认同。鲁迅已经进入了他们的血液,进入了他们的灵魂。对此,有些“新人类”或许会讥之为失去自我,其实他们既没有到失去自我的程度,也不像现在的很多人灵魂无所依傍,鲁迅在任何时候总是给他们以力量和信念,支撑着他们的精神世界。这是漠视鲁迅的人们所无法理解的。《汪刃锋文稿(书信集)》内容分为:序、文稿、书信、编后记。 目录 序 文稿 蓉市木刻画展评述 木刻艺术上两种危险的倾向 艺术·人性·人权 木艺短论 木艺与现实 木刻上的照相主义和八股主义 和少年们谈绘画 谈中国木刻运动 中国的木刻运动 悼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 略论木刻之途径 米勒及其生活 木刻的道路——写在复员后第一届木展 木刻读后感——记第二届全国秋季木刻展 论木刻的新阶段 评苏联的版画 怎样欣赏木刻 西川小志 高尔基的作品教育了我 三峡纪游 纪念鲁迅先生诞辰一百周年 略谈艺术源流和当前画坛倾向 西北纪行 我对陶行知先生的回忆 在老舍家赏花 难忘的探索——忆育才绘画组的教书生活 我的回忆 怀念李桦老战友 回顾中国版画家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贡献 版画漫谈 关于版画创作的几个问题 安徽版画观后感 永远难以忘怀敬爱的周总理对木刻界的关怀和教导 记老舍与齐白石的一段交往 回忆冯玉祥将军 书信 许广平致汪刃锋 卢鸿基致汪刃锋 徐一峰致汪刃锋 翁逸之致汪刃锋(一) 翁逸之致汪刃锋(二) 张骏祥致汪刃锋 捷克斯洛伐克驻华大使馆赫德利奇卡致汪刃锋(一) 捷克斯洛伐克驻华大使馆赫德利奇卡致汪刃锋(二) 捷克斯洛伐克驻华大使馆赫德利奇卡致汪刃锋(三) 捷克斯洛伐克驻华大使馆致汪刃锋 中山大学致汪刃锋 胡万春致汪刃锋 内山嘉吉致汪刃锋(一) 内山嘉吉致汪刃锋(二) 屠岸致汪刃锋(一) 章西压致汪刃锋(一) 章西压致汪刃锋(二) 左良致汪刃锋(一) 王琦致汪刃锋(一) 汪刃锋致内山嘉吉草稿 茂木由美子致汪刃锋 章西压致汪刃锋(三) 小野田耕三郎致汪刃锋(一) 小野田耕三郎致汪刃锋(二) 小野田耕三郎致汪刃锋(三) 小野田耕三郎致汪刃锋(四) 小野田耕三郎致汪刃锋(五) 小野田耕三郎致汪刃锋(六) 吴俊发致汪刃锋(一) 吴俊发致汪刃锋(二) 华君武致汪刃锋 小野田耕三郎寄汪刃锋明信片 小野田耕三郎致汪刃锋(七) 陈珂田致汪刃锋 上海储能中学致汪刃锋 牧野笃致汪刃锋 吴忠翰致汪刃锋(一) 吴忠翰致汪刃锋(二) 吴俊发致汪刃锋(三) 左良致汪刃锋(二) 王立致汪刃锋(一) 邵恒秋致汪刃锋 蒋纬国致汪刃锋与汪刃锋回复草稿 左良致汪刃锋(三) 丁正献致汪刃锋(一) 丁正献致汪刃锋(二) 刘旷致汪刃锋 王立致汪刃锋(二) 臧克家致汪刃锋(一) 邵克萍致汪刃锋 牛文致汪刃锋 赖少其致汪刃锋(一) 王琦致汪刃锋(二) 王琦致汪刃锋(三) 屠岸致汪刃锋(二) 胡琴致汪刃锋 廖梦醒致汪刃锋 诚之(野夫)致汪刃锋 岚山致汪刃锋(一) 彦涵致汪刃锋 柳倩致汪刃锋 岚山致汪刃锋(二) 赖少其致汪刃锋(二) 王琦致汪刃锋(四) 李桦致汪刃锋 李若石致汪刃锋 杨涵致汪刃锋 萧乾致汪刃锋 吴忠翰致汪刃锋(三) 冯雪峰致汪刃锋(一) 奂午致汪刃锋 屠岸致汪刃锋(三) 何曼致汪刃锋与汪刃锋回复草稿 丰村致汪刃锋 冯雪峰致汪刃锋(二) 王麦杆致汪刃锋(一) 王麦杆致汪刃锋(二) 汪刃锋致金石欣 臧克家致汪刃锋(二) 蔡仪关于汪刃锋绘画木刻展回信 编后记 试读章节 艺术有别于商品,艺术的可贵处,是在于能显现人类心灵深处所希冀的憧憬。而并非是近年来接二连三的类似商品的形态。 艺术木刻则不然,它包括了南北东西各种不同的生活写照,给我们对祖国前线和后方,以及那边远的地域,有了个具体的概念。在这次木刻展览会里,有几幅出众的作品,我的良心又不得不向爱好者的朋友们介绍唷! 