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企业的智慧
分类 经济金融-经济-企业经济
作者 罗争玉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三、企业的现代身份

企业的传统身份,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只是解决了“什么是企业”的问题。这只是我们认识企业的初步,要真正认识企业,我们还得追问企业的本质,即“企业是什么”,认识企业的现代身份。

作为企业中人,同时作为现代社会的一员,在思考企业的经营与管理的同时,我们也开始重视起企业在社会中扮演的多重角色与身份,企图赋予它新的内涵,在立足实际的基础上,为它也是为我们自己提供一份超越的理想。基于这样的反思,让我们先从它的概念开始寻找企业的现代身份。

目前,关于企业的概念及其性质问题,不同学者具有不同观点,相互之间也存在一些争论。没有争论的地方是大家都可以认定哪些是企业,作坊是企业的雏形,手工业企业是企业,高科技企业是企业,运输企业是企业,流通企业是企业,也就是我们解决了“什么是企业”的问题,即企业的传统身份是没有争议的。争议在于“企业是什么”,也就是要将问题引向一般,即“企业是什么”,也就是对企业问题进行抽象,对企业本质问题的思考。

企业为什么会存在呢?一些学者认为,企业作为生产的一种组织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市场的一种替代。假如生产有了充分的社会分工,每一种生产都由一个单独的个人来完成。为了完成一个复杂的产品,这个人就要和很多的中间产品的供应商进行交易,而且,还要和自己的产品的需求者进行交易。在这种情况下,所有的交易都通过市场在很多的个人之间进行。

显然,撇开质量不谈,或者说假定质量是完全一样的,这样做的成本往往很高,是不现实的。自由市场会告诉人们,一些不同的生产可以一个企业的内部进行,不需要通过市场进行任何中间产品的交易。这就是企业存在的本质。

企业之所以存在,或者说,企业和市场之所以同时并存,是因为有的交易在企业内部进行成本更小,而有的交易在市场进行成本更小。由此可见,同一笔交易,既可以通过市场的组织形式来进行,也可以通过企业的组织形式来进行。显然,完全由市场完成复杂生产的全过程或完全由企业完成复杂生产的全过程都是不现实的。

企业主要有哪些优势呢?一方面,企业在市场上购买中间产品是需要花费交易成本的,如果企业能够在企业内部自己生产一部分中间产品,就可以消除或降低一部分交易成本,而且,还可以更好地保证产品的质量。另一方面,如果企业所需要的是某一特殊类型的专门化设备,而企业一般不会愿意在只有一个买主的产品上进行专门化的投资和生产,因为这种专有化投资的风险比较大,需要该专门化设备的企业就需要在企业内部解决专门化设备的问题。还有,企业雇用一些专门的产品设计、成本管理和质量控制等人员,这种办法要比从其他企业那里购买相应的服务更为有利,从而也降低了相应的交易成本。

显然,导致交易成本在市场和企业这两个组织之间不相同的主要因素在于信息的不完全性。由于信息的不完全性,契约的任何一方都会努力去设法收集和获取自己所没掌握的信息,去监督对方的行为,并设法在事先约束和在事后惩罚对方的违约行为等等。所有这些做法,都会产生交易成本。通过企业这一组织形式,可以使一部分市场交易内部化,从而消除或降低一部分市场交易所产生的较高的交易成本。尽管企业的内部交易会消除或降低一部分市场交易成本,但是,与此同时也带来了企业所特有的交易成本。如企业要对其所雇用的工人、产品推销员,直至经理等各类人员的工作进行监督,同时还要诱导他们为企业努力工作,还有企业信息传递,都会因企业规模扩大从而导致企业效率的损失。

由此可以看出,在自由市场条件下,完全通过市场或完全通过企业解决复杂生产的两种极端方式都不存在。以上是对企业的含义、存在条件以及性质的梳理。  我们可以说,企业是一个市场性组织。企业是一个系统性的组织。我们还可以说,企业是学习型组织,它不但制造产品,还制造思想。

随着企业的进步发展,我们还可以说,企业是一个无边界的组织。过去认为企业是有边界的,后来发展了,企业成为无边界的。企业是网络化组织。成为网络组织,使企业成为链主,企业作为网络中的一员,就要考虑如何同价值链上、网络中的其他企业进行运作整合,这样企业间就可以形成一个联合体。企业是全球性组织,过去企业根据木桶理论决定于最短的那根怎么提高利润,把最短的那根补齐,这样企业总在经营劣势。现在新木桶理论出现了,也就是说短的那一块不做了,就做最擅长的那一块,每个企业都经营优势,成本很低,效率很高。由木桶理论发展到新木桶理论,每个企业根据全球定位,你做一段,我做一段,全球集成,最终的企业就是全球化组织。

