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湖湘文化大辞典(上下)(精)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万里
出版社 湖南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现在我们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面临着无数需要研究解决的新课题。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乃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必须坚持实事求是,进一步解放思想,弘扬学术自由和百家争鸣的优良学风,既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又深入研究开发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以抒发人民智慧,振奋民族精神,不断完善改革开放的体制、政策和举措,更好地开拓前进。万里编著的《湖湘文化大辞典》给我们提供了研究和开发湖湘文化乃至中华文化丰富内涵的工具书,是值得向读者推荐的。

内容推荐

卷帙浩博的《湖湘文化大辞典》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万里编著的《湖湘文化大辞典》是由一批湖湘学人历时十六载披沥编纂而成,是对深入研究开发湖湘文化做出的重要贡献。

湖湘文化源于湖湘百姓大众的生产生活和社会实践,是历代先进知识分子对湖湘各民族求生存求发展丰富经验的积淀升华,是用来开拓未来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需要的智慧结晶,是在自身发展的漫长历程中兼容其他地区文化精华逐步形成的具有鲜明湖湘特色的区域性文化,在中华民族的文明发展史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目录

地理分篇

概述

自然地理

政区地理

地理著作·

地理学家·团体

民族分篇

概述

少数民族源流

当代少数民族

民族政策与民族自治

少数民族文学艺术

少数民族习俗

民族机构与团体

少数民族人物·

少数民族著作

哲学分篇

概述

范畴

学派

著作

学术团体与活动

人物

宗教分篇

概述

佛教

道教

伊斯兰教

基督教

天主教

历史分篇

概述

事件

人物

文献

地方志

考古分篇

概述

遗址

墓葬

重要文物

著作

考古学家

军事分篇

概述

战争·战役·战斗

机构

人物

军事思想理论著作

教育分篇

概述

各级教育概况

事件·制度·法规

机构

书院

古代官学

清末·民国期间的学校

现代革命根据地教育(湘鄂西)

湖南重点中·小学

湖南职业中学

湖南高等学校

湖南中等专业和技工学校

人物

教育团体和出版物

文献和著作

语言文字分篇

概述

人物

著作

方言

文学分篇

概述

作家

著作

社团·流派

艺术分篇

概述

美术·雕塑

书法·篆刻

摄影

电影

杂技·舞蹈·音乐

戏剧

曲艺

民间工艺美术分篇

概述

织品·绣品·印染·湘绣针法·服饰

文房四宝

民间剪纸·版画

雕刻

陶瓷

竹草藤木编织

日用工艺品

其他

著作

人物

新闻出版分篇

概述

出版机构

报纸

期刊

人物

电广传媒分篇

概述

机构

广播

电视

网站

其他机构

学会·协会·研究会

报刊·著作

广播剧与电视剧

广播剧

电视剧

栏目节目-

广播栏目节目

电视栏目节目

重大节庆活动与重大宣传报道

广播电视产业

社会科学分篇

概述

科研机构与学术团体

重大科研活动

人物

科研成果

特产分篇

概述

农副产品

竹木

果品

茶叶

药材

蔬菜

粮油

畜禽(附鸟、兽)

水产

矿产品

土产

轻工产品

糕点糖果副食品

烟酒类

豆肉禽酱制品及调味品

日用品

其他.

