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有最酣畅的文字、最勇敢的呐喊、最精粹的传承、最真挚的情感、最冷静的思考、最清醒的坚持……在这个纷扰多变的年代,我们选择读书悟道,寻找精神安顿之所。
《来自天堂的药方》收录了作者何镇邦近十几年来撰写的随笔杂文。这些杂文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有对家人的缅怀,对复旦大学恩师的怀念。作者曾担任鲁迅文学院的教学领导工作,因此书中写到了很多重量级作家的故事,读来非常有趣。书中洋溢着一位文人追求真善美虔诚之情。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来自天堂的药方/中国当代小品文丛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何镇邦 |
出版社 | 中国长安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这里有最酣畅的文字、最勇敢的呐喊、最精粹的传承、最真挚的情感、最冷静的思考、最清醒的坚持……在这个纷扰多变的年代,我们选择读书悟道,寻找精神安顿之所。 《来自天堂的药方》收录了作者何镇邦近十几年来撰写的随笔杂文。这些杂文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有对家人的缅怀,对复旦大学恩师的怀念。作者曾担任鲁迅文学院的教学领导工作,因此书中写到了很多重量级作家的故事,读来非常有趣。书中洋溢着一位文人追求真善美虔诚之情。 内容推荐 小品文,渐行渐远,渐行渐近,又渐渐地远去了,如潮涨潮落散落在沙滩上的碎贝,在苦涩海水的冲刷下,少了引人的各色花纹,多了平实的光泽。这光,不耀眼,但即使在夜里,也会闪出一些光来。它们或被拾走,或又被冲回大海,或静静地散落在沙滩上,散落在草原里,散落在撒满灰尘的书架上……散落在大自然的各个角落里。 《来自天堂的药方》收录了作者何镇邦近些年来的优秀小品文。《来自天堂的药方》内容包括朱东润先生、一位纯粹的文人、典雅·真诚·简洁、我的朋友吕雷、林那北的魅力、与何立伟相聚于宜兴、储福金的谦逊与坚守等。 目录 自序 来自天堂的药方 我的奶妈,我的童年 朱东润先生 蒋天枢先生 鲍正鹄先生 蒋孔阳先生 王运熙先生 潘旭澜先生 一位纯粹的文人 文坛常青树 梨花似雪忆彦周 典雅·真诚·简洁 布衣之交 文玲掠影 文坛老黄牛 一面之缘 我的朋友吕雷 谦和勤奋的张平 关于世旭的一点回忆 林那北的魅力 朴实真诚的刘兆林 福建出了个杨少衡 远看韩少功 与何立伟相聚于宜兴 “湘军”中一宿将 储福金的谦逊与坚守 说说叶兆言 几重惊叹 了不起的“业余作家” 聊聊陈染 徐坤的性格与才艺 洛杉矶人物志 在纽约邂逅张宁 金源故里行 琴岛觅琴声 品味西塘 关于紫砂陶器 茶园·竹海 满觉陇上桂花香 神农洞前的遐思 江南二章 湘西四章 红河五章 海南三章 莆田三章 西藏三章 大洼三章 二访方屋排 鄂尔多斯的绿 忆包河 茶赋 雅庄小记 听音乐的故事 心态、运动及其他 漫话我的读书生活 承认“平庸”也是一种进步 主编手记 试读章节 我的奶妈,我的童年 我出生于闽南一个小山村的中医世家里。那个村子小得只有几十户人家,且在群山环抱之中。为了便于行医,据说在我出生三个月之后,父亲就把家搬到离祖居山村十余华里的紧靠交通要道的一个有两百多户人家的林姓大村子里。搬到这个村子里,开始只能租房子住。我们家的邻居,是一位三十出头就寡居带着三个儿子两个女儿的农妇,叫吴万,她就是我的义务奶妈。 因为在我不到一岁半的时候,又有了一个妹妹,母亲实在照顾不过来。于是,邻居的农妇就主动提出要求承担照顾我的任务。吴万把自己的小女儿送到邻村当了童养媳,而义务地当了我的奶妈,这在当时来说是颇不容易做到的。从此,我就一直住在奶妈家里,直到六七岁后才回到自己的家,而且一直把奶妈称为“妈妈”,把她的家当作自己的家。 我的奶妈吴万,在农村里是一个了不起的人。她年轻守寡,拉扯着几个儿女过日子,可想那日子过得该是多么艰辛。