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为改变而生活(格蕾斯·利·博格斯自传)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美)格蕾斯·利·博格斯
出版社 中国电影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为改变而生活(格蕾斯·利·博格斯自传)》是本英文自传的译著。传主格蕾斯·利·博格斯(Grace lee Boggs),中文名字陈玉平,祖籍中国广东,父亲是美国的第一代华人移民。她1915年出生于美国,20世纪30年代毕业于伯纳德大学哲学系,获博士学位。毕业后参加了西方马克思主义者领导的美国工人运动和种族斗争活动。20世纪50年代她嫁给了黑人工人运动领袖杰米·博格斯。晚年她积极参与底特律的社区重建活动。本书记录了她的生活经历和社会活动。

内容推荐

  《为改变而生活(格蕾斯·利·博格斯自传)》真实记录了格蕾斯·利·博格斯的一生。格蕾斯·利·博格斯是一位1915年出生的美籍华裔,她的中文名字是陈玉平,由于书中的他称和自称都用了格蕾斯,为尊重原作与版权起见,中文版保留原著的著作人署名和书名,我们沿用原作者格蕾斯这个名字。《为改变而生活(格蕾斯·利·博格斯自传)》从个人成长的视角出发,纪录了一个世纪以来美国社会文化的急剧变化,生动地展现了杰出华裔女性对历史变革的参与和推动。

目录

中文版序骆晓戈/1

前言奥西·戴维斯/1

序言/1

第一章 东方人就是东方人吗/1

第二章 从哲学到政治/23

第三章 C.L.R.詹姆斯/51

第四章 杰米/89

第五章 “这个城市是黑人的土地”/143

第六章 超越叛乱/177

第七章 回到中国/235

第八章 21世纪新的梦想/255

第九章 关于我自己/295

注释/335

主要人名中英文对照/363

试读章节

我父亲从来没有把母亲看成是个独立的个体,永远不理解为什么她那么不开心,也不理解为什么学习使用英语以及以她自己的名义成为美国人对母亲来说那么重要。我不记得父亲曾经直接称呼母亲的姓氏,除非他是在责备她。他通常会以“孩子他妈”第三人称谈起她。也许是因为相信孔子对家庭角色的定义,父亲认为,让她成为母亲的角色并让孩子们尊重她这一母亲角色就是他必须做的事情。当我们长大了,父亲总是说“你们的母亲是个好女人。她抚育你们、爱你们,照顾生病时的你们,但她再怎么样也只是个女人。当你们需要建议和指导时,就来找我吧。她只知道这墙内之事,而我遇到的人和事比较多”。在旧中国,妻子被称为内人。

也是因为如此,我母亲非常不开心。与美国妇女的生活,尤其是与电影中所刻画的那种生活相比,母亲把自己看成是受害者,把自己无爱的婚姻和家庭生活看成是她在中国受迫害经历的一种延续。父亲将房契归于母亲名下,防止如果生意失败房子也不至于充公。所以在20世纪30年代,母亲将他锁在门外,拒绝他回家。早在中国革命期间妇女“诉苦”运动之前,我母亲常会到市中心父亲的餐馆当着顾客和那些雇员们的面指责父亲。而父亲则会躲在厨房里不出来。然而,三十年来直至60年代父亲去世的这段时间,他总是给母亲写长信,问为什么他们不能一起回来,并用复写纸将复印稿送给每个孩子。这些信总是以“孩子的母亲”开头的。

母亲和我的关系从来就不是很亲近。当我还很小时,她总是抱怨说生我时她受了许多苦,因为我的头太大,这就是暗示说她受苦都是我的错。我不知道为什么是这样的,也许是因为我们现在所谓的婚内强奸吧。但是我永远不能理解为什么在所有的孩子中只有我成为她受迫害的象征,这也许是因为在母亲生我时我给她带来太多的痛苦。也可能是因为早些时候母亲不会英文,而我承担了接待到我们家客人的角色,她把这看成是一种反叛。也许是因为在家务事上我帮不上忙,我和母亲一样痛恨做家务事,但是家务事并不全是母亲一个人做的;每个星期会雇佣工人来家里一两次,做一些清洁房间,清洗、烫熨衣服的工作。(通常会是一位欧洲移民妇女。我回忆不起任何一个非白人,但我兄弟埃迪依然记得有一位黑人妇女,他说母亲和她的关系最好。)无论原因是什么,母亲对自己的生活越失望,就越是嫉妒我的生活。我越是要过自己的生活,母亲对她生活中所遇到的事就越感到愤怒。当我在学校埋头苦读并表现不错时,这似乎让母亲想起当年她所失去的那些机会。因为我是一个女权主义者,在30年代末,她曾要求我公开与她一起反对父亲,我拒绝了她。因此她永远也不会原谅我。

相反,父亲从来不认为自己是受害者。生活对他来说是一种探险,在其中,可以从成功、失败中学习、成长。他将挫折和失败看成为追求生活所必须付出的代价,他总是能不断前进,总是在寻求新的途径,扩大他的生意和他的思想。充分利用他早年读书所学的知识,父亲每天读一份中文版的报纸,并且一直坚持和在国内的家人保持联系,从来不问断地从经历中学习,不断地扩充他自己的汉语和英文词汇。我现在依然看见在房后的卧室里,90岁的父亲坐在桌边,用汉英、英汉词典查单词,丰富自己的词汇量。

