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曾文正公家书(传忠书局刻本最新修订版)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清)曾国藩
出版社 中国华侨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曾文正公家书》是晚清一代中兴名臣曾国藩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作品。首现于1879年,由李瀚章编撰、李鸿章校勘,由传忠书局刊刻传世,是迄今为止最为权威、经典的版本。本书即以此为蓝本,并把《曾国藩家训》融入其中去,针对原书中有疑问、错漏之处予以校正,另外还汲取了最新的学术研究成果,版本正统,内容精粹,堪为曾国藩学问的最佳读本。

另外,为了让读者方便阅读,对曾国藩的思想有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本书按照曾国藩一生最重要的四个时期进行了分卷:在京为官时期、镇压太平天国时期、镇压捻军时期和办理天津教案时期。与此同时,本书还附有宣统本的《曾国藩日记》,与《曾文正公家书》相呼应。

内容推荐

《曾文正公家书》记录了曾国藩在清道光二十年至同治十一年前后达30多年的翰苑和从武生涯。这部书中所收录的家书,都是曾国藩为官从政、练兵防务,或者辗转于驿道水路上亲笔书写,信中言之凿凿,情意深深,沁人心脾,动人衷肠,一字一句都是曾国藩发自内心最真实的声音和他身体力行的经验总结,劝勉之言亦见解深刻,读来受益匪浅。时至今日,民间还流传着“为官要学曾国藩”的说法,可见《曾文正公家书》不仅仅是一部记录平淡家常的书信集,还是一部蕴涵着为人处世、持家教子智慧的人生指导书。

《曾文正公家书》不但展现了曾国藩博学多识的才华、励志向上的理想追求,心怀天下、体恤苍生的血诚之心,还毫不掩饰地审视了自己敏感、自卑、愚钝、谨小慎微、孤独无助的一面。曾国藩把一个最真实、最鲜活、最全面的自己坦露在世人面前。曾氏家书包罗万象,从饮食着装、小毛病与大智慧、说话习惯和语气、静心研读与斡旋官场、辉煌的自豪与失落的自省、克己慎独到谕儿女、劝兄弟、敬长辈、学识造诣和道德修养均有体现;曾氏如何从平凡的开始到非凡的超越,为何赢得“道德文章冠冕一代”的称誉,并成为诸多名人都倍加推崇的精神偶像,其家族为何绵延长存,成为影响世界的百年家族,相信在阅读的过程中读者自然会一一找到答案,并受用一生。

目录

总目录

卷一 道光二十年—咸丰元年(1840—1851)

卷二 咸丰二年—同治三年(1852—1864)

卷三 同治四年—同治六年(1865—1867)

卷四 同治六年—同治十一年(1867—1872)

附:曾国藩家谱

附:曾国藩日记

曾文正公

试读章节

道光二十二年九月十八日

四位老弟足下:

九弟行程,计此时可以到家。自任邱发信之后,至今未接到第二封信,不胜悬悬,不知道上不甚艰险否?四弟、六弟院试计此时应有信,而折差久不见来,实深悬望。

予身体较九弟在京时一样,总以耳鸣为苦。问之吴竹如,云只有静养一法,非药物所能为力。而应酬日繁,予又素性浮躁,何能着实养静?拟搬进内城住,可省一半无谓之往还,现在尚未找得。

予时时自悔,终未能洗涤自新。九弟归去之后,予定刚日读经、柔日读史之法。读经常懒散不沉着。读《后汉书》,现已丹笔点过八本,虽全不记忆,而较之去年读《前汉书》,领会较深。九月十一日起同课人议每课一文一诗,即于本日申刻用白折写。予文、诗极为同课人所赞赏,然予于八股绝无实学,虽感诸君奖借之殷,实则自愧愈深也。待下次折差来,可付课文数篇回家。予居家懒做考差工夫,即借此课以摩厉考具,或亦不至临场窘迫耳。

吴竹如近日往来极密,来则作竟日之谈,所言皆身心国家大道理。渠言有窦兰泉者垿,云南人,见道极精当平实。窦亦深知予者,彼此现尚未拜往。竹如必要予搬进城住,盖城内镜海先生可以师事,倭艮峰先生、窦兰泉可以友事,师友夹持,虽懦夫亦有立志。予思朱子言“为学譬如熬肉,先须猛火煮,然后用漫火温”,予生平工夫全未用猛火煮过,虽略有见识,乃是从悟境得来,偶用功,亦不过优游玩索已耳,如未沸之汤,遽用漫火温之,将愈煮愈不熟矣。以是急思搬进城内,屏除一切,从事于克己之学。镜海、艮峰两先生亦劝我急搬,而城外朋友,予亦有思常见者数人,如邵蕙西、吴子序、何子贞、陈岱云是也。

蕙西尝言:“‘与周公瑾交,如饮醇醪。’我两人颇有此风味。”故每见辄长谈不舍。子序之为人,予至今不能定其品,然识见最大且精,尝教我云:“用功譬若掘井,与其多掘数井而皆不及泉,何若老守一井,力求及泉而用之不竭乎?”此语正与予病相合,盖予所谓“掘井多而皆不及泉”者也!

