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智主编的这本《重庆民俗风情》将以通俗的语言,带领我们去熟悉重庆的民俗风情,既有汉族的民俗风情,又有少数民族的民俗风情。全书共分六章,内容涉及重庆的岁时节令,衣食住行,礼仪民俗,信仰与民间禁忌,游艺活动,民间歌谣、谚语和故事。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重庆民俗风情/爱我重庆丛书/农家丛书 |
分类 | 人文社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 |
作者 | 殷智 |
出版社 |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殷智主编的这本《重庆民俗风情》将以通俗的语言,带领我们去熟悉重庆的民俗风情,既有汉族的民俗风情,又有少数民族的民俗风情。全书共分六章,内容涉及重庆的岁时节令,衣食住行,礼仪民俗,信仰与民间禁忌,游艺活动,民间歌谣、谚语和故事。 内容推荐 《重庆民俗风情》是农家丛书之爱我重庆丛书之一。全书共分六章,内容包括:岁时节令,衣食住行,礼仪民俗,信仰与民间禁忌,游艺活动,民间歌谣、谚语和故事。语言通俗,内容丰富。适合广大读者阅读。 《重庆民俗风情》由殷智主编。 目录 第一章 岁时节令/001 一、汉族节令 二、渝东南土家族和苗族的节令 第二章 衣食住行/017 一、汉族服饰民俗 二、汉族饮食民俗 三、汉族建房仪式 四、渝东南土家族和苗族的衣食住行 第三章 礼仪民俗/045 一、汉族人生礼仪 二、汉族成人礼仪 三、汉族婚丧寿诞礼仪 四、渝东南土家族和苗族的礼仪 第四章 信仰与民间禁忌/092 一、汉族俗信 二、汉族民间禁忌 三、渝东南土家族和苗族的信仰与禁忌 第五章 游艺活动/107 一、汉族娱乐游戏 二、渝东南土家族和苗族的游艺活动 第六章 民间歌谣、谚语和故事/121 一、汉族民间歌谣 二、汉族民间故事 三、汉族谚语和歇后语 四、渝东南土家族和苗族的民间歌谣谚语及故事 主要参考文献/150 试读章节 (五)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日,为秋季的中间,故称中秋。俗以中秋月为团圆的象征,故有亲人团聚之习俗,因此又有“团圆节”之称。 中秋月饼,是一年一度的传统食品。 更普遍的是用糯米打糍粑。中秋吃糍粑,在农村也作为取消午睡的信号。到了中秋,气候凉爽,昼夜平分,为了抓紧时间准备秋种,把糍粑形象化,说它粘力大。把人们从午睡的床上扯起来,所以中秋节必须吃糍粑,请的长工才不睡午觉。这天,家家户户将事先准备好的糯米上甑蒸熟,倒入石臼,用“糯粑棒”舂成粑,再做成圆形的饼子,有大有小,大者直径可达一米左右,供多人分食。吃时拌以白糖、芝麻和黄豆面,其味香、甜、糍、糯,非常可口。有的还用来炒回锅肉、煮汤圆,讲究的家族还用它切条阴干“爆花”,风味别具。 中秋吃月饼的习俗,由来已久,据传在元朝末期,各地灾荒严重,百姓颠沛流离;人民纷纷揭竿造反。有一年的中秋节前,泰州张士诚暗中串联,效法前人,把写着“杀鞑子、灭元朝;八月十五,家家齐动手”等推翻元朝的纸条,藏在月饼里互相传送,互相联络。到了中秋节晚上,家家吃月饼,举行大起义,把元朝的统治推翻了。从此,中秋节制作月饼,用以馈赠亲友,即成习俗。《西湖游览志余》日:“八月十五日谓之中秋,民间又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 中秋之夜,皓月当空,人们在露天摆上月饼、瓜果,合家团圆,有的还邀请亲朋好友,聚会一起,观赏明月,谈天说地,别有情趣。传说每年只有中秋晚上的子时,嫦娥才出来跳舞,有的人便坐更守夜,通宵达旦,希望能一睹千载难逢的“天门关”,得到“上天赐福”。 (六)重阳节 农历九月初九日,重阳节,又称重九节。《易经》有“以阳爻为九”之说,两九相重为“重九”,日月并阳,两阳相重,故名“重阳”。 重阳节有很多习俗,如登高、插茱萸、饮菊花酒、赏菊、吃花糕等。据说,古人登山是为了消灾避难(也有说登高之俗源于古代娱乐活动)。茱萸是一种具有浓烈香味的植物,又名“越椒”或“艾子”,可以入药,有驱蚊杀虫之功能。汉代是将茱萸切碎装入香袋里佩带,晋朝以后则改为插在头上。重阳节的传统饮食为饮菊花酒和吃花糕,一般人家是磨面作粑,用糯米酿酒、做醪糟,有“重阳不推粑,老虎要咬嘛”之谚。重阳又是诗人的节令,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诗人在这个节日里,饮酒赏菊,攀山览胜,写下无数脍炙人口的诗篇。 (七)除夕 农历中一年的最后一天。含“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之意。旧时称“除日”“岁除”“岁暮”“岁尽”“暮岁”等,民间通称“大年三十”,传统习俗都要在这一天过年。过年的风俗活动很多,诸如贴春联、贴门神、吃团年饭、守岁辞岁等等。 贴春联,挂年画。春联又名对联、桃符、门帖等,传说起于五代以前。年画是由“门神”演化而来。 过年家家都要供“门神”。所谓“供”,就是买两张门神画,分贴在大门上。“门神”是两位武将,金盔甲胄;一黑脸浓须,一白脸疏髯,形象雄健,威风凛凛。俗称左门神秦叔宝,右门神尉迟恭,后来有以门上贴“福”字代替门神,贴“福”字,其意在图吉利。古代有“五福”之说(出自《尚书·洪范》),五福为“一日寿,二日富,三日康宁,四日修好德,五日考终命”①(一是长寿,二是富有,三是健康安宁,四是遵行美德,五是老寿善终)。一般都是将“福”字倒着贴,寓意为福“到”了。 吃年饭。过年要吃年饭,又称“团年饭”“团圆饭…‘宿岁饭”,是一家在这一年中最丰盛、最隆重的家宴。年饭之前要扫地,插青,焚香,礼敬门神、井神、灶神和祖宗。一顿年饭,从冬至过后就开始准备,杀猪、宰羊、烟熏腊肉,进城办年货,都是围绕这餐饭。从腊月二十八日起,就开始有人吃团年饭了,早中晚各有不同,有早晨天不亮就开始吃的,一直吃到大天亮,说是越吃越亮;有晚间吃的,这是一年的最后时刻,这样才叫送年。吃年饭前先要祭祖,斟酒、盛饭,请祖先入席,随后集体入席聚餐,尽情吃喝,不准说话,特别是小孩,怕说出不吉利的话。酒喝完了,不能说“完了”,要说“酒喝发财”了。桌上的菜可尽量地吃,但每碗都不能吃光,一条鱼只能吃一半,上面吃完后要翻面,叫“翻身”,翻过面后就留着不再吃了,要年年有鱼(余)。年饭上有一个肘子,是不能动的,而且在新年期间,每一餐饭上都要端出来,也都不能动筷,直到元宵节过大年时才能吃,表示年才过完。吃年饭要慢慢饮、慢慢吃,尽情地吃喝,拖的时间很长,并且不得中途退席,要一起入席一齐散。 守岁。民间除夕守岁、辞岁习俗,是夜,祭祀祖先,合家团聚,欢宴娱乐,或围炉谈天,或打牌。最后辞岁时,尊长者上坐受晚辈礼拜,礼拜毕,尊长者散给小辈钱物,称为“压岁钱”。天交正子时,即刻“烧子时香”,放爆竹,祝告神灵,旧年已去,迎接新年赐神福。 压岁钱。守岁发压岁钱习俗,现仍盛行于民间,但旧时对压岁钱重视程度远胜于今。不但给钱,而且很讲究。钱要讲究大钱、新钱,还必须用新的大红线穿串,或穿成鲤鱼形、如意形,或编成龙形,置于床脚,即谓“钱龙”之意。除“压岁钱”外,又有金银锞子,实际也是压岁钱。不过这种锞子只有富豪之家才散得起。民间压岁钱习俗,从古至今,广为流传,近年给压岁钱的势头猛长,数量也呈逐渐增多的趋势。 P4-7 序言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人们能够很便利地从媒体和网络上找到所需要的资料和信息,这无疑给当今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巨大的变化。但对于当下每个人来讲,是否对自己、家乡和身边的许多事和物有所熟悉和了解,是否对生你养你的故乡的昨天、今天有过记忆,是否还能够把自己经历过或听说过的有意义的过去传授给后人? 经常与友人聊及国家六十年的变化,社会的发展,聊及重庆直辖后的巨变,巴山渝水的俊美,巴渝儿女的率直、敢为先的品性,聊及抗战陪都轶事,三峡出平湖,红岩英烈千古……人我都无不为能生长在重庆这块土地上感到自豪。的确,关于重庆——我们的家乡有许许多多评述,许许多多让人难忘的过去,但更重要的是我们如何面对。 有人这样描述重庆: 这是一座充满灵性的城市,山水纵横,万物茁壮; 这是一座富于传奇的城市,历史悠远,文化瑰丽; 这是一座饱含激情的城市,血性阳刚,勤劳聪慧。 悬挂在联合国大厅里的世界地图上,仅仅标出了中国四个城市的名字,其中一个就是重庆。 巍峨的高山,低回的河谷,承载着重庆三千年的文明史。 这里有勤劳勇敢的人民,这里有美丽富饶的土地; 这里有深重的苦难记忆,这里有光荣的革命传统; 这里文化厚重,孕育了人类的始祖巫山人,催生了博大精深的巴文化; 这里江山多娇,簇拥着举世闻名的长江三峡,怀抱着秀绝天下的武陵仙境。 人文巴渝,山水天下。 筑城三千年,定名八百年,建市八十年。 一条长江通江达海,一个民族胸怀世界。 千百年来,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重庆以其独特的魅力,海纳百川、包容天下,成为古代中国区域性的政治军事中心和重要的商业物资集散地。 