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宝砚庄(第2部)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覃志端
出版社 花城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覃志端编著《宝砚庄(第2部)》以岭南本土人熟悉的语言、物事、人文风情、掌故、俚语、乡谣及几十年的历史变迁,以一大群土根阶层“芸芸众生”前行的趔趄脚步,以事以人为经为纬,铺陈了一卷精彩生动绚丽多彩而又激动人心的砚乡图。小说记载与重现了好些几近失传的民俗民情,可以说是“打捞”并拯救了某些历史文化碎片,弥足珍贵。

内容推荐

走进《宝砚庄(第2部)》,就走进了中老年朋友自己走过的峥嵘岁月;走进这《宝砚庄(第2部)》,就走进了青年朋友父母辈在风雷激荡中走过的日子……哦,还走进了那已渐行渐远的南国风情。

《宝砚庄(第2部)》由覃志端编著。

目录

第一章 大破四旧

第二章 捣毁“敌巢”

第三章 凉亭遭殃

第四章 八方串连

第五章 天上地底

第六章 进城烟攻

第七章 玉殒香消

第八章 妙法御敌

第九章 败者为寇

第十章 虾仔逃港

第十一章 上山下乡

第十二章 备战入山

第十三章 红缨传奇

第十四章 四维雕砚

第十五章 水塘上下

第十六章 革命春节

第十七章 批条真假

第十八章 飓风欲来

第十九章 紧急时刻

第二十章 迷茫岁月

第二十一章 归家怪招

第二十二章 贵客临门

第二十三章 修复塱塘

第二十四章 备受煎熬

第二十五章 相聚砚乡

试读章节

第一章大破四旧

今年的气候很反常。往时,农历五月初那场洪水——俗称龙舟水,未涨到江滨路面就退下去了。今年,却越过了警戒线,水位上升至江滨路南边的防洪石墙。紫云市三防指挥部下令关闭了防洪石墙通往江边码头的所有闸口,江上来往的机动船只必须限速行驶,以免犁起的波浪对防洪石墙构成威胁。可是,一连十多日,雨接着风,风接着雨,西江像暴怒的巨龙,奔腾翻滚的洪水继续上涨。虽然在石墙和闸口的渗漏处垒上了大量装满黄泥的草包进行加固,单薄的防洪石墙最终还是失守了,洪水气势汹汹侵占了紫云市临江的地盘。

洪水退却后,人们打扫房屋里的积水,清除街道上的淤泥,翻晒浸了水的物品,修理破损了的门窗……足足又忙了一个多星期才歇一口气。不想,一场席卷神州的异样狂风暴雨又慢慢临近……

这天,余丽雅行走在前段时间没遭到洪水入侵的旧城区街道。她撑着小花伞,头戴前低后高的淡黄色“榄角帽”,帽沿帽顶那几颗装饰性的镀金纽扣熠熠生辉。鼻梁上架一副白色边的太阳镜。紧绷的裤子,收束得臀部微翘屁股浑圆,双脚更见修长。雪白衬衫的桃形领几乎低到乳沟,领边是轻若羽毛的针织蕾丝,衣下摆收束在蓝色的裤腰里。两寸多宽的褐色皮带横在腰间,突显了蛮腰的纤细柔软和胸脯的高挺丰满,一副风情万种的性感女神模样。足蹬高跟鞋,衬托出身材高挑。走起路来,胸挺臀翘,丰乳微颤,腰肢屁股一拧一扭,如春风摆柳,摇曳生姿,婀娜如水。鞋跟的铁码有节奏地敲击着路面,“橐橐橐橐”的响声,宛如发出一路的炫耀:“确靓,确靓……”

