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被人称为世界园林之母、世界艺术之奇观。早期园林的朴实简单,近代园林的宏伟壮丽,皇家园林的豪华壮丽,公共园林的开阔实用,《园林史话》带您领略中国精美的园林艺术独有的古老、沉静、温柔和优雅。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园林史话/中华文明史话 |
分类 |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
作者 | 武少辉//董岩 |
出版社 |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被人称为世界园林之母、世界艺术之奇观。早期园林的朴实简单,近代园林的宏伟壮丽,皇家园林的豪华壮丽,公共园林的开阔实用,《园林史话》带您领略中国精美的园林艺术独有的古老、沉静、温柔和优雅。 内容推荐 《园林史话》介绍了中国有着悠久历史的园林艺术,详细讲解了历朝历代的园林艺术特点和志趣,发掘其中蕴含的儒、释、道等哲学或宗教思想,以及融入其中的山水诗、画等传统艺术的影响。《园林史话》浓缩了中国园林的发展历史,折射出中国人民的自然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目录 序 引言 一、殷周苑囿 二、秦汉宫苑 1.秦始皇与中国第一座皇家园林 2.汉代皇家宫苑与私家园林的发展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园林 1.魏晋南北朝文化与皇家造园运动 2.山林野趣与文人雅趣相融的私家园林 3.寺观园林逐渐形成 四、隋唐时期园林 1.隋朝著名皇家园林——西苑 2.唐都长安的苑囿 3.唐代皇家园林的典范——华清宫 4.唐代“文人园”的萌动时期 五、两宋时期园林 1.两宋写意山水园与自然风景园的发展 2.西京洛阳的私园发展与李格非的《洛阳名园记》 3.宋代文人造园活动渐成风气 4.北宋著名皇家园林——“寿山艮岳” 5.宋代园林发展的特色业绩 六、元代园林 1.元代的皇家园林 2.元代著名私家园林——苏州狮子林 七、明代园市市 1.《园冶》与明代造园理论的发展传播 2.明代著名皇家园林——华贵高雅的宫后苑 3.明代著名私家园林——超凡脱俗的拙政园 4.明代江南私园发展的鼎盛时期 八、清代园赫 1.清代园林的政治决策性作用 2.清代规模宏大的皇家园林 3.清代凸显地方特色的私家园林 九、中国近现代园林 1.中国近现代公园的诞生与发展 2.中国近现代园林的发展方向 3.现代人鉴赏中国园林 结束语 附录(中国历史年代表) 试读章节 1.泰始皇与中国第一座皇家园林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不仅综合了前朝修造园林的经验,筑台、凿池,饲养珍禽异兽,还不断营造宫室,其规模异常宏伟壮丽。这期间,囿进一步发展为宫苑,除游乐狩猎之外,囿中开始建“宫”设“馆”,增加帝王在其中寝居、静观活动等内容,其中最为有名、规模最大的应推上林苑。 关于秦时期的上林苑,《史记·秦始皇本纪》有载:“三十五年……始皇帝以为咸阳人多,先王之宫廷小……乃营作朝宫渭南上林苑中。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颠以为阙。为复道,自阿房渡渭,属之咸阳,以象天极阁道绝汉抵营室也。” 由此可见,当年的上林苑是何等的豪华与恢弘,堪称中国造园史初期的第一座皇家园林。特别是苑内的阿房宫的存在,一开始就奠定了皇家园林师法自然、融合宫殿的恢弘风格。虽然秦亡后,阿房宫等建筑被项羽付之一炬,但其对后世宫苑建筑的影响却相当深远。 另外,秦始皇为永享荣华富贵、长生不死,十分迷信神仙方术,曾多次派遣方士到东海三仙山求长生不老之药。在毫无结果的情况下,他也只能在园林里挖池筑岛,摹拟海上仙山的形象来满足自己接近神仙的愿望,这就是上林苑内的兰池宫。秦始皇在兰池宫内挖池堆山筑岛,池中有岛屿蓬莱、瀛洲,象征东海仙山,为皇家园林抹上了一些神秘色彩。 2.汉代皇家宫苑与私家园林的发展 汉代,自先秦时期发展起来的皇家宫苑建筑艺术逐渐成熟,在造园中广泛使用雕刻艺术,园林已经基本形成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汉代皇家园林的发展趋向多功能化,可供人游乐、起居、宴饮,甚至修炼、求仙之用,其代表则首推汉武帝时期扩建的上林苑。 (1)汉代皇家宫苑的代表——上林苑 汉武帝统治时期,汉王朝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汉武帝把秦的旧苑上林苑加以扩建,形成了苑中有苑、苑中有宫、苑中有观(供登高远望的建筑)的独具特色的汉代皇家第一宫苑。