要从“一般”这一层次来探讨企业的本质,企业是从事生产、流通、服务等经济活动,以生产或服务满足社会需要,实行自主经营、独立核算、依法设立的一种盈利性的经济组织。随着信息技术领域新概念大量涌入,“企业”一词的用法也许会有所变化,或许并不限于盈利组织。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对企业现代身份的认识。

让我们回到开头。企业的传统身份和现代身份,是一个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无论是具体还是抽象的,说到底是建立在它的物质形态上的,这里的物质形态指的是它作为经济体受到效益的天然制约。无论是它的市场性、学习性,还是网络、无边际化,都是它物质形态的不同侧面,它们共同勾勒出了企业的进取姿态。

如此看来,企图以“身份”这样强调秩序的保守词汇来定位企业,似是不合时宜了。确立企业的身份与责任,是为了我们自己。现代企业,它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生存方式,参与了人与社会的全盘重塑。以企业作为价值联结,来谈论它对于社会制度、文化乃至整个世界的改变,不是没有局限的。本书谈到企业管理、企业建设时,将紧扣企业的制度设计,在此基础上兼顾其内部文化生态与外在社会责任的强调,以行动者的姿态和逻辑来表达企业之于世界的关切。

P6-9

目录

企业的雄心照耀世界

第一章 改变世界的企业

 一、经济学家和管理学家的理性回归

 二、企业的传统身份

 三、企业的现代身份

 四、世界是什么

 五、改变世界的企业

第二章 效率、公平和正义

 一、企业天生的约束——效率

 二、基于效率的“新公共管理”

 三、公平理论的演进.

 四、企业管理中的公平

 五、公共管理中的公平

 六、企业理论中的正义

 七、企业的最高境界——追寻正义

 八、公平的正义和正义的公平

第三章 战略、制度与文化

 一、企业战略的界定

 二、基于“三环理论”的企业战略

 三、政府战略目标——“必以全争于天下”

 四、制度与文化

 五、企业的制度设计与企业的文化建设

 六、制度、文化之于社会治理

 七、制度与文化才是企业真正的核心竞争力

 八、战略、制度与文化是任何组织永续发展的终极源泉

第四章 人力、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本

 一、从人到人力

 二、从人力到人力资源

 三、从人力资源到人力资本

 四、人力的管理——激励与约束

 五、人力的开发——教育改革

 六、新的企业价值观——把所有员工当资本

 七、基于人力资本的企业“三问”

第五章 信息、信任和责任

 一、信息对称和信息公开

 二、信息公开与信任选择

 三、信任和信用

 四、信任与经济发展

 五、信任与责任

 六、风险与保险

 七、雇员和伙伴

 八、信任与政府公信力

 九、信息与言论自由

第六章 产权、信誉和成本

 一、从传统意义走向现代意义的产权

 二、信誉是市场经济的主旋律

 三、产权和信誉

 四、信誉与成本

 五、信誉与管制

 六、利益选择与道德成长

 七、产权制度与职业经理人的成长

第七章 企业环境、企业生命和企业生态

 一、企业外部环境

 二、企业内部环境一

 三、从联姻和两性看企业环境

 四、企业生命

 五、企业生态与社会生态

 六、企业成长的环境分析与生态分析

 七、企业如何度过早表期

第八章 企业化、产业化和社会化

 一、企业化:把企业做成真正的企业

 二、产业化:企业化从量到质的激变

 三、社会化:企业的社会责任

 四、企业精神、产业精神和社会精神

 五、企业平等

 六、中国国企的投资回报

 七、新资本主义和新社会主义

第九章 企业治理、政府治理和政党治理

 一、治理及其源流

 二、企业治理与企业治理结构

 三、政府和政府治理

 四、政党和政党治理

 五、企业治理引领治理的变革

 六、企业治理与政府治理

 七、企业治理与政党治理

 八、社会治理的互惠原则

第十章 技术的力量、企业的力量和政治的力量

 一、技术的力量和科学的力量

 二、企业的力量和经济的力量

 三、政治的力量和社会的力量

 四、技术是企业第一生产力

 五、技术发展与政治变革

 六、技术发展与社会形态更替

 七、企业是技术影响政治、经济、文化的中介

第十一章 企业发展、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

 一、从“化”到发展

 二、企业发展的经济属性和社会属性

 三、企业发展与经济发展

 四、企业发展与社会发展

 五、企业发展与区域发展

 六、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

 七、发展才是硬道理

 八、从“发展才是硬道理”到科学发展观

第十二章 企业管理、管理企业和企业的逻辑

 一、企业逻辑的起点

 二、企业管理与企业管理的逻辑

 三、管理企业与管理企业的逻辑

 四、企业管理与管理企业的逻辑关联

 五、企业的人本逻辑

 六、企业的上市逻辑

 七、企业的全球化逻辑

 八、企业管理思想的演进和企业的逻辑

第十三章 企业理论、企业伦理和企业的哲学

 一、企业理论和企业伦理

 二、伦理与经济

 三、伦理与法律

 四、企业哲学和企业伦理

 五、企业哲学的结构

 六、企业哲学与企业理论

 七、企业哲学与企业发展

第十四章 企业的智慧改变世界

 一、商商的提出

 二、商商的缺乏导致社会疾病的蔓延

 三、商商是现代人的重要素质

 四、企业的智慧

 五、企业的智慧改变世界

序言

企业的雄心照耀世界

企业管理和公共管理关系的重构;