余丽雅对这身打扮引起的注目礼和回头率有相当的自信。作为知名舞蹈演员的妻子,穿着打扮,自有不同于常人的品味。每次参加丈夫圈子那些朋友的聚会,她都刻意打扮一番再出门。当然,平时上班,她的穿着比较朴素,穿的大都是灰色或蓝色的列宁装。毕竟在广州大机关的图书馆工作,穿得出格影响不好。但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哪个女人不想靓?更何况正值青春好年华,更何况产假刚刚结束,而身材仍保持得这般窈窕。怀孕三四个月后,就不能穿这类服装了,如今,要将这段时间“损失”的穿着打扮机会补回来。这次休假将毕,从丈夫的老家返广州,路过紫云市——先前的县城已改制为县级市——探望父母、姐姐、姐夫、朋友、旧同事,是要好好扮靓的。

余丽雅体态娉婷,风姿绰约,顾盼生辉。在西江中游这座小城市,简直是凤凰飞落麻雀群,一路上吸引了无数行人的目光。她目不斜视,但眼角的余光,完全可以感觉得到各式人的表情。对那些色迷迷的贪婪目光,她矜持而冷傲。对那些惊羡的眸光,她白皙的脸颊溢出醉人的笑意。被人欣赏,受人注目,就像她的夫君亮相在舞台中央,毕竟是值得骄傲的事。此刻,她恍若空中飘临下界的仙子,连路边那几树开得热热闹闹的石榴花,也仿佛欢天喜地地向她展露笑颜。

“站住!”一声断喝,震得石榴树落英缤纷。余丽雅花容失色。

丈夫的老家在山区的墟场,山清水秀。只要舍得花钱,坐月补身子的姜醋鸡蛋,甚至山鸡穿山甲都容易买到。她在世外桃源里度产假,浑然不觉神州大地已风雷激荡。

几位中学生拦住了她的去路。

“你——什么成分?”处在变声期的佛强,嗓音有点嘶哑。他挺腰挺胸,瞪着余丽雅,右手特意将戴在左臂的红卫兵袖章往上拉了拉,以增强革命小将的威慑力。

余丽雅由天上跌到了地面。“我……”她吞吞吐吐——家庭成分是职员,不大拿得出手。定了定神说,“我,我姐夫是革命领导干部——陈秉辉副专员。”想以此镇住他们。

谁知,他们对副专员并不敬畏。“咦,还喷香水?”贵通抽抽鼻子,鄙夷地“呸呸”吐口水,“你姐夫是革命领导干部?我看不像!你浑身散发着臭气,一身资产阶级臭小姐打扮,妖里妖气!这顶榄角帽,就是国民党的女特务戴的!”

红卫兵小将彭水莲横了余丽雅一眼,举起右手呼口号:“用无产阶级的铁扫帚扫除资产阶级的香风臭气!”

贵通眼望佛强:“我看要铲她的阴阳头,然后游街!”他要以更激烈的行动表现自己的革命精神。贵通家庭成分本是上中农,从农村迁移户口到学校时,公社民政员粗心大意,在他的家庭成分一栏中少填了个“上”字。即便如此,中农也只能算是红外围,无资格加入红卫兵,他得听佛强的。

余丽雅霎时由地面坠入了深渊,脸由红变青,由青变惨白,泪水涟涟。她双手捂头,颤声哀求:“不……不……要铲……”

“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红卫兵小将程佛强在领命杀向社会之前,各小分队队长由武不凡大声领读过这段毛主席语录。亲不亲,阶级分。阶级出身是判断和审查对方的主要标准。佛强认为,还未没弄清她的家庭成分,行动不宜太激烈。他板着脸:“搬出你姐夫的官衔想吓唬我们?办不到!,,他逼问不舍,“说,你什么成分,干什么的?!”