饮食分篇

概述

湘菜菜谱

毛泽东在湘食谱

湖湘风味小吃

少数民族饮食

民俗分篇

概述

人生民俗

婚姻习俗

生育·生辰习俗

丧葬习俗

生活民俗

饮食习俗

服饰习俗

居住习俗

行旅习俗

生产·行业民俗

生产习俗

行业习俗-

社会·礼仪民俗

游乐·体育民俗

岁时节令民俗

信仰民俗

民俗学著作

掌故分篇

概述

地理地名掌故

古代人物掌故

近现代人物掌故

古代传说掌故

史事掌故

建筑分篇

概述

传统建筑

近代建筑

现代建筑

文化设施分篇

概述

藏书楼图书馆

博物馆档案馆

群众艺术馆

文化娱乐设施

文化服务设施

旅游文化分篇

概述

湖湘揽胜

自然风光名胜古迹

长沙岳麓山大围山旅游区

张家界武陵源旅游区

常德桃花源澧阳平原旅游区

益阳桃花江南洞庭湖旅游区

岳阳岳阳楼洞庭湖旅游区

株洲炎帝陵神农谷京水湖旅游区

湘潭韶山水府旅游区

衡阳南岳衡山旅游区

郴州苏仙岭东江旅游区

永州浯溪九嶷山旅游区

邵阳鼓山南山旅游区

怀化五溪源旅游区

娄底湄江古梅山旅游区

湘西德夯凤凰猛洞河旅游区

旅游文化活动

医药卫生分篇

概述

机构

医疗机构

疾病防治及卫生机构

学校

研究机构

学术团体·群众团体

人物

名老药店·药品

科技

著作

政策法规

体育分篇

概述

体育组织与院校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

武术与气功

竞技运动队

运动竞赛

体育场馆

体坛人物

附录

1.湖南历代进士科第年里综表

2.湖南院士简录

3.湖南省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名录

4.湖南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

5.国家卫生城市(湖南部分)

6.湖南文物保护单位名录

7.湖南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名录

8.汉族地区佛道教全国重点寺观(湖南部分)

9.湖南十大文化遗产、十大民族民间文化

遗产

10.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湖南

部分)

11.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湖南部分)

12.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湖南部分)

13.全国“文明风景区”(湖南部分)

14.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湖南部分)

15.湖南风景名胜区名录

16.湖南水利风景区名录

17.湖南工农业旅游示范点名录

18.百姓喜爱的湖南百景

19.红色旅游精品线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20.国家达标定级旅游区、点(湖南部分)

21.湖南森林公园名录

22.湖南地质公园名录

2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

《世界遗产名录》(湖南部分)

24.湖南省自然保护区名录

25.国际重要湿地名录(湖南部分)

26.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与生态示范区建设

试点地区(湖南部分)

试读章节

湖南省位于长江中游,大部分区域在洞庭湖以南,故称湖南。又因湖南最大的河流——湘江白西向东北流贯全境,简称“湘”。

湖南省界极端位置,西起东经108°47’(新晃侗族自治县茶坪乡韭菜塘),东至东经114°15’(桂东县清泉镇大黄莲坪);东西跨有经度5°28’,直线距离约532公里。南起北纬24°38’(江华瑶族自治县河路口镇姑婆山),北至北纬30°08’(石门县壶瓶山);南北跨有纬度5。30’,直线距离约649.5公里。就纬度位置看,南距热带不远,最南距北回归线仅1°11’,东南境距海岸线仅325公里。湖南居亚欧大陆东南部,面向太平洋,受东亚季风环流的影响较大,为大陆型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6~1812,1月平均气温4℃~712,7月平均气温26°2~30°2。全年无霜期270~310天。年平均降水量1200~1700毫米,是全国多雨省份之一。光、热、水资源丰富,三者的高值又基本同步。全省4~10月,总辐射量占全年总辐射量的70%~76%,降水量则占全年总降水量的68%~84%。气候年内与年际的变化较大。冬寒冷而夏酷热,春温多变,秋温陡降,春夏多雨,秋冬干旱。极大值与极小值的地区差值比平均值的地区差值大1.29倍。雨量最多年份与最少年份相差1460毫米,最多年几乎为最少年的3倍。同时因季节雨量分配不均,春末夏初有暴雨,造成洪涝灾害,夏秋降雨较少,时出现干旱。气候垂直变化最明显的地带为三面环山的山地,尤以湘西与湘南山地更为显著。

湖南毗邻六省、市、区,北以滨湖平原与湖北接壤,南枕南岭与广东、广西为邻,东以幕阜、武功诸山系界江西,西以云贵高原东缘连贵州,西北则以武陵山脉毗邻重庆、鄂西。全省的地貌轮廓是东、西、南三面山地围绕,中部岗丘起伏,北部为平原和湖泊,呈现为向北东敞口的马蹄形盆地。西部地势高,有雪峰——武夷山脉,海拔1500米左右。湘鄂交界处石门县境内的壶瓶山海拔2098.7米,为湖南省第二高峰。湘中大部分为500~200米的丘陵盆地。往东至湘赣边境,有幕阜——罗霄山脉,海拔1000米以上。炎陵县境内的酃峰海拔2115.4米,为湖南省第一高峰。斗笠顶海拔2052米,为第四高峰。桂东县境内的齐云山海拔高度2061米,为第三高峰,八面山海拔为204.1.2米,为第五高峰。南部五岭山脉逶迤,海拔1000米以上。城步苗族自治县境内的南岭二宝顶海拔2021米,为第六高峰。道县境内的都庞岭最高点韭菜岭海拔2009.3米,为第七高峰。以上各山脉往东北逐渐降低,至洞庭湖平原,大部分地面海拔在50米以下。临湘市江南镇谷花洲海拔仅23米,是湖南省境内最低点。由于东、南、西部地势高而北部低,洞庭湖为全省凹形的地洼中心。