据《关中记》载:“上林苑门十二,中有苑二十六,宫二十,观三十五。”其规模之大可从《汉旧仪》所载窥见一斑:“上林苑方三百里,苑中养百兽,天子秋冬射猎取之。” 值得一提的是,汉代的造园者在总体布局与空间处理上,已把全园划分成若干景区和空间,并确定各个景区的景观主题和特点。比如,上林苑中设计有昆明池、祀池、郎池、东陂池等各种水景区,并配置品种丰富的植物,仅群臣贡献的奇树异果就有2000多种。 此时的苑中不仅继承了古代囿的传统,养有百兽可供帝王狩猎,而且有作为苑中主题的宫、观等园林建筑。 (2)太液池的“一池三山”格局 上林苑中最重要的宫城是建章宫,宫城北部有一太液池,是苑内组景最好的园林景区。太液池中有蓬莱、瀛洲、方丈三山,象征海中神山,形成“一池三山”的格局。 太液池是一个相当宽广的人工湖,因池中筑有三神山而著称。这种“一池三山”遂成为中国古代皇家园林的主要模式,对后世园林设计有深远影响,这种影响一直沿袭到清代。 据《两京杂记》记载,当时的太液池,岸边满布水生植物,平沙上禽鸟成群,水光山色,其水面划分、空间处理以及水面的意境开后世自然山水宫苑的先河。在汉代的园林布局中,不仅栽树移花、凿池引泉已普遍运用,并且还非常注意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叠石造山,开始发现和使用造园手法。这种人为的园林山水造景艺术,充分利用山、水、建筑等要素来表达造园的意境,也为以后的山水园林艺术设计与发展开创了先例。 (3)与皇家宫苑相仿的私家园林的出现 汉初商业发达,富商大贾追求奢侈的生活,也经营园囿以满足自己寻欢作乐的需求。自此,在中国造园史上,私家园林开始崭露头角。据《盐铁论》载:“富者积土成山,列树成林,台榭连阁,集观增楼。”此时出现的私家园林,比较著名的有茂陵富商袁广汉的私园、梁孝王的梁园、东汉大将军的梁冀园等。 汉代豪门贵戚及士大夫所筑的私园,虽其规模与皇家宫苑有大小的差别,但其造园的手法以及园的形式、内容等多仿效皇家园囿。私家园林不仅环境幽雅,广植花卉林木,而且筑有楼台亭榭,逐步成为中国园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之,秦汉宫苑及私园的发展大多是古代囿和宫室的综合体,苑中有苑、宫城、宫观,宫室建筑群已成为苑的主体。其园林的发展,无论从内容、形式、构思立意,还是从造园手法、技术、材料等各方面讲,都已真正具备了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性质。 P8-12 序言 我不是一个科班出身的历史学工作者,基础的中国历史知识,几乎全部得自自学。所谓“自学”,也就是自己摸索着读书。在这个过程中,一些篇幅简短的历史知识小丛书,给我提供过非常重要的帮助,是引领我步入中华文明殿堂的有益向导。按照我所经历的切身感受,像这样简明扼要的小书,对于青少年和其他普通读者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应当会有更大的帮助。现在摆在读者面前的这套《中华文明史话》彩图普及丛书,就是这样一部中国历史知识系列专题读本。 编撰这样的历史知识介绍性书籍,首先是要保证知识的准确性。这一点说起来简单,要想做好却很不容易。从本质上来讲,这是由于历史本身的复杂性和认识历史的困难性所造成的,根本无法做到尽善尽美;用通俗的形式来表述,尤为困难。好在读者都能够清楚理解,它只是引领你入门的路标,中华文明无尽的深邃内涵,还有待你自己去慢慢一一领略。 这套《中华文明史话》彩图普及丛书,在首先注重知识准确性的基础上,编撰者还力求 使文字叙述生动、规范,深入浅出,引人入胜;内容则注重富有情趣,具有灵动的时代色彩,希望能够集知识性、实用性、趣味性和时代性于一体;选题则努力契合社会公众所关注的问题;同时选配较多图片,彩色印刷,帮助读者更为真切地贴近历史。 生活在物质文化高度发达的当代社会而来学习久已逝去的历史知识,经常会有人提出为什么要读这些书籍的问题。中国古代士大夫对历史知识价值的阐释,是“以史为鉴”,即在现实社会生活中特别是处理政务时借鉴历史的经验。历史知识这一功能,直到今天,依然存在,但并不是与每一个人都有直接的关系。对于大多数社会普通民众,尤其是对于青少年朋友来说,我想,历史知识虽然既不能当饭吃,也不能当衣服穿,但却是人类精神不可或缺的基本营养要素。读史会使人们的头脑更为健全,智慧更为发达,情操更为高洁,趣味也更为丰富。 2009年4月4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