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企业的现代身份
企业的传统身份,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只是解决了“什么是企业”的问题。这只是我们认识企业的初步,要真正认识企业,我们还得追问企业的本质,即“企业是什么”,认识企业的现代身份。
作为企业中人,同时作为现代社会的一员,在思考企业的经营与管理的同时,我们也开始重视起企业在社会中扮演的多重角色与身份,企图赋予它新的内涵,在立足实际的基础上,为它也是为我们自己提供一份超越的理想。基于这样的反思,让我们先从它的概念开始寻找企业的现代身份。
目前,关于企业的概念及其性质问题,不同学者具有不同观点,相互之间也存在一些争论。没有争论的地方是大家都可以认定哪些是企业,作坊是企业的雏形,手工业企业是企业,高科技企业是企业,运输企业是企业,流通企业是企业,也就是我们解决了“什么是企业”的问题,即企业的传统身份是没有争议的。争议在于“企业是什么”,也就是要将问题引向一般,即“企业是什么”,也就是对企业问题进行抽象,对企业本质问题的思考。
企业为什么会存在呢?一些学者认为,企业作为生产的一种组织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市场的一种替代。假如生产有了充分的社会分工,每一种生产都由一个单独的个人来完成。为了完成一个复杂的产品,这个人就要和很多的中间产品的供应商进行交易,而且,还要和自己的产品的需求者进行交易。在这种情况下,所有的交易都通过市场在很多的个人之间进行。
显然,撇开质量不谈,或者说假定质量是完全一样的,这样做的成本往往很高,是不现实的。自由市场会告诉人们,一些不同的生产可以一个企业的内部进行,不需要通过市场进行任何中间产品的交易。这就是企业存在的本质。
企业之所以存在,或者说,企业和市场之所以同时并存,是因为有的交易在企业内部进行成本更小,而有的交易在市场进行成本更小。由此可见,同一笔交易,既可以通过市场的组织形式来进行,也可以通过企业的组织形式来进行。显然,完全由市场完成复杂生产的全过程或完全由企业完成复杂生产的全过程都是不现实的。
企业主要有哪些优势呢?一方面,企业在市场上购买中间产品是需要花费交易成本的,如果企业能够在企业内部自己生产一部分中间产品,就可以消除或降低一部分交易成本,而且,还可以更好地保证产品的质量。另一方面,如果企业所需要的是某一特殊类型的专门化设备,而企业一般不会愿意在只有一个买主的产品上进行专门化的投资和生产,因为这种专有化投资的风险比较大,需要该专门化设备的企业就需要在企业内部解决专门化设备的问题。还有,企业雇用一些专门的产品设计、成本管理和质量控制等人员,这种办法要比从其他企业那里购买相应的服务更为有利,从而也降低了相应的交易成本。
显然,导致交易成本在市场和企业这两个组织之间不相同的主要因素在于信息的不完全性。由于信息的不完全性,契约的任何一方都会努力去设法收集和获取自己所没掌握的信息,去监督对方的行为,并设法在事先约束和在事后惩罚对方的违约行为等等。所有这些做法,都会产生交易成本。通过企业这一组织形式,可以使一部分市场交易内部化,从而消除或降低一部分市场交易所产生的较高的交易成本。尽管企业的内部交易会消除或降低一部分市场交易成本,但是,与此同时也带来了企业所特有的交易成本。如企业要对其所雇用的工人、产品推销员,直至经理等各类人员的工作进行监督,同时还要诱导他们为企业努力工作,还有企业信息传递,都会因企业规模扩大从而导致企业效率的损失。
由此可以看出,在自由市场条件下,完全通过市场或完全通过企业解决复杂生产的两种极端方式都不存在。以上是对企业的含义、存在条件以及性质的梳理。 我们可以说,企业是一个市场性组织。企业是一个系统性的组织。我们还可以说,企业是学习型组织,它不但制造产品,还制造思想。
随着企业的进步发展,我们还可以说,企业是一个无边界的组织。过去认为企业是有边界的,后来发展了,企业成为无边界的。企业是网络化组织。成为网络组织,使企业成为链主,企业作为网络中的一员,就要考虑如何同价值链上、网络中的其他企业进行运作整合,这样企业间就可以形成一个联合体。企业是全球性组织,过去企业根据木桶理论决定于最短的那根怎么提高利润,把最短的那根补齐,这样企业总在经营劣势。现在新木桶理论出现了,也就是说短的那一块不做了,就做最擅长的那一块,每个企业都经营优势,成本很低,效率很高。由木桶理论发展到新木桶理论,每个企业根据全球定位,你做一段,我做一段,全球集成,最终的企业就是全球化组织。
要从“一般”这一层次来探讨企业的本质,企业是从事生产、流通、服务等经济活动,以生产或服务满足社会需要,实行自主经营、独立核算、依法设立的一种盈利性的经济组织。随着信息技术领域新概念大量涌入,“企业”一词的用法也许会有所变化,或许并不限于盈利组织。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对企业现代身份的认识。
让我们回到开头。企业的传统身份和现代身份,是一个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无论是具体还是抽象的,说到底是建立在它的物质形态上的,这里的物质形态指的是它作为经济体受到效益的天然制约。无论是它的市场性、学习性,还是网络、无边际化,都是它物质形态的不同侧面,它们共同勾勒出了企业的进取姿态。
如此看来,企图以“身份”这样强调秩序的保守词汇来定位企业,似是不合时宜了。确立企业的身份与责任,是为了我们自己。现代企业,它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生存方式,参与了人与社会的全盘重塑。以企业作为价值联结,来谈论它对于社会制度、文化乃至整个世界的改变,不是没有局限的。本书谈到企业管理、企业建设时,将紧扣企业的制度设计,在此基础上兼顾其内部文化生态与外在社会责任的强调,以行动者的姿态和逻辑来表达企业之于世界的关切。
P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