湖南地质构造复杂,区域地球化学条件良好,给外生矿床和内生矿床的生成提供了必要的地质条件,矿藏丰富,矿种齐全,品质优良,是中国著名的“有色金属乡”和“非金属之乡”。在世界已知160多种矿产中,湖南已发现141种,其中已探明储量的101种,储量居全国前5位的有41种,成为全国矿种较多的省份之一。锑的储量居世界首位,钨、铋、独居石等名列全国榜首,铜、锌等储量也很丰富。非金属矿在已探明的储量中,宝石、重晶石、长石、海泡石等储量均居全国第一位。煤炭储量也为南方9省之最。锰、钒、芒硝、砷、高岭土居全国第2。新化锡矿山的锑储量最为丰富,有“世界锑都”之称。常宁水口山铅锌矿也居全国前列之一。钨分布于南岭山地。煤以湘中、湘南较集中。

湖南省总面积为211829平方公里,占全国面积的2.2%,居全国第10位。湖南省地貌以山地、丘陵为主,山地面积108472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51.2%,丘陵及岗地62034平方公里,占29.3%,平原27’786平方公里,占13.1%,水面13538平方公里,占6.4%。全省总面积中有耕地5836.50万亩,占18.4%;林地面积19096万亩,占60.1%。森林覆盖率达51.65%,林木绿化率54.88%,居全国第3位。“山”以奇峻秀丽的张家界为代表,“水”以烟波浩淼的洞庭湖为代表,既是著名的“鱼米之乡”,还是美丽的“山水湖南”、“绿色银行”。从自然生态系统看,湖南省属亚热带区域主要生态系统类型,以植被类型的多样性为特征,包括森林生态系统、灌丛和灌草丛生态系统、草地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等。生态系统中群落多样,物种多样。从物种看,境内野生动植物物种十分丰富。目前已记录的种子植物有4324种,分属248科1245属。其中木本植物有2470种,不少是湖南特有种。列入第一批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的野生保护植物79种,其中工级保护植物11种,Ⅱ级保护植物35种。全省已知的各类脊椎动物826种。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13种,其中I级重点保护动物22种,Ⅱ级保护动物91种。从自然保护区来看,至2005年8月,全省已建立不同级别、层次、类型的自然保护区106个,面积126.6万公顷,占全省总面积的5.98%,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9个,省级自然保护区32个。

湖南境内有全国第二大淡水湖——洞庭湖,历以“洞庭天下水”、“周及八百里”闻名于世。总面积2625平方公里(1997年)。有湘、资、沅、澧四水和长度在5公里以上的大小河川5341条,总长度9万公里。除湘南的一部分属珠江水系,湘东一部分属赣江水系外,其余均经湘、资、沅、澧四水注入洞庭湖,尔后于岳阳市城陵矶注入长江,形成一个非常完整的向心状水系。全省水域面积2030.64万亩,可供养殖的面积520万亩,已放养面积436.87万亩,主要养殖40多种经济鱼类。全省水能蕴藏量有1532.45万千瓦,占全国的2.3%,为南方9省之冠。全省可开发的水力资源’1084万千瓦,占蕴藏量的70.7%。现已建成大中型发电站的有柘溪水电站、五强溪水电站、东江水电站、凤滩水电站、碗米坡水电站、筱溪水电站和株洲航电枢纽、大源渡航电枢纽等,小型水电站遍布全省各县。地下水资源也很丰富,蕴藏量约为445.04亿立方米。此外还发现热水点165处,其中40℃~60℃的中温水35处,80℃~100℃的高温水2处。

