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尼亚传奇》(The Chronicles of Narnia)是一套七册的奇幻儿童文学,由英国作家C.S.刘易斯在1950年代所著,为英美儿童文学经典之一。故事的开始讲述一个小男孩和一个女孩偶然进入了一个异世界,称为纳尼亚,并在那里经历过一连串的冒险,及看到那个世界翻天覆地的变化。之后,他将一颗从异世界带来的种子(苹果)埋在花园里,还长成了一颗大树。这棵大树后来被飓风刮倒,又被造成了衣橱,然后又引领了四个小孩子进入这个神奇国度的不同时期,每一本互有关连,但亦可独立阅读。本册为纳尼亚传奇第五册——《纳尼亚传奇(能言马与男孩)》。
风靡全世界的《纳尼亚传奇》系列由英国文学家C.S.刘易斯于1950年创作,一经推出就大受欢迎,影响深远,陆续被改编成电影,也让全世界更多的观众和读者开始认识这部不朽的作品。穿梭在一个又一个的纳尼亚冒险故事中,绝对是你一生难忘的神奇旅程……纳尼亚系列七本分别是《狮子、女巫和魔衣橱》《凯斯宾王子》《黎明踏浪号》《银椅》《能言马与男孩》《魔法师的外甥》《最后一战》,每一本既相互关联,又可独立阅读。
《纳尼亚传奇(能言马与男孩)》讲述:穷苦男孩沙斯塔和能言马布里一起逃离卡乐门,前往幸福的国度纳尼亚。在狮子的追赶下,他遇到阿拉维斯和她的能言马赫温。他们结伴同行,但刚走到塔什班城,沙斯塔和阿拉维斯的原定计划就被打乱——沙斯塔被误认为是阿钦兰王子科林,被埃德蒙国王带到一座美丽的庭院中,在那里,他听到了埃德蒙国王和苏珊女王的秘密;阿拉维斯阴差阳错地听到了卡乐门王子拉巴达什偷袭阿钦兰和纳尼亚的阴谋……
偷听到惊天秘密的沙斯塔和阿拉维斯会冒险营救阿钦兰和纳尼亚吗?阿钦兰和纳尼亚能否化险为夷?
第一章 沙斯塔踏上旅程
这个冒险故事发生在正处于黄金时代的纳尼亚王国,发生地点就在纳尼亚和卡乐门两国的交界处。那时,纳尼亚的统治者正是至尊国王彼得和他的弟弟及两个妹妹。
在卡乐门遥远的南方,大海之滨的一个小港湾里,住着一个名叫阿什伊什的穷渔夫,他带着一个男孩一起生活,男孩名叫沙斯塔。他管阿什伊什叫爸爸。几乎每天早上,阿什伊什都会出海打鱼,到了下午,他就套好驴车,拖着早上打到的鱼去南边一两英里外的小镇上卖掉。如果卖鱼顺利,他的心情就比较好,回到家后就不对沙斯塔发脾气,可是如果鱼卖得不好,回家后他准会挑沙斯塔的错,甚至打他~顿。沙斯塔每天都要干很多活:修补和清洗渔网、做饭、打扫卫生,所以阿什伊什挑他的错很容易。
沙斯塔对南边的小镇一点也不感兴趣,他曾经跟着阿什伊什去过那里一两次,知道那里一点意思都没有。在小镇上,他遇到的全都是和他父亲一样的男人——穿着又长又脏的袍子,脚上的木鞋都已经张了嘴,露出脚趾,头上包着头巾,蓄着胡子,说起话来慢吞吞的,而且谈论的话题也无聊透顶。他一直都想去北方看一看,因为还从没有人去过那里,但他父亲不准他一个人去。每当他独自一人坐在门口补渔网的时候,他总会用渴望的眼神眺望北方,然而他只能看到一片长满青草的山坡,和远处平坦的山脊,山脊外便是一望无际的天空,空中偶有飞鸟掠过。
有时候,如果阿什伊什在旁边,沙斯塔会说,“哦,父亲,山的那一边是什么?”如果渔夫心情不好,他就抬起手给沙斯塔几个耳光,喝令他专心干活。如果他心情还不错,他会回答说,“哦,儿子,别为这些无聊的问题分心。有一个诗人曾经说过,‘专注正道才是财富的根本,问与自身无关的问题等于驾船撞向贫穷的礁石’。”
