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客随感录》,国际笔会纽约华文作家笔会会长、纽约国际文化艺术中心“终身成就奖”获得者、当代著名散文家董鼎山先生散文新作。生动展现资深纽约客眼里鲜活的西方文坛与世情百态!
本书收录董鼎山近年发表的部分随笔和文学评论。有对西方文学潮流人物如V.S.奈保尔和诺曼·梅勒等的生平轶事描摹;也有借文学的评论,对CIA的笨拙无能、戴安娜的悲情人生进行披露;另有关于其弟董乐山、故交巴金、英若诚等的故旧忆往和世情评议。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纽约客随感录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董鼎山 |
出版社 | 商务印书馆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纽约客随感录》,国际笔会纽约华文作家笔会会长、纽约国际文化艺术中心“终身成就奖”获得者、当代著名散文家董鼎山先生散文新作。生动展现资深纽约客眼里鲜活的西方文坛与世情百态! 本书收录董鼎山近年发表的部分随笔和文学评论。有对西方文学潮流人物如V.S.奈保尔和诺曼·梅勒等的生平轶事描摹;也有借文学的评论,对CIA的笨拙无能、戴安娜的悲情人生进行披露;另有关于其弟董乐山、故交巴金、英若诚等的故旧忆往和世情评议。 内容推荐 《纽约客随感录》收录了作者(董鼎山)近年来在报刊杂志上发表的部分散文随笔。以一位资深纽约客的眼光看世界。亲情友情社会世情,均有涉及;文坛政坛天地舞台,诸多杂议。全书按照内容大致分为两部分:【上编】西方文坛随笔;【下编】家人故旧忆往及社会世情评议。《纽约客随感录》内容相当新近,点评简短幽默,体现了董先生阅人阅世及文学造诣方面的深厚功力。董先生已近九十,当为收笔之作。 目录 上 编 谈谈所谓“纽约客作家” /3 ──新传记重振约翰·奥哈拉声誉 关于1960 年代的风云人物 /8 ——三本新书记述反越战与嬉皮士活动 风流总统不是昏君 /12 ——哈里斯新书论述克林顿私生活与公共政策 “纽约知识分子群”的演变 /16 ——“牛康派”兴起的来龙去脉 非虚构胜于虚构 /21 ——奈保尔讨论伊斯兰教与今日世界 《洛丽塔》是文学艺术还是诲淫作品 /26 纪念一本严正刊物的夭折 /30 ——美国《新领袖》杂志因资金不足谢世 一本不偏不倚的杂志书评 /34 ——《纽约时报书评》挑书作评的过程 美国新闻界一颗巨星的陨落 /37 ——A. M. 罗森塔尔、《纽约时报》与五角大楼文件 两位作家,两部新作,两个评价 /42 哈佛教授与LSD 迷魂药 /46 ——狂放的1960 年代 格拉斯,《剥洋葱》露秘 /51 ——怀揣纳粹隐私的诺贝尔奖得主 一个有瑕疵的大无畏新闻记者 /54 ——I. F . 斯东传记《所有政府都撒谎》 徐娘与性 /59 梅勒解剖希特勒童年心理 /62 冯内古特的反战主义小说 /66 ——《第五号屠宰场》作者逝世 由传媒造成,被传媒毁掉 /71 ——《戴安娜纪事》探究王妃悲剧内情 尼克松、基辛格搭档内幕 /78 ——达莱克新书揭露两位政客又亲又妒又恨的交情 忆二十世纪两位最杰出的电影导演 /83 ——瑞典伯格曼与意大利安东尼奥尼同日逝世 CIA 原来是个纸老虎? /89 ——新书揭露美国情报机构笨拙无能 戈尔指布什有违理性 /95 ——戈尔新书《强奸理性》列举总统种种错误 谈诺曼·梅勒的生平与著作 /100 ——悼念二十世纪美国文坛一头雄狮 布什的悲剧 /107 ——专家分析即将期满的总统心理 诺贝尔奖得主奈保尔的真实人格 /112 《国家评论》与威廉·伯克莱 /117 大俗大雅《洛丽塔》 /120 研究性行为的两位大师 /124 巴尔加斯·略萨创作的两个主题 /129 美国左翼文学 /1 33 ——一个时代的结束 下 编 浅谈美国移民文学 /141 悲悼报纸的凋谢 /144 保罗·纽曼,我的英雄 /146 诺贝尔奖忽视美国文学 /148 女作家论色情狂 /150 至爱兄弟不了情 /152 玛丽与“天下真小” /160 1964 年的黑总统 /162 诺贝尔奖得主的烦恼 /164 诺贝尔诗人的烦恼 /166 肯尼迪的最后情侣 /168 南非白人的《羞辱》 /170 新保守主义的消逝 /172 