近现代以来,重庆又历经因商而兴、内迁而盛、因工而强的发展道路,成为我国内陆地区举足轻重的工业重镇、经济高地和战略枢纽。 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和重庆直辖以来,古老的重庆焕发出了前所未有的青春活力,在建设长江上游经济中心、西部重要的增长极、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的进程中,正以奇特的山水和独特的文化,吸引着五湖四海的宾朋,成为中国著名的旅游胜地。 重庆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光荣的革命传统和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是国务院公布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重庆是一个山水之城,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重庆城依山傍水,刚毅多情。美丽的嘉陵江柔情多姿,雄伟的长江浩瀚汹涌。滔滔江水培养出重庆人的热情爽快、率真耿直;巍巍高山让重庆人坚韧豪迈,创新求变。重庆奇特壮丽的自然景观、钟灵毓秀的山川地理孕育了重庆的名人杰士。他们在历史的长河中,用自己的血汗和智慧谱写了一曲曲不朽的篇章,铸就了重庆名城的辉煌。 …… 重庆又是一座移民之城,各地客籍人士到重庆后,融于重庆的山水环境,感染于重庆的风土人情,他们在重庆这个大舞台上,上演了一幕幕可歌可泣的话剧,增添了重庆名城的荣耀。这些名人的活动不仅对重庆、对中国,甚至对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产生了重大影响。每一个名人都像一幅展开的历史画卷,带领我们走进一个又一个历史驿站。在这座城市里,名人的印记无所不在,名人的故事盛传不衰,成为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 曾经有人想以最少的文字了解这座城市,也有人试着用这样的文字给予回答。其中,重庆是“山城”、“江城”、“雾都”、“移民城”、“火炉”算是一说。对于山城,估计没有任何人会提出异议。因有山,这里的人天天开门见山,天天爬坡上坎,练就不怕吃苦、敢于抗争的秉性;因是“江城”、“雾都”,人们成年被山水滋养,与雾湿为伴,成就了重庆人的水灵;因是“移民城”,生物遗传优势彰显,种种风情,美人成群;因为“火炉”,更让这片土地上的万物万种,这里的人酷爱辛、辣、麻、酸,烫,成就了重庆人火暴、刚烈的个性和独特的韵味;因人与山水的拼搏,创造了这里的昨天和今天的辉煌。 非常有幸与我的同事们在工作之余编写《爱我家乡》这套丛书。说真的,介绍一个地方的书已经有很多,我曾担心此时再编写此类图书是否还会有读者,但仔细读完全部文稿后,更增强了我的信心。因为我知道,越来越多的现代人越来越不了解当地的过去,越来越不了解身边富有的资源,越来越丢掉了传承多年的优秀文化,越来越在瞬息万变的社会发展中找不到自己的定位,那么,如果你真要对自己的家乡,对自己生长的城市和身边的事、物进一步了解,也许读完这些书会有裨益。编写这套书是一项文化工程,有助于增强我市广大读者的文化素养,增强读者对城市与农村的亲近感、认同感和归属感;有助于读者了解重庆的过去、关注重庆的现在、展望重庆的将来,为重庆的持续发展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同时也有助于提高重庆历史文化名城的知名度,有助于广泛开展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教育,有助于传承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传授科学技术知识,有助于增强城市文化凝聚力,共同为建设家乡的文明而振奋精神。 胡锦涛总书记为重庆发展导航定位的“314”总体部署,国务院三号文件要求,“五个重庆”建设的推进重庆的腾飞、家乡的发展是我们所有重庆人的愿望和期盼,振奋精神,提高全民素质是我们所有重庆人的责任。我们只有脚踏实地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才能有富强、文明、辉煌的明天。 李自治 2009年8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