古元的《收马铃薯》是一幅十足北方情调的作品,在画的构成上,写出了北方农民坚韧古朴的那么一种性格。一对农村的夫妻趁着挖掘马铃薯的余暇喜悦地在逗着他的爱儿,背景是那已收割了的及尚未收割的高粱秆,黑白处理得也非常的适当。从整个的画面上看起来,作者受米勒的影响最大,无形中保持了米勒所钟爱的农村风味。 西压的《贩私盐者》和《慰劳伤兵》,在作风上倒是很新颖,作者好像是钟情于马提斯,略带点夸张意味,运用到木刻上来的,他的线条很沉着且不滞,这是作者的长处。黑白的处理以及表情上都很周到,尤其是在贩私盐者的那副面孔上,给人阴森和凶恶的印象,同时在他的作品里还带着一些漫画的意味。 漾兮的《窑匠的孩子》和《厨娘》,在人物的表情上和情调上,都是这次杰出的作品,作者能在平凡的生活中,找出他们那安于命运的形态,质朴的心灵,往往是把无限的忧郁,均归之于命运。这种日常生活的题材,与我们是不算生疏的,在作风上和西压颇相近。漾兮所用的线条,以之来刻画中国的农民,倒相当的恰当,在《窑匠的孩子》的那幅上,好像这两个孩子的头稍为小了一些,着黑衣裳的那个孩子的轮廓如能再大些,也许在画面的均衡上更见得结实。 王琦的《马车站》、《牵夫》、《手推车》这几幅都是他作品中杰出的。《马车站》那幅看起来,很紧实,有力!遗憾的是前面的那个车夫,左肩及膀臂在轮廓上似乎欠妥。这幅作品上含蓄的北方意趣倒是很浓。《牵夫》作者描写长江上游行舟的不易,在构图上很自然,刻技上也很熟练,但在作风上颇受苏联的《伏尔加河上牵夫》作者巴甫洛夫的影响,刀法上颇相近。《手推车》是一幅套色木刻,从色彩和情调上看,它是一个美丽的清晨,淡淡的云彩和阴郁的树林,这是很好的风景画。 阿扬的《学生军》和《鼠疫病防疫队员》,这两幅在刀触上所表现的都十分老练,在《学生军》那幅上,同时画出了青年的热情。这儿也有疏忽的地方,如透视上作者似乎未曾注意到,在学生军后面的三排小兵,应当随地平线刻高,看上去才合理,同时前面的教官在人体轮廓上,猛然看起来好像少了一条右臂,这也许是作者一时的疏忽吧。 野夫的《挣扎》,画得很有力,同时还表现了青年的反抗精神,似乎这是作者在匆忙中所赶制成的。 讷维的《克复南宁》,这幅画面上带着很浓厚的装饰意味,这也是作者特有的风格。他描出了一家大小,万分喜悦地回到自己的乡土来了,虽然是一片瓦砾,破壁颓垣,可是他们内心里,却含着那说不出的高兴。《行市》虽然是一幅不数寸的木刻,可是它的题材很新颖,描写了一个广东女人,和她很摩登的丈夫在购置着一件新衣料,尤其是那女人的神情表现得很够味,似乎那前面的贩布的表现得稍微不够,和轮廓上稍有欠佳之处。 丁正献的《碾米》这幅木版套色,是他作品中最出色的一幅,色调很明快,同时也很够重,画面上是一个兵协助着农妇在碾米。不过缺陷上是农妇有些像外国农妇而不像中国农妇,其次是小孩不够突出,看起来与牛有很大的妨碍似的。王树艺的《乡场上》这幅套色,十足地画出了一个四川的小镇,上面有各种复杂的生活和来往的人们。 《起来》还不失生动,遗憾的是刀法上的琐碎和轮廓上不够正确。丁西原的《慰问》,这里面刻画的是中外两个医生在慰问着我们那英勇的受了伤的战士,作者技巧虽是很熟练,似乎在线条的变化上还显得太公式了。烟桥的《游击队之夜》三幅作品颇受国际上艺术家的推崇,是一个静静的夜晚,战士们围拢在森林里,中间烧着一团熊熊的火焰,大家聚集在火的周围的那种情况,十足地刻画了战士们的生活,可惜人体轮廓上欠周到,令人有美中不足之感。《西北骑士》这幅画的主题是两位饱经战斗的北方骑士身着厚重的棉军装,严肃地站在他们的岗位上,这幅的主题倒很现实,就是后面的那一群奔驰的战马,反而破坏了全局。《高尔基》与《鲁迅》这两幅画在二人的面部表情和刻画上都很周到,同时线条也很严肃,似乎构图上有点小毛病,尤其是二人的手同时在指画着,无形中损坏了这全局,颇有争论之感。 沃清的《人民自卫军》,手持刀矛的北方农民以及那模仿他们父母的孩子,也手持有枪,打着国旗,我们由农民的面孔上,可以看出他沉着坚韧的感情,在人体上也很正确,可惜的是那农妇背后的那一群人腿,在比例上欠正确,同时又好像是不必要。