湖南是中国重要农业生产基地省之一。据《史记·越世家》载:“雠、庞、长沙,楚之粟也。”表明长沙在春秋战国时期已成为楚国的粮食生产基地,农业已经相当发达。至明、清已有“湖广熟,天下足”之说。洞庭湖区农业生产条件十分优越,开发历史悠久,平原广,土地肥沃,有“鱼米之乡”之美誉,是重要商品粮生产基地之一,粮、棉、油产量居全省首位;生猪、禽蛋、水产、湘莲、芦苇也居全省重要地位。澧阳平原、长沙盆地、株洲盆地、湘潭盆地、衡阳盆地、永兴茶陵盆地、攸县盆地等也是湖南重要的农业区和粮食生产基地。湖南森林资源丰富,分布全省各地,是中国南方重要的林区和木材基地。杉木为本省采伐量最大的用材林树种,尤以沅江流域的“辰杉”、湘江上游的“瑶杉”木质优良,历史悠久,闻名全国。经济林主要有油茶、油桐、茶叶、柑橘等。湘南是油茶重要产区。湘西北为桐油重要产区,洪江一带所产的“洪油”历史悠久,以质量优良著称。湖南茶叶的产量居全国前列,远销国内外。湖南工业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现已拥有采矿、冶金、机械、电力、石化、电子、汽车、轻纺、建筑材料和食品等工业部门,其中有色冶金工业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

湖南承东接西、通南达北,水、陆、空交通优势突出,交通事业发展较快。全省各乡镇均通公路汽车,高速公路和高等级公路已形成一定规模。京珠、上瑞、衡昆及长张(长沙——张家界)、张花(张家界——花垣)等高速公路纵横省境,总里程达2006公里(2005年)。另有7条国道、70条省道。省内以长沙为中心,可连接其他13个地级市州,对外可辐射周边省市区。境内有京广、湘桂、湘黔、浙赣、焦柳、石长、洛湛、渝怀等8条铁路干线,资许、娄邵、醴茶、韶山4条铁路支线及一些地方窄轨铁路线。京广、焦柳、洛湛三大干线纵贯南北,湘黔、湘桂、石长三大干线横穿东西,与浙赣、渝怀铁路和4条支线连结,形成四通八达的铁路交通网。省内河航运里程10041公里,其中常年通航的有’7807公里,水深一米以上的2’748公里。岳阳城陵矶港是湖南唯一对外开放的港口。长沙霞凝新港是湖南最大的河运集装箱码头和全国23个内河港口主枢纽之一。湖南有长沙黄花、张家界荷花、常德桃花源、衡阳、永州零陵、怀化芷江6个民用航空机场,可直达全国各大中城市和香港,并已与韩国等国家直接通航。

据抽样调查,2004年底全省总人口为6697.7万。湖南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汉族为主,少数民族有土家、苗、侗、瑶、回、壮、蒙古、满、维吾尔等55个。按照第五次人口普查(普查年度:1999年11月1日至2000年10月31日)数据显示,全省有汉族人口5686.35万人,占总人口的89.9%;少数民族总人口为641.07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10.13%。汉族分布全省各市县。少数民族多数在湘西、湘南一带,呈小聚居、大分散态势。其中土家族主要分布于永顺、保靖、龙山、桑植、古丈、永定、武陵源等县市区。苗族主要分布于花垣、凤凰、吉首、保靖、古丈、城步、绥宁、麻阳、靖州等市县。侗族主要分布在芷江、通道、新晃、靖州等县。瑶族主要分布在江华、道县、江永、宁远等县。回族主要分布于邵阳、隆回、常德、汉寿、桃源等县市。壮族主要分布在江华、江永两县。其他少数民族则散居于省内各市、县。全省少数民族地区土地面积约占全省总面积的28%。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和城步苗族自治县、麻阳苗族自治县、靖州苗族自治县、芷江侗族自治县、新晃侗族自治县、江华瑶族自治县、通道侗族自治县,简称一州七县,是少数民族的集中聚居区。此外,桑植县和张家界市永定区也享受自治地方优惠政策待遇。

P1-2

序言

卷帙浩博的《湖湘文化大辞典》即将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这部辞典是由一批湖湘学人历时十六载披沥编纂而成,是对深入研究开发湖湘文化做出的重要贡献。