文学奖出冷门内幕 /175 我的朋友唐德刚 /177 大学教授多左派? /179 你读过《我的奋斗》吗? /181 译作,原作,书评 /183 再谈书评种种 /185 从《火烧红莲寺》谈起 /187 回忆录,自传,传记 /189 “公共编辑”的认真 /191 第一夫人回忆录 /193 40 之下的20 /195 一本不寻常的游记 /197 《红楼梦》中的女人 /200 你要飞游火星吗? /202 另一个诺贝尔奖 /204 洋人用汉语做梦 /206 赛珍珠的最后悲剧 /208 从英若诚想起…… /210 论书评,忆巴金 /212 《三字经》与马克·吐温 /214 不是“绮丽”的散文 /216 认识“美国知识分子” /218 向一位专栏作家告别 /220 基辛格新书 /222 可记得《苏菲的选择》 /224 “九一一”的沙特奥秘 /226 海明威自杀真相 /228 丽兹与狄克 /230 关于胡佛种种 /232 擅写淫秽小说的文学家 /234 《第三帝国的兴亡》作者 /236 卡萨诺瓦是谁? /238 一位敢言善辩作家的消逝 /240 读《南京安魂曲》有感 / 242 ——给哈金 诺贝尔颁奖内幕 /244 突然想起弗兰克 /246 我看美国同性恋作家 /248 敢于破禁的出版家 /251 布坎南新书论超级大国的自杀 /254 关于书评刊物种种 /256 海明威挥泪杀宠猫 /258 一位受尊崇的书评刊物主编 /260 为一座宏伟文化宫殿的崩坍而惋惜 /263 我是张爱玲的“粉丝” /266 CIA 与美国文学杂志 /268 海明威名作的39 个结局 /271 关于戈尔·维达尔种种 /273 附录:人物姓名译名对照表 /277 试读章节 退休不过四年半的前总统克林顿已自一个身无分文的背债者变为百万富翁。据最近讯息,他已还清在弹劾期间所欠辩护律师的账目。过去数年来,他每年收入数百万美元(演讲费每次五六万美元,邀请之多令他应接不暇),再加上自传《我的生活》(My Life)的版税。《我的生活》既是主人公回忆录,其撰述不免充满自我吹嘘的主观成分。我们现在所需的是一本公正不偏的客观论述,市上一本新书、《华盛顿邮报》(The Washington Post)政治记者约翰·哈里斯所著的《生还者》(The Survivor),记述的克林顿的白宫生活,正是我们所期望的。过去几本由保守派作家所著的论述,充满非黑即白的谩骂作风,不能与之相比。 美国公民中深深憎恶克林顿者数目极众,他们不但不赞同他在二十世纪最后数年的开明政策,而且也因总统丢丑的艳闻而大倒胃口。四年来,他们憎恶克林顿的深度不变,而且从政治性的厌恶转化为私人性的憎恨。在美国历史上,很少有总统被如此大批公民恨之入骨,甚至连罗斯福也没有受到如此蔑视。尼克松虽因“水门事件”受公众批评,但从未遇到对待克林顿式的诅咒。 保守派公民憎恨罗斯福和克林顿所施行的开明社会政策。他们把克林顿目为自我自大,未有成熟,在内政上缺乏决断心,在外交上不够强硬。本书作者就是从这几个观点出发,论述克林顿治政。他是《华盛顿邮报》自1995年至2000年的驻白宫记者,经验丰富。这是一本可读性极强而作者态度公正的书。他绝不是替克林顿说项的作家。他把总统弱点一一指出:在日常行事时缺乏自我节制;在考虑政策路线时往往犹豫不决,甚至到了令下属局促不安的地步;临到要在国外施用军力时往往忧虑美军的牺牲而却步。在最后一点上,他与现任总统小布什截然不同。小布什单边进攻伊拉克之举也许是错了,但他做决断绝不考虑美军人命以及伊拉克平民的牺牲。 哈里斯在这本书中做解释道:从历史观点来言,虽然克林顿行政在作风上犹豫不决,他终而会挑选正确道路,有时甚至不惜放弃他的政治,不愿派遣美军前往镇压,但是到了他卸任时,波斯尼亚确恢复和平,而塞尔维亚总统米洛舍维奇终被以战犯身份押往海牙国际法庭受审。他的几个亲信僚属,如国家安全顾问伯杰、白宫幕僚长鲍尔斯、财政部长鲁宾都对他忠心耿耿。 在这本长达五百页的论述中,作者哈里斯的最大功劳是他公证不偏的态度。这不仅是我这个克林顿政策拥护者的看法,也是其他不存保守偏见的评论家的看法。哈里斯从不避讳讨论克林顿在私生活方面的缺点,他的详细描述包括了克林顿性生活方面的嗜好,认为他的纵淫终于损坏了他的名誉。但同时,此书也清楚表达了克林顿的热情,他的乐观,以及他对从政行事的认真。哈里斯在结论中写道:“无论他在私生活方面如何草率,他在公共生活方面却甚为负责。”