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制海权
分类
作者 (美)马汉
出版社 海潮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制海权》于1890年在美国出版,是马汉海权理论的第一部成功之作。该书一出版便引起广泛关注。该书在美国再版了30余次,于世界各国广泛流传。马汉也被后人推崇为海权论的鼻祖。

《制海论》一书以军人的理性和史学家的智慧,总结研究了有史以来海虞的战略战术,分析研究了英国同荷兰、西班牙、法国等海军强国为争夺海洋霸权而进行的多次海战,以及美国独立战争中的海战,阐明了海权对这些战争的胜负,对有关国家、殖民地和海上贸易所具有的重大影响及作用。

内容推荐

  海上力量对一个国家的发展、繁荣和安全至关重要。公民海洋意识的强弱与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的可持续发展有着极其重大的关系。《制海权》作者马汉认为制海权对一国力量最为重要。海洋的主要航线能带来大量商业利益,因此必须有强大的舰队确保制海权,以及足够的商船与港口来利用此利益。马汉十分强调海洋军事安全的价值,认为海洋可保护国家免于在本土交战,而制海权对战争的影响比陆军更大。《制海权》一经出版即引起世界各国广泛关注,美国、日本与德国等都先后将其作为制定国家海洋发展战略的方向指导。

由于海权理论的巨大影响,西方知识界将该书评为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十大巨著之一。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早期海军的舰船与战法