湖湘文化源于湖湘百姓大众的生产生活和社会实践,是历代先进知识分子对湖湘各民族求生存求发展丰富经验的积淀升华,是用来开拓未来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需要的智慧结晶,是在自身发展的漫长历程中兼容其他地区文化精华逐步形成的具有鲜明湖湘特色的区域性文化,在中华民族的文明发展史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据考古发掘资料证实,在史前时期,湖湘地区就有古人类活动;在夏商周期间,就有湖湘文化的萌芽;到了春秋战国时期,湖湘文化则在学术自由和百家争鸣的盛况中获得初步发展,并与其他区域性文化相互濡沫,竞相呈妍。被后人尊为湖湘文化先驱的屈原和贾谊,就通过《楚辞》和《过秦论》等文学艺术与政论经典,以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怀和奔放浪漫的豪迈风格,深刻影响着后世中华文化的发展。

唐宋以后,我国政治、经济重心南移,湖湘人杰地灵,学者云集,大儒迭起,经济、文化日益繁荣。宋代对湖湘学术思想发展有重大贡献的学者周敦颐,以其《太极图说》与《通书》成为宋明理学的开山祖。继而胡安国父子讲学南岳并主持湘潭碧泉书院,创立了湖湘学派。湖湘学派的重要代表张拭,曾先后主持长沙城南书院和岳麓书院,并与具有不同思想倾向的朱熹举行学术会讲和辩论,时称“道林三百众,书院一千徒”,盛况空前,更留下了“惟楚有材,于斯为盛”的千古美誉。从此,一代又一代的湖湘学子就以心怀天下和自强不息的精神研讨学术,评议时事,陶铸士气民情,影响社会风尚,凸现出湖湘文化的深厚感召力和凝聚力。明清之际,王夫之又以唯物主义的战斗精神和学术鸿篇,把湖湘文化的理论与实践推向新的高度。到了晚清,作为放眼世界第一人的魏源,在推介世界舆地和各国历史政制、风土人情的《海国图志》中,更提出了一整套以“师夷之长技以制夷”为中心的救国方略,使众多国人特别是有识志士从闭关锁国的睡梦中警醒,成为嗣后发动洋务运动的划时代号角。六十卷本的《海国图志》还曾传人日本,几年之内,翻印和翻译的刻本就达22种(一说21种)之多,在朝野上下广为传播,对日本实行明治维新产生了很大影响。其时,在湖南先后涌现的陶澍、曾国藩、左宗棠、郭嵩焘、谭嗣同等改良务实人才群体,在近现代涌现的黄兴、蔡锷、宋教仁、毛泽东、李立三、刘少奇、彭德怀、胡耀邦等革命领袖群体,还有历代涌现的张仲景、魏华存、怀让、怀素、辛弃疾、李东阳、齐白石、杜心武、田汉、沈从文、贺渌汀、丁玲等各界文化名人和志士豪杰群体,他们的成长,都与接受湖湘文化的熏陶分不开,并对其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湖湘文化不仅造就了湖湘地区的人才与事业,还造就了影响和推动整个中华民族开拓前进的人才与事业;不仅过去是这样,今后还将如此。这就要求我们更好地研究开发以忧国忧民、经世致用和敢为天下先精神为主要特征的湖湘文化,为现实服务,为构建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服务,这是大有可为的宏伟事业,是十分重要的。至于历史遗留下来的文化糟粕,诸如自我陶醉的排外思想,同室操戈的乡党作风,对专制主义统治的愚忠,对八股试士取士奴化教育的盲从等,在近现代史中均可见到,也给后人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也是需要通过对历史进行深刻反思,认真加以清除的。

现在我们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面临着无数需要研究解决的新课题。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乃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必须坚持实事求是,进一步解放思想,弘扬学术自由和百家争鸣的优良学风,既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又深入研究开发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以抒发人民智慧,振奋民族精神,不断完善改革开放的体制、政策和举措,更好地开拓前进。“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盛世修典不仅在于述备前人功绩,更在于总结前人经验,传承前人成果,汲取前人教训,发展前人灼见,以为后世范。湖湘文化是中华民族百花园中一丛绚丽多姿的奇葩,从这个意义上说,这部《湖湘文化大辞典》的编纂出版,虽不能说已经完美无缺,但确实给我们提供了研究和开发湖湘文化乃至中华文化丰富内涵的工具书,是值得向读者推荐的。

我还认为传承文明乃积德善举,湖南开源置业有限公司为这部辞典的出版提供了经费,今后还将支持湖湘文化产业促进会开展活动,以加强文化建设促产业发展,这种精神也是值得提倡的。

是为序。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20:2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