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丛书为邓乔彬教授30多年从事古代文学与艺术研究成果的结集。《邓乔彬学术文集》按内容及篇幅分为12卷。本丛书运用综合性的研究方法,尤重文化学、文艺学与文献学的三者结合,研究了诗学、词学、画学、学者研究及其他。所收的12种著作中,有7种获政府奖或学会奖,其中《中国绘画思想史》于2002年获第13届中国图书奖。学术领域广,研究有深度,是该方面领域的权威。第十二卷为杂著。分为7类:画论提要、古文提要、序跋后记、学习笔谈、发言及讲座、作品赏析、诗词创作,并附本人著作目录。
《杂缀集/邓乔彬学术文集》作者邓乔彬。
邓文彬的《杂缀集/邓乔彬学术文集》为杂著,据内容分类,包括以下部分:
第一部分是为古代60种画论著作所写的提要,起自南北朝刘宋时期宗炳的《画山水序》,终于清代嘉道时期华琳的《南宗抉秘》。原系本人为《中国学术名著大词典。古代卷》撰写的条目,又是为准备撰写《中国绘画思想史》所作札记,因出于作者个人阅读、研究这些著作的体会,具有原创性,故收入本卷。
第二部分为92篇古文的提要。原系作者与潘文国、龚斌共撰《三百丛书。文三百篇》所写的文章题解,因本人负责该书唐代到明初的篇目,故本卷共收入四朝共91篇古文的题解,另有为湖南文艺出版社《读有所得》撰写的4篇,而因有与前一书所撰重复者,凡此则择善而存,故本卷共收入92文的题解:唐文36篇,宋文(包括金)46篇,元文4篇,明初文6篇。为求本卷体例统一,原来的“题解”亦统一改为“提要”。
第三部分为序跋后记,收人为12种著作所写序言,另有自序I篇,前言1篇,后记4篇,自介l篇,共计19篇。12篇序多是为我的学生所著而写,后记、自介则为己著而作。虽本文集收入本人所有学术论著,但或因个别著作再版,或因原出论文集在收入本文集时加入新内容而弃其原名,故未保留原作自序、后记而收人本卷。
第四部分为学习笔谈。有些文稿虽已发表,却因年久而无从寻觅,故仅收6篇。
第五部分为发言讲座,如所命名,或为各会议所作发言稿,或为所作讲座的讲稿,而因有些讲座未作书面准备,故未有所存而不收。
第六、七部分为赏析类文章,因篇幅较大,故分为作品赏析和鉴赏辞典、文集两个部分。前者文章多曾发表于各刊物,后者则收入各种鉴赏辞典或性质相近的专题书籍。因本人主要从事古代文学研究,应约而写的这些鉴赏文章亦属于该范畴,跨越从《诗经》到清代的三千多年,主要为韵文的诗、词、曲,亦涉少量古文。各书体例要求不一,鉴赏对象不同,文章亦长短有别。因文章发表(出版)有先后,先出者或被收录于后出之书,故极少数文章曾重收,凡此,收入本卷时作了删汰处理。
本人曾参加过多种工具书或其他读物的编撰,因所撰者或有所据而非原创,或属于资料性质,或学术性不强,均不收入本文集。另有为专业性工具书所撰条目,虽系自己之研究心得,但因未能出版,且原稿难觅,故不收入。主编或参编的教材、教参,其中虽不乏学术性内容,但因性质在于“教”,亦不收。
《杂缀集/邓乔彬学术文集》最后附有作者分年度出版、发表的全部著作、论文、文章目录。
第一部分 画论提要(1)
画山水序(3)
叙画(5)
古画品录(6)
续画品(8)
后画录(9)
贞观公私画史(10)
画拾遗录(11)
续画品录(12)
画断(14)
唐朝名画录(15)
历代名画记(16)
笔法记(18)
益州名画录(20)
宋朝名画评(21)
图画见闻志(22)
林泉高致(24)
画史(26)
宣和画谱(27)
广川画跋(28)
山水纯全集(29)
画继(30)
画继补遗(32)
竹谱(33)
写山水诀(35)
画鉴(37)
绘宗十二忌(39)
图绘宝鉴(41)
写像秘诀(42)
图绘宝鉴续编(43)
中麓画品(-44)
四友斋画论(46)
画说(47)
吴郡丹青志(48)
画笺(49)
画旨(50)
画眼(51)
画禅室随笔(52)
装潢志(53)
清河书画舫(54)
绘事微言(55)
画史会要(56)
画引(57)
画麈(58)
珊瑚网(59)
明画录(60)
龚安节先生画诀(61)
画筌(62)
南田画跋(63)
苦瓜和尚画语录(65)
大涤子题画诗跋(67)
