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用,原名鹤镛,笔名叶雨。祖籍宁波镇海,1923年7月18日生于江苏镇江。1937年夏考入镇江中学,同年10月为躲避日寇,只身赴汉口投靠舅公。1938年春经黄洛峰先生接纳,入读书生活出版社做练习生,翌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战时期,曾在桂林、重庆任读书出版社分社经理等职,1946年秋调上海读书出版社工作,后转入中共地下组织……
这本《书里乾坤(精)》收录了其创作的随笔作品。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书里乾坤(精)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范用 |
出版社 | 青岛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范用,原名鹤镛,笔名叶雨。祖籍宁波镇海,1923年7月18日生于江苏镇江。1937年夏考入镇江中学,同年10月为躲避日寇,只身赴汉口投靠舅公。1938年春经黄洛峰先生接纳,入读书生活出版社做练习生,翌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战时期,曾在桂林、重庆任读书出版社分社经理等职,1946年秋调上海读书出版社工作,后转入中共地下组织…… 这本《书里乾坤(精)》收录了其创作的随笔作品。 内容推荐 这本《书里乾坤(精)》收录了范用创作的随笔作品。 《书里乾坤(精)》收录了《心里一片宁静——给宝权兄》;《怀念胡绳》;《忘不了愈之先生》;《怀念书友家英》;《衡宇相望成梦亿——怀念一氓先生》;《我与丁聪》;《一个小学生的怀念》;《沙老师》;《将军》;《公已无言遗教尚在》等作品。 目录 ◎最初的梦 老家 父亲 姐姐 乡里故人 只有一年 火中的凤凰 ——《牧园》颂 难忘一九三八年 五十年前为了抗日救亡 ——忆儿童剧社 重庆琐忆 为了读书 重到较场口 说“油印” “回家感觉真好” 最忆儿时吃食 花生·豆腐·蚕豆·茶 喝酒 我爱唱歌 书店 迎接上海解放的日子 海上旧梦 茶馆 我与“阎王殿” 买书结缘 给毛主席买书 邂逅 躲过了被划为“右派” 最初的梦 难以忘怀 中央电视台《大家》访谈 ◎衡宇相望 不朽之光荣 ——缅怀公朴先生 恩师洛峰 永远怀念雪寒先生 聂耳永生 王敬先 郑超麟及其回忆录 感谢巴老 巴金先生的一封信 根在祖国 ——我认识的李黎 心里一片宁静 ——给宝权兄 怀念胡绳 忘不了愈之先生 怀念书友家英 衡宇相望成梦亿 ——怀念一氓先生 我与丁聪 一个小学生的怀念 沙老师 将军 他们舍身在黎明前 ——怀念烈士忆《文萃》 公已无言遗教尚在 送董竹君远行 过早的凋谢 ——哀仲民 怀念范泉先生 赤枫丹心 ——朱枫烈士就义五十周年祭 怀念风夏 《天蓝的生活》的归来 ——怀念罗荪先生 苦乐本相通生涯在梦中 ——悼祖光忆凤霞 ◎自得其乐 在母校唱国歌升国旗 ——绐穆源小学小朋友的信 第一本书 几件往事 在石头城里宣传马克恩 ——《中央日报》《资本论》广告事件 在孤岛上海出版的三部名著 办杂志起家 《新华文萃》——《新华文摘》 记筹办《生活》半月刊 《电通》画报一案 琐忆抗战时期党领导的出版事业 启蒙与引导 读《程门立雪忆胡绳》 我的读书观 《读书》三百期 书话集装帧 ——致秀州书局 谈文学书籍装帧和插图 开天窗 诗人的题签 书香处处 漫画家的赠书赠画 子夜惊魂 读杂书 得书日志· 漫画家与范用 长者赠联 诗人画家的贺柬 曾祺诗笺·田 富春画苑做客 自得其乐 一封感人的来信 “大雁”之歌 《水》之歌 相约在书店 关于《生活周刊》 ——致董秀玉 喜见《三联生活周刊》出版二百期 少年读者知多少 ——商务印书馆百年感言 要是韬奋今天还活着 心里话 《傅雷家书》的出版 风景这边独好 ——钟芳玲的《书店风景》 关于《莎士比亚画册》 “漂亮小玩意儿” ——《我的藏书票之旅)代序 我与蒋介石 “我热爱中国” ——《西行漫记》重印本前言 《抗战漫画》重印本前言 《时代漫画》选印本前言 《买书琐记》前言 试读章节 老家 我的父母都是浙江人,“阿拉宁波人”,宁波人都看得起自己,有本领在外面闯世界。 