余丽雅看出佛强是他们的领头人,他没指挥手下扑上来按头铲发,她稍松了口气,抽泣垂泪向佛强自报家门:“我……我家庭成分职……职员,我在机关工作。”说着,从小坤包里拿出广州某大机关的工作证递上,希望验证后可以脱身。

佛强拿过工作证左右端详,目光从工作证上的照片扫到余丽雅的脸上,又从脸上移往照片,来回几次,看得余丽雅的头垂得更低了。

按当下的阶级阵线划分,家庭成分工人、贫农、下中农、革命干部、革命军人为红五类,是革命的中坚力量。地主、富农、反革命、坏分子、右派、黑帮、资本家乃黑七类,是专政对象。职员、中农属于红五类团结的“中间力量”。佛强把工作证还给余丽雅,训斥道:“身为机关工作人员,怎么一脑子资产阶级思想?打扮得像个妖精?”

“我……我小……小资产阶级爱打扮虚荣心思想严重。我以后一定改,坚决改!”余丽雅给自己扣了大帽子,放好工作证,转身要走。

“这就走了?回来!”

如闻霹雳,余丽雅失魂落魄,手脚颤抖。

“你这身服装,革命人民看着就发呕!还想风摆柳一样招摇过市,毒害社会风气,腐蚀群众?”

余丽雅只觉得天崩地塌,几乎瘫倒。

佛强把铰剪扔到她脚下:“给你一个自己破四旧的机会,把腊肠一样的裤筒剪了!”

余丽雅不知所措。

“不剪?好,我们给你剪!”贵通弯腰要捡铰剪。

“我剪,我剪。”余丽雅慌忙把铰剪抓在手里,望着佛强,“我不是……不想剪,只是不知……不知道怎么剪。”

“从裤脚剪到膝盖,套着小腿的两条窄裤简都要剪开!”佛强并不怎么为难她。

谢天谢地,不是剪到大腿根,余丽雅大大松了口气,她对佛强竞有点感激。为了表示自己与“四旧”决裂,她把那顶“榄角帽”也剪成了碎片。

武不凡匆匆赶往福宁路,在半路遇见佛强的小分队正采取“革命行动”,他拍拍佛强的肩膀赞许道:“好,干得好!”

余丽雅听到熟悉的声音抬起头,和武不凡的目光相遇。她嘴唇微微喻动,正要说什么,却见武不凡稍稍呆怔了一下,随即板起脸,目光越过她的头顶,投向虚空,对她视若无物。她只得把话咽回肚子。

贵通捡起街边的一块石头,以不容抗拒的声音命令余丽雅:“把高跟鞋也砸了!”

余丽雅以怨恨的目光斜瞥了武不凡一眼,赌气地发狠举石猛砸一通。砸断了的鞋跟弹跳起来,擦着贵通的右臂飞过,眼看就要击在武不凡的额角,余丽雅吓得半死。武不凡身体微微一偏,眼疾手快一把抓住了鞋跟,一副猝然临之而不惊的大将风度。P1-3

序言

覃志端这位土生土长于岭南西江边的本土作家,受到来自磅礴乌濛源头之水的滋养,吮吸了鼎湖山、七星岩这些古海遗存峭岩绿树碧水的精气,熏陶于出产世上最好砚材的羚羊峡和北岭山的灵气,如蜂采蜜般点点集成,经多年厚积薄发的磨砺,终于向哺育他成长的父老乡亲奉献出一本以心血凝成的佳作《宝砚庄》(上、下部)。大气浩浩,凡七十余万字。以岭南本土人熟悉的语言、物事、人文风情、掌故、俚语、歌谣及几十年的历史变迁,以一大群土根阶层“芸芸众生”前行的趑趄脚步,以事以人为经为纬,铺陈出一卷绚丽多彩的画图。书中还向读者提出了多个感叹号和问号,促人思考。这本近乎奇特的本土文化佳构,上集出版后反应强烈,销售不俗。《宝砚庄》大胆、冷静、真实地再现了土改后,农民获得土地又渐渐演变为再度“失”去土地一一既无所有权亦无经营自主权;写了反右、大跃进、人民公社、大炼钢铁的荒唐与疯狂。而这些,却又是以“人民拥护”的形式出现的,造成了经济困难、饿死人等诸种恶果,对脱离现实“发高烧”的虚幻乌托邦提出了质疑。《宝砚庄》描述了“文革”破四旧、大串连、武斗、主人公之一被迫偷渡、上山下乡……对践踏法制的“造反有理”“全民民主”,群氓式非理性暴力的破坏性、专制、残暴,在“以革命的名义”所实施的诸种恶行进行了揭露与批判,对历史作了理性的反思与拷问。《宝砚庄》讲述了改革开放后恢复大跃进时被尽毁的土特产生产,重建了“文革”时被砸毁的具有思乡、积善情愫的凉亭,老砚工焕发艺术青春创作出了神品砚,对如何继承和弘扬传统美德和传统文化进行了思考。《宝砚庄》全景式地再现了我国政治风云最激荡的几个历史时期,可作为今天观察社情的参照物。我孤陋寡闻,至今还未读到一本像《宝砚庄》涵盖面如此之广,如此大胆真实而理性地直面共和国成立后这些不应忘怀之历程的小说。有论者认为此书是一本史记式的作品,有重大的历史价值与现实价值,我甚为赞同此见解。