 第二节 海上霸权对历史的影响

 第三节 早期商人与海军和殖民地

第二章 制约海权的六大要素

 第一节 地理位置对海权的影响

 第二节 天然环境与自然条件

 第三节 国民的性格对海权的影响

 第四节 人口数量对海权的影响

 第五节 领土范围对海权的影响

 第六节 国家政府的政策对海权的影响

第三章 英国政府与海权

 第一节 帝国历程的开始

 第二节 海上霸权的拓展

 第三节 海上霸权的巅峰

 第四节 英国政府与荷兰政府海权态度的比较

第四章 法兰西海军的兴衰

 第一节 法兰西海军的复兴

 第二节 法兰西海军的衰落

 第三节 政府慵懒导致的麻木不仁

 第四节 法兰西海军的再度崛起与衰落

第五章 海战与制海权

 第一节 海战的目标

 第二节 海军基地

 第三节 进攻与防御

 第四节 1778年海战中的英国海军

 第五节 同盟国的管理

第六章 欧洲军事力量的抗衡

 第一节 欧洲军事力量的衍化

 第二节 德国与奥地利的结盟

 第三节 英国和德国军事力量的比较

第七章 德国问题研究

 第一节 德国在资源竞争中的角色

 第二节 德奥同盟的力量

 第三节 德奥同盟的意图

 第四节 德、英、美对远东问题的态度

 第五节 德国海军发展的机遇

第八章 亚洲问题研究

 第一节 美国应该加强对亚洲的重视

 第二节 亚洲地区的特殊背景

 第三节 亚洲海权和陆权的抗衡

 第四节 波斯及小亚细亚的战略意义

 第五节 日俄战争对世界的影响

第九章 关于英美关系的发展研究

 第一节 英国和美国利益的共同性

 第二节 英国和美国在远东的默契

 第三节 英美关系与制海权

 第四节 英美结盟的意义

第十章 美国问题研究

 第一节 美国与外部世界

 第二节 夏威夷与地峡的战略价值

 第三节 墨西哥湾与加勒比海

 第四节 圣托马斯岛与萨马纳海湾

第十一章 美国必须拥有强大的海

 第一节 美国利益保护的需求

 第二节 我们的准备应该付之于行动

 第三节 海军是美国发展的必须

 第四节 美国海军的发展方向

试读章节

第二节 海上霸权对历史的影响

在谈及罗马与迦太基之间发生的布匿战争时,德国历史学家莫姆森如是说:“并非海洋性国家的罗马,面对着海洋国家的迦太基,在这场战争刚刚开始的时候就牢牢地掌控了制海权。而在其后的第二次布匿战役中,由于罗马人严密地控制了海上的交通要道,在大海上几乎看不到迦太基的船只。这个事实足以证明罗马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却有着相同特征的优势地位。”遗憾的是那位迦太基的统帅汉尼拔没有留下他的回忆录。让我们无法了解是什么原因让他当时痛下决心,绕过大海而带领他的六万大军踏上毁灭性的历程的。但有一点是可以被确认的,当时他手中的海军根本没有力量与罗马的海军抗衡。这或许是汉尼拔选择了翻越高尔山和阿尔卑斯山的主要原因。我们可以想象,如果他能够有一线希望从海路出发,可能也不会选择这样的一条行军路线。可见,当时在汉尼拔的心里,罗马的海军舰队远远要比条件恶劣的高尔山和阿尔卑斯山还要凶险很多。其结果是,他的六万能征善战的军队,有一半将士丧生在这条充满了艰险的行军路上。

在第二次布匿战争开始不久,汉尼拔带领着他的军队,艰难地翻越着那两座高山的时候,罗马战舰却将军队几乎毫无损伤的送到了布匿战场,很快就控制了汉尼拔所要经过的交通线,而罗马的另一路海军也很快抵达了西西里。这两只舰队总计舰船达二百二十艘,所到之处所向披靡。

当战争进行到第二年的时候,汉尼拔终于翻越了两座大山进入了意大利平原。此时迎接他的是罗马七万精锐的大军。当时的汉尼拔只有不到四万的疲惫之师。面对强大的敌人,汉尼拔创造性的发明了一个古今罕见的弓式阵法,将罗马的七万精兵包围得水泄不通,使得罗马人的这七万精锐几乎全军覆没。当然汉尼拔自己的军队也遭受了重创。眼见得罗马城唾手可得,但由于军队严重的减员得不到补充,而无力再向罗马城发起进攻,错失了取胜的大好时机。此时的汉尼拔虽然取得了辉煌的奇迹般的胜利,但很快就由于给养的缺乏,被困在了意大利的平原地区。无奈之下依靠抢劫当地百姓以补充给养,因而又引发了广泛的民怨。

在这次战争开始的时候,汉尼拔也曾想过要在自己一方可靠地区建立自己的补给基地。在当时有三个地区可以供他所用。从水路可以和迦太基、马其顿相连,陆路则可以选择西班牙。但是战争刚刚开始,罗马人就凭借着他们所掌控的制海权,控制了第勒尼安海与撒丁里亚海,切断了迦太基人所有的海上航线。

当这次战争进入到第四年的时候,叙拉古脱离了罗马的联盟,而后不久,马其顿也与汉尼拔结成联盟。局势的变化加大了罗马舰队所要控制的区域,由于兵力过于分散,罗马人力量受到削弱。罗马人为了能让他们的另一支舰队,安全快速地通过意大利驶往西班牙,在兵力分散力量不足的情况下,仍然牢牢地控制着第勒尼安海。这就使得罗马人在西班牙沿岸也掌握了主动权,并很快进入亚德里亚海,在意大利的布林迪西设立了海军基地,由一支强劲的海军舰队在那里驻防,以加强对马其顿的控制。至此,罗马完全掌控了制海权。在谈及这次战役中,罗马人所做的军事力量部署的时候,德国学者莫森如是说:“罗马人对海上的严密控制,足以使菲利普举步维艰。”

当迦太基的舰队和罗马的舰队在叙拉古遭遇的时候,由于罗马海军明显地占据了优势,尽管迦太基的海军补给充足,但也不敢冒然迎敌,只是退守城中避而不战。

此时的罗马人占领了西西里岛西部的马萨勒和北部重镇巴勒莫及墨西拿。迫使迦太基人只能通过西西里南部的运输线得到补给和支援。这时候我们就清楚地看到,罗马人所掌控的制海权,已将从西班牙的泰拉弋那到西西里岛西端的马萨勒,直到亚德里亚海的布林迪西一线以北的海域,完全控制在手中。而且这种控制随着战争的继续而越加牢固,直至战争的结束。正是这种控制,切断了汉尼拔最重要的交通运输线。