企业治理和政党治理、政府治理、社会治理的互鉴;

悟证管理的本来,体味管理哲学的意蕴;

商商改变人类,企业的智慧改变世界

……

这是我编辑此书,初读后的直观感受。然而,精读书稿、精心编辑后,发现本书有着与一般同类作品不一样的价值。

作者构建了一个“三分法”的管理哲学体系:管理学主要要解决三大问题:正义、效率和公平。效率、公平和正义,是企业管理追求的三种境界;正义、公平和效率是公共管理现实道路的演进。不只是企业,所有组织,包括国家和政党,从避免早衰到长盛不衰,必须解决的三大问题:科学的发展战略、完善的制度设计和优秀的文化塑造,这是所有组织永续发展的终极源泉。“三分法”管理哲学体系的构建是本书的重要特色。

作者从管理哲学的层面,对企业治理、政党治理、政府治理、社会治理及其相关问题,作了深入论述:企业治理改变了政府治理、政党治理和社会治理的生态环境。政府治理和政党治理的变革是一种适应性的变革,这种适应源自于以企业为主体推动形成的国际规则、全球化形态等外部环境压力,也可以来自于以企业治理的示范性影响。

作者还从管理哲学的层面提升了对企业本质的认识。企业的本质不只是通常人们认为的为人类社会发展生产产品、提供服务、创造财富,企业更是创新知识、培养人才的组织,这是企业存在的逻辑。企业管理思想发展的历史,是企业的本质不断被深化认识的过程。

全书贯彻着“商商改变人类,企业的智慧改变世界”的主题。商商是相对情商、智商而言的,是现代人的重要素质,不只是企业人要具有,非企业组织的人也需要具有。企业影响世界,企业改变世界。从影响到改变,是事物关系质的飞跃!除了直接的改变,企业还在间接地改变、看不见地改变、隐性地改变着世界——这就是企业的智慧在改变世界。企业用自己的方式将人组织在一起,创造了属于企业的智慧。

企业的雄心光芒四射,永不停息地照耀世界!企业的智慧润物无声,永不停息地改变世界!企业,因此在人们爱恨交织的复杂目光下成长。以至于人们甚至开始担心,最终有一天,企业会不会收购国家?而不论我们是欣喜还是担忧,企业依然以自己的方式存在着、发展着。

这本书的撰写,正是折射了作者作为学者型企业人的智慧、责任和情怀。我在和作者沟通的过程中,作者总是很谦虚,说自己的哲学基础很浅,对企业理论也没有进行过系统研究,企业工作经历也不是十分丰富,出这样一本书难免贻笑大方。

作者经常提醒我,这样一本并不是严格按学术专著方式来撰写的书,极有可能有不合学术规范的东西发生,请一定把好编辑关。作者还担心有些他自认为是有新意的东西,也许早有他人著书立说在前,只因如今的管理学著作浩如烟海,无法逐一研读。

然而,作为编辑,我却认为,现在部分学术著作形同“八股”,形式呆板、语言生硬,如嚼蜡头。作者采用学术散文的写作方式,以出思想为根本,这是作者十年企业工作实践和长期从事管理哲学研究的重要成果,是学术著作新创作方式的一种倡导,是对一种新文风的倡导。

是否因偏爱自己编辑的作品而大加溢美?相信各位读者一定会有自己的评判。

刘恋谨记

内容推荐

很多企业不是“英年早逝”就是“壮年夭折”。究其原因,主要是做企业的人缺乏企业的智慧。

很多人,刚从学校走向社会,并非那么顺利。究其原因,没能注重提高个人的商商,没能领悟企业的智慧。

罗争玉编著的《企业的智慧》一书,从解读企业入手,但解读的不只是企业。“商商”是《企业的智慧》提出的一个崭新概念,指自然人在企业管理和实践中,基于企业管理的特性,在人的自身素养基础上,借助智商和情商的作用,敏锐判断商机、巧妙规避风险、勇于追求效益、善于承担责任的一种意志品质。商商是相对情商、智商而言的,是现代人的重要素质,不只是企业人要具有,非企业组织人的也需要具有。商商的缺乏导致社会疾病的蔓延。

编辑推荐

《企业的智慧》是基于全球化浪潮下企业管理与社会管理所面临的新局面、新趋势,从管理的思维、管理的理念、管理的伦理等多个维度,深入浅出阐述了管理的智慧。值得一提的是,作者罗争玉教授是一位70后的年轻学者和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其主要研究领域为企业理论、文化产业和管理哲学。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8 13:4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