何谓岭南文化?岭南是否已形成一种具有南方风情特色的文化?我认为单从学者们的语言文字评论它有或无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看这本书是否讲本土之事,描写本土之人,有无岭南本土气息和特点。《宝砚庄》的一大特色便是具有浓郁的岭南人文文化,记载与重现了好些几近失传的民俗民情,可以说是“打捞”并拯救了某些历史,弥足珍贵。欧阳山的《三家巷》深邃隽永,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岭南特色脍炙人口,至今人们仍念念不忘。《宝砚庄》的作者从欧阳老这些前辈作家中吸取了养料,却又不囿于先行。此书在岭南风情描写方面有不少出新,写得更为真实、准确、细致、生动,更有地方色彩。如写求雨、婚丧、捕鹰、采石、制砚、织席、疍家、自梳女等等。我甚至认为不少细节描述超过了《三家巷》。这并不奇怪,欧阳老写《三家巷》前,虽已具有深厚的文化素养及知识、艺术的积淀,再在珠三角深入生活,观察,掇拾,积累,提炼,但那儿毕竟不是他的故乡,他是从“外面”而入其内的。而《宝砚庄》的作者土生土长,在西江边的泥巴中滚大,对故乡的风土事物、历史成因、掌故、民俗、民情……从幼至长的耳闻目睹,自然具有比之外人有更深入更细致的了解,更广泛更丰厚的积累优势。待到写小说时,这些素材自然便如潮水样奔涌至笔端了。这位本土作家的成长,正应了“里应外合必成”之谚。上世纪七十年代,他从家乡(内)到省文训班(外)学习两年,在视野、思想、艺术修养上得到提升;然后又从外而内回到本土从事文艺和新闻工作,这种上上下下,里里外外的经历,给了他很多思考、研习和蓄发的机会,《宝砚庄》的出现,正是“水到渠成”的结果。《宝砚庄》散发出的浓烈岭南气韵,记录下来的于今已渐行渐远有些甚至已消失的风土人情,具有民俗学和人类学的意义。

粤语如何与普通话融合?广东人用方言写的文字怎样才能让非粤语区的人读懂?这是广东作家多年探索,并常受困扰的命题。当然,文学前辈欧阳山的《三家巷》在这方面开了先河。陈残云的《香飘四季》也作了有影响的尝试;华嘉、韩北屏、杜埃、于逢、黄谷柳、符公望等一批生长于广东,或在广东生活较长时间的老一辈作家,在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创作的一批脍炙人口的小说、方言诗、方言歌词,在描写岭南风俗、人文风情、方言运用等方面,都作过有益的探索与尝试,力图将粤语与规范的普通话融合,这些作品曾传颂一时。可惜,当时未有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引起重视,更没有提倡和发扬。如今,在熙攘喧闹的广东文坛,本土作者用本土语言写本土人和事的文学作品已较罕见,殊为可叹。

