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小潘的这本《相离莫相忘且行且珍惜(陆游和唐婉的传奇绝恋)》是首部以陆游和唐婉传颂千古的凄美爱情为题材的经典人物传奇。
将一段蕴藏在家喻户晓的《钗头凤·红酥手》中的南宋爱情故事娓娓道来,承接《你若安好,便是晴天》口碑传颂。
恋爱虽易,婚姻不易,且行且珍惜!
因为爱情,所以会有悲伤。多少爱情回想时只剩结局和开始。不要等到人生垂暮,才想起俯拾朝花。
文字古典而不晦涩。
语言上采用了半白话的创作方式,颇有阅读《红楼梦》之韵味。
情节跌宕而不繁杂。
除却爱情故事,本书还花费大量笔墨描写了深院宅斗,以及几个性格各异的丫环与唐婉在磨难中结下的生死情谊。这使得全书内容丰富好看,不输宫斗剧之趣味,并驾《甄嬛传》人艰要拆。
《相离莫相忘且行且珍惜(陆游和唐婉的传奇绝恋)》由高小潘著,讲述的是:在绍兴这座水城,离鲁迅故居和三味书屋不远处,有一处极富江南特色的私人花园——沈园,乘着乌篷船可沿河而至。其历经岁月沧桑,至今仍得以流芳,全因一个千年不老的凄美爱情故事。
相传南宋诗人陆游与表妹唐婉青梅竹马,婚后原本举案齐眉、伉俪情深,但陆母不满儿子沉溺于温柔乡中不思进取,误了前程,唐婉又始终未能生养,于是逼迫孝顺的儿子休妻,终致二人劳燕分飞。此后,陆游另娶,唐婉改嫁。公元1151年春日,陆游与唐婉再次邂逅沈园。陆游触景伤情,在壁上怅然题下《钗头凤》两阕,唐婉见而和之,情意凄绝,不久后便抱憾离世。晚年陆游数度访沈园,哀痛至甚,多次赋诗咏沈园寄相思,直至终老。
曾经美好的时光,辗转缠绵的爱情,生死两隔的憾恨,最终只是泛黄史书中的篇章。再相见,已是戏文章节。
掩卷喟叹:爱恋虽易,相守不易,唯愿青山故人皆无恙,且行且珍惜。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相离莫相忘且行且珍惜(陆游和唐婉的传奇绝恋)》适合文学爱好者阅读。
绿鬓朱颜,年少好时光
南宋绍兴八年,老贼秦桧二出山门,又任了宰相。秦桧人称老奸雄,为人既奸且狠,才到了任上便引得朝野动荡,一时间主动归隐的、被秦桧排挤出局的、受到他人牵连的官员不计其数,朝堂之上熙熙攘攘,那一番非同小可的忙乱!官员之中有一位贾先生,名怡字斋堂,原是个知府,此时一则不愿与秦桧之流鬼混,二则也深恐一朝受其陷害,坑倒了家中老小,因此赶着秦桧上任之初的忙乱辞官,只说要回山阴老家去。
秦桧此时也正忙着排除异己,见这位贾先生赶这会子辞官,便晓得他必然是个异类,如今自己请辞倒也好。因此也不论斋堂先生真回老家也好、假回去也罢,哄着皇上草草准了了事。
谁知这位贾先生原是个生性旷达不羁之人,岂肯从此拘泥于一宅之内、三五妻妾之中?交代过公事,将历年做官积得的一些资本并家小人属送至原籍,安排妥帖,却是自己担风袖月,游览天下胜迹去了。
如此一年有余,这日才回到江阴不过三日,还未回家,却在酒肆之中闻得本地有一位名士唐闳,原也是大族出身,正是鸿胪少卿唐翔之子。这位唐先生膝下有一女,名婉,字蕙仙,不过十二三岁年纪,生得相貌楚楚,人也聪敏。唐翔夫妇膝下无子,所以对这个独生女儿十分珍爱,欲使她读书,能够识得几个字,因此欲为小姐聘一西宾,正四处托人寻先生。
这位唐小姐原本跟着母亲读过几年书,并非蒙昧无知的幼童,教起来倒也不算吃力;再讲她很有几分千金小姐的派头,身子娇弱,又不似男学生有进场科举的压迫,所以功课不限多寡,做她的先生倒也十分省力。贾先生听说,便托人谋了进去,果然待遇优厚,事体又不重的,因此一径做下来,如今已经做了两年光景了。
唐府上的夫人向来身子不大牢靠,肺上有些难好的毛病,这二年更觉得沉重。平日里妯娌们凑到一处讲闲话,因为妒忌这位能诗能文的唐夫人,又恨一样是唐家的小姐,为什么婉儿就生得这样好,自家的女儿就那样难看相,所以总归要用唐夫人做由头,笑嘻嘻地说:“二嫂嫂的毛病也蹊跷的,缠缠绵绵地搞了五六年也不好,难怪生不出儿子,只有一个婉儿。那小姑娘如今也是一副病面孔,不晓得是不是叫她娘过了病哦。”