何子贞与予讲字极相合,谓我真知大源,断不可暴弃。予尝谓天下万事万理皆出于乾坤二卦,即以作字论之:纯以神行,大气鼓荡,脉络周通,潜心内转,此乾道也;结构精巧,向背有法,修短合度,此坤道也。凡乾以神气言,凡坤以形质言。礼乐不可斯须去身,即此道也。乐本于乾,礼本于坤。作字而优游自得、真力弥满者,即乐之意也;丝丝入扣,转折合法,即礼之意也。偶与子贞言及此,子贞深以为然,谓渠生平得力尽于此矣。

陈岱云与吾处处痛痒相关,此九弟所知者也。

写至此,接得家书,知四弟、六弟未得入学,怅怅然。科名有无迟早,总由前定,丝毫不能勉强。吾辈读书,只有两事:一者进德之事,讲求乎诚正修齐之道,以图无忝所生;一者修业之事,操习乎记诵词章之术,以图自卫其身。进德之事难以尽言,至于修业以卫身,吾请言之:

卫身莫大于谋食。农工商,劳力以求食者也;士,劳心以求食者也。故或食禄于朝,教授于乡,或为传食之客,或为入幕之宾,皆须计其所业足以得食而无愧。科名者,食禄之阶也,亦须计吾所业将来不至尸位素餐,而后得科名而无愧。食之得不得,穷通由天作主,予夺由人作主;业之精不精,则由我作主。然吾未见业果精而终不得食者也。农果力耕,虽有饥馑,必有丰年;商果积货,虽有壅滞,必有通时;士果能精其业,安见其终不得科名哉?即终不得科名,又岂无他途可以求食者哉?然则特患业之不精耳。

求业之精,别无他法,曰专而已矣。谚曰“艺多不养身”,谓不专也。吾掘井多而无泉可饮,不专之咎也。诸弟总须力图专业。如九弟志在习字,亦不必尽废他业,但每日习字工夫,断不可不提起精神,随时随事,皆可触悟。四弟、六弟,吾不知其心有专嗜否?若志在穷经,则须专守一经;志在作制义,则须专看一家文稿;志在作古文,则须专看一家文集。作各体诗亦然,作试帖亦然,万不可以兼营并骛,兼营则必一无所能矣。切嘱切嘱!千万千万!

此后写信来,诸弟各有专守之业,务须写明,且须详问极言,长篇累牍,使我读其手书即可知其志向证见。凡专一业之人,必有心得,亦必有疑义。诸弟有心得,可以告我共赏之;有疑义,可以问我共析之。且书信既详,则四千里外之兄弟不啻晤言一室,乐何如乎!

予生平于伦常中,惟兄弟一伦抱愧尤深。盖父亲以其所知者尽以教我,而我不能以吾所知者尽教诸弟,是不孝之大者也。九弟在京年余,进益无多,每一念及,无地自容。嗣后我写诸弟信,总用此格纸,弟宜存留,每年装订成册。其中好处,万不可忽略看过。诸弟写信寄我,亦须用一色格纸,以便装钉。

谢果堂先生出京后来信并诗二首。先生年已六十余,名望甚重,与予见面,辄彼此倾心,别后又拳拳不忘,想见老辈爱才之笃。兹将诗并予送诗附阅,传播里中,使共知此老为大君子也。

予有大铜尺一方,屡寻不得,九弟已带归否?频年寄黄英白菜子,家中种之好否?在省时已买漆否?漆匠果用何人?信来并祈详示。兄国藩手草。P27-29

序言

《曾文正公家书》是晚清一代中兴名臣曾国藩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作品。首现于1879年,由李瀚章编撰、李鸿章校勘,由传忠书局刊刻传世,是迄今为止最为权威、经典的版本。本书即以此为蓝本,并把《曾国藩家训》融入其中去,针对原书中有疑问、错漏之处予以校正,另外还汲取了最新的学术研究成果,版本正统,内容精粹,堪为曾国藩学问的最佳读本。

另外,为了让读者方便阅读,对曾国藩的思想有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本书按照曾国藩一生最重要的四个时期进行了分卷:在京为官时期、镇压太平天国时期、镇压捻军时期和办理天津教案时期。与此同时,本书还附有宣统本的《曾国藩日记》,与《曾文正公家书》相呼应。

《曾文正公家书》记录了曾国藩在清道光二十年至同治十一年前后达30多年的翰苑和从武生涯。这部书中所收录的家书,都是曾国藩为官从政、练兵防务,或者辗转于驿道水路上亲笔书写,信中言之凿凿,情意深深,沁人心脾,动人衷肠,一字一句都是曾国藩发自内心最真实的声音和他身体力行的经验总结,劝勉之言亦见解深刻,读来受益匪浅。时至今日,民间还流传着“为官要学曾国藩”的说法,可见《曾文正公家书》不仅仅是一部记录平淡家常的书信集,还是一部蕴涵着为人处世、持家教子智慧的人生指导书。

书信中不但展现了曾国藩博学多识的才华、励志向上的理想追求,心怀天下、体恤苍生的血诚之心,还毫不掩饰地审视了自己敏感、自卑、愚钝、谨小慎微、孤独无助的一面。曾国藩把一个最真实、最鲜活、最全面的自己坦露在世人面前。曾氏家书包罗万象,从饮食着装、小毛病与大智慧、说话习惯和语气、静心研读与斡旋官场、辉煌的自豪与失落的自省、克己慎独到谕儿女、劝兄弟、敬长辈、学识造诣和道德修养均有体现;曾氏如何从平凡的开始到非凡的超越,为何赢得“道德文章冠冕一代”的称誉,并成为诸多名人都倍加推崇的精神偶像,其家族为何绵延长存,成为影响世界的百年家族,相信在阅读的过程中读者自然会一一找到答案,并受用一生。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5:3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