粤语,俗名广东话、广州话、白话、广府话、唐话(欧美讲法)。通行于两广、港澳、海外粤语华人华侨区,是香港与澳门的官方语言。全球有1。2亿人使用粤语,已成为美国和加拿大第三大语言,澳洲第四大语言,是除普通话外唯一在外国大学有独立研究的中国汉语。

据专家考证,肇庆是广府文化的发祥地,广府话是粤语的俗名之一。祖祖辈辈几十代人生活在肇庆的覃志端,熟知这个地域的民间世界,运用粤语这种他自己日常用的语言去写烂熟于心的人和事,以便“原汁原味”地反映出上世纪五十至八十年代政治风雷激荡的历史时期西江流域居民的生存百态,更充分地显现这地域和人物的“精、气、神”,使人物形象更生动更鲜活,体现了粤语文学的神韵。套用“越是民族的,便越是世界的”这句名言,也可以说,越是本土的,便越是世界的。覃志端践行本土化叙事的努力令我感到十分振奋,为了本土文学的繁荣,我祈望有更多的后来者。

传统的现实主义手法,比较重视环境的典型性,人物的典型性,也即是恩格斯写给考克纳斯信中讲的“要塑造典型环境的典型性格”。这个经典论述,在今天有些人看来,已是过时的陈年理论。但我想,无论哪一本奇书,若书中的人物不具一定的典型性,就很难让读者感动,便失去了审美价值,至少审美价值要大打折扣。人物是小说的灵魂,《宝砚庄》所反映的,正是囊括我国这几十年来的典型环境中活动在里面的各式人等。在这连年不断的政治风暴中,显现出他们在特定的历史年代的典型性格、典型行为。画家四维响应上级号召却成为右派分子;砚工石泰,大炼钢铁时为保护村民视为图腾圣物的砚王庙被打成坏分子;公社书记兼社长张东升为民请命,反对搞所谓高产万亩片被当作“白旗”拔掉撤职;“文革”中虾仔被诬为敌特,为保命不得不偷渡香港……这些人物的种种行为,无不打上时代的烙印。文,发乎心。这位来自西江畔农村的作家,遵从的便是现实主义直面人生直面真实的创作道路。巴金老人曾谆谆寄语:“写你自己心中所爱所恨的”。在这几十万字醮满人情、乡情的佳构中,作者塑造了多个勾人心魄的艺术典型。

《宝砚庄》的“面孔”与惯常的小说有点不一样,使某些以固定的小说模式去衡量的读者感到陌生。一般传统的现实主义小说,大都以一个家庭或一个群落,围绕某个思想主题和中心事件去展开故事以统领全书。《宝砚庄》却以一个别具地方文化色彩的地域来展现历史及人物的际遇。人物涉及制砚艺人、宗族长老、爱国华侨、右派画家、守活寡的侨眷、自梳女、水上人家、阉鸡补锅佬、占卜算命者、中小学老师、干部子弟、造反派头目、从地区到生产队的各级干部、各式村民,成长中的乡村青少年……几乎包含了西江流域各阶层、各种身份的人,甚至包括参加过侵华战争的日本商人。丰富多样的人物,庞杂纷繁的事件,让人目不睱接,粗看似有点“散”,仔细阅读,却发觉全书以一种民族精神道德准则来统领,来展示不同人物的性格和命运,既有逻辑思维的理性反思,亦有艺术思维的纤细逼真。这让我想起国画的“散点透视”技法。作者放弃已成习惯的叙述方式,另辟蹊径用类似“散点透视”的手法去构建《宝砚庄》,多视角、多焦点地描绘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到八十年代中神州政治风云激荡的时代画卷,使之更绚丽多姿,内涵更丰富——这应是本作品的出新之处。

我非西江人,但曾在西江一带生活多年。夕阳、渔歌、羚峡归帆、一排排鱼花篓、带点腥味的江水;河滩一垅垅的番薯畦,一丛丛芭蕉树,一望无际的甘蔗林;钢锯加沙水鎅砚石令人牙龈发软的声响,制砚人挥槌击凿的身姿……这些消失多时的记忆倏忽重现脑际,落于纸上。