沙斯塔认为山的那一边一定隐藏着振奋人心的秘密,只不过他的父亲不想让他知道而已。然而事实上,渔夫之所以这样说完全是因为他也不知道北方究竟有什么,他也对此毫不关心。他是一个非常讲求实际的人。
一天,从南边来了一个陌生人,他和沙斯塔以前见过的人不一样。他骑着一匹健硕的花斑马,马儿长长的鬃毛和尾巴随风飘荡,马镫和马辔都镏了一圈银边。他头盔的顶部尖尖的,从丝质头巾中突了出来;他穿着一套锁子甲,身体的一侧还挎着一把短弯刀,背上背着一个镶满铜铆钉的盾牌,右手握一把长矛。他面颊的皮肤很黑,但沙斯塔对此不以为然,因为卡乐门的人都长这样,真正让他感到惊讶的是那个人的胡子——不仅染成了深红色,还卷卷的,闪闪发光,像抹了油一样。阿什伊什从陌生人胳膊上的金环一眼就认出他是一名泰坎,或者说大老爷,于是他立刻扑通一下跪在陌生人面前,头压得很低,胡子都碰到了地上,还忙不迭地摆手示意,让沙斯塔也赶紧跪下。
陌生人要求留宿一夜,阿什伊什当然不敢拒绝。他们把家里最好的食物拿出来做晚饭招待泰坎(不过,这位泰坎似乎不以为意),至于沙斯塔,和以往一样,只要家里有客人,阿什伊什就会扔给他一大块面包,把他打发出去。每当这时,沙斯塔通常都会和小毛驴一起在用茅草搭的马厩里过夜。可是今天天色尚早,还不到睡觉的时间,沙斯塔便坐下来,把耳朵贴在小木屋墙上的一道裂缝旁,听屋里的大人说话。他不知道偷听别人说话是不对的。以下就是他听到的内容。
“好了,听我说,这房子的主人,”泰坎说,“我想买下你的男孩。”
“哦,老爷阁下,”渔夫答道(从他那谄媚的口气,沙斯塔就能想象到他说话时脸上流露出来的贪婪表情)……
P1-3
早在《哈利·波特》风靡世界之前,有一部经典已经点亮了世界,那就是C.S.刘易斯的《纳尼亚传奇》。
J.R.托尔金和C.S.刘易斯是两个可爱的人,因为他们的童心,因为他们坐在牛津小酒馆里投八讨论的那个弥足珍贵的故事——关于诚实、勇敢、信任和爱。在战争、谎言、背叛,甚至死亡的对比下,这些情感熠熠生辉。
从“第二世界”理论的角度来说,刘易斯是托尔金的实践者,孩子、狮王、古希腊神话中会说话的动物、邪恶女巫……每个人物都鲜活丰满,英国的古老寓言加上基督教信仰,刘易斯的确给了我们另一个世界。《纳尼亚传奇》就是这个第二世界王国的庞大兴衰史。如果你知道刘易斯的小说《沉寂的星球》(Out of the Silent Planet)中的主角艾德温·伦森的原型就是托尔金,你就会明白,纳尼亚的故事其实早就流淌在刘易斯的血液中,只是以不同的方式呈现,就像孩子们通过不同的方式进入或返回纳尼亚王国。
我结识纳尼亚是在年少的时候,那时只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好玩的故事,更多的是为了学习英语,故事却看的支离破碎。但是心里早就认可了这个雏形,觉得跟它是熟识的。既然“Chronicles”的本义是“编年史”,那么忘记公元纪年,这个故事的顺序应该是《魔法师的外甥》、《狮子、女巫和魔衣橱》、《能言马与男孩》、《凯斯宾王子》、《黎明踏浪号》、《银椅》、《最后一战》。让我们按照纳尼亚的编年体纪元,暂时忘掉它是刘易斯于1951年至1956年间创作的七本系列魔幻故事——我们和纳尼亚王国的一切开始于一个小男孩和一个小女孩,好奇的探险带他们找到了舅舅的秘密实验室,戒指让他们进入了魔幻王国纳尼亚,看到那个世界的种种,历经各种冒险,他们将一颗苹果种子带回现实种在花园里,果树长大被造成衣橱,又引领另外四个孩子进入纳尼亚的不同时代。每一本书都是一个独立的故事,但又从属于纳尼亚史诗的篇章,或比喻或隐喻,道出人生最基本又最深刻的道理。刘易斯除了是牛津剑桥的学者和评论家、作家,无疑还是神学的布道者,他的笔下暗含着宗教的教诲,有着深厚的哲学内涵。
