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四十年半人马/台湾名家经典散文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林文义
出版社 四川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四十年半人马》所收散文是作者林文义从已出版的数十本散文集中精选出来的,具有较高水平,其作品风格独特而充滿魅力,作品关注現实生活中的普通人,反映作者悲悯苦难生命的情怀。本书共有5个部分,分别是自序、1970、1980、1990、2000,收录了如《多雨的海岸》《蝶变及其他》《碧莉雅思之书》等共30余篇经典散文。

内容推荐

林文义所著的《四十年半人马》为“湾名家经典散文”系列之一。

《四十年半人马》共有5个部分,分别是自序、1970、1980、1990、2000,收录了如《多雨的海岸》《蝶变及其他》《碧莉雅思之书》等共30余篇经典散文。

目录

1970年代

 多雨的海岸

 蝶变及其他

 碧莉雅思之书

 牧神之歌

 漂鸟与森林

 山是一卷书

 水灯祭

1980年代

 千手观音

 孤独的山地

 美浓一夜

 岛与海之问

 岁月无梦

 满山菅芒花

 边境极北

 家园

1990年代

 美学物语

 再见萤火虫

 手艺人

 瑞穗思考

 草叶九帖

 在鲑鱼的路上

 童年照相簿

2000年代

 最贴近孤独的时刻

 边境之书

 静谧生活

试读章节

枯林

这儿是海拔三千两百米的高山上,我的腰间系着绳索,头顶着一方白茫茫的烟云,登山鞋所踩住的地方,是这断崖间宽仅一尺半的鸟径。八月在高山,却不觉得酷热(虽然我与太阳的距离近了),偶尔将视野往脚下一拉,心深处一股阴冷却紧随着升起,双手也和岩壁更贴切。

红色的登山外套,像高山中一堆堆燃烧的火焰,我倚在一片低洼的岩缝中,拿起腰畔的铝制水壶,往嘴里直倒,一颗猛然悸跳的心才舒坦了许多。一个庞大的影子向我走来,一张满含慈祥与关怀的笑颜,是已经五十八岁高龄的登山队领队,他走过来递给我一包很扎实的干粮。

“第一次爬这么高的山吧?累不累?”他问。

“还好,我想走过这段小路大概就平坦多了。”我说。

“平坦只是在山口到枯林那一段,不到七百米脚程。以后就要攀登岩岬了,那是这段旅程中最艰苦的,所以我们要在枯林用午餐,然后全力攀登那片岩岬。”他说道。

烟云满山满谷,几米之外已不见前者,只能用彼此的呼唤声辩明方位,断崖之外是一大片茫茫无垠的云海。

“你感到渺小吗?你感到卑微吗?人啊!你以为攀登到峰顶,是你征服了这座巨山吗?是这巨山征服了你啊!你将知道什么叫作渺小,什么叫作卑微,你将带着一份顿悟的心情回去;该知道,你从哪儿而来,就必须要回归到哪儿。”似乎,有一种奇异而雄伟的声音在山的四方,从烟云的各处向我急涌而来,我开始恐惧了,但我仍然追随着大家的脚步,向前毫无意识地推进着,移动着。

这是一片奇异得像梦境的枯林,整片林子,白色的枝干,白色的烟云缠绕其间,我便分不清楚是在尘世抑或是在另一个世界之外。

这片白色的枯林令我产生了很美的联想,像《齐瓦哥医生》中那片白得迷人的桦树林,冬的景象,没有树叶,只有光秃的枝丫,我的思绪中有含泪的诗人齐瓦哥,有雪地上流浪的独行者、冻死在乌拉山下的老妇及孩童……这片白色的枯林所导致我的联想,我想起苦难的祖国,想起年轻及多感的岁月,我的眼眶已渐渐模糊了。

将干粮和着冷开水吞了进去,头有点儿晕眩,呼吸也感到困难,毕竟,我已经身在海拔三千五百米之上了。

望向枯林后端,在白茫茫的烟云之外,那座雄伟的山正露出它峥嵘嶙峋的英姿,却也充满嘲笑与讽刺。我猛然想起方才意念中那个奇异的声音——“你感到渺小吗?你感到卑微吗?人啊!你以为攀登到峰顶,是你征服了这座巨山吗?是这巨山征服了你啊!你将知道什么叫作渺小,什么叫作卑微,你将带着一份顿悟的心情回去;该知道,你从哪儿来,就必须要回归到哪儿。”

负起笨重的登山背包,将登山夹克的拉链往上一拉,风来,颈间那条黄色的围巾便轻轻地飘了起来。领队在前面大声的呼唤着,我忽然觉得领队也坚强得像一座巨山。走出枯林,那座烟云中的巨山伸展双臂,拥我走入怀中。

海思

来到海岸,对岸的观音山正以巨大的黑色身体紧托住那轮血红的落日,将庞大的影子罩住淡水镇的晴亮。

来到海岸,心中升起一张风景,思绪中已填满渔船与海平线的壮丽。海是我的信仰,山是我的主神,生命中存在着它们,我还要奢求些什么?