由无数经历碎片联缀而成的“人生”、“事业”,能否历久长存,或者即使只是瞬间灿烂,有时也得恰逢机遇一一也许,这便是宿命。于是,我想到了作者的际遇。

覃志端的双亲在世上活了近一个世纪,见多识广的父亲是个乡村百事通式的人物。母亲半字不识,俗语俚语却常常张口就来。岳父青年得意,不想中了'阳谋',半生坎坷。作者在他们身上就获得了不少素材。他出生的村子前临西江,后倚北岭,离端砚的发祥地也就两三里路,从小和农家、疍家、制砚人家的孩子玩耍,一起读书,加上有过回乡当知青的经历,这都是他采撷创作小说之“花粉”,为日后酿造《宝砚庄》之“蜜”的最大地利。

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广东省文艺创作室(“文革”时作协及文联所属各协均被砸烂,干部被驱赶至干校劳动改造。后因文化工作无法开展,便从干校抽调人员回穗组成此室进行文化活动)举办文学讲训班,招收20名脱产学习两年的学员;被选中的覃志端遇到政审关——他爷爷在抗战时期当过一年保长。按照当年的中央文件,保长是列入另册的21种人之一种。幸得肇庆文化馆的领导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了解情况的乡亲,也作证说他爷爷在任保长期间只做了些为过往抗日军队张罗住宿之类的事,并无鱼肉百姓。覃志端“涉险”过了政审关进入文训班,有幸聆听欧阳山、秦牧、陈残云、萧殷等著名作家的教诲,更好地吮吸了文学之蜜的养分。我想,这便是人和吧?

1979年,广东作协在全国率先成立专业作家机构文学院。覃志端在入选之列,文学院的活动他参加过好几年。但几次要办调动手续,都因种种缘由“搁浅”。窃以为,如果他那时进了文学院,为了完成写作任务,说不定他掌握的大量素材就要匆匆拿出来煮了“夹生饭”,不能像现在这样,经过更多社会风云的历练和思考,经过多次反刍,经过深思熟虑,如经年酿造的美酒,从从容容“酿”出粤味浓郁的长篇小说《宝砚庄》。这可否说得上是“天时”?

不高攀,不羡权贵甘于粗茶淡饭过日子的父母弟妹,贤慧的妻子和爱好文学的女儿,全都支持他坚持写作。妻子要妹妹把他写在稿纸上的章节输入电脑,女儿女婿为他校对打印复印送速递,外甥时常给他的电脑当“保健医生”……他整日对着电脑敲打键盘,熬坏了眼睛,两个妹妹按照针灸专家传授的方法,每日两次,在他的眼眶和后背,对准合适的穴位扎梅花针治疗,足足坚持了近半年。他有一班志趣相投的文友,时常切磋文学。最值得称道的是他有位“同志加兄弟式”的好朋友,在他写作陷入苦闷期,专程从广州来到肇庆,两人漫步星湖堤畔长谈,给了他信心和鼓舞。在他眼疾最严重的时候,也是这位好友为他联系眼科专家诊疗,终至病情有所好转。到了小说成书之时,认真审读过小说文稿的文友,慷慨陈词,为之鼓与呼;这位肝胆相照的知心朋友更鼎力相助;致力于建设文化强市的肇庆市领导和宣传文化部门大力支持……这些就更是人和了。

天时、地利、人和使覃志端成就了这部别具岭南特色的小说。作为和作者相识三十多载的忘年交,我为他给读者奉献出这沉甸甸的《宝砚庄》而欣喜,也寄予深切的期盼。今后,他走的路还长;但愿他保持乡土纯朴本色,不图名满溢美,不作哗众取宠之举,踏踏实实地行走天下,做到一如其名:淡定沉稳,志在高远;不断跋涉,祈能登上顶端。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21: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