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密时钟之谜:女人快半拍,男人慢半拍
在亲密中,女人喜欢说“快一点”,男人则喜欢说“慢慢来”。两种性别,对亲密时间的感知上却有着天壤之别。女人倾向于缩短时间,把亲密分摊在每时每刻;男人倾向于延长时间,用整块时间亲密,然后分开互不干扰。不要抱怨对方不懂你,从现在开始,调对你们的亲密时钟吧!
不知道你注意了没有,男人和女人对于时间的心理感知是不同的。女人喜欢说,看看,你已经很久没给我电话了。男人却说,我不是才打过吗(其实已经是一周前)?在感情中,很容易快速陷进去的也是女人。她们虽然和男人刚认识了一个月。心理上却好像认识了一年。尤其是有了亲密关系之后,女人就更容易黏着男人。而很多男人却慢热多了,往往都交往了一年的伴侣,他们却仍然显得距离感十足。要让男人对你敞开心扉,你们的关系非得延长到两三年之后,慢慢地,男人才会更靠近、信任并习惯你。
两性心理学家芭芭拉安吉丽斯在对无数对伴侣进行研究之后发现,男女之间确实对于亲密时间的感知有着明显剪刀差。女人倾向于缩短时间,而男人则倾向于延长时间;男女对于亲密时间的心理感知,有一个1:10的比例。女人感受到的10个小时,对男人来说差不多就是1个小时。所以,在亲密关系中,你得先调对亲密时钟,按照对方的心理时间设计爱的语言,才可以愉悦爱人的心。
案例1:妻子记录时间,丈夫忘掉时间
Anmmi32岁出版社编辑
我发觉男人有时对于时间的概念很不敏感。很多次都是我先记得我们的相识纪念日、结婚纪念日、情人节等,我就像计时员一样,那是我细数快乐、标记爱的成长的方式。最开始恋爱时,他倒是记得我的生日,并悉心庆祝。但是结婚后,他就有些迟钝了。我总希望他能花时间陪我,期待他在一些纪念日会给我准备一些惊喜,但除非我提醒他,他很可能会忘掉。当然,这绝对不表示他不在乎我,他为了这个家,为了我付出了很多。他说,不时忘掉时间是他的减压方式。
案例2:女人缩短时间,男人延长时间
曦子27岁公司财会
我和他总是处于两个频道。在我看来,时间不等人,如果你告诉我,我们一周后约会,那么我现在就要着急准备,希望把自己调整到最棒。对我来说,一周就好像只有两三天。对我男朋友来说可不是这样,如果你对他说一周后见面,他可能会觉得有二十天那么长。他甚至在最后一刻还打电话来慢吞吞地确定:“咱们是今天见面吗?”就像只白痴大熊猫。
我们分开一个月,他电话不到两三个。我每次出差回家,看着他喜悦地来机场接我,我都不可思议,好家伙,这一个月,你都没怎么想起我,我还以为你死哪儿去了呢,原来你还是挂念着我啊! 案例3:女人抢夺时间,男人需要时间
大志30岁已婚科研人员
她常常要我每分每秒都对她好,喜欢占用我的时间。刚亲密一整天,她又期待下一次的浪漫;刚带她去了一个地方购物,她就琢磨下周去另一个地方;今年刚玩了一个地方,她就迫不及待希望明年带她去别的地方。对我来说,其实一年玩一个地方也有点多;等到退休了,钱多了,想怎么玩就怎么玩。她一想到退休,就觉得我太不浪漫。而我需要更多时间来做我自己的事,不能让她把我的时间掏空。
P3-5
一念之转,即是天堂
中国社会出版社杜康编辑邀请我写一本婚恋书,其实颇为忐忑。婚恋是被人们谈得最多的话题,但也是最难的话题,这里面涉及个人自身的发展、个人的价值观、婚恋观、家庭、性情、男女差异等多方面的问题,也涉及两个人的匹配度等多方面的疑难。
近十年来,我一直把婚恋当作一个课题来研究。我在给《心探索》《时尚健康》《都市主妇》等杂志撰写婚恋关系稿件以及在平常做个案的过程中,也在持续地思考并且探索这个话题。我寻找当下热点的婚恋撰写稿件,在普通人以及名人的典型个案中反思,采访多名情感心理专家,获得了比较丰富的、开放性的观点和结论,这些稿件也就成了我这本书最重要的内容。