在伦敦生活的岁月里,我再次遇到《纳尼亚传奇》,像回到一片久别的净土。英文的版本拿在手里很轻,我至今仍然记得那个分量。会心一笑,七本书,这一次,一气呵成。
当我读到四个孩子走出危险境地,湖面如镜,荡涤着白色的花瓣,我发觉这个世界真的有很多事情值得我们勇敢坚持:当我听到那只可爱的老鼠雷佩契普安慰变成龙的男孩说,“Extraordinary peple have extraordinary mission”,我明白什么是使命——每一个人,不论多伟大,多渺小,多么特立独行,都有其来到这个世界的使命,所以不论何时都不要妄自菲薄;当我看到露西终于能够释怀地说出“When you choose to become others, you will lose yourself”(当你选择模仿,你就失去了自我)的时候,就会明白永远都要做自己,哪怕自己是那么的不完美。读《纳尼亚传奇》,这样的瞬间太多太多,仿佛经历了一段净化灵魂的朝圣之旅。
那时,有人开玩笑地对我说,怎么还在看儿童文学啊。其实,纳尼亚不只属于儿童,它属于每个人的内心——或是某个你只想沉默不语的瞬间,或是夜幕寂静时,或者面对一个你认为可以放松的亲人朋友时……或者,或者在任何一个你真诚面对自己的时刻,你就属于这个故事。我那时就在想,如果可以把这个故事翻译成中文,是多么大的荣耀啊。几年以后,当我真的有机会翻译它的时候,还是会心一笑,虽然我只有幸翻译其中一本,它总算没有让我等太久,况且这个故事还是整个纳尼亚与我们得以相识的开端!在不一样的时候接触纳尼亚,会触发不同的情绪,当人潮澎湃,周围喧嚣,你或踌躇满志或困顿迷惘,你或有方向需要路途,你或路途太多需要选择,你或干头万绪需要时间,你或纷乱喧嚣需要澄澈……其实你需要的只是这个故事,让你回到自己的内心,让你可以勇敢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归根到底,你终于发现,你不是属于这个故事,就是需要这个故事。你发现,纳尼亚是你的宿命,它救赎和完满了你的人生。
所以,翻译《纳尼亚传奇》,我诚惶诚恐,像一片圣洁之地,想拥有又怕亵渎,于是我战战兢兢,甚至不太敢看之前的译本。可翻译《纳尼亚传奇》终归是幸福的,因为它是如此的贴近灵魂——就让阿斯兰的魔法在我们的心中显现,让我们永远铭记那一片最后和最初的纯净。翻译《纳尼亚传奇》,向C.S.刘易斯以及所有坚守信仰的人们致敬。
在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少年派的叔叔说,如果你想让你的孩子拥有纯净的灵魂,一定要带他去PISCINE MOLITOR(法国游泳池)游泳。这句话用在这里似乎太过浅显,但是纳尼亚也是属于灵魂的。
如果你想让你的孩子拥有这世界上最清澈的灵魂,不论他周围的世界如何喧嚣,如何浮华,不论他付出多少努力,他的梦想依然微茫,那依旧与他同在的干净灵魂——宛如天成,宛如与生俱来——那么,就让他读纳尼亚。对于成年人,生活在这个时代的我们,这个故事更是一种鼓舞、激励和信念。用孩子可以接受的方式,道出成人世界的道理,在刘易斯的笔下,你会看到你看似得到实则失去的东西。
J.K.罗琳说,魔法永远不会枯竭。这句话用在这里又似乎太过深入。但是,真希望如此。
至少,让我们于此共勉。
张茗
2013年12月8日