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总想就《资本论》的基本理论及其当代价值作一些系统的思考,写出点什么来。值得庆幸的是,国家开发银行近几年资助中央党校进行开发性理论研究,我曾就“资本论的当代价值”为题获得资助。借此东风,我想出版一本较为系统地介绍和研究《资本论》基本原理的书籍,疏理一下学习和研究《资本论》的思路,并作为该项课题的阶段性成果,提交给国家开发银行,同时也求教于经济学界的同行们。这是王天义和王睿写作《资本论学习纲要》的用意。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资本论学习纲要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马列著作 |
作者 | 王天义//王睿 |
出版社 | 中国经济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作者总想就《资本论》的基本理论及其当代价值作一些系统的思考,写出点什么来。值得庆幸的是,国家开发银行近几年资助中央党校进行开发性理论研究,我曾就“资本论的当代价值”为题获得资助。借此东风,我想出版一本较为系统地介绍和研究《资本论》基本原理的书籍,疏理一下学习和研究《资本论》的思路,并作为该项课题的阶段性成果,提交给国家开发银行,同时也求教于经济学界的同行们。这是王天义和王睿写作《资本论学习纲要》的用意。 内容推荐 《资本论学习纲要》的作者是王天义和王睿。 《资本论学习纲要》内容大致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导论,主要介绍马克思写作《资本论》的背景,《资本论》的研究对象、方法和整体结构。第二部分是主体,主要是按照《资本论》一、二、三卷的顺序,分10个专题论述《资本论》的基本原理。遵照中央党校李书磊副校长在2011年教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即理论研究一定要有历史感,每个专题论述中又分为三个部分:一是该理论专题的研究对象和逻辑结构,主要从总体上、从结构上把握该原理的基本框架和基本精神;二是该理论专题的基本要点,主要从要点上深化认识,掌握该理论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三是该理论专题的思想来源和现实拓展,主要联系马克思该理论的形成过程和该理论在当代情况下的不同理解,从对该理论的来源和进一步发展中进行拓展,以体现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实践的不断展开和深化的历史过程。第三部分是附录,主要是适应党校教学需要,在半天时间内就能够大体上对《资本论》整体或某一个重大问题加以论述的专题研究,从我在中央党校讲稿中选出来的几篇讲稿组成。 目录 前言 导言《资本论》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资本论》第-版序言和第二版跋) 一、《资本论》写作的时代背景和理论背景 二、《资本论》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三、《资本论》的总体结构 四、学习《资本论》的意义 第一章 商品和货币理论(《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篇) 第一节 研究对象和逻辑结构 一、《资本论》第一卷的研究对象和逻辑结构 一、《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篇的研究对象和逻辑结构 第二节 商品货币理论的基本要点 一、关于商品价值的分析 二、价值形式的发展——货币的起源和本质 三、价值规律——价格及其变动 第三节 商品货币理论的思想来源和拓展 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思想来源 二、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与西方经济学中的价值理论的分野 三、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展开及其当代理解 第二章 剩余价值生产理论(《资本论》第一卷第二至六篇) 第一节 研究对象和逻辑结构 第二节 剩余价值生产理论的基本要点 一、由货币向资本的转化 二、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三、资本的本质和形式 四、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基本方法 五、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关系 六、资本主义工资 第三节 剩余价值生产理论的思想来源和拓展 一、马克思关于剩余价值起源的发现 二、关于资本概念的不同理解 三、关于劳动力商品概念的不同理解 四、关于货币转化为资本的最低数量界限与我国划分私营经济的标准问题 五、关于我国现阶段存在的剥削现象的不同理解 第三章 资本积累理论(《资本论》第一卷第七篇) 第一节 研究对象和逻辑结构 一、研究对象 二、逻辑结构 第二节 资本积累理论的基本要点 一、生产和再生产 二、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 三、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资本积累(《资本论》第一卷第22章 ) 四、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资本论》第一卷第23章 ) 五、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 第三节 资本积累理论的思想来源和拓展 一、古典政治经济学关于资本积累的观念 二、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与发展趋势 三、关于马克思“重建个人所有制”的不同理解 四、如何认识当代资本主义 第四章 资本循环和周转理论(《资本论》第二卷第一至二篇) 第一节 《资本论》第二卷的写作过程和本章的逻辑结构 一、《资本论》第二卷的写作过程 二、资本循环和周转理论的逻辑结构 第二节 资本循环和周转理论的基本要点 一、资本的形态变化及其循环(《资本论》第二卷第一篇) 二、资本周转(《资本论》第二卷第二篇) 三、劳动期间、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对资本周转速度的影响 四、可变资本的周转及其对年剩余价值量和年剩余价值率的影响 第三节 资本循环和周转理论的思想来源和拓展 一、关于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理论的历史发展 二、产业资本连续循环的条件与加快资本周转的意义 三、固定资本折旧基金的使用与扩大再生产 