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云:“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如今,到敦煌参观的许多游客已经不满足于对敦煌佛教艺术的简单介绍,他们面对满壁辉煌的敦煌壁画,面对栩栩如生的敦煌彩塑,他们或是向讲解员提出愈来愈多的问题,或是自己默默地思考着一个个为什么,他们希望从更深或更高的层次去了解、去发现、去欣赏敦煌艺术之美的所在。
胡同庆编著的《魅力敦煌:从美学角度赏析敦煌艺术》试图帮助读者从美学角度去赏析敦煌佛教艺术。一提起美学,许多人以为那是一门深奥难懂且高不可攀的学问,其实不然。美学就在每个人的身旁,它随时随地与你伴随在一起。
前言
第一章 敦煌壁画与美的规定性001
一、关于美的规定性002
二、敦煌壁画画面之界定003
三、画面内容与美的规定性之关系007
四、画面形式与美的规定性之关系 101
第二章 从信仰到审美:实用性013
第三章 模仿:佛教艺术的推动力019
一、经变内容在洞窟中位置的模仿020
二、经变构图形式及具体形象的模仿023
三、关于佛教艺术的想象力025
四、关于敦煌佛教艺术模仿力的意义027
第四章 壁画艺术的节奏感与韵律031
一、巧妙的空间组合032
二、反复、轮换、交替的排列036
三、静与动、虚与实的变化040
第五章 壁画中的夸张变形特征047
一、夸张变形不仅是一种技法,而且是一种美学特征048
二、夸张变形突出了药叉和阿修罗的男性阳刚之美049
三、夸张变形展示了女性的阴柔之美及其生殖功能特征051
四、为了突出某些行为及其结果的夸张变形053
五、试图扩展人的能力的夸张变形055
六、动物特性的夸张变形058
七、通过想象力而组合的图案纹样059
八、表现内容上存在的夸张变形060
九、夸张与变形之间的关系及其意义060
第六章 壁画中的于对称中求不对称特征063
一、洞窟南北两壁的差异064
二、单幅画面中两侧的差异065
三、建筑物画面中两侧的差异071
四、在图案中制造差异071
无、对称与不对称的关系 073
第七章 壁画中的格式塔优化现象077
一、壁画中的“视觉中心”优化现象 078
二、壁画中的“视觉平衡”优化现象082
三、壁画中的“视觉组合”优化现象 085
第八章 壁画中的简约化与整体化现象091
一、壁画中的简约化现象092
二、壁画中的整体化现象 100
第九章 佛教石窟雕塑的审美心理107
一、佛教石窟雕塑具有很强的环境意识 108
二、洞窟氛围具有宗教神秘感110
三、石窟造像与观者的距离具有亲近或敬仰感 113
四、窟内窟外不同的审美心理114
五、中国人以大为美的审美观念 118
六、丰富多彩的人性美和斑驳的沧桑感 119
第十章 隋朝敦煌壁画之美学心理123
一、丰富性动机创造整体和谐 124
二、巧妙简化构筑华丽精致 125
三、审美知觉独特性构筑独特的线条形象 126
四、情感体验与表象变异132
第十一章 第275窟外道的艺术特色与美学特征139
一、壁画内容简介140
二、艺术特色分析140
三、美学特征分析144
四、艺术特色与美学特征的关系 149
第十二章 三兔藻井的源流及其美学特征151
一、历史源流153
二、美学特征155
三、思想基础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