每一个问题,无论大小,对父亲的聪明才智都是一个挑战。像在1938年,我在布林莫尔大学担任助教时,住在校外,仅靠每年400美元过日子。所以每个星期二早晨,他都会从饭店里准备好够我熬过一星期的食物,在34街的大邮局以特寄的方式,送上从纽约发出的火车,为的是赶在那天晚饭之前,能将食物送达布林莫尔大学。父亲总是能从解决困难中找到乐趣。他总是想方设法帮助其他中国人,将他们的儿子或妻子从中国带过来。在20年代末,纽约的一家小报报道说,在副总统查尔斯·柯蒂斯以及一位名叫马特·格莱瑟的人(如果我记得不错的话)的协助下,他非法从中国走私人口。

当我父亲于1911年第二次来到美国时,中国人在西海岸基本没有到农场或工厂工作的机会。在19世纪50年代,中国移民成为了矿工,和其他人一样申请索赔;一部分人从事了农业工作,作为佃户或劳工教他们的雇主学会开垦、种植、收割果树和庄稼的技术(这些技术是中国人几个世纪以来积累起来的)。后来,大量的工人在铁路工作,做一些白人不愿做的危险事情,在雪崩和滑坡中工作,有些因此而死去。这就是“中国人的机会”的最初来历。尽管由于在1890年通过的联邦法律为“白皮肤的人们”保留了公民权,中国人是没有权利成为美国公民,但还是有低贱的工作给他们去做的。

P6-8

序言

生活的道路是充满荆棘的。和多数愿意终生做学生的人一样,我总是需要帮助。我时常感到自己的逻辑是那样地站不住脚;做的结论往往也会误入歧途;我所看到真实总是会有假象。当需要理清思维、解决困惑的时候,我就会去杰米和格蕾斯那里。他们总是能思如泉涌,并且愉快地与我分享。而就我而言,总是能学到新东西。这本书也不例外。拜读之后让我收获不少。

对于那些饥渴的心灵,它不仅是一场盛宴、一剂灵丹妙药,而且是一位雄辩的演讲者在讲述她的故事,让人感觉到似乎一次曙光之旅开始了。你可以听到格蕾斯的声音,同时也可以听到杰米的声音,若不是偶尔的炮弹声,它永远不会间断。时间永远不会停止,我们这两位良师益友也从未停止过他们的工作和追求。这本书记录了他们不断追求、成长的过程。他们对真理的追求,就像是鲜花向往阳光、猎人追捕猎物一样地执著,不论他们发现什么,他们都会乐于与人分享。

这本书讲述了事业、集会、冲突、运动,以及发起运动的男人和女人们:工人、学生和人民委员会;C.L.R.詹姆斯、克拉格神父、富兰克林神父、科尔曼·杨、马尔科姆和马丁;艺术家、音乐家、诗人、演员、罢工者、革命的追求者;他们双方的家庭成员;和格蕾斯一样热情洋溢的杰米:他的精力、他的紧迫感、他的献身精神、他的诚实和耐心,当然有时他也是极度缺乏耐心的。

格蕾斯,格蕾斯,格蕾斯,她的精神和她的生活方式如同钢铁一般的坚强,但又是那样地容易相处,那样地平易近人。她将我们带到了她过去隐秘的私人生活,宛如一位旁观者在讲述家庭、书籍、学习和斗争的故事,她尽量地保持一种“自然的语气”,而决不矫揉造作。她最终回到了中国,找到了在“斗争”中最终的公民身份,她确切的定位。她的归属就是与所有的“人民”站在一起。成长、变化、发展,快得就像每天的头条新闻一样,但一直保持着稳定——我要再次说——这无疑是有利于实现目标和提供指导的,就像丽雅特·塔布曼的故事和北极星一样。驶向过去,探索未来。此书就是这位飞行者的日志。

从这本书的字里行间,我总是可以听到她的声音——当她谈起他们时,尤其是杰米和他的去世,眼前总是浮现她的面容。仿佛作者在发现读者为之啜泣时,总是会转换话题,稍作停顿,直到他或她停止啜泣,然后又重新讲述——讲述她的故事,教会你生活,直到最后一页。

书评(媒体评论)

本书不仅仅是一部深刻而感人的回忆录,它更是一本启示录。格蕾斯,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中产阶级美籍华人,在与反抗者、工人和哲学家们的接触中,领悟到身体究竟在哪里:这个社会里,谁在对谁做什么。本书是一部真正的解放心灵的奇遇。

——斯达兹·特克

《为改变而生活》可能算得上是20世纪后半叶最重要的一部政治回忆录。格蕾斯完成了一部极其出色而重要的回忆录,一件珍宝。

——罗宾·凯利 纽约大学

只有能够对自己的弱点作斗争的人,才能领导并建立新的、更具有人性的社会。格蕾斯本人的人性境界清晰地表达了她一生对社会性别、阶级、种族等各种社会界限和壁垒的突破。

——王政 密歇根大学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 23:3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