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茶设计
分类 生活休闲-烹饪美食-家常菜谱
作者 (英)简·佩蒂格鲁
出版社 山东画报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简·佩蒂格鲁编著的《茶设计》以糖块夹、有孔小匙、滤茶匙、糕点叉、餐巾、糕点架、茶叶罐、茶壶套等茶具用途为思路,以泡茶器具、茶道礼仪及茶叶贸易的发展过程为背景。

聆听法国王子德布罗意因不懂饮茶礼俗而被迫喝下12杯茶的故事;领略仅在一年间就进口了4000个糖盒和12000对茶杯的陶瓷贸易奇迹;追溯“陶瓷”一词的传奇由来;体悟18世纪的男士因妻子嗜好名茶且喜欢利用茶点时光畅聊闲叙而给他们带来的恐慌;学习饮茶者如何精心备置他们钟爱的茶具;了解茶匙如何变得愈加精致,被设计成为贝壳形、鸭舌帽形、蓟形和橡子形等形状各异的精美艺术品。

内容推荐

有孔小匙为何物?“茶叶罐”一词源自何处?“茶奶壶”这一新奇器具源于何时?首位巨富茶商又是何人?所有的答案都将在简·佩蒂格鲁编著的《茶设计》中予以揭晓,本书详述了英国茶具历史、盛行缘由以及茶道礼仪。

众所周知,英国的饮茶之风源自布拉于萨王朝的凯瑟琳公主嫁于查理二世时期,当时一同引入的除饮茶习俗之外,还包括与巴西和东印度进行自由贸易的权利。半个世纪以后,川宁创办了首家茶馆。《旁观者》一书中提到:“甚有讲究的家庭在每天下午都设有一小时的茶点时光。”从此,随着茶具的日益普遍,其设计风格也随之衍变,革新意识也日渐突显,例如茶缸的设计衍变等。

《茶设计》以从茶叶税收到茶会礼服的衍变过程为主线,对茶的社会地位及经济价值展开论述,内容丰富,诙谐幽默,盈满趣闻轶事,颇具吸引力,旨在呼吁读者尽情畅享醇香隽美的绝世饮品。

目录

前言 001

一 “神父之帽与莲花”——源于中国的陶壶001

陆羽与《茶经》 007

声名显赫的东印度公司 009

二 “瓷器之奥秘”——源于中国和日本的瓷壶011

马可·波罗与“陶瓷” 013

中国茶馆 019

三 “精巧别致的仿制品”——源于欧洲和北美的陶壶023

约西亚·韦奇伍德 030

霍尔陶瓷公司 032

四 “与中国瓷器相比,略显逊色”——源于欧洲和北美的瓷壶037

明顿瓷器 040

托马斯·川宁的茶馆 045

五 “上等银器”——银茶壶048

茶的销售 052

查尔斯与伯爵茶 058

六 “冒泡呜音茶缸”——茶壶与茶缸059

传说中的茶063

七 “细品茶香茗色,乐享仙露琼浆”——茶碟与茶碗072

日式茶碗 077

茶瘾君子——塞缪尔·约翰逊 080

八 “你的茶杯如何”——茶杯与茶碟087

如何制造牛乳 088

如何制造茶酒 094

九 “人人皆有小茶桌”—一茶桌与茶盘098

劳德戴尔公爵夫人 107

十 “一瓶一磅重的茶叶”——罐、瓶、盒116

茶叶价格 121

过去和现在的茶叶存贮及运输方式 123

十一 “锁与钥匙的盛行”——箱子与盒子126

19世纪的茶叶广告 130

全面戒酒行动 139

十二 “茶叶的称量”——茶匙142

茶叶与征税 147

十三 “榛子大小的糖块”——茶匙与糖钳149

盛装出席茶会 156

十四 “人们称之为奶瓶”——牛奶壶与奶罐 163

克兰斯顿的茶叶商店 167

十五 “细而尖的匙柄尾部”——有孔小匙174

不同等级的茶叶 175

十六 “茶叶过滤”——滤茶器与浸煮器178

关于茶叶的迷信邪说 179

十七 “小茶桌上的精美小茶具套装”——茶具188

印度阿萨姆邦和大吉岭茶叶 191

十八 “为茶壶保温”——茶壶套201

维多利亚时期的饮茶时间 203

十九 “绣有精美图案的别致款式”——桌布、餐巾与小饰巾207

爱尔兰亚麻208

二十 “个人所能购买的最佳精品”——饮茶所需的辅助茶具215

肉桂粉土司面包食谱 217

制作松饼的最佳方法 223

试读章节

“精巧别致的仿制品”