四、关于公共工程(道路、运河)的建设由国家向企业家投资的转变 第五章 社会资本再生产和流通(《资本论》第二卷第三篇) 第一节 研究对象和逻辑结构 一、研究对象 二、逻辑结构 第二节 社会资本再生产和流通理论的基本要点 一、社会总产品的构成和社会生产的两大部类 二、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三、扩大再生产条件下社会总产品的实现 第三节 社会资本再生产和流通理论的思想来源和拓展 一、马克思再生产理论的思想来源 二、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 三、关于两大部类与三次产业分类法 四、经济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第六章 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资本论》第三卷第一至三篇) 第一节 研究对象和逻辑结构 一、《资本论》第三卷的研究对象和逻辑结构 二、《资本论》第三卷第一至三篇的研究对象和逻辑结构 第二节 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理论的基本要点 一、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 二、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 三、平均利润率趋向下降的规律 第三节 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理论的思想来源和拓展 一、古典经济学将价值与生产价格相混同产生的后果 二、关于价值转型中的市场机制 三、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理论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指导意义 第七章 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资本论》第三卷第四篇) 第一节 研究对象和逻辑结构 一、研究对象 二、逻辑结构 第二节 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理论的基本要点 一、商业资本 二、商业利润 三、商业资本的周转 第三节 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理论的思想来源和拓展 一、马克思商业资本理论的形成 二、关于商业和服务业劳动的性质问题 三、马克思商业资本理论的现实意义 第八章 生息资本和信用理论(《资本论》第三卷第五篇) 第一节 研究对象和逻辑结构 一、研究对象 二、逻辑结构 第二节 生息资本和信用理论的基本要点 一、借贷资本和利息 二、资本主义信用 三、股份公司和虚拟资本 四、信用制度下的货币流通 五、高利贷资本 第三节 借贷资本和信用理论的思想来源和拓展 一、马克思的借贷资本和信用理论的思想来源 二、马克思关于市场经济发展与所有制形式变革的理论与现实 三、马克思关于金融危机的理论 第九章 超额利润转化为地租(《资本论》第三卷第六篇) 第一节 研究对象和逻辑结构 一、研究对象 二、逻辑结构 第二节 地租理论的基本要点 一、土地所有权与资本主义地租 二、级差地租 三、绝对地租 四、非农业地租和土地价格 五、资本主义以前的地租向资本主义地租的过渡 第三节 地租理论的思想来源和拓展 一、马克思地租理论的思想来源 二、中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 第十章 各种收入及其源泉(《资本论》第三卷第七篇) 第一节 研究对象和逻辑结构 一、研究对象 二、逻辑结构 第二节 收入及其源泉理论的基本要点 一、马克思对“三位一体公式”的批判 二、马克思对“斯密教条”的批判 三、资本主义的分配关系与生产关系、阶级结构 第三节 收入分配理论的思想来源和拓展 一、马克思收入分配理论的思想来源 二、关于财富生产和收入分配 附录一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导读 一、历史背景和写作原因 二、逻辑结构和基本原理 附录二 《资本论》导读 一、《资本论》的出版与政治经济学的伟大变革 二、《资本论》的理论框架和主题思想 三、《资本论》与当代现实 附录三 《资本论》与市场经济的逻辑 一、《资本论》的对象、方法和理论框架 二、《资本论》关于市场经济的逻辑 三、《资本论》中关于市场经济的基础理论与现实 附录四 马克思的劳动和劳动价值论与当代现实 一、马克思关于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原创含义 二、马克思研究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立场和方法 三、以新视角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劳动和劳动价值论 附录五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未来社会的设想与商品经济的不可逾越 一、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的设想 二、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未来社会不存在商品经济的原因 三、商品经济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 四、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 附录六 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光辉典范 ——纪念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出版150周年 一、《政治经济学批判》是马克思第一部真正的经济学著作 二、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中,马克思第一次对自己的经济理 论框架作出了粗线条而科学的勾画 三、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中,马克思第一次对社会再生产中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环节 的辩证关系进行了精辟分析 四、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中,马克思第一次对创建政治经济学体系的方法进行了高度概括 五、研究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意义 参考书目 后 记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