罗马的海军也就是用了十多年的时间发展起来的。在这场战争爆发的十年以前,罗马的海军远不似今天这样的强大。在汉尼拔引起这把战火的时候,他把所有的舰队,都投入到了西班牙与非洲之间航线的保护之上。而罗马人则听任迦太基的舰船,自由自在地往来于西班牙和非洲之间,并不实施任何干扰。而是死死地掌控着马其顿方面的制海权,彻底切断了西班牙通往意大利地交通线。致使迦太基人在意大利战场上急需救兵之时,却得不到一兵一卒的支援。

西班牙是汉尼拔父子们用了十八年的时间占领的国家,如今已成为他们用以向意大利进攻的根据地。在战争爆发以前,他们在这片抢来的土地上扩充军事、巩固政权、招募军人,建立了一支极具战斗力的军队。

P8-10

序言

阿尔弗雷德·赛耶·马汉(1840.9.27—1914.12.1)是一位杰出的军事指挥家和享有盛誉的军事理论家。他出生于一个军人教授家庭。他的父亲28岁就成为了美国西点军校最年轻的教授,后来升任美国陆军军官学校的校长,是西点军校校长赛耶的追随者和崇拜者。当马汉降生的时候,父亲为了纪念那位为西点军校做出过杰出贡献的老校长,便在他的名字中间加进了“赛耶”这两个字。

受其父亲的熏陶,马汉从小就非常喜爱军事,尤其对海军更是表现出了一种执着地热爱,幼年时就对军舰模型玩具爱不释手。他14岁进入纽约的哥伦比亚学院读书,两年后不顾父亲的反对,转入美国安纳波利斯海军军官学校。同年又考取了安纳波利斯海军学院。1859年以第二名的优异成绩毕业,并进入海军服役,曾担任过炮舰的舰长。

马汉在45岁时担任美国海军学院教授,讲授海军史及海军战略,并开始了他的著述生涯。他的主要著作有《海权对历史的影响》、《海权对法国革命及帝国的影响,1793—1812》、《海权的影响与1812年战争的关系》、《海军战略》等。不久以后,马汉便升任美国海军学院院长。在职期间他将自己的军事思想投入到教学之中,还亲自为学生上课,制作模型,被学生们尊为海军中的若米尼。1896年马汉退休以后,他仍然继续研究写作有关海权的论著。1899年,马汉以美国代表团顾问及美国海军作战委员会委员的身份,出席第一次海牙和平会议,坚决反对裁军。

1902至1903年,马汉被选为美国历史学会的会长。1906年,美国国会通过法案,把所有曾在内战时期服役的海军上校晋升为备役少将,马汉也在其中。1914年1 2月1日'因心脏病突发,在华盛顿海军医院病逝,享年74岁。

马汉认为海洋的航线能给一个国家带来巨大的商业利益,海权对于任何国家都非常重要,所以海权的争夺就必然成为了海战的焦点。在战争爆发的情况下,海权对于战争的影响,远远要超过陆军。所以马汉极力主张美国应建立强大的远洋舰队,以实施对加勒比海和中美洲地峡附近的水域的控制,再进~步控制其他海洋,以及争取美国在东南亚的海上利益。马汉的《制海权》出版以后,对各国政府的影响是很大的。美国总统罗斯福所倡导的控制中美洲的“巨棒政策”,就是以马汉理论为基础的。直到冷战结束之后,美国对亚太地区的部署,都以马汉理论为重要的参考。马汉还提出了很多相关的战略问题,主要以英国为例,讨论了国家的地理、人口、政府以及政策等五项基本因素对海权的影响。