源于欧洲和北美的陶壶

由于中国红陶壶日益盛行,所以英国陶艺家就试图用本国黏土加以仿制。荷兰作为最早从东方进口茶叶及茶器的两个欧洲国家(另一个是葡萄牙)之一,在欧洲茶具的创造历程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欧洲市场上的陶瓷壶贸易源于西班牙马略卡岛的陶器制造。这种釉瓷最初是被仿制而成,之后慢慢发展成为意大利花饰陶器、法国精巧彩陶和荷兰锡釉代尔夫特陶器。1644年明朝灭亡时,荷兰与中国之间的茶叶及瓷器贸易往来就此阻断,荷兰为了弥补这一差距,于是就极力扩大陶瓷生产以满足市场需求。这样,整个欧洲的消费者就能够得到真正的中国瓷器、意大利花饰陶器、产于荷兰的意大利陶瓷仿制品、正宗的代尔夫特陶器和质优价廉的荷兰彩釉陶瓷。

在英国,代尔夫特陶器往往是光泽鲜亮,白瓷常以鲜明颜色雕饰,以极其简单的颜色设计,如纯蓝、纯绿、纯红、纯黄和纯紫。当其他陶瓷厂都在效仿中国红瓷时,一些有创意的陶瓷厂已制造出这些瓷器。西利亚·菲因斯(Celia Fiennes)在她的旅行记《西利亚·菲因斯的1698年之旅》中描述道:“……抵达斯塔福德郡的纽卡斯尔,亲眼目睹了他们制造上等红土茶杯和茶碟的过程,仿制得惟妙惟肖,与正宗的中国瓷器并无差异。”

1777年,约西亚·韦奇伍德在他的信中讲述了17世纪80年代伊勒斯兄弟如何离开家乡,先是迁居至沃克斯豪尔,后又于1693年迁居斯塔福德郡,他在欧洲和英国的早期技术发展历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据伊勒斯先生介绍,下一步的改善工作就是将红色黏土进行过滤提炼,然后再将其放人石膏模具中,仿照中国红瓷(中式茶壶被称为红瓷)制成茶器和咖啡器具,然后再进一步加工,模仿中式茶器对其加以雕饰。”(摘自《韦奇伍德写给宾利的信,1772—1780年》,1903年)伊勒斯兄弟所制的瓷壶,外观无釉,雕饰精美,在18世纪的前50年问颇为盛行。

然而,欧洲瓷壶并不能一直与东方瓷壶在质量上相媲美,1753年,尼古拉斯·克瑞斯普在《公共广告》中写道:“因为中国瓷器的完美无瑕,所以它的适用范围才如此广泛,应该将它作为一种国家专利,据国内生产商介绍,中国瓷器将会向外国商品市场提供供应。”

富勒姆的约翰·德怀特(1672—1703)是英国上等石器首位专业生产者。随后,在其他地方也出现了生产类似茶壶的制造者,例如斯塔福德郡伯斯勒姆的约翰·阿斯特伯里和约西亚·土威福、诺丁汉郡啤酒街的莫利等等。随着饮茶之风愈演愈烈,德怀特和其他英国及欧洲陶艺家在仿制中国正品瓷器的技艺方面也愈加精湛。汤玛斯·威尔登(1719—1795)在他的斯塔福德郡工厂里研制出一项发明,把其命名为“固体玛瑙”,是用各色黏土凝合而成,使茶壶外观形成大理石视觉效果。在18世纪40年代至50年代间,盐釉颇为流行,其质地坚质,条纹浓密,略带斑点。当时,数家大型工厂生产出成千上万种形状各异的茶壶,有房子、海贝、骆驼、小熊和其他动物形状的茶壶,也有方形、圆形、八角形、六角形及其他花样别致的茶壶。

韦奇伍德堪称“陶瓷之父”,是英国陶瓷协会的骨干成员,他始终如一地为国内市场和出口市场制造提供这种“红陶壶”,直至18世纪末期。他还研发出固体玛瑙,并在实验册中写道:“……约在1759年初,我已制造出受人欢迎的漂亮玛瑙仿真品,取得了显著的进步,获得了极大的改善。但人们还是更多地钟爱于那些色彩缤纷、富有光泽的瓷器。”然而,韦奇伍德生产了大批量奶油色陶壶,加之经济实惠的价格,瞬间使他享誉世界。他将可煅烧的燧石添加到黏土中,再用高温烧制,这样能使茶壶更轻盈便携,持久耐用。韦奇伍德与汤玛斯·威尔登合作,生产出各种形状的奶油色陶壶,包括菜花、甜瓜、菠萝、卷心菜及其他水果和蔬菜的形状。此外,他还采取一种明智之举,在陶器还未进行加工前,他首先让他的妻子前去检验他的设计。韦奇伍德在1767年致信给一位客户,信中写道:“我能够给你提供12种、24种甚至更多种奶油色茶壶……我将以每个3先令6便士的优惠价售于你……”夏洛特女王从韦奇伍德那里订购了一个完美的奶油色陶器,初见此物,她欣喜若狂,激动万分,视如珍宝,并将其命名为“女王陶器”。