我的婚恋观点来自于男女大不同的思索。我发现,很多时候执着会骗人,当两性都执着于自己与异性相处,会犯很多错误。“我执”会成为两性争端的基础。比如,女性要求男性更感性,男性要求女性更理性,这都会伤害双方的关系。真正重要的是,两性各自接纳对方方方面面不同的特点,能够包容,而不是改造对方。但是,相互改造却几乎成为大多数男女相处的主旋律。改造所带来的烦恼与权力斗争让我们相互虚耗。
举个我自己的例子来说,我发现自己有时就有完美主义倾向。我脑子里可能会对对方有一个期望和要求,那也很可能是我在原生家庭里没有得到满足的要求。我会无意识地投注到我先生身上,期待他来满足我的这些要求。比如,如果我的原生家庭缺少默契有序、相互友爱的氛围,那么我就会希望自己目前的小家庭更温暖,更友爱。我会要求先生在语言、行为等多方面很会表达传递爱,能够建立一个家庭委员会,用协商、互信的方式来解决一切问题。我的要求没错,但是我的方法却有问题,我会显得有些强迫性,希望改造对方达到我希望的感觉,而不是先接纳他原本已经充满爱的部分。我脑子里有一个预设的先人为主的男人形象,那很可能是我父亲未能满足我的补充。但是,我也犯了一个非理性的错误,我丈夫始终还是他自己,不可能按照我的完美模板去进行改造。你所需要的温暖,需要的爱,还是需要从自己内在深处去追求,需要自省。而对对方的需求,则要充分尊重对方的方式,给他爱的空间和余地。
但很多时候,我们很难真正面对我们内在缺失的需求,往往一个带着缺失需求成长,但又未经疗愈的人,很可能会在感情中遇到一个也无法更好满足自己需求的人,也许会继续制造这种缺失。因为我们仍然带着缺失倾向在思考问题,我们不懂那个给我们带来缺失感觉的人其实内在也有爱,而且他所能做的已经是他的极限了。虽然他未能达到我们的需求标准。但,他又为什么要以我们的标准而活呢?
问题并不是问题,而是你感受问题的方式,对问题的解读方式才带来问题。也就是说,如果你不能从自己内在深处发现爱,那么外界爱再多,也许你都接收不到,你都会感到有抗拒。境由心生,有时是你自己在制造这种缺失。如果那个童年给你负面体验的人真的知道你的需求又怎样?很多时候,人们只能用自己熟悉的方式来爱别人,我们却很少问对方,你需要什么样的爱,我是否可以学习好了,再来爱你。只有少数人能够从别人的需求角度来爱。
那些没有从对方需要角度去爱的人,也是有爱的,就看你是否发现。你先得接受他的这种方式,不能再像从前那样,觉得对方做得不到位,就把对方推开,那么你自己就又制造了不被爱的现实。因此在我看来,婚恋问题,最重要的是要自我疗愈。先学习把过去想不通的问题想通,学会原谅过往的问题,和曾经你认为不够爱你的人和解。然后再学习沟通你的需求,帮助对方学习如何爱你的方式。
而我自己的问题是,我得先跟我觉得不够爱我、不会爱的父亲和解。我能够理解父亲能做到的已经是他的极限,他从我童年起就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地勤俭持家,不仅在外工作,还给全家人做一日三餐,非常辛苦。而在童年,我所能帮到父亲的真是少之又少。我所看到的就是父亲劳累了之后的情绪化,比较暴躁,缺少人情味。他很少和家人一起聊天,探讨问题,不是那么重视我的心灵世界,不善表达感情。但是他都通过行动在表达这种爱,虽然方法不是那么温柔。
其实从男女大不同的角度来看,男性的爱很大程度是通过做来实现的,而女性需要的爱却要通过沟通、倾听、相互支持帮助等。男女的思维方式、表达爱的方法是不同的。当你认为别人不够爱你的时候,也许你也不够爱对方吧。小时候,我对父亲的所作所为很少换位思考父亲,很少主动帮助父亲承担家务,甚至也很少向父亲表达自己的爱,从不主动亲近与体贴父亲。这也是我的问题。