P3-5 序言 汪刃锋先生,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开始投入新兴版画运动的老版画家,“新兴版画贡献奖”获得者。他是沿着鲁迅所倡导的新兴版画运动方向成长起来的木刻家,他最初学习版画,就是在鲁迅先生的影响下,到上海内山书店购买了木刻刀,开始创作的。因此,他虽然在年龄上属于新兴版画运动的第二代版画家,但起步却是几乎与第一代新兴版画家同步的。 但不管是第一代还是第二代新兴版画家,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鲜明的特点,就是鲁迅情结。很显然的一个事实是,他们在漫长的革命和艺术生涯中,都是以鲁迅为心中的偶像,以鲁迅的旗帜为指引,以鲁迅的艺术观为自己的艺术追求。不管他们经历了多少坎坷,也不管历次政治运动给他们个人带来了什么荣辱悲欢,他们都没有改变自己对鲁迅的崇敬和对鲁迅思想的认同。鲁迅已经进入了他们的血液,进入了他们的灵魂。对此,有些“新人类”或许会讥之为失去自我,其实他们既没有到失去自我的程度,也不像现在的很多人灵魂无所依傍,鲁迅在任何时候总是给他们以力量和信念,支撑着他们的精神世界。这是漠视鲁迅的人们所无法理解的。 所以,一个老版画家,以一生的奋斗,践行了自己的追求,当他进入人生的暮年,进行人生的总结,考虑一生的积累最终归宿的时候,就常常以鲁迅为自己的最佳归依。因此,很多老版画家、老艺术家、老作家愿意把自己一生的积累托付给上海鲁迅纪念馆。这样的例子,近来已是屡见不鲜了。当汪刃锋及其家属传出有意将他的一生收藏捐赠给我馆的时候,我并没有感到意外,因为我记起了1999年汪老来我馆的一幕。那时我馆新馆落成不久,正举办一次纪念鲁迅提倡新兴版画运动的活动,我在办公室的走廊上邂逅了汪老。当时的汪老,身体健朗,腰版挺直,神采奕奕。他特地到我办公室坐了一会,谈到当时刚建成的我馆新馆和其中的朝华文库,他表示赞赏。虽然没有明说要捐赠自己的藏品来建一个专库,但显然,汪老其实是早有此意的。所以,现在在我馆建立汪刃锋专库,可说是水到渠成。 汪老的收藏,是他一生的心血,虽然他历经磨难,损失不少,但还是留下了一批珍贵的艺术品和历史文献。这些藏品不但具有很好的史料价值,也记载了汪老一生。我们不但有责任保存好它们,还要开展研究和传播,让它们发挥更大作用。这次,我们把汪老专库中的藏品整理出版,就是为此。相信它们会得到研究者、爱好者的欢迎。 2009年11月5日 后记 著名版画家汪刃锋先生,1936年在鲁迅倡导的新兴版画运动影响下,自学木刻和素描,积极投入到新兴版画运动中去,为我国新兴版画事业作出杰出贡献。 1999年汪刃锋先生曾来我新馆访问。2008年初,汪刃锋的学生、版画家金石欣教授向我馆传递信息,汪刃锋先生有意将部分作品和藏书捐赠我馆,我馆立即派人前往北京与汪刃锋及家属进行协商。2008年6月双方签署协议书,汪刃锋先生即向我馆捐赠文物资料765件,其中包括版画96幅、素描193幅、水彩画32幅、文稿12篇、书信81封、照片101张、藏书199册等。 2008年6月我馆在《朝华文库》设立《汪刃锋专库》,9月12日,举行《汪刃锋专库》揭幕仪式,同时举办“汪刃锋、汪晓红父女作品展”,并出版《汪刃锋画选》一册,收录了汪刃锋先生捐赠的版画、素描、水彩画作品141幅。现将汪刃锋先生1940年以来发表于各报刊上的文章和其捐赠给纪念馆的友人书信编订成册,出版《汪刃锋文稿·书信集》,以飨读者。 本书在编辑过程中得到金石欣教授的热情帮助,特别是他放弃“十一”长假对初稿进行校对,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编 者 2009年10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