另外一个细声讲:“婉儿本来身子也不大好,针线活又不会,生的么一副薄命面孔。再叫二嫂嫂过了毛病,将来不要出嫁了噢。”说得众人大发一笑,手里摸着牌九,嘴巴上讲着闲话,都觉得蛮解气的。这话辗转传到唐夫人耳朵里,难听是难听的,生气也是生气的,可也算得上一记警钟,她自此便留了心,时时谨慎、处处当心,生怕把毛病过给女儿。况且女儿如今又大了二岁,男先生女学生终归不大好,弄不好又给人家讲闲话,女儿如今差不多算与陆家表兄定了亲,给婆婆家晓得了将来也麻烦。因此与唐老爷商量,不再请先生教习,送了女儿去城中一位同宗的姑妈家去客居几日,待唐夫人好些了再回转来。
唐婉这位姑妈夫家姓陆,在江阴也曾经算得上是个大族,只是这二三十年因人丁不旺,所以渐渐衰微了。只因陆府上也有读书的公子小姐,如今西席告老,正欲再聘新先生。况且教男学生终归和教小姐不同,男学生是要进场考试的,果然能够金榜题名,先生的身价自然水涨船高。所以唐翔打算请斋堂先生与唐闳一道送了唐婉去,也是把他荐给姑丈家、替他谋一番前程的意思。贾斋堂自然谢之不迭,领了荐书,便勤勤恳恳地跟着唐家父女走了。
陆家虽不敢说是钟鸣鼎食之家、翰墨诗书之族,倒也算得书香门第、诗礼世家,现今的家长陆宰原为京西转运副使,十二三年前因靖康之变遭了罢免,只得带着家眷、仆妇一众人等往江陵的岳丈家去了,如今才回原籍三四年光景。
陆夫人原为江陵唐介之孙女,也是大家小姐出身,虽说不曾上过几年学,只些许认得几个字,生的么又是一副没啥颜色的寻常面孔,可倒也算得上宽怜体下、谨言慎行、治家威严,更有乐羊子妻停机之德。
陆家如今支庶不盛,子孙有限,虽有几门亲眷,却俱是堂族而已,并无亲支嫡派的,几房妻妾也只有陆夫人膝下有一子务观,另外四房姨奶奶,只有前面两位各养了一位小姐罢了。足见陆母治家严格,姨奶奶皆不敢出头。
贾斋堂在路上问唐闳:“陆夫人原为江陵人士,贵府上却是江阴本地的原籍,想必本不同宗,再讲他们又算不得高门大户,做啥要与他们攀亲眷呢?”
唐闳呵呵笑道:“虽说并没有同族连枝之亲,可是两家的祖辈曾一同在京里为官,有同僚之谊,所以渐渐有了来往,颇为投契,这才认了同宗。两家的小辈便以姑伯姊妹地相称,当做亲眷一般走动。如今这位陆夫人很信神佛,因她一贯讲,‘女子无才便是德’,因此家下女眷虽都略识几个字、会读几句书,却不敢出头,只推不认字,她便常央了拙荆替她抄写经文。拙荆娘家与他陆家原本就有祖上的情谊,如今又往来密切,儿女便对我们以姑舅相称起来了。”
贾斋堂点头道:“原来如此。只是听老先生说起来,那陆家正室只有一位公子,两个年幼的小姑娘都是妾室所出,咱们家蕙仙小姐去了,自然不好与表兄同进同出的,可是二位表妹妹,身份似又嫌太低呀。”
唐闳道:“斋堂先生不晓得,他家的那位公子比小女只大了一岁光景,从小虽不很常见,可却像上辈子有缘似的,见了面总归十分亲热的,倒恍如亲兄妹一般。婉儿又是个十分爽气的小姑娘,和表兄要好,便总吵着要往陆家去,并不晓得避男女大防的嫌疑。其余几位小姐如何我倒不大晓得了,上趟见面还是两三年前。我忖着,如今她们也都大了两岁,都讲女儿像娘,听我夫人讲,她二人的娘年轻辰光都是绝色,性子婉约伶俐,女儿自然也不会逊色罢。”贾斋堂深知这唐闳亦是倜傥不羁之人,如何会注意这等微末小事?口中自是称是不迭。
二人说着话,又走了一时,便到了陆府。门房的人见唐家的人来了,都忙接着,那一派殷勤小心自不必说。及至进去,才走了不远,轿夫便停下不走了,自有三四个穿戴得齐齐整整的小厮上来替唐小姐抬轿子。早有人引着唐闳和贾斋堂二人往陆老爷书房去了,看他们走远了,方出来三四个婆子,跟着小姐的轿子往内宅去了。
P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