海岸那座古庙,香火鼎盛,渔人出航之前,总是要先来此膜拜,祈求妈祖佑护他们的渔船平安地出去,平安地返航。纵然,他们的信仰会使人感到可笑,但神灵留在渔人的心中,在狂风怒浪的海上,这份信仰却是支持他们最有用的力量。由此,我深深地想到,信仰是一种有力的依靠。事实上,人的心灵是软弱的,是懦惧不安的,而信仰能够将人们的思想提升到一个较为清明的境界。

我走在向晚的海堤上,夏季的海风是一道温柔的流,在这儿,许多属于尘世的忧烦及不悦都将之交付向晚的海风,让它吹得烟消云散。

P14-16

序言

纯净是我怀中镜

林文义

雄浑又忧郁,阳刚却唯美,结合了阴柔本体与对粗犷的向幕,如希腊神话中集阴阳二体于一身的半人马……

这是台湾台中逢甲大学中文系教授、文学评论家张瑞芬女史,对我最真切的形容,的确是知己者言。其实几近一生,我以文学安身立命,原来探寻的,无非就是:纯净。

纯净是栽怀中镜。虽说千禧年后五年曾专注干小说,涉足新诗习作,念念不忘的还是40年来钟爱的散文美学;少时志向热衷干绘画未成,替代以文学形式,我手写我心,散文的可能遂成为日常的恩索习性……

鲁迅和沈从文至近代的木一心,是我倾慕、向往的典范;曾被列为禁忌的“中国”,少年的我及同一代文学初习者,是那样敬仰地偷偷默读、抄录被台湾政府列为“禁书”的隽美佳构,滋养着我们,试着在恶土里种植鲜花。

漫漫长夜,风冷雨湿……孤灯下笔和纸的沙沙檄音,文学的顽强与纤细,心灵的纠葛和决绝;不懂何以选择书写这寂寞之路?日渐败坏、腐化的倾圮乱世,文学寂寞却曼有意涵,纯粹的眷爱,洁净的自我救赎,可不是吗?

干是不揣浅薄的,初秋的子夜到黎明时分,回看愧然、青涩的少作出干七十年代,著力干试图突破独裁体制,描摹人民和土地,抗争的八十年代,现实中浮沉、苍茫美丽的九十年代、跨越先是希望而后绝望的千禧年后的十年……似乎所有理想都幻灭得差不多了,暗夜萤火般的文学说话:我,还在这里啊!

文学习作四十年,我很少满意自己的作品;完美主义的一向寻索纯净的我,注定不合时宜于现实世情。明知没有乌托邦却不信的依然试图在文学,心灵底层,书写出一方净土。

因而以之为书题的《四十年半人马》,遂有断代自选集的意义;十八岁开始文学初旅,嗜读哲学典籍,从尼采、叔本华、康德、卢梭、纪伯伦、伏尔泰……其实是一知半解,什么都不明白,列在卷前分帙的“1970”少作七篇天真、愚痴的自以为是,胆敢收入乃是忏悔少作以印证“1980”系列的意识转折,呈请智慧的读者方家贻笑之外亦能知谙一个台湾散文作者力求向上的由衷诚意。三帙之后的“1990”接续“2000”毋宁稳定住且确立为自我风格。

无一不是追求“纯净”的不渝信念。

无一不是映照台湾的土地与人民的形影。

2010年允诺书写大散文,以台湾百午作题的《遗事八帖》有聿和大陆读者素面相见(2013年此京中国长安出版社印行简体字版),是我而今最符合己意的文学大愿完成。再续此一断代散文自选集,要深切感谢四川人民出版社汪瀰先生的诚邀以及相与文学四十年同龄的知,心老友、诗人作家陈义芝兄的力促因缘。

2013年9月9日台北大直

书评(媒体评论)

雄浑又忧郁,阳刚却唯美,结合了阴柔本体与对粗犷的向慕,如希腊神话中集阴阳二体于一身的半人马……

——张瑞芬

我以文学安身立命,原来探寻的,无非就是:纯净。

文学习作四十年,我很少满意自己的作品;完美主义的一向寻索纯净的我,注定不合时宜于现实世情。明知没有乌托邦却不信的依然试图在文学心灵底层,书写出一方净土。

深林有了鸟之后,就不再沉寂;而鸟有了深林,鸟就不再流浪。我第一次深深地感到,多年的孤零竟是我思绪深处唯一的伤痛,为什么我不去追寻飞鸟梦里的香草山,一片永无人迹的深林……

——林文义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9 15:4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