P23-28

序言

每当我们沏茶煮茗、举杯啜饮时,便会将古今茶艺融为一体,成为融古通今的纽带。我们现如今的生活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都是从以往的历史中延续衍变而来。在日常饮食中,我们依然延续着餐具原有的使用方式,但从未溯求其原因,只有通过真正的追根探索才能寻得准确的答案。例如,茶壶为何设计得矮且阔,而非同咖啡壶一样高又窄?茶杯为何又浅又圆,而非同咖啡杯一样又直又深?储藏茶叶的盒子为何被称为“茶叶罐”(caddy)?英国为何将下午茶设于客厅的矮桌上,而非厨房或餐厅的圆桌上?

或许,在五千年茶史中才能探究所有问题的答案。公元前2737年,茶源于中国,九世纪传至日本,十七世纪到达欧洲。正是由于茶历经了东西方的璀璨之旅,才使得茶具、瓷器、银器、亚麻台布的设计风格及使用价值获得了如此显著的提升,这也是我在本书中的深刻体悟。

关于茶的故事起源于中国,中国乃是茶树种植之地,盛产茶叶,沁人心脾,怡情养性,益于健康。神话传说中,最先发掘茶之神奇功效的人物是神农帝,他发现茶能够提神运气,使人精力充沛,于是他倡导天下子民种植茶树、品茗饮茶。另一位古代哲人也提倡饮茶,故有“茶之神效,在于使人神思清晰,焕发活力”之说。

随着中国绿茶日益受到青睐,饮茶的陶碗也逐渐被精致半透明的小碗所替代,这也促发了中国陶工对瓷器更加精美的制作。随后,这些精美的饮茶器具同茶壶、茶罐、茶叶一并传人欧洲。茶道礼仪在中国唐代(公元618—906)尽显极致,专用茶具就涵盖27种,而被西方采用的仅有茶壶、茶罐和茶碗。然而,即使欧洲人不予进口中式茶具,但这些茶具依然在一定程度上对西方茶具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中国煮茶铜壶传人欧洲后衍变成为配有酒精灯的特色银壶;蒙古炭炉火盆传人俄罗斯后被称为“samovar”(俄国的一种茶壶);或许茶匙与中国茶勺如出一辙;盛放泡茶与饮茶器具的篮子发展成为西方的茶盘;储存及运载茶具的旅行竹袋已发展成为西方的下午茶便携式茶盒;瓷茶壶、茶叶罐、茶碗这三大关键茶具,历经几个世纪的衍变也已发展成为欧洲饮茶礼俗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多数人却从未意识到这与中国的渊源;早餐所用的俏美圆壶与下午茶茶桌上的精美茶壶在构造上几乎同中国早期制造的陶壶相同。现如今,欧洲和北美所用的茶碟是由最初的中国茶碟改造而来。的确,随后的茶碟都配有壶柄,但形状却并未改变。如今其所用的茶叶罐源自一种以马来西亚语而命名的中国高瓷罐。当这些重要茶器接触新事物、迎合新文化时,就必会历经三个阶段——适应期、衍变期和改进期,就像旅行家一样,需要融入新环境,接触新文化,但无论如何其内在本质是不会改变的。

有些茶具诞生于中国和日本的传统文化,其衍变过程也摆脱了那些饮茶国家的食品分配方式与进餐礼仪的影响。例如,滤茶匙和茶壶套(在英格兰和北美的茶桌上同时占据着重要位置)同中国和日本的茶匙、壶套不存在任何衍变关系。这种滤茶匙是由滤除茶叶的普通茶匙经过别出心裁的改造而来。或许,最初它就是一种实用性的有孔器皿,只是为迎合18世纪英国人待客中甚为讲究的餐桌礼仪而已。随后,由于银器匠的精湛技艺,它由一个小小的实用工具迅速升华为一件颇具魅力和艺术性的高雅茶具。中国人通常不会滤除杯中的茶叶,直接在玻璃杯或茶杯中泡茶。同样,这种保温套只是维多利亚的一种具有传奇色彩的装饰品,与中国的茶艺毫无关系。尽管英国保温罩的设计在构想上与中国和日本的设计风格相同,但它并不属于东方茶道礼仪的一部分。