对别人片面的要求,有时候体现了我们那个脆弱的内在小孩。当我们自身不够强大,我们常常向外追求,希望能够有那么一天,一位王子可以敲开自己久闭的心扉,用善解人意、了解女性的方式把自己吻醒,和自己过着爱意澎湃的生活。我们常常生活在童话里,希望一伸手,就能触碰到天堂。但是现实的故事却总是那么阴差阳错,我们的天堂也并不在外界,反而是一念一世界,全在乎自己内在的念头,在于自己对于事物的解读和诠释。先自爱,平复情绪,每遇大事有静气,往往能帮助你开悟和自疗。打破习惯性的错误反应模式,也就是去掉了无知。等待一下,真相自然会自行浮出水面,不需要你用情绪去搅动。
所以,佛教教导我们放下“我执”,让我们自性圆满,不向外求。我们其实很难看到客观,而只是在主观世界里打转。我们很难理解,有的人就是那样,他就会那样去做、那样去说。但这不表明他对你没感情,没准,他对你怀有更深厚的感情,而是想借相反的方式来锤炼你呢。
这本书其实也是我跟内在情感的对话。有不少老师帮助了我,比如中央音乐学院的高天教授,研究萨提亚家庭治疗的赵明老师,卡内基训练大中华地区负责人黑幼龙老师,对个体心理解剖犀利的武志红老师,以及情感畅销书作家曾子航,性学家李扁,作家陈彤,全息健康专家伏羲玉兰,等等。他们都参与了我的这些婚恋问题讨论,接受了我的采访,悉心地帮助我,回答了我的困惑。用心理学的方式来解析婚恋其实并不复杂,只要你找到了你的自性,发现自己一切俱足的神性与灵性,你就会有深层的自我满足感;且一旦你学会了更为正向有力量地看待外界事物的方法,你就会超越自己的困境,在每一件问题或者障碍背后发现人生的礼物,发现从负面向正面的转化。一念地狱,一念天堂,一切全在于你的“一念之间”。
当你明白了“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一切都是你的心在动”的道理,你就会了悟痛苦只是一件事情的一个面向,另一个面向也许就是幸福。也许你一直是身在福中不知福。
我写的这本婚恋书,也提供了面对不同问题的崭新解读,希望帮助你换一个角度思考问题,跨越困境,从一朵小花中看到世界,从一粒沙中看到天堂,亦从烦恼中看到菩提。而具备这种心理修复自愈能力的人一定会是一个爱自己,且充满强磁场的爱人。他更会懂得智慧地和你一起慢慢培育一段好的感情。他去掉了那些对对方的不合理期待,上帝的归上帝,恺撒的归恺撒,不急不躁,不偏不倚,和你一起奋斗,让沙漠也开出繁花。
本书三分之二的篇章是我和丈夫肖震宇共同完成的,我们的感情也在创作中得到了加深。感谢肖震宇博士的支持,让我们跨越荆棘的尽头,看到爱。
每本书的出版,都离不开众多幕后英雄的支持。本书从策划开始,就得到了张朝贵、钟翠芳、牛晓玲、牛领辉、王帅、张昀明、陈宇峰、王义龙、赵菁、张静娴、张玉雄、张燕等人的帮助,他们为本书的编写提供了大量宝贵的资料和建议,在此一一表示感谢。
郑莉
2013年6月19日
郑莉、肖震宇编著的这本《婚恋自愈力(做强磁场的魅力爱人经典珍藏版)》是一本婚恋书。婚恋是被人们谈得最多的话题,但也是最难的话题,这里面涉及个人自身的发展、个人的价值观、婚恋观、家庭、性情、男女差异等多方面的问题,也涉及两个人的匹配度等多方面的疑难。
《婚恋自愈力(做强磁场的魅力爱人经典珍藏版)》也提供了面对不同问题的崭新解读,希望帮助你换一个角度思考问题,跨越困境,从一朵小花中看到世界,从一粒沙中看到天堂,亦从烦恼中看到菩提。
《婚恋自愈力(做强磁场的魅力爱人经典珍藏版)》是一本由国内知名心理情感专家郑莉与肖震宇合著的两性婚姻情感读物。全书主要从男女性别差异、婚姻本质及名人婚姻启示等三个方面向读者揭示婚姻情感中一些常常被人们忽视的问题。另外作者在书中还采访了众多婚姻情感专家,增加了全书的权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