马汉认为,最理想的地理位置应该是濒临主要航道的,居于中央位置的岛屿,要有良好的港口和海军基地。比如不列颠群岛与欧洲大陆的距离不远不近,进可攻退可守。占据了这样的位置,自然就抢占了主动。英国又以英吉利和欧洲大陆相隔,有大海作为屏障,所以英国没有必要发展和扩充陆军,以便集中国力掌控海权。以优势的海军力量控制欧洲大陆的港口,以及出入欧洲北部的航线。与英国不同,法国虽然也有很长的海岸线,但其陆地疆界与多个国家接壤,所以必须维持相对强大陆军,以保证自己国家的领土不会遭致别国的侵犯。而法国的海军也必须在大西洋和地中海执行守护任务,因此在海权方面的竞争中,相对于英国,法国就处于劣势了。

一个国家的海岸线是其边界的一部分。马汉认为,凡是一个国家的疆界,容易与外界接触的,这个国家的国民便有可能向外发展,与外面的世界相交往。地形平坦、土地肥沃的国家的国民则能相对安居乐业,而不愿投身到风险莫测的海洋里去谋生。比如法国就是比较典型的这样的国家。如果一个国家的土地比较贫瘠,则会迫使它的国民向大海求生存。比如荷兰和葡萄牙便是如此。岛国和半岛国家受地形因素的限制,要想求得发展,则必须在大海上争得一份权力。

马汉还指出,国土的大小必须与人口、资源及其他权力因素相配合。一个国家人口的总数与海岸线总长度的比例,是很重要的。如果配比不当,广大的领土可能反而成为弱点。如面积太大,而人口与资源又不成比例的国家,防守密度低,国家遭遇外来侵犯的危险性就会增高,假使这个国家的军事力量又被河川或港口相隔,那么就加大了这个国家防御上的难度。以美国内战时的南方为例,其人口和资源的比例就完全处于失调状况。面积大而人烟稀少。尤其是太长的海岸线和太多的内陆水道,使其兵力难以灵活调配而导致了最终的失败。

提供从事海洋事业的人口培养,储备海军的后备力量,以及国家人口的数量和国民的素质,都是海权问题很重要的基础。海权国家不仅应有相当数量的从事航海事业的人口,而且其中直接参加海洋生活的人数,更应占有相当高度的比例。在任何时期一个国家昌盛的航海事业,都足以决定其海军在战争中的战斗力。如英国就是典型的例证,它不仅是航海国家,而且也是造船和远洋商业贸易的大国,这就使其成为海权强国具有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国民对海上商业贸易的意愿,以及国民航海生产能力的心理素质,对一个国家争取海权的问题也是极为重要的,马汉称其为国民的性格。如果一个国家的国民能够以向海洋寻求财富为荣,那么这个国家的航海事业,自然能够得到蓬勃的发展。海洋商业与海军的结合,再加上殖民地的开拓,就使英国成了世界海权的霸主。

马汉还特别强调,国家政府的战略主张,直接影响着海军力量的发展和使用。睿智坚毅的政府能够注重海权的长期发展。英国能够成为海上霸主,自然和其政府的睿智是不可分割的。自詹姆士一世开始,英国的国家政策就一直以追求海外殖民地、海上的商业贸易和海军优势为目的。培养它的国民对海洋的兴趣,所以它在海权的发展上才取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功。

马汉认为英国之所以能够占有空前的海洋强权,除了具备上述基本条件的优势以外,其政府的行为也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如果英国没有海运商业贸易方面的能力,没有广泛的殖民地以及训练有素的海员,和能够在大风大浪中远洋航行的舰船,那么英国具有再多的先天优越的条件,也不能把它推到海上王国的巅峰。

《制海权》虽然有着很明显的霸权主义的痕迹,但是它对我们认识霸权主义和抵制霸权主义都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对于各国海军的发展,都有着比较重要的参考价值。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2:4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