在他多年的白宫采访生涯中,哈里斯曾在“邮报”发表过多篇指出克林顿公私生活相互矛盾的报导,他个人对克林顿和谐随意的待人态度则非常欣赏,自认他如能与克林顿如朋友一样共宴谈笑,一定是件乐事。事实是,许多人,包括克林顿的政敌在内,都有如此看法。这是克林顿卸任后在社交界非常活跃受欢迎的原因。 许多政客都是复杂人士,克林顿当然不是例外,而且甚于别人。他看一项问题时先从复杂的角度着手,他可在自己头脑中对一项问题先造成两个相对的看法,然后再细细衡量双方优劣点,在踌躇长期后才获得结论。幸运的是,他的结论往往是正确的。 但是他的权衡有时也可闹成不良结果。他对菜温斯基事件的应答就是一例。他明显说谎就造成公众震怒。在公共事件上,他的亲信波尔斯称扬他分析问题的能力:采集各种因素,考虑各种危险与机会,听取多方意见,看明一个问题的正反面,然后才做决定。他并不是优柔寡断的昏君。 哈里斯以为克林顿的最长处是他的弹性复原的能力。他对一个问题如犹豫不决,也绝不中途放弃,一定要继续探求下去。1995年,他曾对当时共和党政敌金里奇说:“我是一个儿童所玩的不倒翁。你越是打得重,我越是起得快。”哈里斯在书中举出许多例子来证实他的那种持续力。但是许多克林顿批评者很少承认他有这个长处。 哈里斯相信克林顿是位能干的总统。那么,为什么这么多的人还在憎恨他呢?哈里斯的解释是:那是因为克林顿乃属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出生的一代所谓“Baby Boomers”。这代人的人生价值与前不同,比如他们的自我中心主义,以及缺乏纪律、规避责任等等。1960年代的青年是造成当时社会革命的中干(我们可能还记得蓄长发、性自由的嬉皮士等),他们的造反号性自由引起大部分人的反感。这类反感因莱温斯基事件形成对克林顿个人的深度憎恨,甚至延及希拉里。读这本书,我们可增加对克林顿的认识。P12-15 序言 《纽约客随感录》专栏在纽约《侨报》周末版发表不过两年有余,已有机会在国内由商务印书馆发行文集,乃是我老年的荣誉和幸运。这个功劳完全得归文友五月。 两年余前,当《侨报》的《纽约客闲话》专栏主编刘倩向我约稿时,我就回答:不成问题,只是有两个条件:一是我只能用手稿,因为不会拼音打字;二是编者如有任何更改,必须先取得我的同意,因我不愿在发抒意见时感到任何约束,在必要时,我可自我抑制(selfcensorship), 但绝不允有人冒犯我自尊心。刘倩一口答应,写了这么久,我们合作得很好,未曾有过什么意见。为此,我要向刘倩致敬。 记得我在第一篇中就指出,我把专栏定名为“随感录”,乃是仿效巴金先生晚年所写的《随想录》。我的目标是:什么都在我写作范围之内(所谓“自由思想”是也),无论读书观感、时事感触、个人思索等等。此外,有多余时间发发牢骚,目的是在有机会帮同启发读者的感慨。两年余来,我想到什么就写什么,从不犹豫,也不抑制。这是编者给我的自由。一个作者可到哪里去找如此知音的编者?丰厚稿酬并不是我的目标,我还深深记得幼年在上海《申报》所读、鲁迅先生所编的副刊《自由谈》对我的影响,他在该栏目里触发了我在幼年时向往思想自由飞翔的心灵,至今我年临九十,还是如此一股孩子心情。 当五月(好巧的笔名)开始向我建议出书时,我立即拒绝。我说我已年老体衰,根本无力在我书房垃圾堆(是我妻的形容。但是整洁的她从不敢拨动我堆积如山的书报杂物)去找寻可以发表的旧作。热心的五月从不知难而退,竟花了很多时间在网页上找到我的许多旧作,不仅如此,她还跟商务印书馆编辑张稷女士推迟了商谈出版自己的长诗集,改而先策划出版我的文集。她的自我牺牲令我感动。数次相聚后,我们成为好友。《纽约客随感录》不一定是我最后一本文集。如是的话,我将此书献给五月。 董鼎山 2012 年5 月25 日于纽约病中 书评(媒体评论) 读董鼎山先生,脑子里马上就出现了“信息量”、“开脑筋”、“另类”、“视角”、“文体”等一些词。当然,脑海里也出现了董先生那种风度翩翩、谦恭含蓄、温文尔雅、魅力十足的形象,斯人斯书,能不令人雀跃! ——王蒙 董鼎山先生独特的文化背景,使他对中西方文化的剖析能深入骨髓,行文间有种耐人寻味的魅力,既有东方的细致缜密,又有西方的浪漫气息……文风平淡自然,却处处机趣;既弥漫着浓郁的异国文化气息,也时时传达出一种淡淡的文化乡愁。 ——《侨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