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小学教师如何用哲学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哲学总论
作者 冉乃彦
出版社 教育科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儿童是天生的哲学家,作为教师,我们怎能不懂一点哲学?更重要的,您在教育、教学中会用哲学吗?

《中小学教师如何用哲学》是一部献给教师的马克思主义哲学通俗读本!本书精选10幅漫画、20个寓言故事、30个教学案例,汇集30余位名师的哲学感悟……本书由冉乃彦著。

内容推荐

《中小学教师如何用哲学》是一部献给教师的马克思主义哲学通俗读本!

教育改革中,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关键问题。教师的专业发展如果满足于操作层面上的模仿,永远只能是一个教书匠;而仅仅停留在学习教育理论书本上,仍然不可能理解教育理论的真谛,唯有不断提高自己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素养,才能成为一个思想者、创造者,成为一名真正的优秀教师。

《中小学教师如何用哲学》这本20万字的小册子,就是专门为教师发展服务的。它有三个突出特点:

一是“易”

虽然中小学教师几乎都在学校学过“哲学课”,但是那时候往往是一种哲学知识的了解,一般都感到艰难;现在的学习,是结合教师工作中的大量实践体验,引导教师在“用哲学”中进一步掌握哲学的基本原理,反而会感到亲切、易学。

二是“实”

书中所涉及的理论与方法,都力求贴近教师的生活和工作。学习这本书可以从两个方面使教师专业发展得到实际帮助:一方面有助于深刻思考人生道路,探索有价值的人生;另一方面有助于比较透彻、深刻地理解教育改革和教育理论的基本精神,使工作出现实效。

三是“新”

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是时代一面最深刻的镜子。随着人类的进步,当代哲学有了急速的发展,为了帮助教师“与时俱进”,本书吸收了近几年的哲学研究新成果(近200篇新论文),除在“处理好古今中外哲学的关系”一章中扼要介绍外,还在全书具体论述中渗透了一些新观点。本书由冉乃彦著。

目录

开场白

 1.哲学很有用

 2.在“用”中学哲学

 3.哲学的大众化

 4.处理好古今中外哲学的关系

存在论

 1.怎样分析班集体和一堂课——对立统一

 2.矛盾存在于生活的时时处处——矛盾的普遍性

 3.下功夫找出特点——矛盾的特殊性

 4.班级发展和后进生的转化——矛盾转化的条件

 5.善于抓住牛鼻子——主要矛盾、次要矛盾

 6.怎样理解教师的主导作用——矛盾的主要方面、次要方面

 7.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与不同的教育——不同阶段的矛盾

 8.压倒骆驼的一根稻草——量变、质变规律

 9.毛毛虫与蝴蝶——否定之否定规律

意识论

 1.人脑和石头的根本区别在哪里?——意识和物质的关系

 2.人的正确思想从哪里来?——通过实践发现、检验和发展真理

 3.为什么要重视总结经验?——怎样产生从实践到理论的飞跃

 4.教师是教育理论的主人还是客人?——怎样检验和发展理论

 5.人怎样才能少犯错误?——深入实践,学习理论

价值论

 1.为什么“价值论”似曾相识?——价值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

 2.学生上课插嘴好不好——什么是价值?

 3.什么是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价值的类型

 4.教师的人生是“蜡炬”还是“火把”?——人的价值

 5.欲望,兴趣,情感,意志,信念,信仰,理想——人的价值意识

 6.怎样理解评课和写评语——评价的本质和标准

 7.教师是学生心灵、智慧的双重引路人——教师的价值引导

参考文献

后记

试读章节

生活中本来处处有哲学。例如,在优美的文学作品中,我们常常能够学到寓意深刻的哲理。

如,宋·苏轼写的《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里面有丰富的哲理——

不论是泰山还是一粒沙子,都隐含无限多的信息。在纵横交错的峰峦中,如果横看,眼前是有路可通的宽阔峦岭;而从侧面看,它又是高耸人云的挺拔山峰。

我们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事物,只能够获得一部分信息,因此站在不同角度会有不同的答案。如果我们误把这种部分信息看做是事物的全部,就是片面性。面对学生,我们往往容易强调自己这个角度的看法,而忽视甚至粗暴地否定学生的看法。

不仅如此,世界上不但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山丘。我们不应该用自己的孤陋寡闻和刚愎自用,来对待世界的丰富性。而应当看到它们是“远近高低各不同”。面对学生,我们常常习惯用一种模式、标准,来评价他们丰富多彩、千变万化的表现。

身在庐山,反而看不清庐山真面目。生活中类似现象并不罕见,遗憾的是人们并不善于接受教训。许多家长和老师认为“自己当然是最了解自己的孩子了”——可笑的理由竟是“天天生活在一起”。

又如,唐·杜甫写的《春夜喜雨》也揭示了深刻的哲理: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好雨”的标准是“知时节”,它在春天万物生长最需要的时候来到。而我们的教育者常常是一相情愿地,不顾阶段、不讲客观需要地把“爱”和“教育”一股脑地给学生,结果成了“溺爱”和“溺教”。