茶具的使用方式及摆设位置会取决于很多外在因素,有时会因为一种想法或因其是一件极具收藏价值的进口茶器,有时也会出于顺应我们生活环境的新思想。例如,在欧洲和北美,使用配有手柄和壶嘴的圆形器皿泡制宽叶茶的习惯与中国清朝几乎相同。到访中国和日本的旅行家和商人若遇到未知草药、习俗及礼节,他们就会对此展开讨论,并详细记录所见所闻。他们完全是出于一种简单的好奇心,渴望享受一段趣意盎然的历程,以求自己与时俱进,博古通今,能与他们的朋友和邻居畅谈长聊。如果他们未能亲自到访中国或日本,那他们一定会奢求用仿真器皿或类似的小碗来品尝一下这种新兴的饮品。

另一方面,欧洲人还使用配锁茶盒,这一点并不是效仿中国人,而是因为当时欧洲的茶叶极为昂贵,主人是为了防范贪婪的仆人而选择使用了这种茶盒。然而,那些用来确保茶叶安全的茶罐已逐渐衍变为东方的高简直边瓷茶罐。在中国和日本,由于人们都不喜于将牛奶加入绿茶中,因此一个关于“牛奶加入茶中,还是茶加入牛奶中”争论不休的话题就此终结。在英格兰,对牛奶的早期饮用所形成的日常习惯在三百年间都未曾改变。  因此,饮茶的国家在备茶与奉茶方面所需的一系列程序,包括采茶、制茶、改进、。创新等形成了一条充满神秘色彩的曲折工序链,摒弃了诸多充满挑战性与复杂性的繁琐问题。

若说茶具源于古代中国,,那么我对茶具的迷恋应该是始于我祖母家。那时,祖母家每个周六和周日的下午都会设有下午茶,其茶道仪式近乎完美,那时的我年幼无知,那些名贵的瓷杯不时被我摔碎。上等的白金色茶具与珍珠柄茶刀、绣花餐巾以及盛放三明治、热奶油松饼(冬天放在灼红的炭火上烘烤而成)、自制蛋糕和饼干的折叠式木质糕点架一同摆设于茶桌上是极为常见的。这些薄壁瓷器是如此地流光四溢、光彩夺目、完美时尚、名贵优雅,以至于在饮茶时令人产生一种幻觉,感觉自己变成了豪门贵族之人。之后,无论何时何人来茶馆,我都会拿出我的金色茶具,自豪地说:“这是我祖母的茶具。”我深知,正是因为这精美茶具与爱德华茶会的渊源,才使得茶水愈加清香醇美。

当我与两个朋友在伦敦西南部的克拉彭共同经营一家名叫“茶点时光”(Tea Time)茶馆时,我再次意识到了茶叶和茶具的关键性。20世纪30年代,在艺术化背景下,当饮茶依然是英国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时,我们想继续发掘茶的魅力,再次创造新的奇迹。因此,我们开始在古董市场及古玩展览会上觅寻我们所需的茶具——绣花蕾丝台布、糕点架、茶碟、茶壶、热水罐、过滤器、茶刀、茶匙、糖碗和奶壶。经过一番忙碌工作之后,摆设完美的茶桌即刻使房间中弥漫着一股温馨可爱之气,热情洋溢,诱人怀乡。当顾客从壶中倒茶,或手持漂亮小篮、蛋糕盘、彩色手柄小茶刀夹取果酱和奶油时,他们的脸上总是笑容可掬,喜悦之情跃然而上。他们时常对我们提到,以后回家定要爬上阁楼,去寻找那遗失的传统茶道,以求再次觅得古时的茶趣。

自1983年我们创办“茶点时光”起,饮茶之风日益盛行,人们对茶的嗜好日渐普遍,直到现今依然如此。在英国,每年的旅店与茶馆生意争冠夺魁,力争上下。在美国,全国各处都设有对外开放的新兴茶馆与茶室,可以召开会议或进行培训,以求吸引各行各业人士。在日本,所有大城市的百货商场几乎都设有英式茶馆,烤饼与奶油蛋糕都是醇香正宗的英国口味。如今,日本人除了嗜好传统的绿茶之外,下午茶点还包括牛奶黑茶。在法国、意大利、西班牙、斯堪的纳维亚、俄罗斯、匈牙利和波兰,新兴零售商提供各类散茶,五星级酒店提供下午茶。在文化交流简捷、事物不断更迭的世界中,思想的交织层出不穷,茶亦是如此,不断被新事物的发展催进、激发。

无需讨论茶中情趣,人们似乎已意会到茶道中的禅意。当他们繁琐地组配各种器具、集中于所做之事、探究其原因时,他们发现由于饮茶,他们的革新意识不再片面。这亦是源自茶道礼仪,源自一种至深的满足感与欣赏感,因为这些美好事物能够使心灵受到空前的洗礼,使灵魂得到精神的净化。鉴于对上溯数千年历史的深层理解,茶道之乐等同于我们从茶中所汲取的满足感。我希望此书能够拓宽饮茶者对茶道的见解,并能为各种饮茶场合平添几多乐趣。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4: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