她是个裹着小脚的女人,又不能到地里参加农业劳动,但她却熟悉种种农事,在家里组织指挥一家的农业劳动,我儿时曾在家里看她分配几个哥哥农活及检查农活进度的情况,为之感到骄傲和震惊;而到了夏收和秋收的时,她干脆搬到晒谷场边的旧屋里住,负责谷物翻晒的活儿。她虽然没上过学,可靠自学却认得不少字,而且能唱闽南、潮汕地区流行于农村家庭妇女中的“歌册”。这种“歌册”使用一种韵文来叙述各种历史故事或者社会新闻,实际上是传于民间的长篇叙事诗。我曾在奶妈那儿听到过《孟丽君》、《薛刚反唐》、《薛仁贵东征》等“歌册”里讲的故事,我猜想,奶妈大概是通过唱“歌册”而且认字和了解历史以及社会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奶妈的“歌册”成了我最早的启蒙读物,而奶妈正是我的文学启蒙者。 儿时在奶妈身边的事情难以忘怀。 小时候,我很淘气。到溪滩上逮蛐蛐或是跟随放牛娃上山放牛是我儿时的乐事。有一次我和一群大都是六七岁的放牛娃在后山的一个墓地上由摔跤而引发一场群殴。我把其中的一个和我同龄的放牛娃打伤了,那个孩子的家长领着受伤的孩子到我家里告状。我父亲怒不可遏,准备了一种用细丝竹子做成的“扫帚篾”抽打我,打得我双腿布满血痕,疼痛难忍。母亲由于溺爱我而袒护;可是奶妈得知后一边抚摸,又一边赞成父亲的鞭打,要我汲取教训,不要打架,做个好孩子。看起来,奶妈的爱比较理性,疼爱而不溺爱。 从一岁多起,至九岁到县城上高小止,我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奶妈的身边。上小学三年级,发生了一件事情,更是表现出奶妈对我的爱。那是村里都要请外地的戏班到村里唱社戏,孩子们看戏是不老实的,要坐在戏台一侧看、而且一边看一边挤着,把我堂哥挤得掉下来了,他一急把我也拽下来了。两个人一翻滚,落地时他在上我在下,他倒没什么事,我的腿关节处却被地上竖着的一块砖头切开了一个大口子,人也跌得晕死过去了。经过伤口处理和敷上消毒的草药,伤口慢慢愈合。但由于怕影响上学,白天就由奶妈背着我到教室里上课,课间休息,还是由她抱着上厕所。经过三个月左右,伤口才完全愈合,可以自由行走。P5-7 序言 这是我面世的第五部散文集。 此前,我已陆续出版了四部散文集,它们是:《笔墨春秋》、《文化屐痕》、《文坛杂俎》和《边走边吃》。写作散文,并出版了这么几部散文集,这是很出乎我意料的事。大家知道,我的专业是从事当代文学的教学与研究,搞点文学评论工作的。没想到,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起,利用边边角角的时间写点散文,聊以自娱娱人,居然写上了瘾。近二十年来,写作并发表(出版)近百万字的散文作品。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论文或评论写不动了,散文写作逐渐成了我笔耕生活的主业。这正是,无意插柳柳成荫了。 我写散文,从来不讲究写作技巧,总是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有点兴致所至,所谓“行其所当行,止其不可不止”,挥洒成篇。这大概是我一向把散文写作当成“副业”之故。至于什么是好散文,我也不怎么去考究,或从理论上去思考。不像对小说,还要思考其叙述技巧与结构艺术,研究小说语言的审美特征,并打算写部《小说文体学》。正因为对小说从理论上想得多,并进行批评,于是不敢动笔写小说。散文适得其反,不从理论上去思考它,于是就大胆放开笔写起来了。不过我写散文也有一个基本要求,一是感情要真。一是语言力求美。可以说,真与美,是我对散文写作最基本的要求。 列于卷首的两篇短文,一是关于父亲辞世前为我开两服养胃药方的回忆,一是童年时我奶妈的逸事,算是对两位已逝的前辈的悼念。用《来自天堂的药方》这篇短文的篇名作为书名,更是一种深切的悼念之意。 其他五十几篇文字,或记述师友的行状,或描述近年来我的游踪,并借此表述我的心路,聊供读者诸君茶余饭后参阅。 何镇邦 2011年3月20日于北京亚运村之望云斋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