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实践总结与理论探索——以中国西南诸民族为个案》由和晓蓉、和继全著,其一,在全球化语境中,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必须是一个二元复合的概念,无论理论创设还是相关实践都不应将其割裂开来。其二,以民族信仰文化为主体的民族心灵传承文化是保护与传承的核心与关键;只有承认其传承的灵性原则——心灵传承性,以及相应的整体性原则、民俗生活原则,其传承才可能是持续有效的;以传统信仰为核心的民族民俗生活的复归是民族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根本出路。其三,对于传统信仰及其文化表象的认知与研究、保护与传承,必须建立在亲证的视角及其所引导的路径之上。
《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实践总结与理论探索——以中国西南诸民族为个案》由和晓蓉、和继全著,本书运用民族学、宗教人类学、民俗学等多学科的研究思路和方法,以文献收集、田野实证与理论建构相结合的路径,对民族信仰及其产业化问题进行考察和探究。《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实践总结与理论探索——以中国西南诸民族为个案》内容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梳理了我国自建国以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实践和理论研究成果。第二部分通过五个典型案例阐述我国当下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难点、关键点,并分层导出作者的反思及相关理论思考。第三部分是前面两大部分的总结与拓展,尝试以民族信仰为主线,以“心灵传承”为主要理论视角,探讨和建构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基本理论概念,并形成初步的框架。
导言
第一部分 民族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现状综论
一、民族文化传承生态的变化
二、正确认识保护和发展民族文化关系的紧迫性
三、较大范围的民族文化保护区的建设
四、多样化的民族文化生态村、生态区
五、文化保护与传承研究成果渐丰
第二部分 案例及阐释
案一:民族信仰文化及其阐释的灵性一整体性原则——以香格里拉藏族羌姆为例
案二:民族信仰“文化化”“学术化”及“产业化”的影响——以纳西族东巴信仰文化为例
附录一:访谈当代新型东巴教传人
案三:民族信仰文化的申遗困境与当下遗产保护悖论——以纳西族古代仪式乐舞《白沙细乐》为例
案四:民族信仰复兴的村民需求——以丽江南溪村为例
附录二:南溪纳西族丧葬仪式歌《喂慕达》的部分歌词辑录
案五:民族信仰文化当代复兴与重构的民俗生活原则——以壮族布洛陀信仰重构为例
第三部分 后现代条件下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基本理论框架的建构
一、作为二元复合概念的“保护与传承”
二、“民族信仰”概念及其特质
三、“民族信仰”及其文化表象的心灵传承机制
四、民族文化保护传承的场域问题:文化传承场及其维护与再造
五、民族信仰文化研究的视角与方法问题:以“亲证”代替实证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