画学心法问答(68)
传神秘要(69)
冬心画跋(70)
板桥题画(72)
小山画谱(73)
东庄论画(74)
山静居画论(75)
芥舟学画编(77)
二十四画品(79)
南宗抉秘(80)
第二部分 古文提要(81)
唐文提要(83)
宋文提要(92)
元文提要(104)
明文提要(105)
第三部分 序跋后记(107)
《姜夔与南宋文化》序(109)
《宋词的女性意识》序(111)
《元柘词坛研究》序(114)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新视野》序(118)
《八大画风与楚骚精神》序(120)
《晚清民初词学思想建构》序(124)
《暨南国学丛书》序(130)
《艺术与美十讲》序(135)
《传播学视野下的宋词生态》序(138)
《唐宋词审美文化阐释》序(142)
《唐代商业文明与文学》序(146)
《休闲文化与唐宋词》序(149)
《第五届宋代文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后记(153)
《中国绘画思想史》后记(156)
《唐宋词美学》重印后记(159)
《词学廿论》自序(161)
《词学廿论》后记(165)
《吴梅学记》前言(167)
《中国绘画思想史》内容及特色简介(169)
第四部分 学习笔谈(171)
汉代文学作品概述(173)
宋元明清文学史复习导引(176)
我与改革开放20周年征文:知今是而昨非(178)
治学谈:学术研究的定位与个性(179)
为本科生开讲座的体会(180)
“了解之同情”与秦观之论古人(184)
第五部分 发言讲座(187)
2009年上海词学会的学术总结(189)
关于暨南精神讨论的发言(193)
暨南精神与校训(195)
在艾治平先生八十华诞庆祝宴上的讲话(197)
关于《大学语文》(中华文化版)的编写思路(199)
关于成语、古语的错用及语言的规范化问题(202)
古代文学研究方法漫谈(205)
第六部分 作品赏析(215)
秋水伊人,深情绵邈——读《蒹葭》(217)
怨愤的弃妇诗——《诗·卫风·氓》分析(219)
深深的思妇之愁——读《诗·王风·君子于役》(223)
空中送情,知向谁是一浅析《西北有高楼》(225)
读《涉江采芙蓉》(227)
《焦仲卿妻》分析(229)
幽燕老将,气韵沉雄——读曹操《短歌行》(233)
《赠白马王彪》的抒情艺术(235)
析高适《燕歌行》(237)
《逍遥游》解读(240)
《韩非子》的思想与艺术(243)
《论贵粟疏》浅析(247)
柳永《雨霖铃》分析(250)
图将好景人华章——柳永《望海潮》简析(254)
骏发踔厉,痛快淋漓——读张孝祥《水调歌头》(256)
正壮士悲歌未彻——从《贺新郎》看辛弃疾词的特色(259)
忧危怨愤之语,沉郁顿宕之篇——辛弃疾《摸鱼儿》浅尝(262)
蔑视世俗的宣言,反抗性格的自供状——读关汉卿(南吕·一枝花)(不伏老)(265)
枯藤老树写秋思,不许旁人赘一词——读马致远《天净沙-秋思》(268)
雨湿寒梢,泪染龙袍——白朴《梧桐雨》第四折赏析(271)
禁锢与觉醒——《牡丹亭·闺塾·惊梦》简析(274)
第七部分 鉴赏辞典、文集(279)
《诗经赏析集》(281)
《古诗海》(283)
《三李诗鉴赏辞典》(293)
《古文鉴赏辞典》(296)
《古文鉴赏大辞典》(312)
《中国游记鉴赏辞典》(319)
《唐宋词鉴赏辞典》(江苏古籍版)(324)
《唐宋词鉴赏辞典》(上海辞书版)(333)
《金元明清词鉴赏辞典》(338)
《词林观止》(343)
《历代小令词精华》(350)
《辛弃疾词鉴赏》(361)
《姜夔诗词赏析集》(365)
《元曲鉴赏辞典》(371)
《爱国诗词鉴赏辞典》(383)
《古代爱情诗词鉴赏辞典》(392)
《古典离别诗词欣赏》(400)
《历代名篇赏析集成》(403)
《中国文学名篇鉴赏辞典》(415)
《中国诗词曲艺术美学大百科》(422)
附录 作者分年度著作、论文、文章目录(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