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康编著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多维审思》以中国近现代社会的历史大变迁为背景,从“中国向何处去”这一时代中心问题入手,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历史及思想进程进行“史”的回溯(宏观的、纵向的叙事与描述)和“论”的思考(基于哲学层面的理论化阐述与概括),从而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途径、客观规律、历史经验与当代走向作出全面总结。
导言 时代中心问题的历史回应与现实解答
——“中国向何处去”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一、“中国向何处去”的艰难探寻
二、由“被动”转入“主动”的关键抉择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诠释
第一编 纷争、比较与选择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影响
第一章 思想的启蒙与观念的准备
——进化论:作为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前奏
一、进化论在近代中国的风行及其原因
二、改造与利用:进化论在中国的命运
三、中介与桥梁:从“进化主义”到马克思主义
第二章 历史语境中的比较与选择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三条渠道及其特点
一、渠道之一:东方的日本
二、渠道之二:西欧的法国
三、渠道之三:北方的苏俄
四、中国语境下的选择性解读
第三章 由分歧到分化:时代走向的标识
——“问题”与“主义”之争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一、“问题与主义”之争的缘起及经过
二、“问题与主义”之争的实质及内核
三、“问题与主义”之争的延伸及影响
第四章 自主意识的凸显及其现实展开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及其演进
一、“中国化”思潮:“救亡唤起启蒙”
二、来自“共产国际”的“双重影响”
三、水到渠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与阐释
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马克思主义者的努力方向
第二编 传承、整合与创新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传统
第五章 创造主体的必要前提与准备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条件
一、丰厚学养:实现结合的知识准备
二、当下实践:实现结合的现实基础
三、高度自觉:实现结合的内驱动力
四、把握时机:实现结合的关键节点
第六章 植根于传统资源的典范创造
——毛泽东“军事辩证法”的形成与中国传统文化
一、现实根基:频繁而惨烈的战争实践
二、文化渊源:广博而深厚的民族传统
三、雄才伟略:集体与个人的智慧结晶
第七章 传统与现代的创造性对接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方式
一、借言赋义:范畴层面的结合方式
第三编 实践、探寻与创获——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
第四编 经验、规律与意义——马克思主义中国画进程的反思与启示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