“好雨”是在夜里,伴随着和风悄悄地飘洒,虽然寂静无声,却实实在在地滋润着万物,让它们得到最佳营养。而我们的“教育之雨”,往往不仅是倾盆大雨,而且是“狂风大作”。甚至好像故意在大白天,当着众人来个“风雨交加”的综合展示。殊不知,雨量虽然大,用心非常好,万物不但没有受惠,反而冲走了沃土,摧毁了禾苗。

在雨夜中,杜甫能够从“野外的小路上空乌云一片漆黑”看到“江船渔火红艳夺目”;而且确信,等到明天清早会看到,花儿带雨开放,红艳欲滴,整个锦官城(成都)将是一片万紫千红的春色。而我们这些“狂风暴雨”的制造者,哪里看得到孩子的星星之火,眼前只能是漆黑一片。自己是在用自以为是的行动,摧毁了自己美好的愿望——孩子万紫千红的前途。

泰戈尔的“不是槌的打击,乃是水的载歌载舞,使鹅暖石臻于完美”。不论谁读到,都会感到有所启发,有所醒悟,实在是一种美妙的精神享受。在这里,深奥的哲理,变得那么亲切、那么好懂,想不受它的影响都难。那么,为什么那么有用、那么美妙的哲学,竞长期让人感到神秘、不敢接近呢?

著名的民主人士李公朴在艾思奇的《大众哲学》1935年版的序言中,就曾尖锐地指出:“哲学就在人的生活中,每个人都有他的哲学,本没有什么神秘的,不过因为多数的哲学家都是用高深的词句来谈哲学,所以使一般人反而糊涂起来,以为哲学太艰深难解了,没有方法可以和它接近。这种错误的观念,似不能不说是由过去谈哲学的人所造成的。”

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将哲学通俗化,还必须有一个重要的认识:哲学不应该是少数人的奢侈品,必须将哲学从书斋里解放出来。因为哲学不仅是来自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而且在人民群众生活里处处有哲学,人民群众“学哲学”“用哲学”不但不难,本来就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有一次,我和老师家访,问到一个一年级小学生“你为什么这么努力?”(别人抄生字一行,她要求自己抄一篇),她回答道:“因为人不是水。”后来通过老师解释,我们才明白,老师曾经在课上讲过“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的道理。可见,一些哲理,连小朋友都能够听懂,并把它变成行动的推动力量。

几千年来,在中国文化中,在老百姓流传的谚语、格言中,处处可见哲学思想的光辉。我亲自就听到一个普普通通的老太太说了许多富有哲理的话:“盲人摸象”“晚上想千条路、万条路,早上起来还要磨豆腐”“人勤地不懒”,“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砍柴不看纹。累死砍柴人”“狼追来的时候没有瘸子”……P23-26

后记

我曾经打趣地说过,我最经常读的书是《新华字典》,而最爱读的书是列宁的《哲学笔记》,可见我多么喜爱哲学。不过,我一直是自学,从来没有系统学习过。在年轻的时候,休息天,我往往是带着一本有关辩证法的书,到玉渊潭。先是游泳,游累了坐在树荫下啃“辩证法”。在那个阶段,把自己能够找到的辩证法的书,都看了个遍。

我之所以喜爱哲学,主要是从“用哲学”上十分受益。比较明显的是两方面。一是由于学哲学,工作中善于抓住主要矛盾,推动工作比较有成效(我转换过十几个单位,干过几十个工作项目,如种过水稻,开过车床。在少年宫,从木偶小组辅导员转为舰船模型辅导员。在学校,从教政治改为教语文……);二是由于学哲学,能够看清历史方向,虽然每次皆是“批斗对象”,但在各种政治运动中,不被一时假象所蒙蔽,对前途比较有信心。

2005年,在我出版了《中小学教师如何做研究》。受到老师们欢迎之后,我越发想为老师做些事情。在和老师们一起工作、相互交流中,我发现,不少老师不满足于自己总在经验层次上打转转,极想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于是,我把写一本《中小学教师如何用哲学》的想法透露给朋友们,没想到,得到的热烈反响超出了我的预料。

在初稿写就后,先在几个学校试讲,接着又在通州区、大兴区和丰台区的区级活动中试讲。反响最强烈的是在十一学校,在为一百多位班主任和自愿听讲的老师,连续讲了几讲后,校长告诉我:现在,在学校里掀起了一股“哲学风暴”,老师们见面后,经常探讨的就是班上的主要矛盾是什么?这堂课矛盾的主要方面是什么?

在完善书稿的过程中,我得到很多朋友的鼓励,他们都表示,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还得到好朋友左其沛教授、单志艳博士、杨一鸣博士、王俊英老师的具体指导。尤其是实验学校的李涛老师、庄洪伟老师,能够在繁忙的教学工作之余读了书稿的若干篇章,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特别要感谢九十岁高龄的北京师范大学黄济老师,在通读了全部书稿后,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密密麻麻写了两篇。

更让我感动的是,这本书得到了教育科学出版社教师编辑部各位编辑态度鲜明的支持。他们认为这是教师普及“用哲学”的第一本书,一定要出好。他们还提出了详尽的修改建议和一些提升本书主题的好想法。

我还要感谢我的家人,在我写书进入如醉如痴的状态时,仍然能够给予理解和热情的帮助。

最后,我希望广大的读者接触本书后,能够和我继续交流,共同把这本书不断完善、提高,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普及和应用共同努力。

冉乃彦

2010年10月19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13:1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