我的老家在镇海三北(现在属慈溪)范家市。这是一个只有几十户人家的小村落,中国分省地图居然把它标出来,一个小圈点:“范市”。 我小时候,十岁左右,也就是七十年前,父亲曾经带一家人回老家探亲,看望年迈的祖母。先从镇江坐火车到上海,然后坐大轮船到宁波,再坐小火轮到镇海,又换坐脚划船就是乌篷船才到家。这是最愉快的旅行,一辈子忘不了。 最有趣的在三北还坐过火车。三北出过一个人称“阿德哥”的上海“闻人”虞洽卿。他在三北伏龙山下修过一段铁路,三北人回乡,下了小火轮,坐上火车。这列只有一个车厢的火车原来是由四个脚夫在后面推动的。三北人是这样喜气洋洋地踏上他们故乡的土地。我坐过这火车,目睹过这一奇观。 我家祖屋在一个小村子里。没有电灯,一到晚上,四野漆黑。村头是一片坟地,在坟地中间有存放尚未落葬的棺木的小屋——厝屋。那时候人迷信得很,怕鬼魂,近处远处亮晶晶的萤火虫,说是“鬼火”,晚上都不敢出门,又舍不得点洋油灯,只好早早上床。在乡下,夜晚是最不好过的。 我家屋后是一片竹林,春天,地上会冒出笋尖,下过雨,冒得更快。竹笋很好吃,用咸菜卤煮了盛在碗里空口当饭吃。 村头有一爿小杂货店,我只记得店里柜台上有个大玻璃瓶,里面有圆圆的红的绿的黄的糖果,叫“弹子糖”。祖母给我铜板。我就买糖吃,一个铜板买三颗。小孩子吃零嘴,只有这一种糖果。 祖母非常疼我。她成年躺在床上,我坐在床上陪她,听她唠叨。从她的神情可以看出她的内心充满幸福和温馨之感。 我不曾见过祖父,他早就不在了。父亲带我们回老家,除了看望祖母,就是给祖父上坟。在坟前供上几碗祖母做的小菜,想必是祖父最爱吃的。我这个孙儿也要给他老人家叩头。 在坟头有一种细细的叫做茅针的野草,剥开来有一支淡绿色的软针,放到嘴里有甜味。乡下的孩子爱吃这种坟头草。 几十年来,我的老家,我的祖母,常常出现在我的梦中。祖母最大的憾事,大半生守寡,儿孙没有在家陪伴她过日子。唉! 父亲 我的父亲小名叫“阿毛”。宁波人叫阿毛的很多,大概是“毛头”转化的,毛头成了大人了,不好再叫毛头,改叫阿毛。 我十四岁那年,一九三六年,父亲一病不起,才三十几岁就死了。给他看病的宁波医生叶子丹告诉我,我爹是急死的。 父亲是招女婿,当过学徒。后来外婆用积蓄开广货店,也就是百货店,让父亲当老板。 父亲是老实人,不会做生意,连年亏本。他觉得对不起外婆,两次寻死,一次跳江,一次吞鸦片,都给救回来。 他总是愁眉苦脸、唉声叹气地过日子,以致天庭下两眉之间形成一个结,再也展不开。人说是“苦命相”。 他死的时候,在他贴身的口袋里找到一张当票,当的是金表链,外婆送他的一块金表上的链子,他一直不敢告诉外婆。 他快要咽气的时候,我还在学校里,被叫回来。他看到我才闭上眼睛,他丢不下我,丢不下我的母亲和外婆。我的祖母,远在浙江的老人家,当然他也是丢不下的。 他的尸体停放在大房间里,半夜,我摸摸他的胸口,一点不害怕。我希望他的胸口还有热气,没有,一点也没有,冰凉冰凉。 他开铺子做生意十分规矩,真正是如店堂里挂的牌子上面写的:“童叟无欺”。后街的姑娘(妓女)来买丝袜,选好了,他都要仔细检查,有跳线的就告诉姑娘这双有毛病,请她另选—双。跳线—般^是看不出的。 父亲念过私塾,也上过学堂。我在阁楼上翻到他小时候念过的新学制国文读本。第一课的课文是:“夕阳西下,炊烟四起,三五童子,放学归来。”至今印象很深。 父亲先送我念私塾,塾师是一位长着银丝胡须的老先生,十分慈祥,摆在桌上的戒尺是做样子的,从未打过学生。 在私塾的时间不长,念完《三字经》《百家姓》《论语》,从“子日学而时习之”念到“子日巧言令色鲜矣仁”,就改上小学了。 父亲对我的学习督促甚严,每个月都要请塾师上茶馆吃茶,吃肴肉干丝包子,问塾师:“小孩子学习好不好?”塾师总是说:“好!好!好!” 只是有一桩事情我十分为难,塾师给我起的学名笔画太多,“鹤铺”两字共有四十一画,写起来太费劲。因此,后来我给女儿取名“范又”,“又”字连笔写一画就可以。 父亲粗通笔墨,会记账写信。我最高兴的是,父亲喜欢看小说,买李涵秋、张恨水的章回小说。我看小说可以说是受父亲的影响。 父亲跟我照过两次相,我周岁和十岁。照相一定要穿马褂。一岁那张我身上挂的锁片是照相馆用金粉涂上的。P3-6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