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有七情六欲,但不可有贪欲
人生在天地间,有七情六欲是很正常的事情。欲望本身并不是坏事,而只是我们本性的一种表达。真正有害的,是被欲望牵着鼻子走,罪在无休止的欲望。大禹的父亲治水时采用“堵”的方法,反倒让水患越来越严重。而大禹采用疏导的方法,彻底解决了水患。人身体中的欲望,就像是需要疏通而不是去拥堵的水患一样,要以合理的眼光去看待这件事情,要对自己正常的欲望加以引导,比如饿了就要吃饭,冷了就要多加衣服,而不是不论饥饱,一见到山珍海味就胡吃海塞,最后就只有一个结果——把自己的身体吃垮。
因此,人应该学会掌控自己的欲望,而不是被欲望掌控。欲望就像雨水一样,适当的雨水可以灌溉庄稼,获得丰收,雨水多了,则会泛滥成灾。我们之所以活得累,就是因为把欲望误认为需要,使自己疲于奔命,越陷越深。
在《百喻经》里面有一个愚人吃盐的故事。
过去有一个愚蠢的人,他到别人家去做客。主人留他吃饭,他嫌菜太淡,没有味道。主人听后,往他的菜里又加了一些盐。加了盐的菜果然好吃多了。他暗自想道:“菜之所以这么好吃,是因为有盐的缘故。加这么点盐尚且如此,何况加更多的盐呢?”于是,这个没有头脑的家伙便空口吃起盐来。谁知吃了以后,口舌便失去了味觉,反受其害。
这就是被欲望牵着走的典型事例。一旦得到了一件爽口的食物,就贪嘴不放。岂不知,再好吃的东西,只有在适量的情况下,才能品味到其美妙的滋味,一旦超过了自身所能忍受的度,便只有用“过犹不及”来形容了。
当然,现实生活中并不会有人如同故事中的愚人一样只一味地吃盐,但你是否能够看清楚自己生活中的“盐”究竟是什么?在向自以为美好的事情迈进的时候,你自己的脚步是不是比那个愚人还要坚定。还有,你是否看得到不远处欲望的深渊,正在张着血盆大口想要把一切吞没。欲念是无止境的,过于贪恋,反倒会把许多曾经梦想中的美好变成真正的恶魔。在面对现实的时候,当欲望摆在眼前的时候,你是选择随心而动,还是选择理智前行,一念之差,往往会造成谬之千里的结果。
毕竟,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能够禁得住那一把“盐”的诱惑的智者并不多。倘若能够明白贪多必失是一种和谐生活的哲学,便可以在人生的苦海中及早回头。因为只有在放下以后,才能拿起更多。当你看似是舍弃了一种心之所向的东西,实则得到的,比之更有价值。
佛教中曾有一个叫宝觉的得道高僧,在即将圆寂的时候命人把自己所有的弟子叫到身边,向他们宣布自己的大限即将到来。恩师快要离开人间了,弟子们自然苦苦挽留,心有不舍。在一片悲凄声中,唯有一个声音与众不同。这位弟子大声说道:“时限若已到,生死由他去好了。”宝觉禅师听后,微微一笑,对众弟子说:“这便是老衲的肺腑之言。”随即双眼一闭便圆寂了。
生死有命,富贵在天,这并不是消极的处世方式,而是以一种“看透了”的态度来对待人生。人吃五谷杂粮,就免不了要生老病死,反倒不如看透放下,不执迷于生之欲念,死之痛苦,来的时候干干净净地来,去的时候痛痛快快地去,这才是真正的解脱。人有欲望并不是一件绝对的坏事,因为有欲望,说明你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你在积极地追求上进,在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奋斗,就像拿破仑说的那样“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人往高处走,这是人类的天性,也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但是凡事都应该有个度,当我们的欲望膨胀的无法控制的时候,它就成了灾难。拿破仑确实由一个士兵成长为了一个好将军,甚至成为了一个具有雄才大略的帝国皇帝,但当他的欲望膨胀为统治全世界的时候,胜利变成了失败,法国人民也因此受害,而他自己最终一个人在孤岛上了结束了曾经辉煌的一生。
想要不被欲望牵引,唯有看清自我的欲念所在,能够真正把握为人的正确方向和恰当处事的度,才能够避免造成不可挽回的恶果。这是最简单的道理,却也最难做到。唯有如此,才需不断去修行自我,以得禅的大境界。禅,从来都不在遥远的西天,而于你我是如影随形。
P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