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明华所著的《全球化与中国电视文化安全》从关注电视媒介在全球化语境下如何受到西方外来文化的影响和文化安全角度来审视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电视产业改革。《全球化与中国电视文化安全》试图勾勒最新的电视文化安全图景,并为中国媒体的未来发展模式提供一个合理的理论框架。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全球化与中国电视文化安全/新锐新闻传播学者论丛 |
分类 | 计算机-操作系统 |
作者 | 徐明华 |
出版社 |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徐明华所著的《全球化与中国电视文化安全》从关注电视媒介在全球化语境下如何受到西方外来文化的影响和文化安全角度来审视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电视产业改革。《全球化与中国电视文化安全》试图勾勒最新的电视文化安全图景,并为中国媒体的未来发展模式提供一个合理的理论框架。 内容推荐 《全球化与中国电视文化安全》借助长期实地调研与数据收集,通过调查后WTO时代中国媒体机构在管理政策、内容制作、市场运营等环节的演变规律,梳理在全球化时代中国电视文化安全议题的理论与现实意义,详细阐述我国电视工作者应对全球化时代文化安全所采取的策略与传播路径,明确指出在与国际文化的交融与磨合过程中,我国传媒文化在采纳国际叙事策略的基础上逐渐达成自身价值的转换与拓展,我国传媒体制也从原有的强制性说服模式转向柔性的劝服模式。 《全球化与中国电视文化安全》由徐明华所著。 目录 第一章 全球化视域下的电视产业变革 第一节 传媒产业的全球化发展特征 一、逐步成熟的通信技术 二、快速壮大的传媒集团 三、媒体规管制度的松动 四、文化产品的全球性消费 第二节 传媒全球化与文化冲突 一、文化内涵解读 二、文化的国际交流现状 三、文化国际传播的失衡 第三节 文化安全和电视产业管理 一、何为电视文化安全 二、政治与市场的博弈:电视文化安全的必要性 三、全球化时代的电视文化安全:从理论到实践 第二章 中国电视产业管理与文化安全争议 第一节 1978年以前的电视体系:政治教化模式(1949—1976) 第二节 1978年后的电视转型:有限市场化模式(1978—1992) 第三节 1992年后的电视发展:适度市场化模式(1992—2001) 第四节 2001年后的电视管理:市场强力下的文化安全争议(2001至今) 第三章 全球化时代基于文化安全议题的中国电视产业管理 第一节 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电视:政策调整 第二节 后世贸时代中国特色下的电视管理特征 一、“市场自由”与“政治监管”的博弈 二、“产业化”与“商业化”的抉择 第三节 后世贸时代电视产业改革措施:一种文化安全角度的解读 一、制播分离:私有资本的介入 二、并购重组与集团化:国有资本的垄断 三、频道专业化:垄断竞争下的失衡 四、走出去政策:内容监管的强化 第四章 全球化时代中国电视从业者的文化谈判图景 第一节 电视从业者——戴着镣铐的舞者 第二节 国内电视从业者的角色扮演:政治与市场双重挤压下的游走者 一、谈判策略模式之一:双重并置模式 二、谈判策略模式之二:去政治化模式 三、谈判策略模式之三:打擦边球模式 四、谈判策略模式之四:抵制模式 第三节 西方电视从业者的角色扮演:从国际到本土化市场的文化商人 一、西方媒体在中国市场的谈判策略——本土化 二、本土化策略的跨文化考察——建设性或破坏性 第四节 区域电视从业者的角色扮演:抵制西方文化霸权的共同利益者 一、区域市场的崛起 二、区域性跨文化传播与文化安全之关系考察 三、传媒区域化的成因之一——文化亲和性 四、传媒区域化的成因之二——意识形态的亲和性 第五章 21世纪的中国电视:基于文化安全的多维度考察 第一节 中国电视的意识形态功能 一、意识形态(Ideology)的理论概念演进 二、意识形态宣传在市场化运作中的有效性提升 三、政治干预在电视内容创作中的影响力提升 第二节 中国传媒市场的资本竞争格局 一、境外资本的边缘化 二、民营资本的弱化 三、国有传媒集团的强化 第三节 全球化时代的文化安全新思考 一、新媒体环境下的通信主权 二、跨文化视域下的民族文化 三、全球竞争中的国家软实力 四、未来中国电视管理与文化安全:一种官僚威权主义模式(Bureaucratic—Authoritarian)的批判研究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